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
文/@成長新視點
七言律詩,是律詩中的一種風格,遵從了律詩的統一要求,即篇幅固定、押韻嚴格、講究平仄和要求對仗。
七言律詩的具體要求,篇幅上,是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押韻上,全篇為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數句押韻,即二、四、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要同韻;平仄上,要符合平仄律,指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交替安排;在對仗上,是要求三四句、五六句為對仗。
七言律詩的格式,主要有平起仄收不入韻式、仄起仄收不入韻式、仄起平收入韻式和平起平收入韻式等四種。
一、平起仄收不入韻式。
此格式,由兩個「平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悽涼地(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十三年棄置身(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仄仄平平平仄仄),到鄉翻似爛柯人(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平平仄仄平平仄),病樹前頭萬木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一曲(仄仄平平平仄仄),暫憑杯酒長精神(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山為平聲,末字地是仄聲,此為平起仄收。
二、仄起仄收不入韻式。
此格式,由兩個「仄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張籍《贈王秘書》:
早在山東聲價遠(仄仄平平平仄仄),曾將順策佐嫖姚(平平仄仄仄平平)。
賦來詩句無閒語(平平仄仄平平仄),老去官班未在朝(仄仄平平仄仄平)。
身屈祗聞詞客說(仄仄平平平仄仄),家貧多見野僧招(平平仄仄仄平平)。
獨從書閣歸時晚(平平仄仄平平仄),春水渠邊看柳條(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在為仄聲,末字遠也是仄聲,此為仄起仄收。
三、仄起平收入韻式。
此格式,由一個「仄起平收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加上一個「仄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一、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仄仄平平仄仄平),錦官城外柏森森(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平平仄),隔葉黃鸝空好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仄仄平平平仄仄),兩朝開濟老臣心(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長使英雄淚滿襟(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也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也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相為仄聲,末字回是尋聲,此為仄起平收。
四、平起平收入韻式。
此格式,由一個「平起平收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再加上一個「平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一、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平平仄仄仄平平),鳳去臺空江自流(仄仄平平仄仄平)。
吳宮花草埋幽徑(仄仄平平平仄仄),晉代衣冠成古丘(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平平仄仄平平仄),二水中分白鷺洲(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為浮雲能蔽日(仄仄平平平仄仄),長安不見使人愁(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凰為平聲,末字遊也是平聲,此為平起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