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記者 鄧偉勇 通訊員/周佳樂
12月7日一大早,家住攸縣網嶺鎮伏陂村的歐全江,來到村裡的助農金融服務點辦理業務。「以前辦理業務,得坐20多分鐘的車,到鎮上才辦得了。」歐全江感慨。
農村因地處偏遠,沒有金融服務網點,取款難;農民缺少擔保抵押,發展產業,貸款難。如何消除痛點、疏通堵點?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客戶經理變身「金融村官」走進田間地頭,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走出了一條金融助農的好路子。
「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
「現在村裡有了『金融便利店』,不出村就可取錢,還能代繳手機費、電費,真方便。」辦完業務,歐全江步行回家,只用了幾分鐘時間,就像出來散步一樣。
讓歐全江豎起大拇指的「金融便利店」,是攸縣農商行在偏遠行政村開辦的金融便民服務點,面積不大,但功能齊全。不僅可查詢帳戶、轉帳匯款,還可辦理社保、信用卡、話費水費電費等繳費和扶貧對帳明細查詢業務。
依託「金融便利店」這個服務陣地,銀行客戶經理定期開展「金融夜校」活動,反假幣、反洗錢、反電信詐騙等知識宣傳有獎搶答,豐富村民的金融知識。
「不少農村地處偏遠,居住分散,在村裡開設金融服務網點投入大、見效慢,很多金融機構望而卻步。」攸縣農商銀行副行長謝越華介紹,從去年開始,該行開始下沉服務,將金融服務網點延伸到村裡,目前全縣297個行政村均設置了「金融便利店」,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金融夜校」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更傳遞著金融溫度。
「金融村官」奔走在田間地頭
近日,在淥口區淥口鎮漂沙井村,「金融村官」唐衛國再次來到村民張義勝的養殖場回訪。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蕭條,4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義勝,身患尿毒症,靠種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唐衛國的到來,給這位老實的農戶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
唐衛國是珠江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今年開始,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漂沙井村的「金融村官」。經過一段時間的摸底,他對全村的金融需求了如指掌,成了村民的「好管家」。
「我們對張義勝這位貧困戶進行了上門調查,發現該貧困戶確實比較困難,但是他有勞動能力、有致富的想法,我們對他進行了上門調查,給予了資金支持。」在唐衛國的幫助下,張義勝順利得到了由政府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3萬元發展養殖業。如今養殖場有2600多隻雞鴨,脫貧致富的步伐越來越快。
金融服務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唐衛國積極奔走,逐戶聽取群眾建議,漂沙井村實現了整村授信。「相比非信用村,整村授信的信用村貸款額度要高一個等級,貸款利率則下調一個等級。」唐衛國解釋。
目前,珠江農商銀行有41名「金融村官」奔走在田間地頭,宣講金融政策。推動42個行政村完成「整村授信」工作,為群眾脫貧、鄉村振興提供了金融活水。
金融產品「貸」富千家萬戶
在廣袤農村,「金融村官」打通了金融服務的末端「梗阻」。更為貼心的金融產品,正在改變著農戶的生產生活。
「多虧了茶陵農商銀行的信貸支持,500畝的山地被我承包下來,今年收入翻番了。」近日,客戶經理再次回訪時,茶陵縣火田鎮紅色農場的臍橙大戶湯建軍臉上掛滿了笑容。
今年3月,茶陵農商銀行創新推出「先鋒貸」產品,重點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大黨員發展特色產業,湯建軍「嘗了鮮」,順勢擴大了種植規模。
將信貸投放與服務三農有效結合,正讓更多的產業有了金融活水的滴灌,更多的群眾有了致富門路。今年以來,茶陵農商銀行相繼推出「先鋒貸」「集團貸」「老鄉貸」「巾幗茶女貸」等信貸產品,截至11月末,累計投放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2764戶,貸款餘額11.4億元。
「以前,農民因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貸款難,沒有資金,要發展產業難上加難。加之農民創業、發展生產往往需要的資金並不多,對金融機構來說,屬於『小生意』,很多金融機構不願做。」茶陵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通過做實扶貧小額信貸品牌,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深入農村,不僅讓農戶增收,銀行也從中受益,真正實現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