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的老廣告藏品中,若說最具系列化最漂亮的當數民國時期的「陰丹士林」故紙。陰丹士林色布曾給至少兩三代中國人留下過深刻的印象,老輩讀者對「陰丹士林」「士林藍」「士林布」等名稱耳熟能詳。陰丹士林是一種還原染料名,德文Indanthren的音譯。還原染料耐洗、耐曬,牢固度高,用它染成的布俗稱陰丹士林布,其中以藍色布尤為經典、暢銷,其他種類也很多。
近代以來,西方商人紛紛將目光投向我國沿海開埠城市,至19世紀末,德商在上海開辦的企業達八十多家,遠超美國、法國。1926年德商德孚洋行於十裡洋場開業,以染料經營為主。當時,中國傳統手工染整業正在發生變革,逐漸被機染所替代,德孚洋行不僅牢牢控制著陰丹士林染料的生產處方與銷售,還出產或代理質量上乘的陰丹士林布,幾乎壟斷了中國市場。20世紀30年代前後,我國市場上流行的「190號」士林藍細布就是因為採用了德孚洋行陰丹士林染料色卡上的190號色而命名的。這種藍細布耐洗、耐曬、不褪色,成為旗袍和罩衣最有檔次的面料,深受各界消費者喜愛。
好酒也怕巷子深。宣傳廣告的目的是贏得顧客,推銷產品,如何打動消費者是陰丹士林經銷商日思夜想的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實用主義最能給人帶來潛移默化的親和力,這正是陰丹士林營銷中特別具有推動力的法寶。
消費者手中的每一枚銀元都是辛苦所得,顧客花錢講求物有所值。陰丹士林廣告的立意注重強調生活實用消費理念,避免空洞的浮萍式言辭。有一幅廣告描繪的是某綢布莊內的情景。店內普通色布櫃檯與陰丹士林色布專櫃分列左右,這時,一個穿著褪色制服的男子匆匆走進店來,他指著自己的衣服質問賣普通色布的售貨員:「我買這布時所付的都是優良的銀元,為什麼你給我這樣容易褪色的染布呢?」見此,旁邊有個身穿藍色旗袍的女顧客表示同情地說:「先生所付的既是優良的銀元,何以不買"陰丹士林"色布,像我所穿的一樣,我這件衣裳已洗過極多次數仍然日日如新。」類似生活化的情節描繪讓觀者覺得親和可信,起到的宣傳效果也就非同凡響了。
筆者收藏有一幅較少見的連環畫式陰丹士林廣告,題為《陰丹士林家庭空中歷險記》。圖中描繪:光頭先生一家四口乘飛機遨遊天空,一會兒飛近太陽,一會兒飛進雨區,他們的士林布衣服毫無褪色。忽然有隻飛鷹撞向飛機,一家人跳傘落地,不幸掉到賣雞蛋的攤子上,摔到石灰水中,但全都安然無恙。經過皂洗,他們的衣服仍像新的一樣,全家甚為歡喜,真乃「快樂的陰丹士林家庭」。
1935年末,陰丹士林向社會發行一種較實用的條屏式新年曆廣告。畫面上有一個身著陰丹士林粉紅面料改良旗袍的少婦,她儀態大方地坐在某商號布料櫃檯前,正與營業員交談。職員說:「很奇怪!何以顧客只選購每碼布邊有金印晴雨商標印記的陰丹士林色布,而不買其他各種色布。王夫人要否試試別種花布呢?」王夫人道:「不!不!我只信仰陰丹士林色布,因為我自小學生時代即已採用,確乎炎日暴曬及經久皂洗顏色絕對不變,不愧是世上馳譽最久的不褪色布。」看來,王夫人對陰丹士林布深愛已久,是最忠實的顧客,難怪畫面上還特別加上了「請仿效王夫人的聰明榜樣」等誘導化廣告語,如此所產生的「示範作用」讓那些追求時髦的女子怎不心動呢。
20世紀三四十年代,風情萬種的旗袍可謂小資女性的最愛,成為大都市街頭最惹眼的風景。旗袍面料以藍色陰丹士林布為主,時尚女子春秋一襲陰丹士林藍旗袍,冬日則在棉袍外罩上陰丹士林藍大褂,再加上長長的垂膝圍巾,別有一番風韻。今天,我們在《陰丹士林》等民國題材影視作品中不難管窺當年陰丹士林布的風行,堪稱時尚風向標。中青年女士,特別是摩登女子,一直被陰丹士林視為最具購買力的消費群,因為她們對美的追求永無止境。在筆者存藏的陰丹士林故紙中,由上海名家繪畫的許多旗袍女性形象閃亮其間,她們或端莊秀麗,或香豔婀娜,無不在暗示:你想像畫中人一樣出眾嗎?請用陰丹士林布。各種開型的大美人系列廣告畫編號成套發行,煞有規模。
明星的一顰一笑具有相當的名人效應,陰丹士林商人對此心知肚明。上世紀30年代初,以出售陰丹士林布為主的上海大中華布匹公司將影星胡蝶的形象請上了巨大的廣告牌,並請她題寫了「陰丹士林色布是我最喜歡用的布料」等字樣。「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影星陳雲裳也曾為陰丹士林代言,大城市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陰丹士林廣告上陳雲裳的倩影。陳雲裳天生麗質,能歌善舞,14歲那年在香港拍攝了處女作《新青年》,一炮走紅。陳雲裳於1938年出演《木蘭從軍》女一號,打破了上海電影放映史的最高票房紀錄。1940年,在上海「影迷心愛的影星」選舉活動中,陳雲裳名列榜首,成為新一屆影后,人氣鼎盛。借力而發,陰丹士林布隨著陳小姐一起紅透大江南北。最為家喻戶曉的是《快樂小姐》廣告,月份牌畫中的陳雲裳穿著陰丹士林色布旗袍,神情飽滿,儀態大方,雙手環抱腰間,側臉微笑。在名畫家杭穉英筆下,「快樂小姐」不斷變換著旗袍的顏色,彰顯東方女性最迷人的魅力。「她何以充滿了愉快?」答案呢?不言自明。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