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古典詩詞,你了解過詩詞知識嗎,可以看看!

2021-01-15 吳阿靜1

中國古典文學源遠流長,其內容博大精深,相關書卷浩如煙海。

1.什麼叫古典詩詞

古典詩詞就是舊體詩詞(相對新詩而言)。詩詞是我國文學作品中的兩種體裁,也就是兩種分類。由於詞是從詩中派生出來的文學體裁,也有將詩詞歸為一類的。

古典詩歌:

1.古體詩(古風)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樂府詩

2.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a.五言律詩,b.七言律詩;排律:a.五言排律,b.七言排律;絕句:a.五言絕句,b.七言絕句

3.詞 平韻格詞,仄韻格詞,平仄韻轉換格詞,平仄韻通葉格詞,平仄韻錯葉格詞

中國古典詩詞基本知識(二)格律詩

1.什麼叫格律

格,就是格式。格律詩是有固定的格式的。這種格式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句數固定。每首八句的叫律詩,每首四句的叫絕句,超過八句的叫排律。

二.字數固定。每句五個字的稱為五言詩,每句七個字的稱為七言。由此可知:

五言絕句的字數=四句×每句五個字=二十個字;

七言絕句的字數=四句×每句七個字=二十八個字;

五言律詩的字數=八句×每句五個字=四十個字;

七言律詩的字數=八句×每句七個字=五十六個字;

五言排律的字數=大於八句的偶數句×每句五個字>四十個字;

七言排律的字數=大於八句的偶數句×每句七個字>五十六個字。

律就是聲律和韻律,格律詩要遵守發音規則,講究聲律和韻律美的。

另外,律詩的八句中,每兩句稱為一聯,共分四聯;第一,二句為第一聯,稱為首聯;第三,四句為第二聯,稱為頷聯;第五,六句為第三聯,稱為頸聯;第七,八句為第四聯,稱為尾聯。根據詩的內容語氣,又分別稱第一,二,三,四聯為「起聯,承聯,轉聯,合聯」,相對應的絕句的第一,二,三,四句分別稱為「起句,承句,轉句,合句」。所謂「起」,就是「起頭,開頭」的意思;所謂「承」,就是承接上面的話,繼續延伸的意思;所謂「轉」,就是話鋒一轉,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及獨特新穎的表現手法;所謂「合」,就是最後將話題一收結尾。這就是古人常說的一首詩中要有「起,承,轉,合」的頓挫語氣。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絕句就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把律詩攔腰分成兩部分,取其中的一部分的格式就成為絕句,因此絕句只有兩聯,這種說法也有道理。

2.格律詩寫作要遵循的基本要素

格律詩寫作要遵循的基本要素有四個:平仄,相粘,對仗,押韻。

一.平仄:

漢語的絕大多數漢字,都有聲調(個別的無聲字或稱輕聲字除外)。齊梁時期的沈約在總結前人對漢字發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創立了「四聲」之說,形成了格律詩聲律的規則,同時也是現代漢語發聲規則的基礎。沈約提出的「四聲」是:「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其中「陰平和陽平」的字為平聲字,「上聲,去聲,入聲」的字為仄聲字。在現代漢語中,「入聲」字已經被其他聲部所兼併,所以現代漢語中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說「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但是,寫作格律詩要遵循沈約提出的「四聲」規則,有一些文友不了解這些,所以看到別人的詩,就用現代漢語的發聲規則去衡量,就會認為別人的詩沒有遵守規則而產生誤會。舉個例子:在下的詩作之中,有一副對子「遠島歸鷗孤影白,青山落日晚潮紅」,其中的「白」字在古代漢語中就是入聲,是仄聲字。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經變為陽平的聲調。

容易發生誤會的字有三種:(1)把平聲字當作仄聲字;例如:李義山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看」字是平聲字,應讀成陰平聲調;(2)把仄聲字當作平聲字;例如:「白」「國」「節」等都是仄聲字;(3)可平可仄的字。在古代漢語中,有相當一部分字是可平可仄的,但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意思不同,平仄也不同,例如「俱」字,在「行則與俱」(是「一起,一同,共同」的意思)的時候為平聲,在當「都,全」的意思時為仄聲;另一種是意思即使相同,也可平可仄,例如「忘」字。

那麼,怎麼掌握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查韻書;對初學者來說,查韻書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小字典,叫「簡明文言字典」,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不貴,大概不會超過15元。這本字典共收單字一萬六千多個,詞組一萬三千多條。它的好處是可以使用偏旁部首查字,而且提供字的現代讀法,在古漢語中的韻部,同時說明字義並舉例。二是經常進行閱讀和寫作,時間長了,自然就記住了。

接下來介紹平仄在詩中的運用規則,要說明的是,我以介紹平聲韻腳為主。首先介紹七律的標準平仄格式。

七律的標準平仄格式有兩種:一種是平起式(即第一句的第二個字是平聲字),另一種是仄起式(即第一句的第二個字是仄聲字)。

我們品讀這本《蘇軾詞傳》,更多的是在了解蘇軾的人生,也許我們也經歷過人生的坎坷,我們也被懷疑過,我們也失去過,且看蘇軾是怎樣笑看人生的。

這本書,將每一首詞背後的社會背景,發生的事件,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這位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僅如此這本書還有還有《倉央嘉措詞傳》,呈現了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傳奇人生,和藏傳佛教史上引人注目的上師情歌。

這本書想要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倉央嘉措。

文字基於歷史,但情感溝通古今——因為一首詩愛上一個人,所有的辭藻不過是後人的附會,不想也不能評價,他,始終在那裡。

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有《李清照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一共六本書,記錄了六位偉大的詞人的傳世佳作。

曾經有很多人問我,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詞?

因為詩詞是語言的精華,是一門藝術,語言我們都會,但是語言之美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而語言最高的境界就是詩詞,它是對語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最美的語言表達。

僅僅79塊錢就能得到6本書!體驗6位歷史文人的真實思緒!如果您對這套書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假若歷史可以穿越,你拿著這個問題去請教袁枚,請教龔自珍,請教納蘭性德,他們只會莫名其妙,聽不懂你在扯什麼。新與舊、中與西、傳統與現代、文言與白話,這些文化上的二元對立思維,均五四以後才普及的。民國初期始,陳仲甫、胡適諸傑從文化根源上追索國家落後的原因,舊體詩也在他們開刀重剖之列。
  • 我與古典詩詞的結緣
    小時候,並沒有唐詩宋詞的薰陶,背誦的,是毛主席詩詞37首,算是我古典詩詞的啟蒙。上初中時,語文課本上,才有了些許唐詩宋詞。一時間,覺得世間的風景、風情和浮生感悟,竟然可以通過幾行文字,表達得如此美妙。從此,便喜歡上了唐詩宋詞。上大學時,更是買了《唐詩鑑賞辭典》和《宋詞鑑賞辭典》細細品讀,那感覺,一如林妹妹讀《會真記》時的回味無窮。
  • 【沅澧古韻】陽桂生古典詩詞選
    別看我其貌不揚,我對古典詩詞曾有過一段熱衷的愛。我這麼說會不會被人誤解,難道寫詩必須是帥哥靚女才能搭上關係?好像有這麼個理兒。詩人,必須溫文爾雅,還得玉樹臨風,臉蛋白頭髮長身體薄,再加一點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古典詩詞的無用之大用
    作者:曲 水  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近日正在各大影院上映。這是一部小眾題材的作品,註定會曲高和寡。但該片能登上大銀幕,並引起觀眾對古典詩詞和文化人生的關注,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 【詩詞學堂】古典詩詞奪胎換骨藝術手法
    古典詩詞奪胎換骨藝術手法「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是黃庭堅詩學創作的一個重要理論,被視為江西詩派的創作和理論綱領
  • 「詩詞大會」讓古典文化成時尚經典
    所以,當前我們要繁榮發展中華詩詞,決不僅僅是對傳統詩詞經典的背誦記憶和知識比拼,而是要運用中華詩詞的傳統藝術形式,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詩詞作品,從而達到時代精神與詩詞藝術的完美結合。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正是這種創新意識,讓「詩詞大會」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了創意;也正是無數個創意的疊加,才成就了傳統文化從古典到時尚的華麗變身,成為當代人眼中的名副其實的經典。(取材於新小平《「詩詞大會」讓古典文化成時尚經典》,有刪改)1.
  • 古典詩詞中的那些高光時刻
    中華文化經歷了五千年而不朽,中國詩詞也延續了千百代而不衰,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那些高光時刻。「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是李白對著時光飛逝的哀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是蘇東坡對於亡妻的思念,古典詩詞經歷了千古,那些情感依然影響著我們現代的人。古典詩詞中有著風花雪月的燦爛,也有著悲天憫人的傷感,有浩然正氣的歌頌,也有時運不濟的哀嘆。我們讀詩詞,感悟古人的那些情感,我們感悟情感,品味一字一句之中的惆悵。
  • 品味古典詩詞魅力 飽覽家鄉美麗風光
    四川新聞網消息(向菊華 李樹槐 文/圖)11月3日晚,東坡小學4.1中隊第三屆詩詞大會「品味古典詩詞魅力,飽覽家鄉美麗風光」在東坡小學東坡講堂隆重舉行。本屆詩詞大會的詩詞環節除了以前的九宮格、知識搶答、飛花令,還加入了十二宮格、趣填古詩、出口成詩和古詩接龍等,增加了競賽難度,更能檢驗同學們平時的詩詞積累。「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富則國富」活動在師生們聲情並茂、慷慨激昂的誦讀聲中拉開了帷幕。
  • 「詠古典詩詞,看當代青山」公園裡的魅力詩詞大賽你錯過了嗎?
    為弘揚中華傳統詩詞之美,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揚,11月28日下午,由深圳市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龍華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深圳市策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詠古典詩詞,看當代青山」—深圳市公園文化季龍華分會場系列活動之魅力詩詞大賽在白石龍音樂主題公園順利舉行。
  • 中國詩詞大會導師楊雨,用詩詞,詮釋了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
    你肯定以為,像這樣擁有「林下風致」的氣質美人,一定像董卿一樣,出身書香門第,由家長開始詩詞啟蒙。其實不然,楊雨出生在長沙的一個農村家庭,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姑娘。誰也沒有想到,小時候那個靦腆可愛的女孩,在未來,不僅長成了亭亭玉立、精通詩詞的大姑娘,還成為了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出版了二十多本學術專著,妥妥化身成為一位當代「文學大家」。可如果你了解了她的經歷,你一定會感嘆一句:原來,讀詩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 這個古典詩詞中的比喻
    人們寫人狀物、述事描景、表達感情、說明道理皆離不開比喻,它既可以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可感、使具體的形象的變得優美動人,也可以使情感抒發更加充沛、更加感人,並使詩中的人生哲理含蘊更為豐厚、更為深沉,堪為辭格之首。我們知道。
  • 古典詩詞「引渡人」葉嘉瑩 | 一輩子都在和古詩詞談戀愛
    葉嘉瑩自幼熟習古詩詞,一生與詩詞為伴,創作了大量的詩詞作品,執著於古典詩詞文化研究與傳承工作,被大家尊稱為「詩的女兒」「中國古典詩詞的引渡人」。有時若不是經歷過巨大的打擊,就不會覺醒。」她領悟到,要從小我中擺脫出來。她決定回國教書,把自己的餘年都交付給國家,交付給詩詞。在這之前,葉嘉瑩在加拿大溫哥華教書並且被聘為終身教授,可她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我的故鄉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根也在中國。傳承不應只是學術圈子裡幾個研究生幾個大學教授的事,應該是整個民族的、普遍的文化傳承。」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詞譜中有四個字甚至五個字都標為「中」的句子,請大家不要誤會為絕對的這幾字都可以平或都可以仄,這需要你自己去合理搭配,使其在你的搭配下符合格律要求。用格律詩的一般要求去搭配這幾個字不是難事,讀起來的效果肯定是抑揚頓挫,不拗口,通順舒服。詞牌就是詞牌,它不像最早時期是必須要唱出來的,有樂曲限制,內容情感都要符合這一特定的曲譜。
  • 用歌曲向詩詞致敬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他說,這首歌的創作過程很快,從一開始寫這詞的時候,主要是想到了兩點,一個是,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五千年文明當中的一個代表,中國文學自發端也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這也就是歌詞開頭「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詩章」的表述;其次,《中國詩詞大會》正在做的就是文明傳承,詩詞就是中華文明傳承的一種載體。這不就是「千秋我唱」嗎?
  • 《掬水月在手》溫暖冬日,講述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玲 在作家白先勇眼中:「她跟我一樣,都是對傳統文化的沒落很焦慮,很心急,她到處去教詩詞。」在詩人、畫家席慕蓉記憶裡:「葉老師就說,如果你找到了葉赫水,那我跟你一起回家。」在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描述中:「葉先生年歲高了以後,我們往往會覺得先生像一個神,但是在溫哥華,大家跟葉先生交往就像朋友一樣。」
  • 那些從小就背的詩詞名句,你都真正讀懂了嗎?
    而是旁徵博引,循循善誘讀者去聯想其他的詩句,幫助初學者去搭建完整的知識網絡。詞曲賞鑑入門的最佳選擇!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豆瓣:9.1上面的《詩境淺說》,適合想要入門詩的讀者那麼想要入門賞詞,應該選擇什麼書呢?
  •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葉嘉瑩的詩詞人生
    作者蘇茜茜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葉嘉瑩先生不凡的一生,也通過對葉先生詩詞研究和對詩詞的貢獻,古典詩詞裡有各種各樣的美。第一,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格律知識、對仗知識、一般的律詩的規律。第二,一定要有真正的興發感動。第三,是最好用優秀的語言來表達。要掌握這些沒有什麼捷徑,就是多讀古詩和關於古詩的書籍。以夢為馬,葉先生和詩詞談了一輩子的戀愛。其魅力和才情,如她詩裡的江山一樣,恆久綿長。她站在哪裡,哪裡便是詩詞的國度,遍布芬芳的聲律。
  • 嶽陽舉行茶韻小鎮古典詩詞吟唱會
    11月28日,嶽陽南湖新區茶韻小鎮古典詩詞賞讀吟唱會在茶博城舉行,給輕寒襲人的南湖平添了陣陣暖意。湘一南湖學校學生吟誦的《嶽陽樓記》拉開了茶韻小鎮古典詩詞賞讀吟唱會的序幕。吟唱會依次分為《山水.抒懷篇》、《緬懷.弔古篇》、《邊塞.軍旅篇》、《友誼.愛情篇》和《相逢.送別篇》等5個篇章。吟誦的古典詩詞有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名篇,也有嶽陽風景名勝楹聯。
  • 千百年來,古典詩詞所帶給我們的語感、美感以及情感都是唯美的
    蘇軾最經典的一句詩詞,竟被後人用來形容「男歡女愛」,那它真實的含義又是什麼?千百年來,古典詩詞所帶給我們的語感、美感以及情感都是巨大的,中國古典詩詞特別注重利用意象營造意境,使景與情相交融,達到抒情的效果。
  • AV女優與中國古典詩詞賞析
    蒼井空的名字,郭德綱曾用在相聲裡做過包袱:那年大旱,是蒼也空,井也空。其實有不少知名AV女優的名字,從字面上看是很有意思也很有畫面感的。以下再列舉三個,只討論漢字的字面含義,不深究是真名還是藝名,也不涉及日語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