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帥的男神也抵不過發福,再高的顏值也拼不過雙下巴,中年發福是幾乎所有人都會經歷的生理現象,也是一種無奈。更可怕的是,人們總是將發福說得很恐怖,無異於各種慢性病的罪魁禍首。很多人想方設法去對抗發福,卻徒勞無功。中年發福應該怎麼破?
四五十歲後,明明食量沒有增加,體重卻逐年上升,尤其肚子上的脂肪明顯增多,喝水都長肉,攔都攔不住。為什麼人到中年就容易發胖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性腺的分泌功能逐漸減退,女性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減少,促進脂肪囤積在腹部,男性則因睪丸分泌雄激素減少而影響肌肉合成,肌肉逐漸萎縮,全身肌肉總量大約每年減少200克,因此40歲的人卡路裡消耗量比20歲的人少30~50卡/天。
與此同時,很多人的食量並沒有減少,飲食習慣也沒有改變,且因忙事業、照顧家庭和子女,沒有太多鍛鍊身體的時間,體力越差,越沒有鍛鍊動力,多餘的熱量轉化成脂肪,日積月累,每年長一斤脂肪的情況很常見。
也有人結婚後開始放任自流,不太顧及形象;生活安逸,妻子還擔心對方吃不飽,弄的食物往往比實際需要的多,怕浪費又把吃不完的也勉強吞掉;晚飯後,喜歡懶在沙發上看報紙或看電視;若一方有吃夜宵的習慣,另一方很容易被同化;經常外出應酬,大吃大喝,不知不覺讓身體堆積了厚厚的脂肪。
另外,壓力會使人產生不能自控的食慾,尤其熱愛高糖、高脂食物;焦慮情緒容易引起失眠,而睡眠不足又可引發肥胖。中年人常遇到工作壓力、夫妻關係、人際關係、孩子教育等問題,大吃之後,問題沒有解決,體重反而上去了。
所以,不要再說自己吃得夠少了,其實相對於消耗量而言,還是多的。
目前,國際上廣泛採用體質指數來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也就是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18.5~24.9 是正常體重,25.0~29.9是超重,30 以上算是肥胖。超重和肥胖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尿失禁、痴呆、某些癌症、肌肉骨骼疾病、抑鬱症的風險,影響體能、外表及社交活動,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等。所以中年發福常被現代人認為有害。
不過,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凱薩琳·弗萊戈的研究卻發現,體重和死亡率之間並不成正比關係,超重人群不但死亡率比肥胖者低,甚至比體重正常的人都要低6%。也就是說,超重的害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甚至可能是有益的。對於這種現象,研究者解釋是因為超重的人有更多能量儲備來對抗疾病和死亡。
另一方面,體質指數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有些人雖然體質指數屬於超重,但身材健美,脂肪很少而肌肉偏多,可能比很多正常體重者更健康。考慮到脂肪組織在身體裡的分布情況對健康的影響也很重要,腹部脂肪過多,會侵佔腹腔有限的空間,擠壓各內臟器官,從而導致一系列疾病,所以,除了體質指數,還應加上腰圍、血液檢查和其他風險因素的評估,才能更完整地反映個人健康狀況。
事實上,中年後如果非要保持苗條身材而減肥,過程相當痛苦,很難堅持。而且減到正常體重也不一定健康,過度減肥還容易導致某些危險,例如中老年女性骨質較為疏鬆,如果跌倒時缺少脂肪的緩衝,容易發生骨折。減肥失敗,則可能因挫折感而失去繼續減肥的動力,任由體重飆升;體重多次經歷瘦下去、胖起來的循環,即「悠悠球式」減肥,容易造成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對健康更有害。
因此,我們需要轉變一下觀念:既然中年發福勢不可擋,那麼也沒有必要糾結於一定要減到正常體重,只要維持在超重的範圍內就可以了。當然對大部分年輕人而言,最好保持正常體重,否則15或者20年之後很容易出現肥胖問題。
要中年人減肥很難,讓他們不過分發福則容易得多,也適合更多人,但需要科學地鍛鍊身體和調節飲食習慣。
運動方面,中年人要堅持有規律地鍛鍊肌肉,儘可能延緩肌肉萎縮。有條件的可以做點負重運動,如舉重或綁沙袋有節律地行走或慢跑,沒條件的就做些有氧運動,如太極、慢跑、散步、遊泳、羽毛球、打桌球、舒緩的舞蹈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周3~5次,每次1小時。實在太忙分不開身的,就儘可能把工作和鍛鍊結合起來,如把汽車停得遠一點,上車之前和下車之後步行一程,儘可能步行上下樓梯。儘量減少靜坐,看電視時可以在靜態生活中穿插做操或家務勞動等體力活動。
飲食方面,主食要多吃粗糧和豆類,減少白饅頭和白米飯。例如,早餐吃牛奶燕麥粥當主食,午餐在單位吃白米飯,晚餐吃蒸紅薯和不放糖的雜豆八寶粥。晚上如果餓了,可以適當地吃點水果或喝酸奶。葷素比例最好為1:3,葷菜最好是低脂的魚或肉或蛋,素菜一份綠葉菜,一份煮或燉的其他蔬菜,一份涼拌菜。
外出應酬,儘量不點油炸、油煎、香酥、乾鍋、水煮之類的菜式,因為它們的脂肪含量通常很高,多點蒸、煮、燉、涼拌的菜餚。即便其他人點了很多油膩的菜,也可以有選擇地吃那些清淡少油的食品。餐館的主食多是精白細軟或者油炸油煎,儘量少吃幾口,半飽為宜。千萬不要因為未吃飽就拿酒精湊,酒是高熱量飲料,350毫升啤酒、200毫升紅酒、100毫升白酒的熱量就相當於一碗白米飯。
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控制情緒,避免煩躁,消除焦慮和恐懼,不要整天沉溺於憂鬱和悲傷的情緒中。要對控制體重有恆心和耐心,對生活保持熱情,還要記得定期體檢。
壯士留步,戳進往期內容連結
●不要對那些曖昧想入非非
●她告訴我的一些事
●我的三段情緣,三道選擇題
●夏季,如何保持女人香
●妻子的獨角戲
●懷不上二胎,別老拿輸卵管說事
●幸福從離得開男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