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名:說說咱家娃;
經常會告訴新媽媽,別怕寶寶哭,不要急於用搖晃和給奶的方式讓寶寶安靜下來,多觀察,多嘗試各種方法,發現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有助於你育兒能力的增強,真正滿足寶寶的需要,哪怕是多哭一些,也是值得的。
這個時候總會有媽媽說,我家老人不讓哭,說男孩子哭多了會把肚臍哭鼓出來。
也一直有許多媽媽問,我家寶寶得了臍疝或者腹股溝疝氣:
平時要怎麼辦?
要不要儘量避免哭鬧?
要不要拿個東西壓著什麼的?
要不要手術?
雖然我家的倆娃並沒有疝氣,但還是查了這邊的許多英文的資料和信息和朋友的經驗,就我的理解說一下這些問題吧!雖然比較小眾,但是也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需要的新媽媽。
醫學定義是這樣: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簡直不是人話啊,讀了好幾遍還是不懂。
其實看個圖就明白了,新生寶寶的疝氣主要分這兩種:
臍疝和腹股溝疝
這個是臍疝的示意圖,說白了就是肚臍上因為先天的原因有個洞,一使勁兒,腸子就從洞裡被擠了出來,掉進了肚臍那個區域,就呈現除了老人所說的「肚臍哭得鼓出來了」的狀態。
這是另一種,叫做腹股溝疝氣,和臍疝的原理相同,都是腹膜有個洞,只不過腹股溝疝氣這個洞開在腹股溝這裡,腸子,或者膀胱,甚至卵巢(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等器官,從這個區域被擠了出來,導致腹股溝或著小蛋蛋的區域鼓了起來。
天啊,看著是不是特恐怖,感覺分分鐘肚皮要破了……
其實只是給人感覺特別有視覺衝擊力,絕大多數疝氣都不會有生命危險,也不會讓寶寶感覺不適,更不會引起生殖系統的問題,雖然很多疝氣是在小蛋蛋的地方鼓出來的。
因為疝氣的寶寶哭鬧的時候,疝氣的位置會鼓出來,所以會有人以為哭鬧就會引起疝氣。
這就相當於認為:「漏水」的原因是因為「水壓太大」。
大家應該明白這個說法有多扯,漏水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管道有破洞」吧,如果你管道夠結實,水壓大點也不會漏啊!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有些可憐的寶寶有新生兒腸絞痛,每天定時連續大哭三小時,無法用任何方式停止,依然是很健康,沒有哭出疝氣。
所以說,對於先天發育比較好的健康嬰兒,腹腔壁是足夠結實到承受住哭鬧帶來的腹腔壓力的。哭鬧本身並不會引起健康嬰兒患疝氣。
如果你的寶寶肚臍哭得鼓了,那說明他先天腹腔壁就有破洞,哭鬧只是讓疝氣「現形」而已,只是一個誘因。
當然,誘發疝氣的不只是哭鬧,咳嗽,打噴嚏,放屁或者便便用力,都會讓疝氣的位置鼓出來,事實上打噴嚏導致的腹部壓力比哭鬧要大多了,怎麼從來沒人認為疝氣是打噴嚏打出來呢?
新生兒疝氣的根本原因,還是先天不足,出生之前腹腔的某個地方沒有完全長好,所以早產兒得疝氣的情況會比較多一些。一般會在出生一兩周之內就會發現有疝氣。
新生兒的疝氣是比較常見的病症,概率是5%左右。如果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疝氣,概率要更大一些,所以這件事是有遺傳因素的。
兒童甚至成人,也會後天突然發生疝氣的情況,這種情況就要比先天的罕見多了。
疝氣這個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大多數的時候沒什麼事,小肚臍或者小蛋蛋在肚皮用力的時候會鼓起來,不用力了又自己回去了,沒什麼危險,就是看著噁心點兒。
但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會發生「嵌頓」,嚴重會危及生命。
所謂「嵌頓」,說白了就是從肚皮破洞裡跑出來的腸子,因為各種原因,卡在那裡回不去了,這事兒就比較麻煩了。嚴重會造成腸梗阻危急生命。
嵌頓的情況發生時,寶寶會出現哭鬧嚴重,嘔吐,便秘等一些腸梗阻現象,疝氣鼓出來的部分會變紅變硬並且腫大,沒辦法收回去,這個時候需要馬上就醫,家長別自己動手把腸子往裡塞,會造成更大傷害。
情況不嚴重的時候,醫生可以幫助把腸子送回去,醫生也送不回去的話,只好立即手術搶救了。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討論了,臍疝和腹股溝疝氣的策略是不同的。我只說說美國這邊的主流觀點。
對於臍疝,這邊醫生的建議是不用治療,只要鼓出來的地方是柔軟的,在寶寶平靜的時候可以自動縮回去,就沒問題,寶寶也不會因此不舒服。大多數的情況,會在兩歲之內自己長好,最早的可能兩三個月就好了,但是極端也有拖到5歲才好,如果5歲還不長好,醫生才會建議做手術。
對於腹股溝疝,美國醫生的建議是儘快手術。因為腹股溝疝氣基本很難自愈,而且腹股溝疝氣發生嵌頓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既然早晚需要手術,越晚風險就越大,那還是早做較好。
美國這方面比較激進,很多寶寶一個月就手術了。國內還保守一些,需要半歲或者一歲。美國這邊認為疝氣是個小手術,創傷不大,寶寶當天或者隔天就出院了。但是小寶寶全麻還是有一些風險的,所以具體什麼時候手術,不同醫生的觀點也不太一樣,家長只有自己多斟酌了。
既然肚臍鼓出來看著很嚇人,直覺上的反應就是能不能壓著點別讓它跑出來。
有老人會建議用個硬幣壓,市場上也有銷售類似「
」這種東東,美國也有賣這種東西的,我仔細看了一下的購買者的評價,比較兩極化。
▲12%的1星評價,差評率還是很高的
說好的人說特別好,戴著不會掉,腸子再也不會跑出來了,過了不久臍疝就好了。
說差的人,就開罵,說根本綁不住,總掉,而且肚臍依然會鼓出來,毛用沒有!
美國這邊醫生的建議,口徑比較統一,是不要戴,因為戴了比不戴的風險更大一些:很多嬰兒肚臍即便是壓住了,腸子依然會擠出來,沒東西壓著還好點,直接膨出來就得了。但是如果有臍疝帶阻擋,腸子會從臍疝帶和肚皮的縫隙擠出來,一不小心,反而搞得腸子被擠得傷到,腫大,沒辦法回去,引起了嵌頓。
這個就屬於沒事找事了。
而且臍疝帶在視線上會擋住肚臍,讓大人沒辦法看到裡面的情況,到底壓沒壓住,是不是壓到腸子了引起嵌頓了,從外面看不出來,容易引起疏忽發生危險而不自知。所以不戴是更安全的做法。
當然,不排除有些寶寶臍疝情況比較輕微一些,臍疝帶比較適合他,戴了之後確實再不會鼓出來了。
家長在給孩子用臍疝帶之前,要評估風險,並且多檢查,確認是正效果還是反效果。
但是無論如何,臍疝帶沒有任何「治療」臍疝的效果,就算是腸子被壓回去了,腹腔壁的破洞依然在,最後還是需要寶寶自己慢慢長好的。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是或者不是,都可能是錯的。每個寶寶疝氣的嚴重程度,哭鬧用力氣的程度,腸子所在的位置,腹腔閉合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別的寶寶哭出了問題,不代表你的寶寶會,反之亦然。
有的寶寶腹腔比的破洞比較大,腸子很容易就回去了,不太容易嵌頓。
有的寶寶腹腔壁的破洞很小,腸子反而不太容易回去,容易卡住,這種就要格外注意些。
所以呢,疝氣的寶寶到底可以允許多大程度,多長時間的哭鬧,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能是小馬過河,各自摸索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只要多留心觀察總結,當媽媽的應該了解寶寶的「極限」在哪裡。
好啦,疝氣我所能知道的也就這些啦。
橙子不是醫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科普。具體疝氣的情況可以非常複雜,種類細分也比較多,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可能不太一樣,所以具體來說,有疝氣寶寶的家長還是多和醫生交流,最好能多聽幾個醫生的建議,然後綜合考慮作出適合自己寶寶的決策。
最後祝疝氣的可憐小寶貝都能早日長好吧!
作者介紹:教育碩士,旅美全職帶倆娃,對寶寶哭鬧永遠有辦法的媽媽。
「寶寶不能一哭就抱」,這話不知毀了多少孩子
寶寶愛搖頭、蹭頭,是病了嗎?
寶寶的基因身份證
能夠檢測32種藥物敏感性
87種常見遺傳病,34種個體體徵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