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關於諸葛亮的句子還有什麼?

2021-01-07 歷史小蛀蟲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陸毅版諸葛亮

這兩句詩表達了杜甫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詩人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三顧頻煩天下計」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開濟老臣心」更令人想起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後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託孤、輔佐劉禪的情形。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透過詩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後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體現,感人至深。

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從能夠教出臥龍先生諸葛亮來看,他的謀略與才智肯定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並且獨具慧眼,有知人之明。其實劉備也是請過水鏡先生司馬徽的,但是司馬徽無心政治,只想隱匿山林,過閒雲野鶴的生活,所以就推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諸葛亮給劉備,於是就有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歷史典故。

唐國強版諸葛亮

諸葛亮確實有經世之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了一個魏、蜀、吳三足鼎立的藍圖。這個藍圖,是建立在對現實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劉備後來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在出山之後,更是鞠躬盡瘁,為蜀漢的建立與鞏固立下汗馬功勞,可惜時不我待,北伐大業未盡其功就猝然長逝,只落得個「長使英雄淚滿襟」!

關於諸葛亮一生的句子

武侯祠

現分享古人詩詞十句: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杜甫·八陣圖)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之四)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之五)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杜甫·登樓)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杜甫·閣夜)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遊·書憤)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遊。(文天祥·有感)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佚名·臥龍)

臥龍先生諸葛亮

現分享古今對聯五句: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慕綸巾羽扇風流,俎豆維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陽廬舍;冠鍾阜石城名勝,江山依舊,渺矣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詞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屏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張煥然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燒博望、平南蠻、出祁山,功垂宇宙;拼司馬、罵王朗、氣周瑜,名振古今。——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臥尚留名士隱;井廬空眷念,可惜鞠躬盡瘁,歸耕未慰老臣心。——金國鈞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林峰版諸葛亮

小編還找了一句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對聯:

上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下聯: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大家還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寫出關於諸葛亮的詩句或對聯嗎?

相關焦點

  • 三顧茅廬: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的七月,杜甫辭官西行,年底的時候來到了成都,第二年定居在浣花草堂。頸聯兩句,詩人概括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功業德操。劉備為了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親自到隆中拜訪他,請他出山輔佐。「天下計」是指這次會面的時候,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並制定了相應的策略。諸葛亮出仕後,輔佐了蜀漢兩代君主,他的忠心日月可鑑。最後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 杜甫3首歌詠諸葛亮的古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杜甫是唐代大詩人,安史亂起,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一生憂國憂民,共留下1500首詩歌,對古典詩歌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有著三首歌詠諸葛亮的經典詞作,今天我們一同來品味一下。1/《詠懷古蹟·諸葛大名垂宇宙》唐·杜甫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 詩詞大會考「三顧頻煩天下計」,55人寫錯一個字,董卿:這也能錯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另一位就是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杜甫一生寫的關於諸葛亮的詩歌也是多達20多首,其中這首最為出名。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他定居成都浣花溪畔之時,有次他去探訪諸葛武侯祠,心有所感,於是便寫了這首千古絕唱。  這首詩前四句寫的是武侯祠的周遭環境。開篇以問句起首,一問一答之間形成了濃重的感情氛圍,同時也表達出了詩人對於諸葛亮的崇敬。
  • 8個皇帝稱讚過諸葛亮,還有1個皇帝卻痛罵諸葛亮,說得還挺在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大詩人杜甫的幾句詩,生動傳神地表達出後人對一代賢相諸葛亮的敬仰與追思之情。在歷代大臣中,能像諸葛亮這樣,在死後千百年間,一直廣受後人推崇的人物,委實是屈指可數。
  • 後人對於諸葛亮多有評價,但都不及杜甫這首詩,短短幾句一針見血
    不過在眾多的評價中,要數盛唐詩人杜甫最精準,寫過很多的詩評價諸葛亮,特別是這首《蜀相》,通篇寫得很感人,不僅對於諸葛亮的功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表達出了敬仰之情。可見在杜甫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他學習的榜樣。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念此詩,僅20字少時沒讀懂,如今知其高明之處
    為了寫好這部書,羅貫中塑造了幾十個經典人物形象,其中臥龍先生諸葛亮是最有意思的一位。歷史上的諸葛亮比起小說中其實更有趣,文能寫出《出師表》,武能馬上定乾坤,沒事還能發明孔明燈和木牛流馬,成為了不少文人的偶像。杜甫為他寫下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李白為他寫下了「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陸遊為他寫下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杜甫評價諸葛亮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杜甫被稱為「詩聖」,盛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膾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詩作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作為一位文學家,能夠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的文學成就之外,還有就是他的高尚品格,也正是這兩個因素,從而使得他成為了唐朝最為令人尊敬的詩人。作為唐朝詩歌的扛鼎之人,詩聖杜甫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悲苦,少年時期想博取功名,卻屢試不第。
  •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派人調查他的家產,查完後憤怒地說了7個字
    另外,還有人說劉備的仁義,其實都是裝出來的。 有關諸葛亮的傳奇故事比比皆是,像草船借箭、借東風、八陣圖等,可見世人對諸葛亮的崇拜程度之高。假如沒有諸葛亮,劉備很難有多大成就,更別提建立蜀漢了。 作為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打心底佩服諸葛亮的才華,司馬懿毫不掩飾地說:「真乃天下奇才也。」
  • 7首關於英雄的古詩詞,盡顯英雄氣概,讀後豪氣頓生!
    7首關於英雄的古詩詞,盡顯英雄氣概,讀後豪氣頓生。1、《題韓蘄王廟》尤侗忠武勳名百戰回,西湖跨蹇且銜杯。英雄短氣莫須有,明哲保身歸去來。夜月靈旗搖鐵甕,秋風石馬上琴臺。千年遺廟還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惜想當年諸葛亮沒有戰勝敵人,便病死於軍中。回想起這些,為國為民的仁人志士們難道能不淚流滿面嗎?7、《黃州》陸遊侷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齊優。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萬裡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
  • 踏破鐵鞋無覓處:劉備為什麼第一眼,就看出諸葛亮並非凡夫?
    引言「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劉備在去拜訪諸葛亮遭到冷遇之後,並沒有生氣或者是灰心喪氣,因為在他去尋找諸葛亮之前心裡就有一個預期,他知道諸葛亮是個高人,當他一見到諸葛亮,和諸葛亮的幾句對話,劉備更加印證了自己的猜想——諸葛亮確實是個高人,諸葛亮的每一句話都在測試自己,劉備在諸葛亮身上看到了一份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智慧和成熟。
  • 訪南陽、襄陽、漢中: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三國文化
    這次出遊,最初想法是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一下三國文化。先訪南陽,再訪襄陽、漢中,三處都有武侯祠,一處勝似一處,算是一次系列之旅。而漢中,更早還是漢家文化起源地,更值得探訪。河南南陽 歷史文化古城,範蠡的故鄉,諸葛亮躬耕、觀星之地。景區大門左側巨石「臥龍崗」三個紅漆大字極其醒目。
  • 為報明主情,丹心照汗青,由《前出師表》看諸葛亮的忠心和憂思
    在前面教劉禪如何施政之後,諸葛亮忽而宕開筆墨,自敘平生志向,追敘自己21年來兢兢業業,報效蜀國的經歷,旨在表明自己的忠貞之心。不得不說,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懂得剛柔並濟,安撫人心。於是他坦誠相待,誠摯懇切地自剖心跡,向劉禪披肝瀝膽,表述忠心,希望劉禪消除疑慮,勿信讒言,說明自己的所作所為,皆是遵循先帝的旨意,自己並無不軌之心。「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
    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七言律詩,是律詩中的一種風格,遵從了律詩的統一要求,即篇幅固定、押韻嚴格、講究平仄和要求對仗。三顧頻煩天下計(仄仄平平平仄仄),兩朝開濟老臣心(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師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長使英雄淚滿襟(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也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也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相為仄聲,末字回是尋聲,此為仄起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