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寫詩:格律詩及其平仄格式總結,讓你一看就覺得簡單

2020-12-12 一號詩巷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來年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九章內容。

上一章我們講解了各類虛詞在詩詞中的運用方法,以及對仗與聯句方面的一些禁忌,點擊查看文章:詩詞寫作常識:入門詩詞與對聯,這些關鍵要領你都掌握了嗎?

今天開始我們進入系統的格律詩寫作講解。

相信大家喜歡格律詩的原因,在於它抑揚頓挫的音律美感,在於它韻味飽滿的古典氣質……,很多人都說:與格律詩接觸久了,自己的心境與氣質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改變;我想這也是格律詩其中一個「強大的隱形」作用吧。

一、關于格律詩與古體詩

1、格律詩

格律詩是從唐朝開始所形成的一種最「嚴謹化」的詩體,因為它需要講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要領;

格律詩也叫近體詩,主要包括絕句與律詩兩種類型。

2、古體詩

所謂古體詩就是除楚辭以外,在格律詩產生以前的所有詩體,我們也將它們叫做古風。

3、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區別

格律詩與古體詩的區別很明顯,格律詩從平仄、押韻到句數都有嚴格的要求需要遵循,而古體詩則比較寬鬆。比如李白的《月下獨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格律詩是詩歌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唐朝鼎盛文化的一個巔峰代表,它講究平仄押韻,讓音律達到了抑揚頓挫的最佳效果,而它在格律基礎之上又講究鍊字、章法等要領,又將詩的意境和韻味等完美提升……所以說,格律詩一直處於詩壇無法被撼動的地位也不難理解。

二、關於仄起與平起

我們會常常說格律詩有仄起與平起的寫作格式,那麼現在我們來看看格律詩的標準格式。

仄起:首句的第二字用仄聲;平起:首句第二字用平聲。《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杜甫的這首詩就是仄起式,仄聲「個」處於首句第二字位置。

看到過有些所謂的「講義」把首句的第一字作為判斷仄起與平起的標準,只能說類似這樣的「授課者」的態度很不嚴謹,顯然沒有用心去對待、思考。

通過前面章節的講解我們知道,格律詩的平仄一般都是要求必須踩準

相關焦點

  • 寫詩方法總結:記住這些要領,任何格律詩你都能輕鬆上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十章內容。上一章我們講解了格律詩及其所有寫作格式,點擊查看文章:教你寫詩:格律詩及其平仄格式總結,讓你一看就覺得簡單有小夥伴建議再將格律詩的格式結合例子來做一次講解
  • 格律詩第五講:不必背誦,跟我一起來學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推導
    ,格律詩的基本通則推導出了絕句的四種基礎平仄格式:「仄起不入韻」、「仄起入韻」、「平起不入韻」、「平起入韻」四種格式。所謂通則就是我們拿到一首詩,自然地會去檢查它是否符合平仄格式,就會使用我們前兩講講到的知識。但是近體詩的劃分,總會因為個人產生爭議。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上一講我們講到的「折腰體」到底是不是格律詩呢?有一部分人就會將它歸入格律詩的特殊形式,而另一部分堅決要遵守格律的人就會把它劃入「古風」。
  • 格律詩教學:格律詩也有公式,教你公式化學寫絕句
    很多人一聽到格律詩這幾個字,就有些反感,一方面覺得格律詩很難,另一方面覺得格律詩,制約了詩的創作。其實不然,格律詩的入門還是很容易的,覺得難可能是學習方法不當,或者是從內心對格律詩就有寫排斥。格律詩入門,其實可以用公式的方式學習。就像小時候學習九九乘法表那樣,很容易就能上手。
  • 歐金林:學寫格律詩,若干要點淺談
    因為排律的格式是律詩格式的延伸,會寫律詩的人自然就能寫排律,所以十六種格式不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兩種排律。十六種格式,既可以用《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簡稱「新韻」)的平聲字作韻腳寫詩(簡稱「平韻格」),也可以用仄聲字作韻腳寫詩(簡稱「仄韻格」)。因為「平韻格」是格律詩的主體,所以我首先要較為詳細敘述的是這個主體,「仄韻格」只能略作說明。
  • 格律詩寫作入門教程
    這樣,四聲簡化為平聲和仄聲兩類,這對格律詩的格式的演化形成,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我們今人不熟悉四聲,怎麼知道哪個字是平,哪個字是仄呢?,我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辦法,古人所謂的平聲字相當於普通話的一聲二聲字,仄聲字相當於普通話的三聲四聲字。
  •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
    很多人現在寫古典詩詞,墨守成規,嚴格遵守格律、平仄,認為這是一成不變的。這個「很多人」,大部分都是在學習格律過程中的詩人。在學習規則的時候,不遵守規則,是學習的大忌。如果在學習中抱著這種心態,完全就學不會。我去學開車,但我就是討厭教練教我的方式,你說我學出來是個什麼東西?學習階段,就得按規則來。
  • 《傾城》我晚安,你還在努力,格律詩淺談
    嚴老師作品後期為什麼變成格律詩了?格律詩簡介:始於南齊,發展成熟年代,初唐、盛唐,因後期朝代的更迭,對於文化更是一種衝擊和洗禮。由於唐詩產量巨大,所以流傳下來的很多,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唐朝的安定興旺,否則,人們沒有時間安心寫詩玩樂了。
  • 要寫出一首合格的絕句,你需要掌握哪些格律知識?
    絕句在格律上與律詩基本一致,學會了絕句,實際上也就掌握了律詩的格律;與律詩相比,絕句在對仗上不作要求,比較靈活,又可以運用格律詩的所有技巧。可以說,絕句既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又具備所有格律詩的共性,同時由於它篇幅短小,更容易掌握,所以初學寫詩的人從絕句入手是比較合適的。
  • 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要領
    你不能因為覺得鶴足過長而去折斷它,也不能因為人的身高過於矮了就想強行拉長他。舊詩寫作也正是如此。先守其規矩以入其室,而後才可以言及其他。             至於音韻方面,向來便有新舊韻的爭論,這個根據各人喜好和習慣。我個人習慣上用舊韻,當然有人願意用新韻也很正常。可是就算用新韻,也不能亂壓一氣,最好同時應註明用新韻。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這樣就大幅簡化了四聲標註的繁亂,並成功總結出格律詩的基本用字音韻關係,即格律詩最重要的四種基礎平仄格式。所以平仄只是近體詩快速入門的一種音調控制工具,使用它創作出來的格律詩能從根本上避免詩句音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正是平起入韻格式的五言格律詩的首聯。入聲字到哪裡去了呢?因為現代漢語中沒有入聲字這個概念,那麼原來的那些入聲字就根據它們本聲的音調值劃入其他三個音調「平、上、去」,即進入了普通話的四聲劃分。
  • 格律詩的對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當然你的才氣槓槓的,出口成章,字字珠璣,天然成對,那當然是好的,是值得景仰的。而絕句不設對仗的要求,實際上就是文體向內容屈服的放低要求。所以,朋友們千萬不要在分辨律絕的時候拿對仗來作為標準了——我為什麼首先要講這一點,因為曾經有不少的朋友在評論區裡用對仗來區分一首詩是否格律詩。
  • 「一弦一柱思華年」是否出律,寫詩如何避免新舊韻混用?
    如「白日依山盡」,我們說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一個標準的仄起仄收的律句,經常就有朋友疑惑,這不是「平仄平平仄」嗎?這還不是關鍵位置的平仄混亂,無傷大雅。像「清明時節雨紛紛」,平仄是「平平平仄仄平平」,其實是一三不論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是一個平起平收的律句。但是如果按照今天新韻的劃分,就變成了「平平平平仄平平」,四連平,失替,就不是律句了。
  •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平仄的由來,如何區分平仄
    前言這個問題是:平仄怎麼分?這個問題,其實早就寫過一次了。 這次寫得簡單一點。前面兩段寫平仄產生的背景,讀者可以直接看後面兩段。永明體詩人把字分為平、上(讀作[shǎng])、去、入四聲,依據四聲創作的詩歌被稱為永明體,這種詩體的作品就是後來唐朝格律詩的雛形。四聲的理論竟然衝破的南北割據的阻礙,連分江而治的北朝文人也受到影響。北魏文學家常景(?
  • 如何寫七言絕句——最簡單通俗地講解
    也正因為如此,如今有很多不知道平仄格律的朋友寫七言四句詩,就喜歡自稱「七絕」——其實這是錯誤的,是被內行笑話的重點之一。但是你自稱「七古」別人就不會有意見了。 七言絕句怎麼寫?必然要分為「七言古絕」和「七絕」兩種形式來分別對待。 而這兩種格式,重點就在於平仄格律要求,有要求的是七絕,沒要求的是七古。
  • 對賞析古詩詞來說,平仄其實根本不重要
    什麼是平仄,平仄的起源,平仄的劃分規則,平仄在近體詩中的應用,都在無數個回答中反覆講過,這裡就沒必要複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看本人專欄前三章,免費的,有全面通俗的平仄知識講解——不能保證你成為高手,但是入門是沒問題的。 這裡只說說在古詩詞中,平仄到底有多重要?
  • 失粘的詩還是格律詩嗎?
    老街以前也寫過有關黏連的文章,不過看到的人不太多,另外這個問題似乎也太簡單了不值得大書特說。但是對於不熟悉格律詩的人,這個黏連搞不清楚,確實會對于格律詩的規則搞得稀裡糊塗。一、只有格律詩才講究黏連首先詞不存在黏連這一說法,古體詩也不存在黏連的問題。關於黏連的規則,僅僅出現在格律詩中,所以」什麼是詩詞裡的粘連「這個問法明顯不明白詩詞的區別。
  • 韻律和詩意,到底哪個更重要(附佛家偈子平仄調整)?
    韻律是一些句子能稱之為詩歌的基本規則,我們就算不說平仄格律,寫古體詩,也必須要保證節奏感和押韻——也就是韻律,這種作品才能稱之為詩歌。你拿著沒有韻律的一些句子來問:作品不合韻律行不行?當然行,但是你寫的就不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