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便利店」開進村「金融村官」田間走

2020-12-15 株洲網

株洲日報記者 鄧偉勇 通訊員/周佳樂

12月7日一大早,家住攸縣網嶺鎮伏陂村的歐全江,來到村裡的助農金融服務點辦理業務。「以前辦理業務,得坐20多分鐘的車,到鎮上才辦得了。」歐全江感慨。

農村因地處偏遠,沒有金融服務網點,取款難;農民缺少擔保抵押,發展產業,貸款難。如何消除痛點、疏通堵點?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客戶經理變身「金融村官」走進田間地頭,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走出了一條金融助農的好路子。

「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

「現在村裡有了『金融便利店』,不出村就可取錢,還能代繳手機費、電費,真方便。」辦完業務,歐全江步行回家,只用了幾分鐘時間,就像出來散步一樣。

讓歐全江豎起大拇指的「金融便利店」,是攸縣農商行在偏遠行政村開辦的金融便民服務點,面積不大,但功能齊全。不僅可查詢帳戶、轉帳匯款,還可辦理社保、信用卡、話費水費電費等繳費和扶貧對帳明細查詢業務。

依託「金融便利店」這個服務陣地,銀行客戶經理定期開展「金融夜校」活動,反假幣、反洗錢、反電信詐騙等知識宣傳有獎搶答,豐富村民的金融知識。

「不少農村地處偏遠,居住分散,在村裡開設金融服務網點投入大、見效慢,很多金融機構望而卻步。」攸縣農商銀行副行長謝越華介紹,從去年開始,該行開始下沉服務,將金融服務網點延伸到村裡,目前全縣297個行政村均設置了「金融便利店」,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金融夜校」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更傳遞著金融溫度。

「金融村官」奔走在田間地頭

近日,在淥口區淥口鎮漂沙井村,「金融村官」唐衛國再次來到村民張義勝的養殖場回訪。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蕭條,4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義勝,身患尿毒症,靠種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唐衛國的到來,給這位老實的農戶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

唐衛國是珠江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今年開始,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漂沙井村的「金融村官」。經過一段時間的摸底,他對全村的金融需求了如指掌,成了村民的「好管家」。

「我們對張義勝這位貧困戶進行了上門調查,發現該貧困戶確實比較困難,但是他有勞動能力、有致富的想法,我們對他進行了上門調查,給予了資金支持。」在唐衛國的幫助下,張義勝順利得到了由政府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3萬元發展養殖業。如今養殖場有2600多隻雞鴨,脫貧致富的步伐越來越快。

金融服務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唐衛國積極奔走,逐戶聽取群眾建議,漂沙井村實現了整村授信。「相比非信用村,整村授信的信用村貸款額度要高一個等級,貸款利率則下調一個等級。」唐衛國解釋。

目前,珠江農商銀行有41名「金融村官」奔走在田間地頭,宣講金融政策。推動42個行政村完成「整村授信」工作,為群眾脫貧、鄉村振興提供了金融活水。

金融產品「貸」富千家萬戶

在廣袤農村,「金融村官」打通了金融服務的末端「梗阻」。更為貼心的金融產品,正在改變著農戶的生產生活。

「多虧了茶陵農商銀行的信貸支持,500畝的山地被我承包下來,今年收入翻番了。」近日,客戶經理再次回訪時,茶陵縣火田鎮紅色農場的臍橙大戶湯建軍臉上掛滿了笑容。

今年3月,茶陵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先鋒貸」產品,重點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大黨員發展特色產業,湯建軍「嘗了鮮」,順勢擴大了種植規模。

將信貸投放與服務三農有效結合,正讓更多的產業有了金融活水的滴灌,更多的群眾有了致富門路。今年以來,茶陵農商銀行相繼推出「先鋒貸」「集團貸」「老鄉貸」「巾幗茶女貸」等信貸產品,截至11月末,累計投放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2764戶,貸款餘額11.4億元。

「以前,農民因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貸款難,沒有資金,要發展產業難上加難。加之農民創業、發展生產往往需要的資金並不多,對金融機構來說,屬於『小生意』,很多金融機構不願做。」茶陵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通過做實扶貧小額信貸品牌,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深入農村,不僅讓農戶增收,銀行也從中受益,真正實現了雙贏。

相關焦點

  • 四川農信:金融扶貧活水釋放攻堅能量
    四川農信銀行網點在巴蜀大地「開枝散葉」——全省農信已打造鄉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點)6367個。線下基礎金融服務已覆蓋了全省91%的鄉鎮和79%的行政村,基本實現了「日常金融不出戶、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
  • 金融「活水」流進田間地頭 ——農行拉薩分行決戰脫貧攻堅工作走筆
    與此同時,他的老婆在縣裡開了一家酸奶店,主要賣酸奶、奶渣、酥油、牛皮筋等。2013年,洛桑達傑一家商議後購買了一輛貨運大車,由大兒子和二兒子跑貨運生意,這一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5年,在甲根村修建了新的住房,並且購買了全新的藏式家具。「這十幾年來,真的要感謝農業銀行,是農業銀行的扶貧貸款讓我們過上了現在的美好生活。」
  • 【記者走基層】金融「活水」潤南粵
    「金智惠醫」  培訓村醫,惠及民生  8月14日下午,汕頭市澄海區鹽鴻鎮公共服務中心院內格外熱鬧,南方醫院的專家醫生擺設多個就診攤位,向村民提供健康諮詢、針對症狀介紹用藥、測血壓血糖、派發健康資料等義診服務。
  • 平原農商銀行答好金融扶貧答卷 解鎖致富「密碼」
    2016年,該園區積極對接電商扶貧政策,吸收扶貧資金15萬元,利用網絡、微信等方式實現產品直銷,帶動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東邵村的5戶、10人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500元。  「我們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他們提供技術支持,並引進個頭大、奶香濃鬱的草莓、無公害,不愁賣。去年採摘的最高價到了每斤50元,但濟南市場我們依然供不應求。」肖元忠說道。
  • 江南農商行:金融「活水」賦能新「跨越」
    作為為農而生、因農而興的金融機構,江南農商行通過深入推進「百行進萬企」「支持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等一系列活動,促進金融服務精準滴灌,實現村銀企供求互補、聯合發展,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據了解,自今年8月啟動「萬企聯萬村」聯建工作以來,該行對聯建企業進行梳理和摸排,並逐一開展上門走訪工作。
  • 工行北京分行「適老」金融在路上:改造智能金融為老年人所用
    如何提升數字金融和智能化設備面向老年人的便利性,將老年人的「數字之殤」變成「數字之福」?工行北京分行在APP、智能終端的適老化改革等方面下大功夫,切實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提升了老年人享受科技進步的喜悅。2018年,工行北京分行在全轄完成100%智能化服務模式改造,將91%的個人非現業務實現在自助渠道辦理,大幅地提升客戶業務辦理效率。
  • 《金融時報》|郵儲銀行行長郭新雙:助力金融精準扶貧 勇擔大行責任...
    12月9日,《金融時報》刊發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郭新雙的署名文章《助力金融精準扶貧 勇擔大行責任擔當》,介紹了郵儲銀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部門相關要求,以金融支農和金融扶貧為己任,全力做好金融精準扶貧的成效和經驗,並闡述了未來郵儲銀行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方向與重點。本期「郵儲銀行+」全文轉發。
  • 齊魯銀行:凝聚金融力量 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齊魯銀行詳細制定縣域金融發展規劃,先後印發《齊魯銀行推進普惠金融暨縣域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齊魯銀行縣域普惠金融中心管理指導意見》等多個指導性文件,在機構建設、資源匹配、考核管理、信貸流程、業務產品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
  • 深耕細作十九載 打造金融扶貧「示範田」
    第一任書記是年輕幹部欒春許,雖然已離開村子三年了,但父老鄉親們仍然經常說起這個紮根基層、寄情關中的「小欒」;第二任書記谷嘯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當兵出身的他,工作雷厲風行,為村裡引進了「養兔小站」,建成了文化大舞臺,還修好了村道;第三任書記張煜,打造了被老鄉們稱為「金融蘋果」的「宜彭塬」蘋果品牌;今年4月份到村裡代為履行第一書記職責的關偉,進村第一天就進組入戶了解情況,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扶貧底數清、
  • 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引金融「活水」 賦能高質量
    作為為農而生、因農而興的金融機構,該行通過深入推進「百行進萬企」、「支持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等一系列活動,促進金融服務精準滴灌,實現村銀企供求互補、聯合發展,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  據了解,自今年8月啟動「萬企聯萬村」聯建工作以來,該行對聯建企業進行梳理和摸排,並逐一開展上門走訪工作。
  • ...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後續還有哪些政策?速看!
    11月28日,來自一行兩會一局的金融監管高層齊聚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圍繞「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把脈政策走勢。下一步,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跨境交易等領域將有哪些政策出臺?記者帶你一一看!
  • 騰訊金融為何堅持走穩健路線?
    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24%至人民幣332.55億元。相比第一季度單季收入264.75億元,第二季度單季收入298.62億元,騰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的第三季度單季收入呈現持續穩健上漲狀態。
  • 構建金融新生態 彰顯國有大行擔當
    秉承服務國家戰略和對外開放宗旨,農行青島市分行把握建設上合示範區和青島自貿片區的歷史性機遇,立足農行跨境金融業務優勢,落實一系列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政策,為 「一帶一路」、中資企業「走出去」等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截至11月末,實現國際結算量243.67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100.71億元,結售匯量65.47億美元,貿易融資餘額80.25億元,市場份額均居同業前列。
  • 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
    近期,中國提出了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決決心。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加快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的低碳轉型,在氣候目標的約束下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 【村官感悟】駐村工作十堅持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各地均結合實際,選優配強,派出駐村工作隊員駐村開展工作,這對於好脫貧攻堅來說是重要舉措。但筆者認為,派出更要用好,要最大程度提高脫貧成效,工作隊員需要做到駐村工作「十堅持」。
  • 中國農業銀行 積極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
    截至今年9月末,農業銀行在貧困地區共設立「三農」產品創新基地36個,2016年以來,共創新推出金融扶貧產品80餘項,總結提煉了政府增信扶貧模式、特色產業扶貧模式等25種金融精準扶貧模式。馬山口支行自開業以來,網點服務團隊不斷探索適合當地發展的服務模式,深入鎮政府、村委、企業、田間地頭,充分了解村民金融需求,為馬山口鎮數個月季種植戶提供金融產品,充分滿足不同產業、不同類型客戶的金融需求,全面推動金融扶貧、普惠金融在馬山口鎮落地生根。
  • 山東臨沂臨港區村官陳安妮:貼近群眾 服務群眾
    臨沂臨港區大學生村官陳安妮到群眾家走訪  中國網7月26日山東訊 2016年7月山東中醫藥大學畢業後,陳安妮,來到了臨沂臨港區朱蘆鎮朱蘆村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剛到村第一天,她就把整個村跑了一遍。「剛來不了解情況,就想儘快把整個村的大街小巷摸清,以後幹起工作來方便。」陳安妮說。  陳安妮自來到朱蘆村起,她的腳步布滿了村裡的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在一句句拉家常中貼近群眾的心。
  • 平潭加快金融行業對臺對外開放 打造兩岸特色金融集聚區
    截至5月底,平潭兩岸特色金融集聚區共有金融及類金融企業2256家。  「目前平潭金融業總體保持穩健運行,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實驗區財金局金融處負責人黃奇說。今年一季度,平潭金融業(不含類金融)實現增加值為13.87億元,累計增長16.4%,佔GDP18.5%,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 荷包金融發力布局金融科技 Fintech公司正式成立
    繼10月14日宣布與香港上市企業新融宇集團合資設立新公司之後,近日,荷包金融在金融科技領域又邁進了一步,其新公司荷包(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11月25日取得營業執照,正式註冊成立。荷包(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荷包科技」)將基於大數據,在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領域不斷創新,幫助網際網路行動支付、網絡信貸、智能金融理財服務行業大力提升服務效率和便利,降低投資理財及運營成本。經過近兩年的市場積累,荷包金融開拓了一個主打「小白」理財,以極致用戶體驗致勝的理財平臺。
  • 耕好鄉村振興「金融田」 ——莘縣農商銀行為鄉村金融發展營造有利...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紮根市場定位,應勢轉型發展,莘縣農商銀行堅持不忘初心,回歸本源,牢牢把握「面向『三農』、面向小微企業、面向社區家庭」的市場定位,下沉服務重心,增加農村金融供給,以鄉村為重點,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助推器」,充分發揮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引領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