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

2020-12-07 成長新視點

七言律詩的格式是什麼,有哪些講究

文/@成長新視點

七言律詩,是律詩中的一種風格,遵從了律詩的統一要求,即篇幅固定、押韻嚴格、講究平仄和要求對仗。

七言律詩的具體要求,篇幅上,是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押韻上,全篇為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數句押韻,即二、四、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要同韻;平仄上,要符合平仄律,指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交替安排;在對仗上,是要求三四句、五六句為對仗。

七言律詩的格式,主要有平起仄收不入韻式、仄起仄收不入韻式、仄起平收入韻式和平起平收入韻式等四種。

一、平起仄收不入韻式。

此格式,由兩個「平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悽涼地(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十三年棄置身(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仄仄平平平仄仄),到鄉翻似爛柯人(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平平仄仄平平仄),病樹前頭萬木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一曲(仄仄平平平仄仄),暫憑杯酒長精神(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山為平聲,末字地是仄聲,此為平起仄收。

二、仄起仄收不入韻式。

此格式,由兩個「仄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張籍《贈王秘書》:

早在山東聲價遠(仄仄平平平仄仄),曾將順策佐嫖姚(平平仄仄仄平平)。

賦來詩句無閒語(平平仄仄平平仄),老去官班未在朝(仄仄平平仄仄平)。

身屈祗聞詞客說(仄仄平平平仄仄),家貧多見野僧招(平平仄仄仄平平)。

獨從書閣歸時晚(平平仄仄平平仄),春水渠邊看柳條(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在為仄聲,末字遠也是仄聲,此為仄起仄收。

三、仄起平收入韻式。

此格式,由一個「仄起平收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加上一個「仄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一、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仄仄平平仄仄平),錦官城外柏森森(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平平仄),隔葉黃鸝空好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仄仄平平平仄仄),兩朝開濟老臣心(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長使英雄淚滿襟(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也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也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相為仄聲,末字回是尋聲,此為仄起平收。

四、平起平收入韻式。

此格式,由一個「平起平收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再加上一個「平起仄收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格式,銜接組成。一、二、四、六、八句需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如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平平仄仄仄平平),鳳去臺空江自流(仄仄平平仄仄平)。

吳宮花草埋幽徑(仄仄平平平仄仄),晉代衣冠成古丘(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平平仄仄平平仄),二水中分白鷺洲(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為浮雲能蔽日(仄仄平平平仄仄),長安不見使人愁(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個字的平仄為準。此詩首句中,凰為平聲,末字遊也是平聲,此為平起平收。

相關焦點

  • 現存最早的七言律詩,是哪位詩人寫的?可能沒有答案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古人稱為五律、七律的作品中,有很多並不是完全符合格律的規則。例如嚴羽認為古今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就不是標準七律。有很多人認為,沈佺期的《獨不見》是最早的七律,不過,說起是第一首七律並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
  • 七言律詩:輾轉一程又一程,三生三世自無爭
    餘輝更有拳拳意,散入秋風儘是情。詩文大意日日夜夜,反覆不斷地輪迴旋轉,一次又一次,一程又一程。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一直都悠然自在,與世無爭。格律淺釋此詩為七言律詩,沿平水韻押庚韻。如有違反,根據法律規定予以追究相關責任。
  • 七言絕句怎麼寫,能不能以《泊秦淮》為例講解示範一下?
    七言絕句是在王昌齡、李白的手中,才逐漸形成規模並迅速佔領主動,成為最主要的中國古詩形式。相反的,五言和律詩,要麼因為字數太少,要麼因為有些繁瑣,都不如七絕來得讓人快意。七言絕句成型的時候,平仄格律已經出現,這也就意味著七絕的昌盛是伴隨著格律一起成長的。
  • 如何寫七言絕句——最簡單通俗地講解
    七言絕句並不難,這個通俗一點,要通俗到什麼地步? 七言絕句,顧名思義,就是七個字一句的四句詩。 七言絕句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我們稱之為「七言律絕」,而平時簡稱「七絕」就是指七言律絕,這裡大家一定要注意。
  • 學習寫詩:律詩有哪些特點?這四步教你清晰掌握
    從形式上來講,律詩可以稱為「最苛刻」的一種詩體,為啥?因為律詩不僅講究格律、章法,還需要把嚴謹的對仗安排進去。所以,這就使得許多朋給律詩貼上了「難寫」的標籤。而我們之所以在這裡把律詩先安排過來,主要也是考慮到律詩形式中的對仗。
  • 魯迅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第三聯是經典名句
    魯迅先生是白話文學的泰鬥,但他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也有深入的研究,曾著有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還寫過許多古典詩歌,留下了許多名句。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魯迅先生寫的七言律詩。交了不好的運氣,還能有什麼追求呢?還沒想到翻身,就已經碰得頭破血流。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漏船:用了《晉書·畢卓傳》中的典故:「得酒滿數百斛(hú)……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中流:指河中。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另一個體裁:七言律詩。律詩句數固定、講究平仄、押韻嚴格,要求對仗工整,起承轉合,是近體詩最成熟也最難以創作的體裁。雖說創作七言律詩,猶如帶著鐐銬跳舞,但是唐朝人才輩出,湧現了無數大詩人,創作了非常多經典的七言律詩。《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經典七言律詩50首,《全唐詩》中,七言律詩保守估計也有幾千首,那麼這幾千首作品中,最光輝耀眼的是哪些呢?小仙今天就鬥膽給大家盤點一下。
  •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有朋友問: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這其實是一個中國古詩詞的基礎問題,只不過在回答中如果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混淆。近體詩的規則是清楚的,正因為規則的約束,所以近體詩下的幾種格式都有詳細的規定和命名。
  • 古風詩文創作——律詩與絕句
    詩有一種天然的風雅、簡約、委婉、真切;沒有什麼是不能寫成詩歌的,也沒有什麼是詩歌詠嘆不了的;詩歌極易記錄、保存、流傳。    這該是一個詩歌復興的時代!    今天帥呆老師就來以律詩和絕句為例,整理一下平仄及其粘對。不求完全,只求一得。    什麼叫律詩呢?就是「講究格律的詩」。
  • 以律詩之名,頌歌「春和景明」
    前有舊作:《古詩:題春》,《七絕:逢春》,《古詩:春事》,《七絕:早春》,《卜算子詞:春意》,《五律:春至》,《五絕:迎春》; 今有新篇:《七律:詠春》。 七言律詩:詠春 何永強 2020年6月4日 曉眠忽熱解晨窗, 蕊出芽生枝綠長。 雪去飄搖無凍土, 花來吹拂有溫陽。
  • 「滑鼠一點到月宮」——如何將一首時事七言修改成為新韻七律?
    要說點什麼的話,至少要理解了這首詩才有資格這麼做,所以賞析、評判、修改作品其實也是一項工程。一般沒回復的,要麼就是作品不錯,我提不出更好的意見,要不就是忘了。你要我說好還不容易?不過那樣有什麼意義呢?那這是個什麼詩呢?我們來做排除法。從規範句子長短、句數來看,這肯定不是現代詩。從字詞句的安排來看,很明顯是衝著律詩去的,中二聯「星海有垠眨眼過,銀河無橋轉瞬通。」「玉兔擎起旗猶赤,蟾壤捧回色正紅。」還對仗(這一點是律詩的明標)相當嚴謹。作者自己聲明用拼音押韻,普通話標準就是新韻。
  • 詩詞常識:律詩和絕句分不清?教你分清,除句數不同還有不同處!
    ,其雛形是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當然南朝齊代已經有律詩萌芽。又叫: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古體詩用韻,只是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2)近體詩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
  • 閒來無事,自娛自樂,次韻大神蘇軾的七言絕句《贈劉景文》
    相信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東坡先生的詞作品,但是東坡先生的律詩也依然是讓我們生膜拜的,比如今天要提及的《贈劉景文》,其中的名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應該是人盡皆知。東坡先生像先再次拜讀東坡先生的《贈劉景文》,原作全文如下:-----------------------------------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 什麼叫古典詩詞,你了解過詩詞知識嗎,可以看看!
    古典詩歌:1.古體詩(古風)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樂府詩2.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a.五言律詩,b.七言律詩;排律:a.五言排律,b.七言排律;絕句:a.五言絕句,b.七言絕句3.詞 平韻格詞,仄韻格詞,平仄韻轉換格詞,平仄韻通葉格詞,平仄韻錯葉格詞中國古典詩詞基本知識(二)格律詩1.什麼叫格律格
  •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合集(七言絕句4)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主要體裁,全詩四句,每句七言。與律詩不同的是七絕可以不拘對偶,相對來說構思寫作較為自由,而且七絕篇幅短小,所以詩句通常都會高度凝鍊含蓄,頗具弦外之音。另外,七絕講究聲律,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非常適合低吟高誦,廣受世人喜愛。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文/郭省非 一、相同點 聯律與詩律,就是對聯的對仗規則和律詩的對仗規則。 (一)定義相同 什麼叫對仗?
  • 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要領
    「三平調」是古風的特色,對律詩來說,被認為是比較大的毛病,應當避免。   二、五絕和五律         四個句型組合起來就是五絕。它可以有四種不同的組合,這樣就構成了五絕的四種平仄格式。但是不論哪一種格式,第一聯末句第二個字的平仄,一定要和第二聯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否則就叫做失黏,是做律詩的大忌。
  •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律詩中對仗句的平仄格式遵從格律詩整體的平仄關係,更多體現在字詞的對應關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在律詩格式中,除了「蜂腰對」,還有一種首聯就對仗了,頷聯不對仗,然後頸聯又對仗。就是首聯,頸聯對仗。
  • 教你寫詩:格律詩及其平仄格式總結,讓你一看就覺得簡單
    一、關于格律詩與古體詩1、格律詩格律詩是從唐朝開始所形成的一種最「嚴謹化」的詩體,因為它需要講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要領;格律詩也叫近體詩,主要包括絕句與律詩兩種類型。3、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區別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區別很明顯,格律詩從平仄、押韻到句數都有嚴格的要求需要遵循,而古體詩則比較寬鬆。比如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