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抗疫紀實旅居巴黎的成都女作家:疫情下兒子居家辦公 促成...

2020-12-08 封面新聞

程永伶一家在巴黎的生活

封面新聞記者 楊炯

程永伶是成都人。1996年,她辭去公務員身份到成都一家名企機構任職,後調至分公司行政部門做了品牌宣傳近20年。1998年加入成都市作協。目前,已退休的她因為在法國工作和安家的兒子添了寶寶,就跟先生一起旅居巴黎,帶孫子,享天倫之樂。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國暴發且勢頭加劇,程永伶的兒子開啟居家中辦公模式,不過也因此促成了一家三代人難得的朝夕相處。

2020年,註定是程永伶人生旅途中需要濃墨重彩書寫的歲月。

程永伶在巴黎家中帶孫兒

退休成都作家旅居巴黎

見證疫情在義大利法國暴發

1月16日子夜時分,程永伶和先生從成都雙流機場直飛巴黎戴高樂機場。他們的兒子小張在法國讀書、工作13年,已經在巴黎成家立業。因為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孫子需要照顧,夫妻倆於是到了巴黎。

出發前國內尚沒有一點疫情的徵兆,他們隨身僅攜帶了10個一次性口罩,是怕萬一感冒了要用。

1月23日突然傳來武漢因疫情大暴發封城的消息。緊接著他們又從媒體、朋友圈、各種群裡知道了國內疫情的嚴重。

到1月25日,一家人還兩次前往巴黎13區華人超市購買年貨。那時候超市人山人海,每次結帳都得排上近40分鐘。現在回想一下,當時真的沒有人戴口罩。

隨著武漢封城,巴黎的一大變化就是在中國鼠年第一天,在機場增加了新穎醒目的「裝飾」:中法雙語書寫的新冠病毒通告。

2月21日,義大利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惡化。義大利北部地區當日共新增17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至少9座城市下令關閉學校酒吧等公共場所,為期一周。義大利疫情的突然嚴重,也影響到了鄰國法國。此時,程永伶一家也開始特別關注法國電視一臺(TF1)每晚8點的新聞(相當於央視新聞聯播)。「兒子比較有耐心,每則新聞他會挑重點翻譯給我和丈夫聽。這也是我寫親歷巴黎疫情系列隨筆的重要信息來源。」

巴黎市區疫情如何?有人戴口罩嗎?單位同事緊張嗎?因程永伶和先生帶小孩出不了門,不了解外面的情況,於是,上班的小張每天就得答家庭記者問。

戴上口罩上街購物

單位領導親戚感染

兒子居家三代人朝夕相處

3月2日,小張說,單位一位領導的親戚被感染了,嚇得家裡人緊張了好幾天。

3月9日,小張曾供職的單位一位50歲的同事因感染病毒住進了醫院重症監護室,再加上國內外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程永伶突然感覺疫情真的就在身邊了。

隨著法國國內疫情的進一步惡化,春節過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去巴黎的中國超市買食品了,而選擇在拉德芳斯附近的歐尚超市購物。因家裡有嬰兒,唯一上班的兒子每天下班回家后里外換完,消毒洗澡後才能放心地坐在餐桌前。

從3月16日起,小張開始在家裡上班。

程永伶說,任何事件都有兩面性,也是因為疫情,全家三代人得以朝夕相處。近30多天,他們一家人都過著「雲」生活:兒子小張宅家網絡上班;自己閒暇之餘寫點東西,記錄下這段難忘的經歷;兒媳婦則在網上購買家裡所需食物,店家送貨上門。唯一需要全副武裝出門的事情是為了孫子打疫苗。

減少聚集工人拆掉了公園座椅

啟動最高防疫級別

市民互助自發為醫護加油

疫情剛在亞洲暴發的時期,很多法國人都覺得病毒離他們很遙遠。一方面是覺得亞洲離歐洲很遠。另一方面是沒有意識到新冠病毒的危害性,認為死亡率不高,所以他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什麼改變。而此時,在法國的亞洲人倒是警惕性挺高的。甚至幾乎把藥店的口罩都一搶而空了。

程永伶一家也在這個時期搶購了兩盒口罩,以備不時之需。那時外出時戴口罩的幾乎都是亞洲人。

隨著疫情在義大利暴發和快速蔓延,法國政府也加強了抗疫措施,並於3月14日啟動了最高級(3級)防疫響應。

在程永伶看來,疫情暴發之後,法國市民互助意識得到了比較好的體現。現在每晚8點,她家陽臺周圍就會響起為感謝醫務人員而發出的掌聲、歌聲、小朋友的喇叭聲。

法國總統馬克龍電視講話介紹疫情

4月13日晚間,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全國講話,原定8點開始的電視直播也推後了5分鐘,就是要讓出時間給想要發出感謝聲音的民眾。另外,夜幕下艾菲爾鐵塔上用霓虹燈拼出了MERCI(感謝)這個法語詞,以此向醫務工作者、警察以及全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們表示感謝和祝福,這是市政府的行為。

點亮的艾菲爾鐵塔

還有很多互助的事,有將醫院附近閒置的房間免費給醫務人員住的,有將沒賣完的麵包送到孤獨老人家的。有將滯銷的鮮花送到陵園的。

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4月15日表示,政府已將應急援助計劃的撥款增加到1100多億歐元。他宣布,將為領取家庭補助和住房補助的低收入家庭增發積極互助津貼(RSA),預計約400萬戶家庭將從中受益;為護理人員發放每人500歐元補貼,對受影響最嚴重的醫院工作人員發放1500歐元補貼,加班工資也將增加。

教堂的神職人員也因信徒的奉獻金減少而受到影響,他們也得到了政府的補貼。但也有實力雄厚的企業如著名的愛馬仕公司不僅不要政府對員工的補貼,還向醫院捐款2000萬歐元。

無奈開啟封城生活

自律之下民眾不忘展示幽默

3月17號,法國開始封城。除了外出採購生活必需品,必要的醫護需求和短距離的單人戶外運動,全民都必須在家。而因為以上理由要外出的,也必須出示證明。疫情中,遛狗屬於外出的理由,於是有人幽默地想出了出租狗狗的生意。

許多人可能認為法國人浪漫、隨性,我行我素,但在這次重大疫情面前,程永伶通過電視、當地中文網站以及親身體驗,感受到法國人很講規矩和原則。通過電視,她看到巴黎市區及重要景點幾乎空無一人,這和平常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了鮮明對比。

法國作為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質量普遍比較高,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有不少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比如不少法國人常吃有機食品,並且很重視身體鍛鍊。在當前疫情下,大家更重視加強運動。

法國民眾模仿名畫造型

法國民眾模仿名畫裡面的造型

法國藝術氛圍濃厚,被困在家的法國人也想著法子讓禁足的生活藝術化一點。這不,很多人模仿著名人物畫像中的造型。有模仿德拉克洛瓦《自由女神引導人民》的、有模仿馬奈《草地上的午餐》的,大家在家裡擺出了古典繪畫的現實版。

儘管政府下令禁止外出,但仍有任性外出的,例如去平時沒人管理的「野」海灘衝浪等。對此,政府不得不強化管理手段,把懲罰金額提升到135歐元。

據當地電視臺4月7日報導,法國南部小城貝濟耶(Beziers),為了避免人們辦完事不回家在外面曬太陽,政府拆除了城市裡所有的公共座椅。雖然該行為顯得有點過頭,但也看出政府部門在防疫措施上的良苦用心與無奈。

防疫部門通過直升機轉移病患

疫情重傷法國經濟

醫學會倡導全民戴口罩過難關

隨著法國特別是巴黎感染人數的增多,法國採取了多項措施,全力保證病人能及時救治,如啟動軍用直升飛機運送病人到德國治療,開高速專列分散巴黎的病人到外省醫治。在多方努力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數遠低於義大利、西班牙。

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4月13日的電視講話中也承認,面對這個可怕的、不可見且不可預知的病毒,法國早期的準備不足。「我們面對這場危機是否準備好了呢?很明顯,我們做得不夠。說實話,這一刻暴露出了我們的缺陷和不足。」他表示,5月11日以後,法國的疫情防控將開啟「新的階段」。

就拿戴口罩來說,剛開始法國很多人認為沒有用。「一個人戴口罩是因為他生病了」。法國內政部長4月9日還在要求巴黎南部索城(Sceaux)的市政當局撤銷強制居民戴口罩的政令。行政法院隨即下令撤銷索城這一口罩政令,法官認為該措施「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合理的,嚴重侵犯了基本行動自由和有關人員的人身自由」。但馬克龍在4月13日的電視講話又親口說「口罩對防護病毒很重要」。不少市民不戴口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法國目前還無法滿足市民的普遍需求,藥店根本沒有口罩賣。

凱旋門前戴口罩的法國民眾

據當地媒體報導,3月28日,法國從中國購買了10億隻口罩,並由此架設了中法「空中橋梁」,將分56批次完成交運任務。除海外購買外,法國本土也加快了口罩的生產。

法國政府正努力取消行業企業徵收的7.5億歐元稅費。修訂後的財政法案,2020年法國稅收收入將減少427億歐元。

法國公共財務部長Gérald Darmanin直言不諱:我們已經找不到三個月前的法國了,如今一切都處於未知,要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學協會的專家也在重新審視法國的抗疫措施,並研究為何疫情在亞洲國家能得到及時控制。得出的結論之一,就是全民戴口罩。由於病毒的潛伏期比較長,很多病毒攜帶者並沒有出現症狀。而此時,佩戴口罩就顯得相當重要。保護別人,也是保護自己。於是,法國醫學會也提倡在法國全民戴口罩對抗病毒,抑制蔓延。

另外一個措施,就是在韓國推行的病毒攜帶者定位追蹤軟體。一旦有人感染,在地圖上就會出現標記。其他人就能及時避免在這個區域走動。法國政府此時也在大力開發相似軟體,並提倡大家解封後使用。一旦與感染者有接觸,就能及時自行隔離,是病毒傳播得到遏制。

程永伶時常與在巴黎的幾位華人、華僑朋友微信聊天,其中一位說「我們不抱怨」,「我們要快樂地生活」。她感覺到雖然這次疫情對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都產生了影響,但大家都對未來充滿希望。她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戰勝新冠病毒。

相關焦點

  • 海外華人抗疫紀實⑨|知名演員趙燕國彰:佛系抗疫的瑞典 對老年病患...
    這部以香港綁匪張子強犯罪實錄改編的電視劇,由趙燕國彰演繹下,其驚世駭俗的犯罪過程真是深入人心,讓人膽寒。生活中的趙燕國彰其實是個性格溫和、愛家顧家,並且擁有一顆善良愛心的海外華僑。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開始爆發,延緩了他回國的腳步。等到現在疫情在全球蔓延,趙燕國彰只能選擇留下來,陪妻女一起居家鏖戰……支援國內傾盡全力籌集抗疫物資趙燕國彰回到瑞典不久,適逢中國即將迎來春節。
  • 在紐約、在巴黎,身處疫情中心區的華人,經歷了什麼?
    海外疫情持續蔓延本周《華人故事》將為你講述兩位海外華人的抗疫歷程精彩搶先看1在紐約疫情中心區抗疫 這位華人醫生經歷了什麼近幾個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美國蔓延,華僑華人以及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各方面也受到很大影響,而在美國紐約,有這樣一支華人醫生隊伍,
  • 2020年上半年海外華僑華人關鍵詞:你Pick哪一個?
    「打全場」「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一些海外同胞這樣形容自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處境。當疫情在國內初起時,很多海外華僑華人慷慨解囊,勇敢「逆行」,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內抗疫。旅居英國十多年的華裔護士何彩霞辭去了英國皇家榮軍休養醫院的工作,飛回中國抗疫;歸國華僑王春燕自請赴湖北抗疫一線,每天奮戰12小時……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海內外僑胞的拳拳赤子之心,匯聚成支援祖(籍)國抗疫的磅礴力量。
  • 特稿:全球戰疫中的一道特殊防線——海外華僑華人自助助人群像(詳版)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特稿:全球戰疫中的一道特殊防線——海外華僑華人自助助人群像(詳版)新華社記者趙嫣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已持續數月的全球戰疫行動中,海外華僑華人成為引人注目的一道特殊防線,構成海外華僑華人自助助人戰疫群像。
  • 巴黎抗疫志|他們這樣助華僑華人抗疫
    早在2020年2月14日,朱勉生教授就聯繫歐洲多國的中醫專家聯合世界其他國家中醫專家發布《中醫藥國際抗疫倡議書》,倡議全球中醫藥人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技術優勢,以及中醫藥防瘟疫、治未病優勢,藉助「海外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網際網路公益服務平臺」(簡稱「國際中醫藥抗疫平臺」),為海外同胞免費提供中醫藥線上諮詢、防治知識和方法等,成為全球首個面向海外同胞的中醫藥抗疫平臺。
  • 海外華人華僑中國留學人員援助國內抗擊疫情紀實(一):日本僑胞免費...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數千萬海外華人華僑的心。為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奉獻心力,已經成為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人員組織的共同心願。在這場艱苦的「戰疫」中,他們身在海外,心繫祖國,不僅用愛守護著祖國,還用實際行動表達著他們時刻與祖國同在。為此,環球網與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中華好兒女——海外華人華僑及留學人員援助中國抗擊疫情紀實》系列報導,講述海外華人華僑、留學人員組織與祖國共同「戰疫」的感人故事,見證他們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份心力與付出。有愛不懼風來急,風雨過後是晴天。
  • 海外華人抗疫紀實①|一個荷蘭留學生的忐忑回國路:沒有約束的...
    這樣的結果是,就算是疫情面前,包括那些疑似感染者也享有出門活動的權利。3月,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中國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海外疫情開始不太樂觀,荷蘭也風聲鶴唳。然而,荷蘭政府對疫情的態度讓在荷蘭的中國人「心緊」。此前他們時刻都關注著國內的疫情發展和抗疫的各種動態,他們知道」這個東西有多兇猛「。
  • 疫情下的義大利華人:取消回國計劃 一個月前開始居家辦公
    面對突如其來的限制人員出行法令,在義大利生活工作了四年的華人小君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她雖然有些害怕,但是還不至於恐慌。因為她所生活的鎮子中並未出現感染者,且在一個月以前,她所在公司就已經要求員工居家辦公,所以疫情對她的生活影響並不大。只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她不得不取消了2月份回國的計劃,沒能吃到心心念念已久的火鍋讓她覺得有些沮喪。
  • 海外華人處境艱難 急購中藥抗疫自救
    對於目睹了中國國內全民萬眾一心全力抗疫才把疫情控制住的華人及留學生來說,美國所採取的只關注重症患者的防疫模式,讓他們極度不安。國內在治療新冠肺炎的過程中,中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北美華人及留學生們開始把自救的目光投向了中藥。
  • 對話旅居波士頓華人:那些早期不理解武漢「封城」必要性的美國人...
    央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記者王雪潔)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包括旅居海外的華人。在美國波士頓,就生活著這樣兩位和武漢頗有淵源的華人。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關注國內外疫情的變化,盡己所能組織捐助抗疫物資。
  • 法國東南亞華僑向巴黎一線醫院捐助抗疫物資
    來源:海外網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消息,隨著歐洲疫情的加劇,各國的醫療防護物資也出現了嚴重短缺。法國的大巴黎地區是重災區之一。最近,在法華人社團和中資企業掀起了向醫院等疫情一線捐助抗疫物資的熱潮。在捐贈儀式上,顧梅感謝「法國東南亞華僑抗疫物資捐助團」的愛心援助。他表示,一直以來,13區的華人、華商和社團為這裡的經濟、文化發展做了很多特殊的貢獻。在這次抗擊疫情當中,13區的華人社團再次顯示了他們團結和實力。他們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沒有忘記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身邊缺少防護物資的當地商家和民眾。
  • 外國疫情引爆居家辦公 「椅業之鄉」安吉海外訂單爆發式增長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疫情引爆居家辦公 「椅業之鄉」生意好得離譜證券時報記者 李小平被稱為「椅業之鄉」的浙江安吉,是全球最大的辦公椅製造基地,全縣共有700餘家椅業生產企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9家。安吉椅業協會有關人士稱,由於疫情之下外出時間減少,在家體驗的時間增加,所以居家辦公座椅、升降桌等用品的需求被激發。恆林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海外疫情尤其是美國疫情反覆情況下,居家辦公在一段時期內成為了常態。而且,由於部分企業對家庭辦公家具有一定額度的補貼,也拉動辦公家具零售市場擴容。
  • 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疫情記錄依舊在路上
    儘管20多人團隊的成果在疫情這個大背景下顯得很微茫,但至少這兩部作品每觸達一人,就多了一份改變抗疫與防疫意識的可能。《我住》特別篇:疫情之下的人情冷暖事實上,導演竹內亮和妻子趙萍創辦的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早已在紀錄片領域深耕多年。
  • 因疫情居家需要禮物安慰 美國華人聖誕網購忙
    2020年大家飽受疫情困擾,更需要禮物安慰。由於擔心去商場有感染風險,華人更偏愛網購。近來,美國柔似蜜市的郵局後院堆滿了各種貨物。受疫情加節日網購的影響,寄送時間也比往日更長。有華人擔心禮物無法準時送到,臨時成為亞馬遜會員,希望能趕在節日前將禮物送到。居家避疫也苦了孩子,因此不少華人父母也在給孩子買玩具。
  • 看海外華人旅遊業者如何闖關
    看海外華人旅遊業者如何闖關  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影響,旅遊業首當其衝,不少賴此生存的華人商家面臨巨大壓力。  壓力催生動力,危機蘊藏商機。隨著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許多海外僑胞旅遊業者開始想方設法「突圍」,探索行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也有許多人積極轉換賽道,發掘新的行業機遇,以各種形式渡過難關。
  • 華僑華人抗疫「上下半場」:堅忍勇毅 大愛無疆
    自年初疫情在中國爆發,海外華僑華人便迅速行動起來,發起向疫區的大規模捐助支援行動。一時間,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半球,無論是華商、社團還是職員、學子,無不各盡所能傾注全力。一批批口罩、防護用品輾轉萬裡飛向家鄉,運往疫區。後續增援物資不絕於途, 「武漢加油」呼號不絕於耳。無數自發行動如溪流匯聚成江河,無數感人畫面匯聚成海外華僑華人愛心奉獻的壯麗圖景,匯聚成中華民族同心抗疫的英雄史詩。
  • 歐洲時報:疫情下的英國各行業華人群像
    中國僑網6月1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英國自5月起疫情進入下行,禁令逐步解封。英國抗疫一路走來,華人各行業在經歷「寒冬」之餘不乏竭力調整、奮力反擊:餐飲業旅遊業韜光養晦,線上服裝和物流小範圍內逆流而上;中超華社撐起華人疫時生活半邊天;建築業遵守防疫規定,堅持工作;華文媒體加班加點,充分發揮信息橋梁作用;華人也逐步適應在家辦公。
  • 比利時華人醫生與父聯手 跨洋戰疫情
    醫生父女跨洋戰疫情「阿潔,儘量少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布魯塞爾時間下午1點,旅居比利時華人、全科醫生林潔又收到了父親從中國發來的微信問候。最終,林潔認為,居家靜養是僑胞當時最好的選擇。「我反覆和她說,你一定要有信心,對醫生要有信心,對自己也要有信心。」在林潔一遍遍的開導下,僑胞聽從林潔的建議,選擇居家隔離。十餘天后,她的身心狀況都有了明顯好轉。類似這樣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診斷,林潔已進行了很多次。
  • 義大利餐館與華人酒吧抱團「過冬」!疫情下,患難與共的故事還有...
    當下,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為遏制疫情蔓延,各國政府紛紛再度採取了限制性措施。包括餐飲業在內的諸多商家「首當其衝」,經營狀況起伏不定。但近來一則義大利餐館與華人酒吧抱團「過冬」的故事讓人暖心不已。疫情下,兩商家共同推出優惠活動,希望互相扶持、共渡難關。
  •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旅遊辦事處抗疫】訪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佘...
    作為疫情蔓延最嚴重的西方國家之一,法國採取積極防控措施抗擊疫情。成立於2002年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也主動作為,積極投身抗疫工作,努力保障疫情期間文化旅遊交流不斷線。隔離疫情不隔離交流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成立於2002年,是中國在歐洲設立的首個中國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