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五彩斑斕的線繩,經過她的一雙巧手片刻編織後,變成了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品,表達著世間萬物的美好!
美麗大氣的中國結,它的身上表現著中華民族古老民族智慧的象徵,是無數手工藝匠人們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起源於遠古時期,在沒有文字之前是用繩結來記事。
中國結把不同的結飾互相結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吉祥裝飾物品。
中國結中有: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錦囊結等多種結式。中國結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特別是在民間,它精緻的做工深受大眾的喜愛。
「中國結不僅造型優美、色彩多樣,這些,如吉慶有餘、福壽雙全、雙喜臨門、吉祥如意、一路順風與中國結組配,都表示熱烈濃鬱的美好祝福,是讚頌以及傳達衷心至誠的祈求和心願的佳作。」胡立華說道。
胡立華,女,1957年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在家庭的影響下便顯露出強烈的手工製作天賦,由於她的父親也精通工藝美術,在他們的悉心教導下,當時流行的手工製作她都要嘗試一下。
在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電視上看到有段「中國結」這項傳統藝術的介紹,並了解到北京已有培訓班,人屆中年的胡立華毅然決定籌借學費、只身前往北京學習。
在北京學習的一個多月裡,她省吃儉用,苦心學藝,每天晚上12點才入睡,早上4點就已起床,小小的「中國結」始終纏繞在胡立華的心中。從北京學習歸來的胡立華,開始了她的「中國結」創業之路。
她在2001年開啟了自己的繩結小店,並在2003年1月,胡立華創辦並註冊了「華軒結藝」中國結品牌商標。創業之路並不輕鬆,開始為了編一個最小的「中國結」,也需要兩三米長的彩帶,而通常,胡立華的手要來來回回穿梭於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彩帶中。手磨起了血泡、眼中泛起了血絲,可她全然不受影響,只為了能完成這件精美的作品。
走在創業路上的胡立華沒有忘記曾經受到過的幫助,十幾年來,胡立華致力於研究和傳授中國結藝,很多人慕名而來,到她的小店裡來學習,她每次都對前來的朋友熱心傳授。自2010年起,她開始給濟南南辛莊小學的興趣小組免費上課,還經常去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免費傳授中國結藝,旨在將中國結藝傳授給更多的人。
從藝多年的她獲獎無數,在2003年獲山東旅遊局頒發的優秀民間工藝品獎;同年,她的作品「筐滿福」獲文化局主辦的第四屆民間工藝品展銅獎;2006年「華軒」中國結獲山東省十佳旅遊商品獎;2007年10月獲美國花旗銀行微型創業獎城市貿易一等獎;2015年通過審批成為濟南結藝非遺項目傳承人……
她的創業事跡還受到了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曾被《人民日報》、《齊魯日報》、《濟南時報》、《大眾日報》、《經濟日報》等十幾家報社媒體報導。
現在繩結藝術早已經是胡立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未來的日子裡,她也將一步一個腳印,用繩結將生活的美展現給所有人,推廣繩結精神,讓人們能夠真正地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