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示:勿忽視低血糖引發糖尿病

2020-12-21 騰訊網

說到糖尿病,人們通常會聯想起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症狀。然而專家提示,糖尿病發病因素中,還有一部分是以低血糖起病「隱藏」其中,不可忽視。

哈爾濱53歲的胡先生,日常生活中常出現心慌、大汗、飢餓等症狀。一次因低血糖昏迷,被送往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救治時,頸部、肘部等皮膚褶皺部位變黑。內分泌科二病房主任王麗宏接診檢查後認為,這是一例B型胰島素抵抗。其較為直觀表現就是患者身上黑棘皮樣的外觀。

「B型胰島素抵抗是較為罕見的特殊類型糖尿病,易伴隨出現嚴重低血糖。發病率雖低,但傷害性較大。常常合併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王麗宏說,經給予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後,患者病情轉為安穩。

專家提醒,B型胰島素抵抗,通常因免疫機制紊亂導致胰島素受體抗體產生。由於胰島素受體抗體濃度不同,臨床上有反覆低血糖症狀患者,也有患者大量使用胰島素卻不見血糖指標下降。當出現不明原因低血糖或糖尿病患者難控制的高血糖,需儘早就診、查明原因,進行相應治療。

相關焦點

  • 糖友們:當糖尿病遇到低血糖、併發症,如何自救?
    糖友們在「控糖」的過程中,往往只注意控制高血糖,而忽略了低血糖的發生。 其實,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症狀,又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 糖尿病病友需警惕!低血糖更可怕,嚴重低血糖可致命
    本文由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 黃振華 醫師原創 糖尿病患者會經常關注高血糖對自身的危害,想方設法通過飲食、運動、藥物等多種途徑控制自己的血糖,
  • 低血糖是怎麼回事?當這幾個症狀出現時,就是低血糖到來的信號!
    但是,糖尿病不單單是僅有一種高血糖表現,其實「低血糖」問題也不容忽視!一般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多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1、飲食問題:為了控制血糖,減少了過多的飲食,導致體內熱量攝入不足,又或者是很久沒有進食,但卻正常服用了降糖藥物,這就會造成低血糖出現。
  •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險送命,低血糖預防有多重要
    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取量是糖尿病患者的必做事宜,因此,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血糖寧低勿高。但事實上,偶爾一次高血糖對身體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計,而低血糖對身體的危害是以分秒計算的。它可能會誘發心肌梗死、腦梗塞甚至威脅生命。
  • 吃了降糖藥出現低血糖怎麼辦?糖尿病用藥這些需注意!
    糖尿病藥物眾多,該如何選擇?糖尿病用藥選擇眾多,病人如果缺乏對糖尿病疾病與藥物知識的基本了解,跟風用藥、隨意停藥、隨意合併用藥,也會導致血糖控制並不理想。那麼,該如何合理選擇糖尿病藥物呢?選擇藥物之前,最重要的先要搞清楚引起高血糖的病因。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區別。
  • 「嚴重低血糖」與2型糖尿病「死亡率增加」之間無因果關係|研究速遞
    導讀:近期發表於《糖尿病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嚴重低血糖發作是成人2型糖尿病死亡風險增加的標誌,但二者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鑑於2型糖尿病患者嚴重低血糖患病率不斷上升,從患者和公共衛生兩方面來看,弄清低血糖是否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存在因果關係很重要。
  • 患上糖尿病,卻發現低血糖是怎麼了?別慌,優先考慮6個因素
    糖尿病屬於代謝障礙性疾病,在發病過程中血糖的升高會引發各種不良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應對措施,血糖不斷升高過程中還會讓患者的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損,當然,可以認真對待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穩定控制血糖,身體受到的傷害會減輕。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期間還有低血糖表現,這種情況原因是什麼呢,下面就來詳細了解。
  • 糖尿病患者總是出汗,是怎麼回事?專家分析出2點原因和應對方法
    很多人患上了糖尿病,這一疾病正在人群中普及。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人們的生活條件慢慢變好了,吃的也慢慢變豐盛,導致吃得過多、營養過於豐富。人卻慢慢變懶了,導致身體肥胖,從而引發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很難治,有很多病人只能通過持續的治療和保養,維持著病情。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還有引發多種併發症的風險。所以生活中要時刻保持警惕,留意這些併發症的徵兆,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減少病患對身體的損害。有時糖尿病人會發現,不知什麼時候起,變得十分愛出汗。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嚴重可死亡,低血糖有什麼表現,誘因有哪些?
    低血糖是指血糖濃度低於2.8mmo/L(50mg/dl),對於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3.9mmol/L.(70mg/dl),就應按低血糖處理,血糖濃度低於上述標準,同時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者即為低血糖症。
  • 低血糖就不得糖尿病了嗎?不注意可能會導致腦梗塞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碰到患者問我:「我總是有低血糖反應,是不是就不會得糖尿病了?」實質上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在一個糖尿病病人中他既可能出現低血糖也可以出現高血糖 , 而低血糖反而會是一些糖尿病病人的早期症狀,需要更多地給予重視。
  • 經常感到飢餓的人,是不是容易得低血糖或糖尿病?
    常餓的人,是易患低血糖還是易患糖尿病?經常感覺餓,容易出現低血糖是真的,但未必就是糖尿病。引起飢餓的疾病容易使人飢餓,說明體內消耗增加,代謝異常。而且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除了糖尿病,還有肺結核,腫瘤,甲亢。所有這些疾病,都會使人容易挨餓。②肺結核和腫瘤,屬於消耗性疾病,雖然吃得多,但許多營養素,並非被人體吸收,而是被結核菌和腫瘤細胞利用。第二,糖尿病和甲亢,屬於代謝異常,吃多了就會排出體外。還有糖尿病,也會出現口渴,經常喝水的情況,甲亢則不會。
  • 糖尿病友開車,因低血糖險喪命,怎麼了低血糖?
    據當地交警介紹,這位車主是在駕駛過程中低血糖突發而感覺頭暈,因此想停下來緩一下再走。當事警察命令這位司機馬上啟動前行,並陪同前往附近的休息區進食休息,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後,讓其自行駕車離開。 交警表示,這位司機的這種行為,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公共安全的一種威脅,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人員傷亡。 低血糖 容易被忽視的危險!
  • 今天,「低血糖」有話要說~一文了解低血糖!
    糖尿病常與「高血糖」劃等號,無論是服用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總的來說,糖友們治療糖尿病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血糖、減少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然而血糖過低也並非是好事,當患者處於低血糖水平時,部分人可能會沒有症狀而忽視其危險性,也有部分人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症狀。
  • 肚子老餓,不只是糖尿病
    體力消耗大,尤其是年輕人一天運動量大;飲食不規律,導致的腸胃疾病引發的腸胃「飢餓感」;這些典型的飢餓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們詳述的是以下專家總結的最容易忽視的8種疾病導致的飢餓感。2、低血糖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有多種,如一頓沒吃和胰腺出了問題。但其結果是相同的:肚子隆隆作響,渴望攝取能量。身體生成飢餓感這種信號,告訴大腦你需要食用更多的食物,從而讓充足的血糖進入細胞。
  • 低血糖暗示你要得糖尿病嗎?糖尿病早期的4個徵兆,別不重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發病前期的症狀非常輕微,有些人甚至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臨床上,經常有因為低血糖就診的患者,但是最終卻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並不是每一個低血糖患者都有可能是糖尿病,低血糖一般會表現出心慌、出汗、頭暈、頭痛、飢餓、大量出汗等症狀,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餐前,及時就餐或食用糖果、巧克力等食物後就會得到緩解。低血糖的病因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肝功能異常、胃腸疾病、高胰島素血症等等,如果是因為胰島素分泌模式改變導致的低血糖,則很有可能發展為2型糖尿病。
  • 7個不典型症狀提示糖尿病,棠汰汰提醒發現馬上測血糖!
    但血糖升高不是悄無聲息的,早期的時候其實身體就發出了以下幾個求救信號,可惜只是被你忽視了,若是能早發現早緩解,或就能避免出現該問題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01:視線模糊血糖升高會引起體內液體的變化,導致視力不穩定。
  • 糖尿病患者怎麼應對低血糖,一旦發生你該這麼做
    糖尿病患者如何遠離低血糖?發生低血糖時,患者常會有出虛汗、面色蒼白、乏力、飢餓感、頭暈、心慌、噁心、嘔吐、煩躁等症狀,還可出現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如視力模糊、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如果反覆發生低血糖,對患者健康的危害則更大。
  • 低血糖會加速三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經常發生低血糖者一定要調整治療方案
    ③低血糖腦病導致的偏癱及癲癇低血糖腦病引起肢體偏癱及癲癇的誘發因素很多。如低血糖腦病引發的腦血管痙攣容易使患者出現肢體癱瘓;其次是低血糖引起的顱腦神經損害而造成的癱瘓。有時會出現癲癇的症狀,主要是由於低血糖導致的腦細胞異常引起的。這些狀況表明低血糖腦病引發的偏癱、癲癇的病理是值得重視的,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
  • 年輕糖尿病患者,一個被忽視的群體
    糖尿病是大家熟知的一種常見病,但人們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印象多為年齡較大的肥胖人群……但是有一個特殊的糖尿病群體——他們普遍年輕、甚至稱的上是年幼,身材消瘦。這類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差,也更易發生危及生命的急性併發症,這就是1型糖尿病(T1DM)患者。1型糖尿病是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胰島β細胞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所造成的。
  • 為什麼老年人的低血糖發生比例高?預防低血糖的方法和措施.
    那天門診來了一位72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10年前就開始使用美力敦胰島素泵控制血糖,開始時使用胰島素是基礎量18 ,三餐是10,多年以來,血糖一直理想,也沒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近兩個月來頻繁出現飢餓手抖,然後自行監測血糖提示,血糖下降明顯,好幾次的餐後血糖都是2點多,然後,逐漸減量胰島素,至目前,基礎量用到12個,三餐分別用到665,和之前相比幾乎降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