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感染性眼瞼皮膚、肌肉、瞼板和瞼緣組織失去解剖完整性的各種眼瞼裂傷,包括眼瞼割裂傷、穿孔傷和撕裂傷等。
【適應證】
1. 非感染性眼瞼皮膚、肌肉、瞼板和瞼緣組織失去解剖完整性的各種眼瞼裂傷,包括眼瞼割裂傷、穿孔傷和撕裂傷等。
2. 傷後近期(2周內)一期修復質量差的傷口。
【禁忌證】
1. 眼瞼局部有明顯化膿性感染者。
2. 深部損傷組織未經充分探查處理或存有異物未經術前評價的傷口。
3. 身體其他部位有危及生命的病變或外傷。
【術前準備】
1. 眼部滴抗菌藥物滴眼液。
2. 洗臉,清潔臉部。
3. 傷口周圍皮膚的清潔、消毒。
【麻醉】
1. 局部浸潤麻醉。
2. 如眼瞼裂傷累及結膜,加表面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應儘早施行,爭取傷口一期癒合。
2. 清理創口、消毒、止血。
3. 按眼瞼裂傷部位和範圍選用以下4種縫合方法。
(1) 部分厚度裂傷修復術:適用於與皮紋一致的眼瞼部分厚度裂傷。
(2) 垂直性眼瞼全層裂傷縫合術:適用於與瞼緣垂直的眼瞼全層裂傷。
(3) 伴有皮膚缺損的裂傷修復術:適用於眼瞼全層組織缺損或僅皮膚缺損。
(4) 瞼緣撕脫傷縫合術:適用於瞼緣撕脫傷。
4. 部分厚度裂傷修復術。
(1) 用5-0或64黑色絲線行間斷縫合,從深層向淺層逐層縫合。深層組織也可用8-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或水平褥式縫合。儘量自然對合,整齊對位,深度適宜,以減少術後瘢痕。
(2) 結膜囊內塗抗菌藥物眼膏,皮膚縫線處塗酒精,以繃帶輕加壓包紮。
(3) 倒睫、裂傷創緣不整齊或有破碎的組織條儘量不剪除,以防術後發生瞼外翻。
5. 垂直性眼瞼全層裂傷縫合術。
(1) 與瞼緣垂直的眼瞼全層裂傷應分層縫合。
(2) 首先對合瞼緣縫合。
(3) 瞼板間斷或連續縫合,不要穿過瞼結膜。
(4) 8-0可吸收縫線間斷縫合眼輪匝肌。
(5) 5-0尼龍線間斷縫合皮膚。
(6) 術畢時,上瞼裂傷縫合後輕加壓包紮,下瞼裂傷可行瞼裂縫合,以免瘢痕收 縮而形成瞼外翻和瞼裂閉合不全。
6. 伴有皮膚缺損的裂傷修復術。
(1) 眼瞼裂傷伴有較大皮膚缺損可行皮瓣移行、轉位或帶蒂皮瓣等方法修復。
(2) 也可採用游離植皮,取大於缺損部位1/3的耳後或大腿內側部的全厚皮瓣進行修補,以防皮瓣收縮。
7. 瞼緣撕脫傷縫合術。
(1) 分離撕脫的瞼緣組織。
(2) 水平張力縫合,張力適宜。
(3) 縫合創緣。
(4) 輕加壓包紮。
【術後處理】
1. 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2. 全身應用抗菌藥物。
3. 術後7d拆皮膚縫線。
4. 術後10d拆張力縫線。
5. 行瞼緣縫合者,術後6-8個月剪開瞼緣間粘連。
【注意事項】
1.眼瞼血供豐富,損傷的組織易存活,因此儘量保留眼瞼組織。
2. 須除外眼瞼周圍組織的損傷。
3. 充分探査傷口的深部直到基底。
4. 仔細查找組織內異物並徹底清除,特別是泥土、炸藥和木質異物。
5. 注意深部重要支持組織,如韌帶、瞼板、滑車和眶骨的損傷修復。
【適應證】
傷後7d以內的淚小管斷裂。
【禁忌證】
1. 1周以上的淚小管斷裂。
2. 眼瞼局部有明顯化膿性感染者。
【術前準備】
1. 眼局部滴抗菌藥物滴眼液。
2. 衝洗淚道,了解淚小管斷裂情況。
3. 洗臉清潔臉部。
4. 準備細矽膠管或硬膜外麻醉導管1根。
【麻醉】
1. 局部浸潤麻醉及眼球表面麻醉。
2. 鼻腔內塞入丁卡因和1 : 100 000腎上腺素浸溼的棉片,貼附鼻腔黏膜。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經淚點插入探針尋找淚小管斷端。
2. 用矽膠管或硬膜外麻醉導管經淚點進入,由斷端穿出,再由淚囊側斷端進 入,用鼻鏡和槍狀鑷將導管從鼻腔拉出(在頭鏡的照明下操作)。
3. 以導管為支架,用血管吻合用的圓針、10-0縫線沿淚小管斷端周長等距縫 合4針,再用7-0線對淚小管周圍筋膜做加固縫合。
4. 內眥韌帶下臂(如為下淚小管斷裂)與瞼板內端的縫合。
5. 結膜和皮膚縫合。塗抗菌藥物眼膏後加壓包紮。
【術後處理】
1. 導管於術後3個月拔除。
2. 在導管留置期間應用抗菌藥物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睡前抗菌藥物眼膏 塗結膜囊1次。
3. 導管拔除以後應定期(開始時可間隔1周,以後可延長間隔)衝洗淚道。
4. 破傷風抗毒血清1 500U皮下注射。
【注意事項】
1. 淚小管吻合4針的最深1針縫合時,應先從筋膜側進針,從黏膜側出針,再從對側斷端黏膜進針,從筋膜側穿出。將結打在筋膜面,保持黏膜面平滑。
2. 由於組織的張力和10-0線強度的限制,淚小管吻合的4針縫合困難時,可 在吻合前用較粗縫線在周圍組織做2針預置縫線,緩解組織張力後再做吻合。
3. 為防止導管脫落,應將導管的另端從鼻腔拉出(管兩頭都從鼻腔引出)固定 在上唇皮膚上。
4. 在淚小管斷裂時,內眥韌帶上、下臂一般都會伴有不同程度損傷,淚小管吻 合後必須將此處做完好修復,否則,即使淚小管吻合成功,由於事後下瞼的鬆弛依 然會發生溢淚。
【適應證】
1. 各種形狀,不伴有角膜組織大面積缺損的全層裂傷。
2. 不能固定的游離性板層裂傷。
【禁忌證】
對合良好、前房完全形成、無虹膜嵌夾、角膜前面無顯著屈光影響的短傷口可加壓包紮,不必縫合。
【術前準備】
1. 詳細了解傷情,確定有無威脅生命的全身體徵。
2. 如有可能,應做眼部超聲等檢査,以除外眼球內異物。
3. 檢査視力。
4. 如有可能,測量眼壓。
5. 注意有無淚道炎症。如有則應做相應處理,感染輕者於術前應用抗菌藥物溶液衝洗淚道,感染重者應暫時封閉淚點。
6. 服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7. 破傷風抗毒素1500U皮下注射。
【麻醉】
1. 眼球表面麻醉。
2. 球結膜下、球周或球後麻醉。
3. 兒童及不能配合的成年人可行全身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局部用稀釋抗菌藥物溶液充分衝洗後,進行顯微手術角膜傷口修復。
2. 角膜傷口應遵循角膜裂傷後屈光變化規律和縫線效應進行縫合。
3. 脫出虹膜的處理應依照傷後時間、受傷環境和顯微鏡下脫出虹膜的性狀來 決定取捨。
4. 角膜縫合應達到水密程度,縫合完畢應立即用平衡鹽液恢復前房深度。避免虹膜嵌夾傷口。
5. 直視可見的虹膜、晶狀體、前房角異物應一併摘除。
【術後處理】
1. 保持瞳孔散大。
2. 眼墊遮蓋術眼。
3. 術後局部和全身應用廣譜抗菌藥物。
4. 如有球結膜縫線,術後5d拆除。術後3個月拆角膜傷口縫線。
【注意事項】
1. 微小的晶狀體囊損傷和局限的晶狀體渾濁可以不同時進行晶狀體摘除,臨床隨診。
2. 晶狀體完全渾濁,尤其合併繼發性青光眼者應另選角膜緣切口行白內障摘出。在不排除感染可能和玻璃體視網膜評價的情況下,不應行一期人工晶狀體植入。
3. 在不能確定體積的不可見深部異物,不應經傷口用磁鐵盲目吸引。
【適應證】
1. 眼壓>50mmHg,持續5d,>35mmHg,持續7d,傷前有青光眼或缺血視神經病變歷史者更應提前。
2. 有角膜血染的早期體徵或出血在漢級,眼壓>25mmHg達5d以上,或懷疑 有內皮功能障礙者(如上皮水腫、實質增厚)。
3. 前房內成形血塊不吸收超過10d,前房角周邊粘連或積血積滿前房達5d以上。
4. 血影細胞性青光眼。
【禁忌證】
有血液疾病患者或有凝血功能障礙者應慎重掌握適應證。
【術前準備】
1. 裂隙燈顯微鏡檢査角膜情況。
2. 超聲檢查了解眼球內組織有無損傷。
3. 測量眼壓。如果眼壓增高,應採用降眼壓治療。
【麻醉】
球後及結膜下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一般選擇角膜緣內透明角膜切口。
2. 採用兼有注和吸功能的系統來完成手術。
3. 在前房內凝固的固定血塊(如「黑球」徵)的清除,單純採用注吸方式不易奏效,需要配合切除手術,通常要在角膜緣先預置一個灌注鈍針建立灌注後另在角膜緣選一切口,玻璃體切除頭進入前房進行邊吸邊切操作。
【術後處理】
1. 術畢滴用1%阿託品、抗菌藥物及糖皮質激素滴眼液,雙眼包紮。
2. 術後臥床休息1-2d,頭部稍加高。
3. 術後3d解除包紮。
【注意事項】
1. 避免傷及晶狀體。
2. 根據使用的手術器械頭的口徑來設計角膜切口的長度,以保持在操作中不漏液或少漏液。
3. 始終保持在操作中的注吸平衡,以防眼壓忽高忽低,預防再發出血。
【適應證】
1. 化學性質活潑的磁性金屬異物。
2. 木質、蔬菜、動物組織等有機異物。
3. 伴有嚴重玻璃體積血、傷及視網膜和脈絡膜等重要組織、遠期有發生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潛在危險的眼內異物。
【禁忌證】
1. 嵌入視神經眼內部分的生物適應性好的異物,如玻璃、石塊、鋁、金、性質穩定的合金等。傷眼的視力好。
2. 進入黃斑下的性質穩定的異物。
3. 功能性獨眼內性質穩定、生物適應性好的任何部位的異物。
4. 對玻璃體手術技術生疏的術者不要輕易選擇玻璃體手術途徑。
【術前準備】
1. 詳細詢問病史和通過裂隙燈顯微鏡、前房角鏡、直接和間接檢眼鏡檢查,來確定異物性質。
2. X線、CT、超聲、檢眼鏡査眼底確定異物準確位置,確立是經鞏膜外磁鐵摘除異物或經玻璃體手術途徑摘除異物。
3. 常規檢査視力。
4. 滴用抗菌藥物滴眼液,預防感染。
【麻醉】
結膜下及眼球後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經鞏膜外途徑磁鐵摘除異物的手術原則。
(1) 前部玻璃體內異物採用距異物最近的扁平部鞏膜切口。
(2) 赤道和赤道後的球壁異物應在異物所在部位選擇手術切口。
(3) 間接檢眼鏡應用非常熟練、異物定位非常準確者,可以在異物所在部位摘除非磁性球壁異物。
2. 經玻璃體手術途徑摘除異物的原則和程序。
(1) 伴有嚴重玻璃體出血和屈光間質不透明的眼內異物均應採用玻璃體手術途徑摘除。
(2) 後極部視網膜前和球壁內的異物,眼內非磁性異物應通過玻璃體手術途徑摘除。
(3) 有嚴重併發症,如視網膜脫離、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脈絡膜損傷,有明顯的遠期牽引視網膜脫離潛在危險的眼內異物均應通過玻璃體手術途徑摘除。
(4) 玻璃體手術採用標準的三通道閉合式玻璃體切除手術。必須建立灌注和眼內照明。
(5) 如有晶狀體渾濁應先將晶狀體切除。
(6) 切除玻璃體積血。在切除玻璃體的過程中有小異物可隨時經常規的鞏膜切口鉗夾摘除。
(7) 如果異物體積大到必須擴大切口才能摘除時,應先完成眼內全部操作,最後擴大切口摘除異物,減少併發症發生。
(8) 黃斑和視盤周圍異物只傷及視網膜時,在異物周圍行2-3排雷射光凝,可暫不做視網膜切除摘除異物。
(9) 凡異物傷及脈絡膜都應行異物周圍的視網膜切除,傷處周圍留出1-2mm 的隔離帶,即使黃斑和視盤周圍也不例外。
(10) 視盤黃斑以外,凡有視網膜和脈絡膜損傷均應行異物周圍的視網膜切除。 切除後的視網膜殘緣實施雷射光凝封閉。
(11) 合併視網膜脫離者,按開放眼球傷視網膜脫離手術原則處理。
(12) 眼內充填物可依據病情的需要和術者的經驗來選擇長效氣體或矽油。無視網膜脫離發生和未行視網膜切除眼不必要長期的充填物。
【術後處理】
1. 雙眼包紮3d,臥床休息,防止出血。
2. 術畢結膜下注射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滴1%阿託品滴眼液。
3. 適當的支持療法,如給予維生素等。
4. 術後應密切觀察,注意併發症,如角膜水腫和渾濁、眼內出血、繼發性青光眼、眼內炎等發生,一旦發現及時處理。
【注意事項】
1. 在建立眼內灌注之前務必確認灌注頭是否進入玻璃體腔。
2. 在屈光間質渾濁時如晶狀體渾濁不能觀察灌注頭時,應使用9號針頭經照 明鞏膜切口臨時建立灌注進行晶狀體和前部玻璃體的切除。確認灌注頭進入玻璃 體腔後再建立灌注。
3. 在縫合鞏膜切口之前,務必仔細檢査上方兩個切口內部是否存在鋸齒緣解 離或異物摘除經過切口時損傷了切口附近的視網膜,以便及時發現妥善處理,否則術後近期會發生視網膜脫離。
【適應證】
1. 第1眼位(雙眼向前看)時雙眼復視。
2. 傷眼向某一方向運動受限。
3. CT掃描提示有明顯的眶內壁或眶下壁骨質缺損合併眶軟組織疝入鼻旁竇。
4. 明顯的眼球內陷引起的美容問題。
【禁忌證】
眶上壁骨折合併腦脊液漏時應在神經外科協助下手術處理。
【術前準備】
1. 仔細的眼部檢査,包括眼球位置、運動情況。
2. 鼻部檢査,注意有無鼻骨骨折、鼻黏膜損傷、鼻出血情況,注意鼻旁竇的損傷情況,有無腦脊液漏。
3. 神經科檢査。特別是眶頂骨折或損傷累及眶上裂時,應請神經外科協助處理。
4. 影像學檢査,包括X線、CT、MRI等,了解眶骨骨折的情況。
【麻醉】
1. 局部麻醉。
2. 必要時採用全身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眶下壁骨折修復可選擇經下穹隆結膜切口和下瞼睫毛下皮膚切口。年輕患者最好選擇前者,但術野不如皮膚切口開闊。
2. 眶內壁骨折通常選擇內側開眶皮膚切口。
3. 找到眶緣後切開骨膜,在骨膜和眶骨之間向深部分離。如為眶內壁骨折,切斷內眥韌帶後找到淚前脊切開骨膜,沿淚囊窩分離達淚後脊,將骨膜連同淚囊一 起推向外側向深部分離。
4. 充分暴露骨質缺損區,並將疝入鼻旁竇的軟組織還納回眶腔。
5. 測量骨質缺損的面積,用市售人造或自體骨修補物覆蓋缺損區。
6. 縫合眶骨膜、內眥韌帶、皮下組織和皮膚(或)結膜。加壓包紮。
【術後處理】
1. 全身應用抗菌藥物,積極預防感染。
2. 術後每2-3d檢査1次視力,持續3周。
3. 檢査眼肌功能。
4. 測量眼壓,每周1次。
【注意事項】
1. 有條件的單位最好在神經外科或耳鼻喉科手術顯微鏡下手術,其次可利用手術放大鏡及應用耳鼻喉科手術頭燈照明。
2. 充分暴露術野是保證手術確切操作的前提。
3. 要將全部的骨質缺損修補,尤其是深部缺損。
4. 向外牽拉淚囊時,應注意勿傷及鼻淚管。
來源:泰安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