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太多會得疝氣?臍疝帶小心越用越糟!

2022-01-10 華大母嬰

微信公眾號名:說說咱家娃;

經常會告訴新媽媽,別怕寶寶哭,不要急於用搖晃和給奶的方式讓寶寶安靜下來,多觀察,多嘗試各種方法,發現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有助於你育兒能力的增強,真正滿足寶寶的需要,哪怕是多哭一些,也是值得的。

這個時候總會有媽媽說,我家老人不讓哭,說男孩子哭多了會把肚臍哭鼓出來。

也一直有許多媽媽問,我家寶寶得了臍疝或者腹股溝疝氣:

平時要怎麼辦?

要不要儘量避免哭鬧?

要不要拿個東西壓著什麼的?

要不要手術?

雖然我家的倆娃並沒有疝氣,但還是查了這邊的許多英文的資料和信息和朋友的經驗,就我的理解說一下這些問題吧!雖然比較小眾,但是也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需要的新媽媽。

醫學定義是這樣: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簡直不是人話啊,讀了好幾遍還是不懂。

其實看個圖就明白了,新生寶寶的疝氣主要分這兩種:


   臍疝和腹股溝疝 

這個是臍疝的示意圖,說白了就是肚臍上因為先天的原因有個洞,一使勁兒,腸子就從洞裡被擠了出來,掉進了肚臍那個區域,就呈現除了老人所說的「肚臍哭得鼓出來了」的狀態。

這是另一種,叫做腹股溝疝氣,和臍疝的原理相同,都是腹膜有個洞,只不過腹股溝疝氣這個洞開在腹股溝這裡,腸子,或者膀胱,甚至卵巢(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等器官,從這個區域被擠了出來,導致腹股溝或著小蛋蛋的區域鼓了起來。

天啊,看著是不是特恐怖,感覺分分鐘肚皮要破了……

其實只是給人感覺特別有視覺衝擊力,絕大多數疝氣都不會有生命危險,也不會讓寶寶感覺不適,更不會引起生殖系統的問題,雖然很多疝氣是在小蛋蛋的地方鼓出來的。

因為疝氣的寶寶哭鬧的時候,疝氣的位置會鼓出來,所以會有人以為哭鬧就會引起疝氣。

這就相當於認為:「漏水」的原因是因為「水壓太大」。

大家應該明白這個說法有多扯,漏水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管道有破洞」吧,如果你管道夠結實,水壓大點也不會漏啊!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有些可憐的寶寶有新生兒腸絞痛,每天定時連續大哭三小時,無法用任何方式停止,依然是很健康,沒有哭出疝氣。

所以說,對於先天發育比較好的健康嬰兒,腹腔壁是足夠結實到承受住哭鬧帶來的腹腔壓力的。哭鬧本身並不會引起健康嬰兒患疝氣。

如果你的寶寶肚臍哭得鼓了,那說明他先天腹腔壁就有破洞,哭鬧只是讓疝氣「現形」而已,只是一個誘因。

當然,誘發疝氣的不只是哭鬧,咳嗽,打噴嚏,放屁或者便便用力,都會讓疝氣的位置鼓出來,事實上打噴嚏導致的腹部壓力比哭鬧要大多了,怎麼從來沒人認為疝氣是打噴嚏打出來呢?

新生兒疝氣的根本原因,還是先天不足,出生之前腹腔的某個地方沒有完全長好,所以早產兒得疝氣的情況會比較多一些。一般會在出生一兩周之內就會發現有疝氣。

新生兒的疝氣是比較常見的病症,概率是5%左右。如果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疝氣,概率要更大一些,所以這件事是有遺傳因素的。

兒童甚至成人,也會後天突然發生疝氣的情況,這種情況就要比先天的罕見多了。

疝氣這個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大多數的時候沒什麼事,小肚臍或者小蛋蛋在肚皮用力的時候會鼓起來,不用力了又自己回去了,沒什麼危險,就是看著噁心點兒。


但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會發生「嵌頓」,嚴重會危及生命

所謂「嵌頓」,說白了就是從肚皮破洞裡跑出來的腸子,因為各種原因,卡在那裡回不去了,這事兒就比較麻煩了。嚴重會造成腸梗阻危急生命。

嵌頓的情況發生時,寶寶會出現哭鬧嚴重,嘔吐,便秘等一些腸梗阻現象,疝氣鼓出來的部分會變紅變硬並且腫大,沒辦法收回去,這個時候需要馬上就醫,家長別自己動手把腸子往裡塞,會造成更大傷害。

情況不嚴重的時候,醫生可以幫助把腸子送回去,醫生也送不回去的話,只好立即手術搶救了。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討論了,臍疝和腹股溝疝氣的策略是不同的。我只說說美國這邊的主流觀點。

對於臍疝,這邊醫生的建議是不用治療,只要鼓出來的地方是柔軟的,在寶寶平靜的時候可以自動縮回去,就沒問題,寶寶也不會因此不舒服。大多數的情況,會在兩歲之內自己長好,最早的可能兩三個月就好了,但是極端也有拖到5歲才好,如果5歲還不長好,醫生才會建議做手術。

對於腹股溝疝,美國醫生的建議是儘快手術。因為腹股溝疝氣基本很難自愈,而且腹股溝疝氣發生嵌頓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既然早晚需要手術,越晚風險就越大,那還是早做較好。

美國這方面比較激進,很多寶寶一個月就手術了。國內還保守一些,需要半歲或者一歲。美國這邊認為疝氣是個小手術,創傷不大,寶寶當天或者隔天就出院了。但是小寶寶全麻還是有一些風險的,所以具體什麼時候手術,不同醫生的觀點也不太一樣,家長只有自己多斟酌了。

既然肚臍鼓出來看著很嚇人,直覺上的反應就是能不能壓著點別讓它跑出來。

有老人會建議用個硬幣壓,市場上也有銷售類似

這種東東,美國也有賣這種東西的,我仔細看了一下的購買者的評價,比較兩極化。


▲12%的1星評價,差評率還是很高的

說好的人說特別好,戴著不會掉,腸子再也不會跑出來了,過了不久臍疝就好了。

說差的人,就開罵,說根本綁不住,總掉,而且肚臍依然會鼓出來,毛用沒有!

美國這邊醫生的建議,口徑比較統一,是不要戴,因為戴了比不戴的風險更大一些:很多嬰兒肚臍即便是壓住了,腸子依然會擠出來,沒東西壓著還好點,直接膨出來就得了。但是如果有臍疝帶阻擋,腸子會從臍疝帶和肚皮的縫隙擠出來,一不小心,反而搞得腸子被擠得傷到,腫大,沒辦法回去,引起了嵌頓。

這個就屬於沒事找事了。

而且臍疝帶在視線上會擋住肚臍,讓大人沒辦法看到裡面的情況,到底壓沒壓住,是不是壓到腸子了引起嵌頓了,從外面看不出來,容易引起疏忽發生危險而不自知。所以不戴是更安全的做法。

當然,不排除有些寶寶臍疝情況比較輕微一些,臍疝帶比較適合他,戴了之後確實再不會鼓出來了。

家長在給孩子用臍疝帶之前,要評估風險,並且多檢查,確認是正效果還是反效果。

但是無論如何,臍疝帶沒有任何「治療」臍疝的效果,就算是腸子被壓回去了,腹腔壁的破洞依然在,最後還是需要寶寶自己慢慢長好的。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是或者不是,都可能是錯的。每個寶寶疝氣的嚴重程度,哭鬧用力氣的程度,腸子所在的位置,腹腔閉合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別的寶寶哭出了問題,不代表你的寶寶會,反之亦然。

有的寶寶腹腔比的破洞比較大,腸子很容易就回去了,不太容易嵌頓。

有的寶寶腹腔壁的破洞很小,腸子反而不太容易回去,容易卡住,這種就要格外注意些。

所以呢,疝氣的寶寶到底可以允許多大程度,多長時間的哭鬧,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能是小馬過河,各自摸索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只要多留心觀察總結,當媽媽的應該了解寶寶的「極限」在哪裡。

好啦,疝氣我所能知道的也就這些啦。

橙子不是醫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科普。具體疝氣的情況可以非常複雜,種類細分也比較多,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可能不太一樣,所以具體來說,有疝氣寶寶的家長還是多和醫生交流,最好能多聽幾個醫生的建議,然後綜合考慮作出適合自己寶寶的決策。

最後祝疝氣的可憐小寶貝都能早日長好吧!

  作者介紹:教育碩士,旅美全職帶倆娃,對寶寶哭鬧永遠有辦法的媽媽。

「寶寶不能一哭就抱」,這話不知毀了多少孩子

寶寶愛搖頭、蹭頭,是病了嗎?

寶寶的基因身份證

能夠檢測32種藥物敏感性

87種常見遺傳病,34種個體體徵預測

相關焦點

  • 寶寶疝氣「初體驗」,新手爸媽需了解
    兒童疝氣具有特徵性臨床表現,表現為腹股溝區或臍孔的時有時無或時大時小的包塊,多在站立或哭吵後出現或變大,平臥或安靜時包塊變小或消失,一般無明顯不適。症狀典型時可以臨床診斷,不典型時可以通過 B 超等輔助診斷。問:一般常見男孩疝氣,那女孩也會疝氣嗎?
  • 寶寶疝氣怎麼辦?
    寶寶生殖器官異常,「蛋蛋」一側大一側小,很可能是疝氣在作怪。腹股溝斜疝是最常見的小兒疝氣類型,多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情況下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
  • 易發生在幼兒身上的小兒疝氣,家長不可輕忽!
    小兒疝氣主要有兩大類,腹股溝疝與臍疝。發生在臍部的叫臍疝氣,發生在腹股溝的叫腹股溝疝氣。早產兒與腹腔內壓高的寶寶更容易出現腹股溝疝氣,另外經常便秘的寶寶也容易出現腹股溝疝氣。腹股溝疝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胚胎先天性鞘狀突沒有及時閉合,而臍疝的發生原因是臍環沒有閉合。
  • 女孩疝氣哪裡治,女孩兒也會患疝氣?
    疝氣並不是男孩專屬,女孩也有可能患上,只不過相對男孩較少,男女比例為3:1~10:1,但是女孩疝氣更為兇險,女孩疝氣比較常見的,有臍疝和氣疝。大多數女孩臍疝,發生在出生後的三個月之內,主要是先天因素引起,與臍部特點有關,由於臍環未閉或臍環周圍瘢痕組織薄弱,導致臍疝形成。亦有新生兒臍疝,出生時就可發現,病情較重,必須及時治療。
  • 臍疝,寶寶肚臍上鼓起的包
    寶寶臍帶脫落後,有時肚臍會突然鼓起,尤其是在哭鬧、便秘用力後,肚臍處變高,凸起一個球形軟囊「小包」,等孩子平靜時,「包」又變小變平了,這應該就是臍疝了。寶寶由於吃母乳或奶粉原因,乳糖消化過程中會產生不少的氫氣和二氧化碳,所以說,臍疝發生後,腸子鼓到肚皮外,氣鼓鼓的,很多家長嚇得不輕,由於沒有醫療常識,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碰也不敢碰,生怕出危險。其實臍疝一般沒有危險,理論上臍疝可以坎墩,造成腸壁缺血壞死,可臨床中沒有見過,所以說家長完全不用擔心。
  • 寶寶疝氣怎麼辦
    治療方案:疝是不能自愈的,早期或有輕度症狀時,患者會感到疼痛,下腹墜脹,消化不良和腹瀉等症狀。病情不斷發展後,由於腫塊墜入陰囊,會造成活動及行走不便。嚴重者會發生嵌頓,如不及時處理,會造成腸壞死,甚至危機生命,因此要採取及時的治療措施,手術治療是最佳方式。  臍疝:發生在肚臍,肚臍內部呈圓環凸起。
  • 疝氣是個什麼?
    【三、疝氣的症狀是怎樣的?】由於疝氣的患者覆蓋男女老少,不同年齡段的疝氣好發類型也不盡相同,因此有必要按不同的年齡層對疝氣的症狀作一個梳理。1.小兒疝氣的症狀①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 疝氣是個什麼「氣」?
    當然你可以嘗試把漏出來的這截腸子塞回遠處,只不過保不齊某個時候這截腸子又會漏出來,所以,這疝氣就好比是"鳩佔鵲巢"。疝的種類很多,位於下腹部和大腿根部之間的稱為"腹股溝疝";位於肚臍的稱為"臍疝";位於上腹部正中的稱為"白線疝";也有發生於腹部手術後切口癒合不良的"切口疝"。疝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小到剛出生的嬰兒,大到年逾古稀的老人,不論男女,不論是身體虛弱者或健康者均有可能發生。
  • 寶寶臍部鼓了包,媽媽可不能不當回事,當心小兒臍疝
    寶媽小美剛剛有了寶寶,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最近卻滿臉的陰雲,問了才知道,小美的寶寶剛出生幾個月肚臍就鼓了一個大包,都好幾天了還是下不去,去醫院打聽才知道長了臍疝,不知道有多少的寶媽有小美這樣的痛苦。對於新生兒來說,寶寶長臍疝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嬰兒要比成人更加容易長臍疝。
  • 嬰兒疝氣的治療方法
    很多寶寶都會得疝氣,尤其是是男寶寶。  我們通常把疝氣叫做「小腸串氣」,通俗講就是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器官「不守規矩」發生了位移,如果恰巧「把關不嚴」的話,那些「出走」的組織就會在一個不屬於它的地方逗留。疝氣有很多種類,比如股疝、斜疝、臍疝等。
  • 寶寶奶瓶可以用到多大?這個年齡還用奶瓶,小心寶寶「越長越醜」
    沒有及時戒掉奶瓶,對寶寶的發育影響可不小,長期含著奶嘴,很可能影響寶寶的口部肌肉和牙齒發育,小傢伙「越長越醜」,到時候可追悔莫及了。這個年齡還用奶瓶,小心寶寶「越長越醜」昨天下班回家,在小區樓下遇見鄰居小麗。
  • 【易縣紅霞醫院】女性為什麼也會得疝氣!四個方面看症狀
    女性為什麼會得疝氣?
  • 疝氣是個什麼?---消化病公益科普0091貼
    形象點可以這麼說,本來你的小腸在下腹部,由腹膜包裹住,由於某種原因,這個膜破了個洞,於是小腸就通過這個動口"漏"到腹膜外了,形成一個"鼓包"。當然你可以嘗試把漏出來的這截腸子塞回遠處,只不過保不齊某個時候這截腸子又會漏出來,所以,這疝氣就好比是"鳩佔鵲巢"。
  • 什麼是「疝氣」
    寫在前面:溫馨提示,這篇科普是拿川普寫的,用川普或者四川話閱讀可以提高閱讀體驗。
  • 幹肌脫皮忽略這點 小心越補越糟
    (圖/翻攝IG@innisfreeofficial、@midoricoo) 張毓容/臺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悶熱,出油、爆汗幾乎可說是每日日常,脫妝更是是夏季裡最常見的底妝問題,但每種膚質會碰到的脫妝狀態都不同,補妝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步驟都不同,若都用同一種方式,小心補妝痕跡超明顯、越補越糟。
  • 小心越敷越糟!
    小心越敷越糟!   肌膚缺水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肌膚沒有喝飽水,整個人皮膚都會變得暗沉、長痘,皮膚狀況超糟糕。所以化妝水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步驟,給臉喝水可是比你自己喝水要講究得多!   溼敷可選擇可撕的化妝棉,用化妝水浸潤到八九分溼,小心抻開,下巴、兩頰、鼻子、額頭各貼一張。   溼敷的優點?   每天溼敷你會發現肌膚水噹噹,勞累感通通都掃光,法令紋也淺了,上妝服帖了,而且皮膚也不覺得幹了噢。
  • 疝氣是哭出來?真相原來是這樣...
    疝氣是什麼?真的是孩子哭出來的病嗎?看看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兒科主任周小漁怎麼說!小兒疝氣是外科常見的疾病,其病因是由於先天性腹膜鞘狀突沒有及時閉合,通俗地講,就是孩子肚子上有個沒長好的「窟窿」,因為這個調皮「窟窿」的存在,小腸就會進入這個窟窿裡,導致腹股溝處大腿根部出現腫包。
  • 醫生:別大意,很有可能是疝氣
    孩子經常不明原因地哭鬧,發現在孩子哭鬧或是使勁咳嗽的時候,大腿根部會有一個包塊,躺下休息時又消失。有的人說這是「小腸氣」,買個疝氣帶綁著就行了?清遠市人民醫院普外二區主任醫師曾軍解釋,手術是唯一可以治癒疝氣的方法。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疝氣嵌頓或腸穿孔,更嚴重的可以導致一側睪丸或卵巢發育不良,影響生殖系統功能。
  • 疝氣可能造成大問題,別忽視小腹上的鼓包
    這時,患者就會感覺到疼痛不適,嚴重者會引起被卡住的器官組織缺血壞死。常見的有腹股溝疝、股疝、臍疝等。1. 腹股溝疝腹股溝,就是小肚子與大腿根交界的兩個三角區,發生在這個部位的疝叫腹股溝疝。腹股溝疝又分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見。因生理結構的原因,右側比左側多發,男性比女性多發。
  • 寶寶生氣越哄越哭,越哭越兇,竟然是因為這個! (父母必讀)
    當孩子遇到一件不開心甚至難過的事情時,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