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茶共奈雪一色,Coco與一點點齊飛的當代生活裡,吃雪糕仿佛成了一種日漸陌生的夏日原教旨主義生活style,同時也意味著一種隱秘的孤獨。
雪糕,這種零食界的苦行僧、冷飲中的蘇菲派,現如今已經極少在街頭出現了。
再沁涼的奇彩旋和牛奶冰磚,也擋不住幽蘭拿鐵和滿杯紅柚帶來的入口回甘。
有一次,我在商場裡看到一個老哥叼著根東北大板,在Zara門口被店員微笑著拒絕入內,那場面相當古早味,比羽泉的歌還要冷酷到底。
不過,也有頭鐵的雪糕,在這波「奶茶入侵保衛戰」中逆流而上,掀起陣陣後浪。
鍾薛高,這個酷似歪果仁念出來的雪糕品牌,堪稱近幾年捍衛雪糕地位的弄潮兒。
天兒越來越熱,周末我照例鑽進商場吹空調,下到負一層準備吸奶茶的時候,我被一陣冗長的隊伍擋住。
定睛一看,原來大家在一家雪糕店門口上演集體焦躁,等的是那一爿酷似瓦片的鐘薛高。
作為追逐潮流的都市時尚麗人,我自然不能信息落後。掏出手機點開小紅書,輕輕敲下「鍾薛高」三個字。
果然,小紅書上關於鍾薛高的帖子百贊千贊、浩浩湯湯,「雪糕界的愛馬仕」、「刷爆朋友圈」之類套路詞彙瞬間躍入眼帘,真就老網紅了。
說它是「雪糕界的愛馬仕」,此言非虛。
鍾薛高價錢不菲。牛奶、可可、草莓這類普適口味,單片價格都在12元朝上,如果想要吃海鹽、茉莉花茶、白酒等稍微獵奇點兒的味道,得拿出喝一杯星爸爸的錢才行。
我尋思,線下有店鋪租金、人員運營等等成本,價格貴點在所難免,於是掏出手機打開了某寶。好傢夥,鍾薛高在線上的價格同樣讓人眼珠子彈出眼眶。
而且人家線上不單賣,10支裝動輒三位數的價格,累計超過10w+的銷量,還是讓心態有點崩的我關掉了手機屏幕,靜靜地思忖了一會兒人生——
我寫的文章的閱讀數,竟然還不如人家店鋪裡的雪糕銷量。扎Zn了,老Fe。
鍾薛高最為有名的產品,是2018年雙十一期間推出的「粉鑽雪糕」。粉鑽雪糕的原料相當硬核,厄瓜多產的RUBY可可豆自帶粉紅色夢幻光澤,一顆一顆直擊都市青年の柔軟內心。
它仿佛在我們耳邊輕聲嬌笑:夏天不僅留下粉紅色的回憶,還產出著粉紅色的冰淇淋。
稀缺性帶來價值,粉鑽雪糕的客單價自然也來到了驚人的66元。別說街頭便利店裡的冰棍兒了,就是夢龍都能買好幾支。
粉鑽雪糕一上某寶旗艦店,便很快售賣一空。說好的過苦日子緊日子和消費降級呢?全世界是不是只有我在吃一塊錢一根的老冰棍兒?
而這只是鍾薛高線上騷操作的一隅。鍾薛高2018年3月成立,當年立刻以迅雷不及百度雲的速度拿下雙十一天貓冰品銷量冠軍。
雙十一正值秋末冬初,並非冷飲產品的銷售高峰期;2019年的618,鍾薛高整了個大活兒,直接賣出了200萬片雪糕,銷量同比2018年增長了5倍有餘。
618當日,每一個熬夜的吃貨都在勇闖天涯——據統計,鍾薛高上線5分鐘,就賣出了去年同期全天的銷量;上線21分鐘,200萬片雪糕飛入五湖四海吃貨的家。
2019年雙十一又賣了300萬……
說實話,不是鍾薛高這個品牌,我都不知道,2020年了,全國依舊潛伏著這麼多雪糕愛好者。那感覺好像是苟了許久的餘則成,總算拿到了「黃雀行動」的人員名單。
其實國人好這口兒,雪糕老早就是消暑佳品。清朝皇帝中意的冰酪,法籍猶太人開斯普在哈爾濱創辦的「馬迭爾冰棍」,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即使是在建國後百廢待興的50年代,雪糕也迅速成為了一種商品。
管中窺豹,真正的粉絲都知道,那位上海交大的畢業生、原益民食品一廠副廠長認為,中國也要有自己的民族冷飲品牌,遂給廠裡的雪糕取名為「光明」。
「光明」是一眾老牌國產雪糕的代表。小時候,光明鹽水冰棒和三色杯總是我夏天放學後的最愛。如果考試成績不錯,家長還會多給幾個零花錢,好滿足我吃光明冰磚的小小夢想。
除了光明,蒙牛、伊利等乳業品牌也都有自己的雪糕子產品。甚至國內還有很多有特色的地域冷飲品牌,吉林四平的宏寶萊,河南的天冰、山東的美倫,你多多少少都吃過他們家的雪糕。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騰飛,大家兜裡也逐漸有錢了,和路雪、八喜等洋品牌迅速打入國內,雪糕市場逐漸形成了如今本土派和舶來品二分天下的態勢。
這其中又有明顯的鴻溝:雖然不乏甄稀、蒂蘭聖雪等等國牌貴价產品,但齁貴齁貴的高端線雪糕,卻始終被洋品牌統一了戰線。
在這種大環境下,鍾薛高瞄定高端市場,直接給我們表演了一個花式C位出道,這波後浪,不可謂不成功。
想探尋鍾薛高的成功之處,就不得不回到產品母題:當我們在吃雪糕的時候,我們到底吃的是什麼?
營銷學裡有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的概念。早先大家吃雪糕,大多數都是為了滿足顯性需求、也即擺在臺面兒上的功能型需求:
天兒太熱要解暑、渴了餓了要補充點能量、或者單純饞了想來一口。
功能型需求具有普適性的特點,這就導致了雪糕界的前浪們差異性不強,從口味到造型再到價格,鮮少旁逸斜出。
單一的消費需求,大概率只會催生出單一的消費場景。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早先我們買雪糕,都是在街邊小商店的冷櫃裡幾塊錢隨手撈一根。
一般來說,某個新產品進入市場,都要經歷對市場規則和市場環境的認知和服從。
但鍾薛高不同,它不追逐時尚,只引領潮流,上來就直接玩了一把建構主義,在產品定位、產品等方面平地起高樓。
誰說雪糕只有熱了渴了才能吃?誰說雪糕只有夏天才能吃?
鍾薛高給用戶灌輸的理念就是:雪糕就是一種日常化的、生活化的零食,跟水果、薯片、肥宅快樂水沒什麼兩樣。
有句老話怎麼說的來著,沒有淡季市場,只有淡季思想。
基於這種建構式定位,鍾薛高的產品做得相當多元化。除了夏天常見的雪糕口味之外,還有茉莉花茶、箬葉、桂花口味這些時令單品。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不分時間、不分季節,雪糕那是想吃就吃。
在消費場景層面,鍾薛高依據消費者更加多樣的需求,做了拓寬和延伸。
多種口味組合、多支包裝既能滿足多人單次消費(家人、朋友分享)的需求;也符合單人多次消費的習慣,基本上把日常生活、社交等等場景都涵蓋了進去,等於變相增加了用戶基本盤子。
時來天地皆同力,近幾年國內冷鏈運輸的快速發展,也給鍾薛高的售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產品定位和產品價格是共軛的。
因為種種原因,當代的消費結構愈發呈現兩極分化的特點。消費升級的,玩起了輕食、輕奢、智能化,消費降級的,每天沉浸在拼多多和聚划算中樂不思蜀。
早期的鐘薛高就是踏準了這波消費升級的步調,主動放棄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用兩位數的客單價,專攻中高端市場。
背後的原因也不難猜:一方面,雖然高端市場被歪果仁佔據,但產品數量少、種類單一,本土化水平也低,老外也不太能玩得轉國內電商平臺。
從這一點切入,國牌的先發者優勢極其明顯。舉個不太恰當的慄子——某種程度上,華為手機也是這麼幹的。
另一方面,接受並贊同鍾薛高建構的產品觀念的,一般來說都是樂於接受新事物的消費群體。他們大多擁有多元化信息獲取渠道,要知道,在國內,信息接受渠道暢通的人,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也不會低。
產品、渠道、價格都到位之後,鍾薛高的營銷也同樣有排面。
代表作就是和各類品牌的聯名。
講道理,聯名這個事情不是倆品牌中間來一小叉叉就是萬能的,很多品牌因為找不準調性、挖不到能給用戶留下印象的傳播點,讓聯名變成了加名,跨界變成了跑偏。
不信回想一下,今年這麼多聯名,你能記起來幾個?
鍾薛高的聯名不一樣,人家每一次都是實打實地跟調性類似或者有趣的品牌合作,聯名產品也特別有梗。
和瀘州老窖聯名的斷片雪糕、和小仙燉聯名的燕窩雪糕、和三隻松鼠聯名的大魷魚雪糕……反正我是佛了。
除了聯名,人家在線上找網紅瘋狂帶貨,在線下還不忘引領潮流玩快閃,網紅操作熟稔得很,屬實後浪本浪了。
冷飲這個市場,波詭雲譎,變化多端。在這種大環境下,很多品牌過分關注業內的發展,熱衷於最新的產品形式,追逐永遠向前的時尚。很多廠家覺得雪糕落伍了,不再生產,亦是這個道理。
但變化多,不代表其中沒有不變的元素。而後者,其實才更有可能是橫發的機會。雪糕恆久遠,只要肯動腦子,肯下功夫,也能一根永流傳。
鍾薛高C位出道後,面對的可不僅僅是林立的雪糕品牌,而是更加多元化的冷飲市場——咖啡及其周邊飲料、新茶飲甚至代餐,都有可能分一杯羹。
我們不妨擦亮眼睛,靜靜期待風起雲湧。
話又說回來了,只有保持警惕,保持敏感,才能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網紅內容營銷模式探析——以小紅書 AKOKO 冰淇淋為例》,沈倩
https://mp.weixin.qq.com/s/UxtYdx7w7-KvxdP8MuVUKQ
https://mp.weixin.qq.com/s/AV-0nbdBwmuJPyc5IVVHiQ
https://mp.weixin.qq.com/s/1L19319wX2KGV2xnOMGfxQ
https://mp.weixin.qq.com/s/yJoJ2F34hiutAETw499uOQ
↓ 推 薦 閱 讀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