中國藥科大學:把技術帶到田間地頭,為「巴山藥鄉」開出扶貧良方|我...

2020-12-17 微言教育

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新年伊始,「微言教育」特別推出「我的2020——偉大祖國全面小康」主題專欄,展示內容既有廣大師生傳遞愛國熱情的多樣表達,也有教育人奮戰脫貧攻堅一線的所見所聞和感人故事,還將曬出教育助力脫貧攻堅的大數據、好成果……精彩內容不要錯過。

今天,一起來讀讀中國藥科大學師生的扶貧故事↓↓↓

「黃連的種植對光照要求較為苛刻,前期需求不多,但後期光照需求會逐漸增加……」在陝西省鎮坪縣華坪鎮尖山坪村的黃連種植大棚內,中國藥科大學駐村第一書記錢春華正在給藥農們傳授種植經驗。

2012年年底,中國藥科大學被確定為鎮坪縣的定點扶貧單位,開啟了一條精準扶貧之路。6年間,學校先後有4位專家教授被選派赴當地掛職副縣長,兩位骨幹教師任駐村第一書記,憑藉自身學科、人才、信息技術的優勢,推動了鎮坪中藥產業鏈的發展,在2019年助力當地實現脫貧摘帽。

跨越千裡 修起致富路

鎮坪縣地處陝西省最南部,大巴山北麓,森林覆蓋率高達88.6%,生態資源富饒,素有「巴山藥鄉」之美譽,卻始終摘不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沒有路,難致富。2014年,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陳永法來到鎮坪任副縣長,他告訴記者,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鎮坪是全市唯一不通二級路的偏遠縣。「從南京出發,先乘坐兩個小時飛機到達西安,再從西安坐4個小時汽車抵達安康,再從安康坐4個小時汽車抵達鎮坪,一路穿過無數個山間隧道,有時還會遇上山體滑坡,路途艱辛讓人心有餘悸。」

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使得鎮坪即便有著優質的中藥材產品,也很少有人知曉。「跟別人推介時,人家根本就沒聽說過這個地方。」陳永法回憶。

面對鎮坪落後的交通狀況,中國藥科大學先後5次與陝西省委謀劃,提出「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的發展思路。2016年,鎮坪境內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並於去年年底建成通車。幾年來,鎮坪各級道路全面提檔升級,基本實現了從省市縣到鎮村的全方位連通。

解決了交通難題後,當地中藥材逐漸打開了銷路,投資商也紛紛被優質的藥材所吸引來到鎮坪,「巴山藥鄉」重新煥發生機。2018年,鎮坪全縣農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5673元增加至9167元,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3%,2019年成為安康市第一個脫貧縣。

把技術帶到田間地頭

鎮坪縣擁有中藥材種植土地40多萬畝,適合種植的中藥材達420餘種,是不可多得的中藥寶地。但由於藥材種植方式粗放、經營意識差等問題,種植戶的收益始終上不去。針對這些情況,中國藥科大學每年都會選派專業人才到鎮坪,給當地藥農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指導。

2016年,張劍來到鎮坪縣,成為第三任掛職副縣長。「為了推動鎮坪中藥材種植集約化、規模化、示範化,最初我自己出錢向農民租了15畝地,建立了一塊試驗田。」張劍告訴記者,根據得到的品種選育、規範種植、質量控制等一系列數據,他從眾多中藥材中選擇了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品種加以推廣,培育出黃連、玄參等鎮坪道地中藥品牌,並助推鎮坪黃連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張劍常常走進藥農家中,講授中藥材種植技術,手把手指導黃連、葛根、杜仲、白芨等道地中藥材的種植。他還牽頭在中國藥科大學開辦了鎮坪縣產業精準扶貧培訓班,聘請知名專家、教授,為全縣扶貧幹部、扶貧企業負責人300餘人授課,培養出一批中藥材種植技術骨幹。

「以前我們根本就不懂技術,他們來這兒後,手把手教我們種什麼、怎麼種,藥材的產量和品質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我們的收入也變多了。」藥農張永和說。

此外,中國藥科大學的100多位專家教授也將科研項目搬到了田間地頭。中藥材質量鑑定、野生撫育、良種選育、新產品研發……40餘項課題研究與鎮坪縣掛了鉤,小山溝成了省部級、國家級科研課題的實驗室,解決了制約鎮坪中藥產業發展的眾多技術難題。目前,鎮坪縣共建成14個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累計種植面積14.5萬畝,帶動4000多戶藥農增加收入。

築巢引鳳拔窮根

種出好藥材,也怕賣不掉。如何突破中藥材發展瓶頸,實現當地中藥產業高效益、高質量發展?中國藥科大學的扶貧人一直在探索。

在去年9月份的第四屆教育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推選會上,一款中藥眼罩吸引了眾多關注。鎮坪縣副縣長張朝鳳告訴記者,這款眼罩的原材料均來自鎮坪,僅上市1個月就賣出了12000餘盒。

張朝鳳介紹,面對鎮坪縣漫山遍野無人問津的艾草、野菊花等草本植物,中國藥科大學憑藉自身科技優勢,研發出一款外用抗眼疲勞助睡眠的中藥護眼眼罩。優質產品吸引了外省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不僅將過去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裡的中藥材「變廢為寶」,還帶動了當地農戶就業增收。

針對鎮坪中藥產業發展缺少龍頭企業引領的情況,近年來,中國藥科大學通過牽線搭橋,先後促成南京正大天晴等20餘家藥企與鎮坪籤訂農產品購銷、捐資投資等合作協議。江蘇常州方圓製藥等境內外6家企業也落戶鎮坪,先後到帳資金約1.1億元人民幣。

除了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中國藥科大學還抓住中藥康養旅遊機遇,促進鎮坪第三產業的布局。2018年,幫助鎮坪引進飛渡峽中藥康養小鎮,提供大約1000個工作崗位,帶動周邊1萬人左右增加收入。去年,又重點打造南江湖康養旅遊示範區項目,該項目如今被列入財政部第四批PPP項目示範庫。

中藥種植、生產加工、康養旅遊……經過6年多的攻堅,現在的鎮坪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4%,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5%和9.5%,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陣。

作者 |鄭晉鳴、紀清釗

來源 |《光明日報》

圖片 | 中國藥科大學官網

我的2020——偉大祖國全面小康

相關焦點

  • ...故事」將技術用到田間地頭丨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科技人員戴長庚
    我是省農科院植保所戴長庚,在赫章縣開展三區服務4年,扶貧工作已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從開始的3小時路程,一路走到現在的5小時路程;從開始的1個鄉鎮,一路走到現在的10餘個鄉鎮;從一開始的陌生人,一路走到現在的朋友;從一開始的小白,走到現在植保技術員。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金樂天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14年。他從巴基斯坦信德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後來華深造。「巴基斯坦很多人在關注共建『一帶一路』,我很想來中國看看。」從零開始學漢語、練習使用筷子……許多個「第一次」讓初來乍到的金樂天感到新鮮。老師為他起了中文名,取「金色、快樂、天空」之意。在同學眼中,他性格開朗,總是笑聲不斷,與名字很相符。
  • 田間扶貧者:節水灌溉「黑科技」促蔬菜產量翻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在北京南六環外的中國農業大學通州實驗站,秋日的稻田已經染上了一層金黃色,皮膚曬得黝黑的嚴海軍立于田間。在這些試驗田上,嚴海軍不斷嘗試,積累出最新的節水灌溉技術並推廣至全國,幫助農民增收脫貧。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今年46歲的他已經生出許多白髮。
  • 集美大學:論文寫在田間地頭 成果留在農戶家
    「黃教授的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金剛蝦)健康養殖模式和技術帶到了企業,現代化的養殖技術擴大了公司的產業規模。」公司總經理蔡章印說。這是集美大學發揮學科優勢,精準對接農戶產業扶貧的一種努力。「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集美大學黨委書記沈燦煌說,水產、食品學科是集美大學的特色和優勢,服務三農是學校的辦學傳統。
  • 西北農科大學子深入田間地頭備戰春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學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黃博)疫情期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北農科大)廣大師生按照學校統一部署,紛紛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深入田間地頭服務農業生產,為備戰春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金樂天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14年。他從巴基斯坦信德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後來華深造。「巴基斯坦很多人在關注共建『一帶一路』,我很想來中國看看。」從零開始學漢語、練習使用筷子……許多個「第一次」讓初來乍到的金樂天感到新鮮。老師為他起了中文名,取「金色、快樂、天空」之意。在同學眼中,他性格開朗,總是笑聲不斷,與名字很相符。
  • 中國藥科大學,在火之前,就已經很牛了
    藥大很牛 其實中國藥科大學在這次大火之前就已經很牛了。 中國藥科大學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我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重點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2021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 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和學校《中國藥科大學2021年招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章程》的精神及要求,結合本院實際,特制定國際醫藥商學院2021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含直博生)工作實施方案
  • 坐辦公室想不出鮮活點子 不如去田間地頭找準路子
    「扶貧嘛,只要找到合適的產業,致富能有多難。」至今,我還記得自己剛要去掛職時的躊躇滿志。我招呼著老鄉聊天,才得知這裡早些年全民植樹造林形成了大片的松林,每年秋雨過後就會冒出很多松蘑、紅蘑,老鄉們都會趕在這兩個月採蘑菇貼補家用。採蘑菇是辛苦活兒,松林裡松毛蟲多,必須用頭巾包裹得嚴嚴實實防止蜇傷。還得趕在清晨上山,9點以後,日頭一大,菌蓋張開就不值錢了,所以當地人都說採蘑菇是在和老天爺搶時間。
  • 春風得意好光景——醴陵田間地頭見聞
    春風得意好光景——醴陵田間地頭見聞通訊員 陳君 鄧立平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文峰 3月20日,春分時節,醴陵田間地頭,蔬菜大棚綠油油,油菜基地金燦燦。針對春耕備耕和病蟲害防治的困難和問題,該市成立由200名科技特派員和本土農技人員組成的「農技專家團」,採取包村聯戶的形式,分成75個技術指導小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做好春耕生產,將春耕生產與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確保增產增收。
  • 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哪個實力更強
    國字頭的大學本來就不多,醫藥類的大學國字號更少,只有兩個:中國醫科大學和中國藥科大學。 「國」字頭的大學,在某一領域一定是「王者」,不一定是全國第一,也一定是某領域前茅。 那麼,中國醫科大學和中國藥科大學哪所實力更強呢?
  •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及投檔線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最新排名,三所醫藥類高校排名情況如何?實力如何?具體來看一下,數據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中國藥科大學排名第93;在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中國藥科大學排名第130;在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中國藥科大學排名第100。
  • 惠城蘆洲:黨員幹部齊發力 田間地頭抗旱忙
    為打贏抗旱保苗這場硬仗,將旱情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蘆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開展抗旱保苗、生產自救工作。在鎮黨委的號召下,廣大黨員幹部紛紛亮出身份,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奮戰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帶領廣大群眾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切實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抗旱保苗,調運用水,蘆洲黨員幹部奔走在田間地頭。
  • (環境)為生態扶貧插上科技「翅膀」——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為生態扶貧插上科技「翅膀」——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劉世榮新華社記者胡璐國家林草局日前宣布,我國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劉世榮說,為了助力脫貧攻堅,中國林科院堅持把最新的技術、最優的品種,以及對口專家送到田間地頭、林農身邊,以項目傾斜帶動資金和技術向貧困地區轉移轉化,探索實施了一批典型模式和示範樣板,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明顯提升。
  • 海智生物聯合中國藥科大學,攜手研發龍血竭抗衰養顏化妝品
    海智生物聯合中國藥科大學,攜手研發龍血竭抗衰養顏化妝品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24 09:15:16 近日,江蘇海智生物、中國藥科大學、雲河藥業三方攜手,將民族藥龍血竭引入抗衰化妝品的研發項目備受關注。
  • 龍山縣杉樹村:田間地頭授技術 果農增收有信心
    新湖南客戶端3月6日訊(通訊員 陳秀明)「你們這次組織的的臍橙種植管理培訓太及時了,技術員手把手教我們修枝留梢技巧,解決了我困惑已久的難題,我對今年臍橙的收益充滿信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杉樹村建檔立卡戶賈明紅激動地對森林公安局駐杉樹村的幫扶幹部說。
  • 紀檢幹部要善於到田間地頭「摸線索」
    「他通過變更戶主信息、提供虛假材料等方式,將其女兒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怒江州紀委監委深入到田間地頭,摸到的蘭坪縣兔峨鄉兔峨村原黨總支書記楊海軍的違紀違法線索,2020年3月,楊海軍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一個官員到底表現得怎麼樣,是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不是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百姓們一直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 許可馨畢業的中國藥科大學有多牛?被稱為藥界「清華」
    ,她更是考上了中國最頂尖的藥科大學,甚至還取得了優秀畢業生和海外留學的推薦資格。 中國藥科大學是我國頂尖的大學,是我國最好的藥科大學,素有藥屆「清華」的美譽,所以能夠考上中國藥科大學的學生一定是真正的學霸。
  • 免費為老人拍照!他把照相館搬到了田間地頭
    他把照相館搬到了田間地頭 2020-12-17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藥科大學2020畢業生保研大數據發布!
    中國藥科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共有2718人(不含二學位),其中保研人數為433人,保研比例達到15.93%。我猜你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優秀學長學姐的情況,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願你我都能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來源:中國藥科大學 數據來源 / 中國藥科大學招生辦公室 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 中國藥科大學教務處 中國藥科大學就業辦公室 數據策劃 / 中國藥科大學招生新媒體中心 文字 / 徐安琪 排版 / 陳楊 審核 / 楊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