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人被7萬日軍俘虜,統帥被活捉,這一戰,英軍創造兩項恥辱記錄

2020-12-13 拂去歷史的塵埃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最大贏家,英國開創了歷史上疆域最為遼闊的帝國之一—大英帝國,曾經是世界上的霸主,很是風光了一段歲月。然而,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作為盟軍中的重要參戰國,雖然在歐洲和北非戰場,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亞洲戰場,面對日本侵略者,他們卻經常打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敗仗,就比如馬來亞戰役。

1941年12月8日,日軍發動了馬來亞之戰。而這一天,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國的珍珠港也遭到了日軍的進攻,相當於日本是同時與美、英等國宣戰。

早在戰爭開始之前,英國其實已經預料到了日本的威脅,所以從各大英國協國家中,一共召集了共14萬軍隊駐守馬來半島。與此同時,接到邱吉爾的命令,英國海軍最新式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出現在了馬來半島附近,隨時準備支援陸上的部隊。

按照當時雙方的力量,英國軍隊人數是14萬人,日軍山下奉文部是7萬人,英國人數佔優。英國飛機200多架,日軍是500多架,處於劣勢,但英國的800多門火炮,幾乎是日軍的一倍,而且還有海軍的重要力量增援。從紙面來說,英國守軍實力是不弱於日本的,還佔據一定的優勢。

然而,開戰之後,形勢幾乎就是一邊倒的局面。英國由於飛機數量不佔優勢,開戰後不久,英國空軍就遭受重創,失去了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失去制空權是能夠左右戰場局勢的,英軍也不例外,不過,他們還有海軍。

然而,就在空軍被重創的第二天,由於行蹤暴露,被迫返航的「反擊」號和「威爾斯親王」號就遭到了日本海軍的圍攻,相繼沉沒,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而在這場海戰中,英軍也在無意中創造了一項恥辱紀錄,他們的軍艦被日軍飛機在開闊水域擊沉,這在戰爭史上還是首次,作為曾經的世界霸主,這著實有點丟面子。然而,英國人的恥辱還在延續。

僅僅開戰兩天,英國就接連喪失制空權和制海權,在沒有退路的馬來半島,意味著失去了源源不斷地補給,這場戰役的失敗,其實已經註定。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英國居然會敗得那麼乾脆,那麼迅速。

馬來亞戰役的英軍指揮官是阿瑟·珀西瓦爾,他在英軍中可不是個無名之輩,而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統帥。他在一戰中就有出色的表現,步步升遷,仕途上非常的順暢,後來又經歷了二戰的磨鍊,他更是被看成擔任帝國參謀總長這一要職的最佳人選。

就是這麼一位有著諸多光壞的統帥,也沒能挽回敗局。在他的率領下,14萬英軍也僅僅抵擋了日軍一個月,就丟掉了重鎮吉隆坡,而且,這裡的5萬英國守軍居然沒有多少抵抗,就投降成了俘虜。此時,帕西瓦爾手下還有8萬軍隊,全都集結在了新加坡,其實還有一戰之力。

然而,在這種背水一戰的情況下,帕西瓦爾卻沒有拿出和他榮譽相匹配的指揮才能,反而犯了致命的失誤,他錯估了日軍的進攻方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新加坡之戰,從1942年2月8日打響,僅僅一周時間,英國人就再次品嘗到了失敗的滋味,選擇了投降,連帕西瓦爾這位司令官都成了俘虜。

不僅如此,帕西瓦爾投降時,可謂是非常窩囊。當時,他親自打著白旗面見山下奉文,本來是想談一下條件的,結果對方蠻橫地打斷了他,只給他兩個選擇,投降和不投降,帕西瓦爾只能選擇前者。更無語的是,當時英國其實又派來了援軍,還在趕來的途中,結果帕西瓦爾自顧著投降,沒有通知他們,這些援軍一下船,就被日軍包圍,成了俘虜。

算上吉隆坡投降的英軍,整個馬來亞戰役,英軍共有13萬人投降,這是英國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投降。一戰創造兩項恥辱紀錄,英國可謂是憋了很大一口氣,雖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們後來也成了二戰的勝利者,不過這些恥辱他們沒有忘記。日本投降時,為了找回面子,英國還專門讓被釋放的帕西瓦爾主持了東南亞日軍的投降儀式,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相關焦點

  • 二戰英軍之殤,「馬來亞之戰」中,為何13萬英軍投降7萬日軍?
    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這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爭資源,所以英國在19世紀初就將馬來亞佔為其殖民地,通過多年的經營,也成為英國在遠東的主要戰略據點。這時的馬來亞地區有陸軍3個師、4個旅共8.8萬人(在戰役後期增兵至13.9萬人),兵員構成絕大多數是印度、澳大利亞以及本地馬來亞人,由帕西瓦爾中將指揮。
  • 率領1萬名日軍對抗15萬名英軍,贏得了「馬來亞之虎」的稱號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04字,閱讀約3分鐘他率領1萬日軍抗擊15萬英軍,結果贏得了"馬來亞之虎"的稱號,他就是山下奉文。山下奉文是日本皇道學校的主要幹部。1941年,當日美關係升溫是,大英帝國殖民地之一的英屬馬來亞的英軍司令認為日軍不會進攻馬來亞,並非常自信地認為他們沒有這樣的權力。但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日美正式開戰,要知道,在此之前日本的石油和橡膠都已經被美國購買,而石油是二戰必不可少的物資。
  • 二戰在北非:五萬英軍俘虜了敵方「五畝地軍官,2百畝地士兵」
    1940年6月,義大利殖民主義者在北部非洲大肆擴張其疆土,利比亞、索馬利亞等都歸入義大利版圖,有將近40萬以上意軍隊在此地活動。儘管如此,意法西斯頭目墨索裡尼卻並不滿足,準備一舉併吞埃及、英屬索馬利亞和英屬東非,在他看來,英帝國正在衰落、崩潰,在強大的意軍面前將不堪一擊。
  • 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多少日軍?
    美軍共在太平洋戰場上擊斃日軍131萬人,其中也包括死於美國轟炸的日本本土軍人。另外還有20萬日本武裝僑民被打死(大部分是被美軍消滅的),雖然日本方面不承認這些武裝僑民屬於正規軍人。美國消滅的日軍數量有一定的水分,因為日本是在本土尚未被攻佔時,主動投降的,很多檔案資料都被日本銷毀。所以美軍消滅的日軍數量,大都來自於戰時美國國內媒體的報導,準確性不高。
  • 中條山會戰太窩囊,我方陣亡4.2萬人,被俘3.5萬,日軍戰死673人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3:中條山會戰中條山一戰,第一戰區陣亡官兵4.2萬人,被俘3.5萬,而日軍只戰死673人。中條山一戰實為抗戰以來最恥辱一戰。1941年5月6日,日軍出動飛機轟炸了西安、鄭州等地,並炸斷隴海鐵路。5月7日晚日軍向中條山地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中條山西部是日軍攻擊的重點。在中條山西面,日軍直插中條山的核心區域垣曲,準備隔斷我第5集團軍和第14集團軍的聯繫,並對第5集團軍實施雙重包圍。
  • 趙一曼被俘後,在日軍醫院都經歷了些什麼?一名日本戰犯說出真相
    在這場戰役平息之後,一位名叫大野泰治的日本戰犯,說出了當年的女英雄趙一曼,在日軍醫院時的慘痛經歷。當時的大野泰治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這一切,這些冰冷的文字,記錄了日軍對於趙一曼最殘忍的手段,也記錄了這朵曾經絢麗的花朵,逐漸凋零的全過程。1935年11月,趙一曼為了掩護部隊撤退,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但由於勢單力薄,並且敵人的數量眾多,趙一曼被日軍活捉。
  • 別再被抗日神劇騙了:俘虜一個日本士兵已經很難了,更別說大佐了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深受武士精神影響的日本軍隊在戰場上很少被我軍大規模俘虜。雖然在戰爭後期日軍節節敗退,但被俘虜的人數仍較少的可憐,在整個抗日戰爭中被俘虜的日軍也不過6000人出頭,而且是多數是在戰場上負傷成為俘虜,那麼在抗日戰爭,我們俘虜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是多大的呢?
  • 中國軍人最熱血的一戰,8000將士為國捐軀,日軍無一生還
    中國觀眾抵制這部電影,原因很簡單,指揮這次大撤退的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被完美美化,而真相令人髮指,英軍在剛開始並沒有將撤退計劃告訴法軍,後來又讓法軍去抵禦德軍裝甲部隊,掩護大部隊撤退,導致大量法國軍人陣亡,而尤其讓人心寒的是,英國士兵優先撤退,法軍被拒載,前5天撤退的聯軍有13萬人,其中僅僅有6000名法軍,在大部分英軍撤回後,邱吉爾顧及到同盟關係,又組織救援法軍,最有仍有3萬多名法軍來不及撤離被丟棄在沙灘上
  • 英軍自行北撤印度,卻把中國遠徵軍當作掩護部隊,留在緬北前線
    至此,中國遠徵軍入緬部隊總數達10萬人,其中第5軍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新38師系稅警總團改編,清一色德式裝備,在中國抗日戰場艱苦卓絕的時刻,抽調如此精銳的部隊投入緬甸戰場,中國方面可謂仁至義盡。可惜,駐緬甸的英國軍隊並不領情。日軍進攻前,英軍不願其他勢力進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軍隊入緬,使得10萬精銳只能在中緬邊境閒置。
  • 此戰中,英方兵力遠勝日方,卻因喪失制空權導致十三萬人被俘
    但如此強大的英國,卻在馬來亞戰役中被日軍打的倉皇逃竄。當時英國方面的統帥是阿瑟·珀西瓦爾,珀西瓦爾是英國陸軍中將,也是馬來亞總司令,曾經在軍校培訓過很長一段時間,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優異,還曾拿到過兩個戰鬥勳章。而日方的首領則是山下奉文,軍事才能出色,但卻是殺人不眨眼的戰犯。
  • 抗戰中抓日軍俘虜有多難?開國上將苦學日語抓到一個卻被暗算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士兵都是非常頑固的,他們一個個都深受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的荼毒,加上日本人本身就用虐殺戰俘的方式來警告日本兵成為俘虜之後的後果,所以日本士兵都對成為中國軍隊的俘虜非常恐懼,更多的時候寧願選擇直接自殺。
  •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強迫德國獄警抬屍體的英軍,給日軍頭顱點菸的...
    各位看官大爺們,今天分享一組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強迫德國獄警抬屍體的英軍,給日軍頭顱點菸的美軍。喜歡的請點讚,謝謝! 【1944年6月21日,巴黎街頭,這些婦女因勾結納粹而被法國抵抗運動剃了光頭】法國男人可真夠勇敢的,三個月就被德國人徵服不說,在對待婦女這件事兒上,也是很厲害的,比如強行剃光頭
  • 這一戰,打得日軍三次換指揮官,我軍旅長,師長,軍長全部陣亡
    忻口戰役,我軍投入兵力約十多萬,日軍進攻的兵力約五萬人,並且日軍擁有大量的坦克,飛機,大炮等現代化武器。戰鬥一開始即進入了膠著狀態,我軍傷亡慘重,最慘烈的一戰就是——南懷化爭奪戰。 忻口戰役打響之後,日軍強攻忻口,衛立煌不斷地調集生力軍加入戰鬥,準備一舉殲滅日軍。但是由於夜間行動,部署失當,一開始就衝入了日軍的陣地,混亂之中開始了殘酷的白刃戰,導致傷亡慘重,不過,最終一舉擊退日軍的進攻。日軍隨即改變部署,集中大部分兵力進攻我軍正面防線,想要強行打開一個突破口。
  • 太平洋上的奪島戰爭有多殘酷,日軍自相殘殺,陣亡超過50萬人
    1944年日軍籌措了大量的兵力,將第一軍擴編為第十四方面軍,加上從關東軍抽調的一部分部隊,總兵力接近60多萬,準備在菲律賓發動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以便於扭轉太平洋戰場上的劣勢,當時日軍在馬裡亞納海戰中,幾乎所有的海軍力量都已經折損殆盡了,可以說為了菲律賓這一戰,日本是傾盡了所有。
  • 二戰有一種人不能殺,日軍偏不信邪,結果賠上17萬人性命
    因為一戰的緣故二戰的時候,在國際規定的條約中不可以惡意傷害投降的俘虜,因為在投降放下武器後的這些俘虜就跟平民百姓一樣。但日本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對那些俘虜也是痛下殺手。
  • 14年侵華戰爭,日軍派遣多少兵力進中國?投降後有多少人回去?
    日軍投降時的總數就達到720萬。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抗戰結束時,「中國派遣軍」105萬投降,抗戰期間被消滅的日軍大約為55萬。還有將近100萬的傷員被送回國,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投入中國的總兵力為260萬以上。中國軍民秉承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給在華投降的日軍正式的戰俘身份,抗戰勝利後,這些日本戰俘被陸續遣送回國。
  • 第三次長沙會戰時重創日軍的「天爐戰法」,為何僅用一次便不靈了
    1941年12月10日,為了牽制第九戰區兵力南下支援英軍在香港的作戰,日軍大本營決定先發制人,同意了第十一軍的請戰,主動進攻湘北,第三次長沙會戰正式打響。戰役爆發後,日軍在前期戰鬥中基本沒有遭到頑強的抵抗,很快便突破了國軍的一線陣地,大有一舉拿下長沙之勢,後來隨著香港方面英軍的抵抗逐漸減弱,投降便成了時間問題,而奉命支援的第四軍和第七十四軍這兩個王牌軍也沒有必要繼續南下,紛紛暫緩腳步等待命令,而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幾卻被這暫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再加上進攻香港的日軍已經取得勝利,在這種刺激下,阿南惟幾便不顧大本營的命令,執意拿下長沙,結果這支孤軍被薛嶽的
  • 珍貴老照片:一戰時,10萬中國人曾奔赴歐洲戰場,其故事鮮為人知
    有歷史學家稱,雖然中國勞工團從未正式參加過任何戰鬥,但在整個戰爭期間,他們因炮火、地雷或流感而喪生的人數至少有2000人,甚至有人稱有2萬人之多。這是因為一戰末期恰逢1918年流感大爆發,許多人死於流感等疾病。【圖4】在一處草原上,一名中國勞工騎著馬望著鏡頭。
  • 被英軍關押4年,謝晉元被叛徒刺殺
    電影《八佰》現在正在熱播,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了,雖然和歷史有一些偏差,但那也只是為了營造影視效果而已,總的來說,這還算是一部比較成功的歷史系列大片。這部電影取材於抗戰時期淞滬會戰戰場上,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死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戰事。
  • 抗日戰爭中日軍最怕哪位將領?不是薛嶽也不是孫立人,而是他
    在三次會戰中,薛嶽藉助湖南的地形,使用「天爐戰術」實現退後決戰,圍殲日軍10萬餘人,被擊斃的都是純種日軍,薛嶽也一戰成名,贏得了抗日「戰神」的稱號。 孫立人將軍作為遠徵軍將領之一,他的抗日事跡則更為具有傳奇色彩,有傳聞說孫立人將軍曾俘虜了一千多日軍,問其中誰去過南京,只要去過南京的就都活埋,中國人無不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