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知識#
問題:
什麼是進氣格柵,主動式進氣格柵又是什麼意思呢?假設關注中高端汽車比較多的話,對於這項配置總不會陌生;但是很多新手司機並不懂得其功能,甚至還有網友不知道何為進氣格柵……
「中網」是進氣格柵的俗稱,格柵是由平行的柵條組成的網狀結構,說白了就像個「濾網」;由於汽車的濾網是放置在車頭正中間的位置,所以也就叫做中網了。不過進氣格柵並不像席型濾網一樣細密,也不像井字形是濾網一樣誇張,設計風格基本只有兩大類:橫柵條格柵,豎柵條格柵。橫條設計的車輛很多,豎柵設計的車輛比較少,咱們先來看一組圖集吧。
圖1:奧迪汽車中網-橫柵條標準
圖2:勞斯萊斯中網-豎柵條代表
圖3:直瀑式豎型中網-紅旗汽車
圖4:七孔式豎型中網-Jeep汽車
圖5:矩陣式星空中網-奔馳汽車
01中網功能
中網以不同的柵條方式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美觀,但是部分特殊造型的中網就無法實現「主動式·進氣調整」了;比如點陣式中網就很難做到,除非在中網內部加入角度可變的導流板——中網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作為濾網的功能是防止異物進入發動機艙,而異物之所以為可能進入,原因是汽車行駛中有「風阻」且會形成強大的氣流。空氣在重力的作用下是無處不在的,行駛中的汽車會不斷的推開空氣,而中網之所以稱之為「進氣格柵」,原因正是流出了間隙保證空氣可以進入發動機艙內部,以達到為水箱降溫的目的!
重點:燃油汽車裝備的發動機為【往復循環式·內燃式熱機】,這種機器是依靠燃燒燃油產生熱能,再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汽油機的燃燒火焰溫度高達1200℃,柴油機高達1800℃,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散熱溫控系統的話,發動機會不會快速的被熔化。
為了保護髮動機車輛設計出了水冷循環系統,防凍冷卻液在水泵的作用下,會在機體缸蓋、管路、水箱三者之間循環流動;流程為機體內部吸熱,達到低溫水箱後散熱,之後再進入機體吸熱並周而復始,這是實現恆溫100℃左右的基礎,而進氣格柵就是為水箱降溫的保障。
低溫物體與高溫物體接觸時,低溫物體會吸收高溫物體的熱能,或者理解為反向傳導熱能;散熱水箱會被高溫的防凍冷卻液不斷加熱,溫度是遠超過環境空氣溫度的。
那麼不斷從中網進入發動機艙的空氣,只要不停地與水箱接觸則可以持續地吸收其熱能,從而到達為箱體降溫的目的;之後則是高溫溶液流進水箱之後,由水箱吸收溶液的熱能使其降溫。所以說水箱與風冷才是汽車實現溫控的核心,那麼什麼又是主動式中網呢?
02主動調整
水箱的風冷散熱是有閾值的,在低溫環境中如果風冷強度不變,但是空氣的溫度特別低的話;那麼水箱就會被過大程度地降低溫度,從而過量吸收防凍冷卻液的熱能,而溶液進入機體後當然也會吸收機體的熱能,這就會帶來兩點影響。
1:機體與溶液溫度都難以升高,ECU行車電腦會始終按照冷啟動熱車標準,以加濃噴油的方式計算噴油量;結果是油耗會大幅升高,同時混合油氣燃燒不充分也會產生過多的積碳。
2:防凍冷卻液升不到高溫則暖空調無法正常使用,因為燃油汽車的制暖原理是「水暖系統」;簡而言之為防凍液被加熱到100℃左右,打開暖風后開啟閥門,高溫防凍液流入暖風小水箱使其升溫;最後再由鼓風機將低溫空氣吹過高溫水箱吸熱,送入車內就是暖風了。
所以防凍液無法升溫則暖風無法使用,在北方地區的汽車用戶應當是深有體會的,尤其是各類貨車會比較頭疼;結果則是這些車輛用擋風被遮住車頭,取消正面的氣流風冷才能獲取暖風,而主動進氣格柵等於「自動風擋」。
總結:主動式進氣格柵會依據車速、水溫和環境溫度的的檢測結果,綜合研判對中網翻板角度的調整;低溫時可以減少甚至關閉進氣格柵,高溫時則會打開進行有效散熱。
同時部分中網的設計還有起到導流效果,也就是高速行駛中調整氣流方向,以避免發動機艙內部出現紊流;這種設計對於車輛的操控是會有些提升的,所以高性能的中高端汽車普遍都用這種技術,這就是主動進氣格柵的功能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