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縣董新瑞:用繩結編織起貧困群眾美麗夢想

2021-01-10 河北新聞網

流井鄉全山莊村婦女在家中編織繩結。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英紅)初冬時節,北風冷朔,卻依舊擋不住董新瑞風風火火的腳步。作為河北保定易縣傳統手工編織繩結企業負責人,她用一條條紅繩串聯起越來越多山鄉群眾的幸福追求與美麗嚮往。

在易縣流井鄉全山莊村的手編繩結培訓教室,董新瑞剛一到,就被村裡十幾個大媽們、媳婦們圍住。一聽說她又帶來了手工繩結編織的新花樣,一個個迫不及待地操練起來。

五十多歲的李秀英,邊看邊學、邊學邊編,幾分鐘的功夫,一條五彩平安如意結手鍊就編織完成。她喜滋滋地打量著自己的新作品,對董新瑞說:「這以前過冬,我們就知道打牌、磨閒牙,沒啥意思。現在,坐在炕頭上編繩結,又樂呵、又掙錢。大傢伙兒都得念你的好。」

今年32歲的董新瑞生自農家、長自農家,老家就在易縣梁格莊鎮梁格莊村。打小起,她就常見姥姥和母親拿紅繩編織些盤扣和裝飾品,除了裝飾自家之外,大多被親朋好友歡喜的拿走。耳濡目染中,她就喜歡上了這個手藝,學習之餘還能幫稱母親趕些活計。

長大後,董新瑞去了北京做服裝生意,但心裡的「紅繩情結」一直沒有放下。2008年,在丈夫趙鐵城的大力支持下,他們的「小瑞繩飾手作」在北京開張了,專營繩結飾品。在做精、做細產品的同時,小兩口還瞄準網上市場,積極開拓銷售渠道,擴大產品的知名度。經過艱苦打拼,2015年新瑞的店鋪衝上淘寶飾品排行前50名,2016年位居飾品行業北京地區銷售第一名,在全國排名到28位。

圖為董新瑞(左)指導村民沈春蘭進行編織。

隨著易縣脫貧攻堅步伐的進一步加快以及一系列惠農政策的不斷推出,2017年,董新瑞和丈夫決定返鄉創業,帶著家鄉人一起脫貧致富。回鄉後,公司裡原有的繩結技藝老師大多選擇離開了。缺乏熟練技師,培訓跟不上、人員跟不上、生產跟不上,公司發展舉步維艱。開弓沒有回頭箭,董新瑞沒有退縮。她和丈夫咬緊牙關,既當工人,又做培訓、忙訂單、跑銷路,常常是起早貪黑,顧不上吃一口熱乎飯。

功夫不負苦心人,他們很快在梁格莊生產基地培養出一批固定技術員工,生產開始有序運轉。在發展中,新瑞還積極研究挖掘家鄉傳統文化元素,把清西陵地區滿族服飾、燕下都古風古韻等元素融入到產品創作中,後註冊了「誠瑞軒」「魏銀匠」「小瑞繩飾手作」等品牌和多項產品專利,獨具特色的產品受到消費者廣泛喜愛。公司發展逐漸壯大,他們在縣城設立了總部,有了50多名固定技術員工,開了兩家淘寶店、兩家天貓旗艦店、一家京東旗艦店,還有一家阿里巴巴批發店。

致富不忘鄉親,為帶動更多鄉親們依靠雙手實現脫貧致富,自2018年以來,董新瑞先後在全山莊、太平峪、小龍華等20個行政村建立起手工繩結編織基地,與貧困戶籤定加工回收協議,全方位保障鄉親們的收益。與此同時,公司還通過開辦公益課堂、開展入戶培訓,帶動300餘名貧困戶、農村婦女成為編織能手,讓他們有了收入,有了奔頭。就拿全山莊村來說,普通農村婦女守家待地,每天可編百餘條,月收入最高達到4000多元。

眼下,董新瑞正著手謀劃殘疾人培訓工作,她希望幫助更多的殘障人士加入到手工編織隊伍中來,讓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對於我來說,編織繩結就是在編織夢想,也是在編織鄉愁。」她用紅繩的一頭裝飾著千千萬萬消費者的美麗生活,而另一頭連接著對家鄉父老鄉親的質樸深情。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一條條紅繩編織夢想與鄉愁——記易縣傳統手工編織繩結帶頭人董新瑞
    作為易縣傳統手工編織繩結企業負責人,她用一條條紅繩編織出山鄉群眾的幸福追求。 在易縣流井鄉全山莊村的手編繩結培訓教室,董新瑞剛一到,就被村裡十幾位大媽、媳婦圍住。一聽說她又帶來手工繩結編織的新花樣,一個個便迫不急待操練起來。 五十多歲的李秀英,邊看邊學、邊學邊編,幾分鐘的功夫,一條五彩平安如意結手鍊就編織完成。
  • 心繫萬家,一雙巧手編織繩結脫貧致富夢!
    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髮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 音,「吉」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于吉的範疇。
  • 河北張家口:繩結鳳冠獻禮教師節
    8月27日下午,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居民戰瑩正趕製一批教師節禮物——繩結鳳冠。戰瑩女士今年71歲,擅長繩結編織,五彩線繩在她的指間來回穿梭變成了鳳冠、雪花、粽子、樹葉等形狀的胸針、掛件,以繩寄情表達對幸福生活的讚美。圖為戰瑩在編織繩結鳳冠。
  • 根根繩結編織的斑斕夢
    不多時,她用細尖嘴鉗將眼珠點綴其上,一隻栩栩如生的立體小老鼠便從她的手中誕生。農曆鼠年來臨,呂敏用一雙巧手編織了一組以「鼠」為主題的作品。小老鼠搭配寶葫蘆繩結,是「數(鼠)你有福」;配上紅蘋果繩結,寓意「數(鼠)你平安」;若是配上金元寶繩結,呂敏說,這個作品就叫「數(鼠)你有才」。
  • 河北70歲老人創作繩結雪花 用詩意祝福冬奧
    【解說】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橋東區,有一位叫戰瑩的70歲老人,擅長繩結編織的她從雪花中獲得靈感,創作出了繩結「冬奧雪花」,以此祝福2022年冬奧會。  【解說】日前,在戰瑩老人家中,記者看到屋子裡掛滿了「雪花」主題的繩結作品,這些作品以白色為主,搭配藍、紅、黃等奧運五環色彩,製作精緻,別出心裁。據戰瑩介紹,目前她已經創作出了八種不同的繩結雪花掛飾。
  • 朝陽崔各莊有位手工編織達人:繩結翻轉,巧手成編
    多年來,她飽含熱情勤學苦練,逐漸從一名學員成長為手工編織達人。在深耕結繩工藝的同時,她不斷探索利用社區手工課、比賽活動、抖音直播課等方式傳播推廣結繩技法。她說:「我想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人了解並愛上這項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
  • 河北易縣後山奶奶廟,像神一樣的存在
    全國各地的廟宇去了不少,從沒有見過像易縣後山奶奶廟這麼有趣的寺廟。易縣是河北下轄縣,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貧困縣之一,上個月剛剛退出貧困縣行列。在易縣縣城北的洪崖山上,有各種各樣的廟宇和神仙和菩薩;有保佑你發財的「財神」,保佑你當官的「官神」,保佑你高考的「學神」,還有保佑你安全的「車神」........總之,來到易縣奶奶廟,你想找什麼神仙、與菩薩都能找到。消災奶奶與眼光奶奶肩並肩坐在一起 轉運奶奶 車神前面還有方向盤,牆上還有汽車畫。 為什麼這麼講呢?
  • 手工項鍊繩結的編法教程 簡易中國結的編織
    夏天就要來啦,卡哇伊的美眉們手上怎麼可以沒有漂亮的手鍊呢!看到上面的美麗的手鍊有沒有心動呢???你小編特意為大家準備了編織手鍊的教程,快來看看吧 !!!!首先,項鍊的繩結肯定不能太過粗硬,因為他直接接觸皮膚,編織要稍微精細一點,所以初學者要細心學習哦。
  • 遺世承美|編織的藝術——營口韓氏傳統繩結技藝
    今天做客到《主播帶你去旅行》的嘉賓是韓氏傳統繩結技藝傳承人韓曉君遺世承美千百年來,在營口這片熱忱的大地上,祖祖輩輩積累下了無數的經驗和智慧,讓文明與非物質的遺產流傳至今。第十九期:營口韓氏傳統繩結技藝中國繩結是一種民間工藝,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讓我們來了解營口韓氏傳統繩結技藝吧。早在漢鄭玄周易註:「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這就說中國繩結始於先民的繩結記事。
  • 易縣舉辦「巧遇七夕」主題活動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石英傑)" 超級月亮 "、" 超大玉兔 "、" 愛的鵲橋 "……,8 月 25 日起,由易縣融媒體中心主辦的 " 巧遇七夕 " 主題活動在易縣燕都古城拉開帷幕,本次活動將持續一周。
  • 陝西宜君:變廢為寶 用玉米皮編織群眾的致富夢想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宜君縣當地群眾利用玉米皮變廢為寶,經過群眾巧手變平凡的玉米皮成為樣式精美、造型獨特的手工藝品。 手工藝玉米皮編制,使用的是韌性好的植物纖維用手工編製成工藝品。被剝下的玉米皮,在陰涼處風乾,經過染色加工處理後編製成各式各樣的草帽,草鞋,裝飾,花瓶。
  • 京張休閒帶,活力奧運城 河北旅遊業發展邁向高質量
    創新搭建「1+13」旅發大會平臺,省市縣三級同創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升級,旅遊業成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2019年,河北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83億人次、旅遊總收入9313.36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末的2.1倍和2.7倍。
  • 易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關於對進入易縣的國外和...
    易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關於對進入易縣的國外和國內 中高風險地區所有商品物品貨物 … 2021-01-07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4種常見的繩結,美觀又實用,非常適合編織新手學習
    很多人都喜歡自己編織手鍊,自己編織的手鍊,不僅非常美觀,而且還有紀念意義。但是對於很多編織新手來說,如果連基本繩結都不會編織,就更談不上編織手鍊了。今天我就準備了這部分內容,還不會編織的小夥伴們,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 讓我們一起學習手工編織,成為一個心靈手巧的人!
    ▼▼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支持婦女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和夢想。——習近平說起手工,小編覺得是個手藝活兒......」編織培訓「進永城近日,綦江區婦聯「脫貧攻堅巾幗行動暨手工編織培訓」在永城鎮中華村成功開班,40餘名留守婦女及部分建卡貧困婦女參加培訓。這麼有趣的手工編織活動,早知道小編也去參加體驗一下,提高一下自己的技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當天的活動吧!
  • 視頻|老手藝「新生」記③:繩結藝術
    中國繩結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它是以絲繩等材料為載體,通過手工編綰而成的繩結手工藝品。在濟南市百花洲結藝館內,記者見到了在中國結領域已經小有名氣的尹崇芹。一根根粗細不一的繩結在尹崇芹手下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個中國結就成型了。
  • 手工編織如意結,非常好看的繩結,寓意大吉大利
    大家好,我是小莉,歡迎來到鄰家手工,這期分享的是中國結之如意結的編法,是最簡單的一種,如意結寓意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一種裝飾繩結。1、準備一根線,對摺放置。2、將左線壓住右線,如圖:3、我們把左側部分的線做成一個套的樣子,下步要用。
  • 繩結編織種類繁多,這種被稱為「菠蘿結」的繩結,你見過嗎?
    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動手編織小飾品,在編制出好看的小飾物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基本的繩結製作方法。今天我就準備了這部分內容,還不會製作的小夥伴們,趕緊跟我來學習一下吧!流蘇在很多的中國結掛飾中都少不了流蘇。在結飾的尾端加上流蘇,無疑會增添許多搖曳生資的美感。
  • 安居區抓牢抓實住房安全保障,圓了貧困群眾「安居夢」
    為了讓貧困地區的群眾早日擺脫不利的地理條件,2016年,安居區將易地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和精準扶貧的「主戰場」。全區脫貧攻堅力量,踏遍山間小路,走進千家萬戶做思想工作,摒棄貧困群眾「寧窮守圈子,也不挪攤子」的陳舊觀念,打消群眾害怕搬遷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