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後續還有哪些政策?速看!

2020-12-10 荊楚網

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和監管者共同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

11月28日,來自一行兩會一局的金融監管高層齊聚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圍繞「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把脈政策走勢。

下一步,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跨境交易等領域將有哪些政策出臺?記者帶你一一看!

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關鍵詞「開放」

以金融開放為契機 引導各類資金有效參與國內大循環

劉桂平表示,以金融開放為契機,構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可更好發揮金融的定價功能、風險分散功能和服務功能,利用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各類資金有效參與國內大循環。

可通過金融開放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渠道

劉桂平指出,可通過金融開放,加強國內金融體系、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制度規則與國際的對接,允許外資深度參與國內資管市場,為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渠道。同時,可引入更多金融機構和專業投資者參與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提高養老金管理水平,擴大居民養老資產選擇範圍,分散投資風險,解決人口老齡化進程中的養老金不足問題。

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內債券和股票

劉桂平透露,下一步金融開放將涉及五大方面:一是推動金融業系統化、制度化開放。二是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三是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四是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五是完善與全面開放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關鍵詞「監管」

2017年以來共處罰銀行保險機構10865家次

曹宇表示,銀保監會嚴格開展監管執法。2017年以來,共處罰銀行保險機構10865家次、責任人員13823人次,罰沒金額合計87.37億元,超過前十年總和;取消任職資格767人,禁止從業766人,監管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深入人心。

堅決打擊危害金融穩定的「偽創新」「亂創新」行為

曹宇表示,要處理好加強監管與支持創新的關係。始終將是否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是否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三個有利於」原則,作為衡量金融創新合理性的基本標準,堅決打擊偏離實體經濟需求、危害金融穩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偽創新」「亂創新」行為。

加強現代監管體系建設 提升監管效能

曹宇表示,目前,我國已確立了以機構監管為主的監管運行體系,為我國金融業長期穩健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銀保監會要利用好、發展好這一基本經驗,以機構監管為核心,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抓手,以市場準入、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為軸線,強化金融機構資本監管、流動性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實現對法人機構的多維度、深層次、全周期監管。

此外,隨著綜合經營的不斷探索,跨行業、跨市場的交叉性金融風險日益突出,「監管真空」和「監管重疊」交織存在。在機構監管基礎上,要更加注重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的有機結合,織密監管矩陣,拓寬監管視野,延伸監管鏈條,穿透識別風險本質,做到機構、業務和風險監管全覆蓋。

「目前,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約8%,金融業已融入社會運行各個方面,單純依靠金融管理部門難以實現監管目標。要在金融委的統一指揮下,強化監管部門與宏觀管理部門之間、金融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工作協同,既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又協同聯動,緊密溝通。要更加注重宏觀審慎監管、微觀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的協調效率,形成跨市場、跨行業風險防線;更加注重金融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的優化組合,形成政策措施合力;更加注重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形成金融風險防控的全國『一盤棋』。」曹宇表示。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關鍵詞「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治理」

權益類基金規模較去年初增長69%

閻慶民表示,證監會以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為引領,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強基礎制度建設,更加注重投資端與融資端平衡,更加注重擴大機構投資者力量。

一方面,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新上市公司340多家,其中科創板和改革後的創業板接近180多家,有力服務了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另一方面,更多長線資金配置A股,與去年初相比,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長69%,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持續提升,市場結構和生態發生了積極向好變化。

近期證監會將啟動為期2年的公司治理專項行動

閻慶民透露,近期,證監會將啟動為期2年的公司治理專項行動,要求公司對照監管要求,全面自查、嚴格整改,實現治理水平整體提升。

健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 切實把好「入口關」

閻慶民表示,要增強治理有效性,抓牢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從我國實際出發,推動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要突出規則監管、突出分類推動、突出治理實踐,在「三個突出」上下功夫。

閻慶民強調,要增強監管適應性,優化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環境。提高高上市公司質量,企業自身承擔主體責任。同時,資本市場監管也要結合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增強適應性,不斷健全股票發行、併購重組、退市等基礎制度,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的環境,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第一,健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切實把好「入口關」。第二,健全併購重組市場化機制,更好發揮主渠道作用。第三,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得下」「退得穩」。

閻慶民強調,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才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進不出將扭曲市場估值體系,導致逆向選擇、劣幣驅逐良幣。提高我國退市機制的適應性,通過重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時,對於嚴重財務造假的「害群之馬」、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落實新《證券法》,推動投保機構代表人訴訟制度儘快通過典型個案落地,實現市場出清與保護投資者的雙重目標。

外匯局副局長鄭薇:關鍵詞「跨境投資」「便利」

促進高水平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鄭薇表示,鄭薇表示,將推動外匯管理方式從事前審查全面轉向事後核查,推動實現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貿易結算。推進以風險評估為導向完善貿易主體分類管理,形成「越合規越自主」「越誠信越便利」的良性循環。

實現高水平跨境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

鄭薇指出,鄭薇指出,全面放寬和取消跨境投融資的規模和資金使用等限制,擴大外債登記管理改革試點,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這項工作已經落地。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鄭薇表示,鄭薇表示,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發展戰略,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支持「一帶一路」企業貿易結算便利化,優化外匯帳戶,助力企業「走出去」。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監管研究
    從資本市場定價角度看,長期以來,受非市場化發行和退市制度、地方政府行政幹預和隱性擔保等因素的影響,無論債券市場還是股票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定價扭曲,並由此帶來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功能弱化等問題。(2)金融國際化範圍亟待擴大。現代金融體系是開放的體系。
  • 非銀金融行業2021年度策略:順周期、金融科技、資本市場改革
    2.1.3 政策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資本市場改革為需求擴容 新興技術蓬勃發展,政策管理不斷完善,繼續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中國金融與技術的 融合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2006年,國務院出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2006—2020年)綱要》,科技與金融結合被正式提上日程。此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配 套政策,促進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 當前資本市場改革配套政策頻出,對科技的需求不斷增加。
  • 全球監管大年,資本市場「被迫」變局和重塑(監管趨勢)
    1政策成為市場波動重要原因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其依託的制度環境、政策基礎。「政策本應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機制,如今已經成為市場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 強化監管出清市場風險 大唐財富: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全球資本玩家
    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以強化監管,2021年,隨著這些政策的陸續落地,金融監管從範圍到內容都將得到加強。與此同時,以2020年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為標誌,2021年更加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將迎接全球玩家。強化監管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2021年金融監管環境與去年發布的一系列重磅金融監管政策息息相關。
  • 政策再「上新」 力促金融體系「強筋骨」
    一是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的通知》;二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外,還有兩則部門規章《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執法檢查程序規定》進行了全面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性
    同時應進一步完善對資產市場的調控、監管體系,降低資產市場對貨幣政策調控的擾動。 貨幣政策正常化是漸進調整 中國證券報:11月CPI數據顯著低於預期,對當前貨幣政策調控會產生哪些影響?與此同時,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性,促進融資結構的優化。 推動市場主導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國證券報:在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推進背景下,貨幣政策調控應如何更好兼顧內外平衡?
  • 陸磊:開放條件下的金融與貨幣
    從貨幣市場看,各個不同幣種之間的供求最主要的決定場所是金融同業批發市場,由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即期和套期保值等相關服務。在零售端,實體經濟套期保值需求強化了匯率的金融功能,因為匯率過度漲跌不利於實體。從外匯市場現實運行看,匯率是由外匯市場兩層次供求決定的——第一層次是實體經濟現實和風險管理需要所形成的零售端供求,第二層次是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和服務客戶所形成的批發性交易。
  • 政策研究 | 高質量「雙循環」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適應雙循環宏觀格局漸趨均衡的趨勢,加快健全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進一步增強利率調控的主動性,推進資本帳戶雙向開放,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加快形成以內為主、內外均衡的大國開放體貨幣調控框架,正是高質量雙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
  • 專訪中證金融公司董事長聶慶平: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歷程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現狀的兩面:往外看,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赴美上市,並且成為熱門交易標的;而往內看,外資對A股的股權投資及影響已經不容忽視。中國資本市場自30年前成立以來,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國際化程度?有哪些裡程碑式的事件值得回憶?中國公司最初接觸境外投資者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經典的故事?外資持續流入,對A股市場會有哪些影響?
  • 「金融·關注」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設計和效應分析
    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需要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制定統一監管規則並加強持牌金融機構監管,地方政府履行好地方類金融機構監管,各自落實好風險責任。同時,加強跨市場、跨區域、跨行業的協調合作,形成金融監管合力。三是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根本上要靠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 君聯資本王超:投資金融科技的邏輯
    好買說:2013年前後,"網際網路+"成為風口,此後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如P2P網貸、眾籌、消費金融創業高潮迭起。2017年,監管落地,政策開始收割"裸泳者",但許多企業上市後出現股價打折現象,原因何在?君聯資本執行董事王超從網際網路金融的成長周期、投資關注點以及監管環境等角度解析了金融科技的投資邏輯。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中)
    沒有特定於金融科技的監管制度,金融科技平臺的商業模式將決定其監管方式。從廣義上講,平臺融資的要求取決於:執行什麼類型的行為;涉及什麼類型的實體/參與方;誰進行哪些行為;誰來承擔風險(圖5)。銀行監管。一個平臺的業務模式涉及從公眾那裡獲取存款並將其與自有資金一起持有,通常需要某種形式的銀行執照。
  • 監管大年,全球資本市場「被迫」變局和重塑!中國怎麼...
    資本市場在金融市場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國資本市場吸引世界各國的企業在美國掛牌上市,體量巨大,不過美國的資本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從開放走向封閉的趨勢。開放與監管不是悖論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資本開放體系更趨完善。中國政府對外資進入國內資本市場始終保持歡迎態度,中國外匯管理部門放開了對QFII、RQFII的很多限制,QDLP/QDIE擴容意味著資本帳戶開放將繼續深化。
  • 外管局陸磊:當前是構建金融開放新格局的關鍵期
    當前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放開機構,同質化競爭,已經進入到金融市場高水平服務、產品創新和金融科技革命的關鍵期,轉折點意義在於,從開放機構設立走向開放市場參與,並雙管齊下9月2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峰會」上透露,人民銀行和外匯局正在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環節。陸磊表示,當前是構建金融市場開放新格局的關鍵期,金融市場的開放潛力仍然巨大。針對當前市場主體發育程度不夠成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等挑戰,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場開放是統籌推進改革和防風險的關鍵。
  • ...是否降息,監管為啥說不做稻草人,金融市場收到多少流動性「彈藥...
    今年專項債發行情況如何、特別國債什麼時候落地、是否會調整存款準備金率、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何時落地、中小銀行如何深化改革及防範風險、銀保監會在支持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方面還有哪些考慮……這些你關心的、想知道的熱點、重點問題在這場發布會上都給出了答案,跟著證事聽君的梳理一起來來看吧。
  • 今年是金融整頓的最佳窗口期
    短期數據的起伏表明現有經濟企穩更多是一個補庫存的短周期,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全面可持續的內生復甦還有待時間。總體來看,當前經濟下行風險可控。未來還是需要堅持金融去槓桿、防風險這樣一個大的方向。當前重要的問題是怎麼更加有效地實施金融防風險政策,特別需要關注金融去槓桿過程中的政策執行模式本身的問題所產生的超調風險。
  • 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按既定節奏履行承諾,以真抓實幹的態度和決心,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取得顯著成效。國內外經濟學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大力吸引國際資本,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世界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措施見效,金融業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又一個首單!
  • 非銀金融行業2021年度策略 三個關鍵詞:順周期、金融科技、資本...
    、金融科技、資本市場改革核心要點:經濟回暖,順周期產業迎拐點,金融科技券商逢機遇隨著全球的疫情、尤其是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同時加上疫苗研製的穩步推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修復逐步成為常態:利率水平在中期的維度將維持穩定,甚至穩步向上,利好借貸業務利差擴大和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
  • ...系統闡述對信用債、金融科技、直接融資和牛市等金融問題看法...
    您認為,金融開放更核心的工作重點在哪裡?管理層應如何引導外資發揮作用?貨幣自由兌換、資本項目開放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支持?在十四五期間是否能有時間表?  02  2019年第一家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在上海批准設立,隨著中國擴大金融行業的對外開放,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參與市場競爭。
  • ...和外匯衍生品市場……18項政策「禮包」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意見》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探索更加靈活的金融政策體系、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開放發展。第二,推動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