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戰爭史上,如果沒有了義大利,那麼充滿的只會是血腥和殺戮——而義大利的存在,則給近代戰爭抹上了一些喜劇色彩。
二戰時,義大利是與德、日三國組成的法西斯同盟,號稱「軸心國」。很多史實證明,二戰時期義大利的呆萌已經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境地,給後來的歷史學家研究留下了不少笑話,也正是由於義大利拖後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政權的滅亡。
墨索裡尼和希特勒
其實戰爭一開始義大利也風光過一陣子,義大利就曾經用現代化的飛機坦克大炮,「勝利」佔領了北非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衣索比亞。但是英美法介入戰爭以後,義大利就真是義大利了。
二戰中一次戰役後,邱吉爾問英司令俘虜多少義大利士兵時,英司令得意洋洋的說:「數不清,大概五畝地的軍官,200畝地的士兵。」
1940年6月,義大利殖民主義者在北部非洲大肆擴張其疆土,利比亞、索馬利亞等都歸入義大利版圖,有將近40萬以上意軍隊在此地活動。儘管如此,意法西斯頭目墨索裡尼卻並不滿足,準備一舉併吞埃及、英屬索馬利亞和英屬東非,在他看來,英帝國正在衰落、崩潰,在強大的意軍面前將不堪一擊。當時英國在非洲的駐兵只有一個裝甲師和兩個半步兵師,總兵力不超過5萬人,飛機的數量也遠遠少於意軍。
墨索裡尼的第一個目標是埃及。於是連續幾個月,把大批具有現代化裝備的兵員和物資向埃及邊境集結,準備到秋天增加到40萬人,一舉殲滅英軍在非洲的主力。一場爭奪埃及和北非的規模巨大的角逐就要開始了。
但是,在非洲的意軍統帥卻按兵不動,這個法西斯老將見英軍不戰自退,疑心其中有詐,恐怕是個陷阱,所以耐心觀望,尋找機會。就在意軍躊躇不前時,英軍卻按照邱吉爾首相的指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指南針」戰役的準備工作。
1940年12月9日,英軍裝甲部隊(約4.6萬人,275輛坦克),發起「指南針」行動,通過沙漠地區從義大利軍隊(總兵力40萬,600輛坦克)側後發起反擊,在一陣猛烈的炮火攻擊下,僅幾分鐘意軍的25輛坦克就陷入癱瘓狀態。
戰鬥持續了一整天,一舉攻克西迪巴拉尼要塞,北非意軍隊迅速崩潰。英軍不僅將意軍全部趕出埃及,還將戰線向西推進上千公裡,俘獲意軍13萬人、坦克400輛、大炮1300門,英軍僅陣亡494人。到晚上10點,英軍向指揮部報告:俘虜太多,已無法清點。被俘的意軍官兵黑壓壓地佔了約有二百多英畝的一大片地方。
北非前線的勝利,使邱吉爾首相歡欣鼓舞,他打電話問英司令俘虜了多少義大利士兵時,英司令得意洋洋的說:「數不清,大概五畝地的軍官,200畝地的士兵。」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還要求他們乘勝追擊,直到遇到真正的抵抗為止。
為了救援義大利,德國不得不推遲一個月進行「巴巴羅薩計劃」,派遣部隊救援。
二戰時義大利總是打敗仗,拖後腿,其在戰場上的呆萌表現遠遠不止這一起。其實,德國對義大利的參戰是抱著一種矛盾的心態,
這種心態反映的就是德國軍事愛好者給予義大利的評語的一個笑話——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的話,就相當於我軍增加10個師的力量
。如果義大利與法西斯作對的話,就相當於我軍增加20個師的力量,但義大利要加入軸心國,我軍就必須耗費50個師的力量去保護他!!
因此,完全可以說:感謝上帝,二戰時讓義大利加入了軸心國,否則納粹鐵十字說不定真的會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