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養一隻貓有很多途徑
買一隻,路上撿一隻,
有償或者無償領養一隻,
都可以收穫一隻貓貓
如果是養幼貓,即3個月以下的貓,
可能需要特別照顧
假如你剛剛從寵物店買下一隻不夠三個月大的小貓回家,或者從朋友家或貓舍接回一隻幼貓,
以下的指南應該會對你有幫助
決定養貓之前,你可以想想貓的名字
小貓到新環境後,對一切都很陌生,主人需要準備好貓糧,水和貓砂盆給貓貓。
回到家後,最好先將貓放進貓砂盆裡,並用小貓的手抓一下貓砂,讓貓貓知道這是拉粑粑的地方。
有些貓貓可能回家之後會出現不吃不喝,躲在隱秘的地方。所以最好還是準備一個封閉的空間,或許是籠子,或許是貓箱,讓幼貓待在裡面熟悉環境,熟悉新家的氣味。
至於準備的貓糧,一開始需要和貓咪以前吃的保持一致,減少因應激帶來的腸胃不適。通常店家會提供一包過渡糧。然後主人再逐漸換到自己選擇的貓糧上,換糧期最好超過7天以上。
貓貓到新家,通常主人會比較好奇和激動。但切記不要頻繁地逗玩幼貓,應該讓它先熟悉並習慣新環境,避免因過度勞累而加重應激反應。
因為小貓到新家後對新的環境和氣味都很陌生,外加上路途的顛簸、驚嚇。及離開貓媽媽和兄弟姐妹後的恐懼,就會害怕。所以這個期間不要再去驚嚇他,給小貓一個自己的空間讓他適應,主人可以跟貓貓說話、安慰他、撫摸他。
另外,即使幼貓身上味道很大,也不能給剛到家的幼貓洗澡,因為它此時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至少在打全疫苗之後,再過20-30天才可洗澡。
如果發現貓咪出現應激反應的徵兆時,千萬不要移動它,並且減少食物和水的進食。
如果發現有病理變化,就需要立刻送往醫院,最好能讓獸醫進行上門服務,這樣可以減少因出門而對貓咪造成再一次的刺激。
一般來說,給貓貓單獨準備一個安靜的空間,準備好水、原用糧和廁所,小貓3-5天就能適應過來。
小貓到新家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包括:打噴涕、愛睡、眼睛發炎、感冒、上火、呼吸道感染、貓癬等。還有可能會絕食1-2天,這些都屬於有可能會發生的現象。如果出現,可以詢問買貓的售後和其他貓主,尋求處理方法。
拉稀或者軟便較為常見,可以先禁食禁水,觀察精神狀態,不要逗玩;一天後如無好轉,可以試試去人的藥店買思密達➕整腸生, 思密達1/3 + 整腸生1/2,一天2次,兌水後用針筒打進貓貓嘴裡。
長毛貓通常比短毛貓腸胃更脆弱,需要主人細心料理。通常到幼貓6個月之後會逐漸好轉。
小貓到新環境後,生活環境發生變化,找不到以前的排洩區域、排洩物味點,有的貓可以憋著繼續尋找舊的排洩味點,有的就會排放一個新的排洩物味點,就造成貓排洩定位混亂,出現到處排洩的情況。
出現亂拉的情況,可以單獨先關養幾天,用新的貓砂盆讓她建立新的排洩氣味點;
如果為多貓家庭,需要為幼貓單獨準備一個貓砂盆。因為氣味不一樣,幼貓通常都不敢用大貓的貓砂盆!
貓科動物都有地盤意識,在自己的地盤就是老大,換了新的環境不免畏首畏尾需要時間去適應。
若然是多貓家庭,小貓到新家需要進行人為隔離,讓原始貓咪先熟悉新來的小貓。這個過程可能持續幾天,然後在有人的情況下安排多貓見面。
若然發生打鬥,一定要馬上分開。因為嚴重情況可能會出現應激反應
小貓跟小孩其實差不多。通常2、3個月左右的小貓會有對主人抓咬的行為,這是小貓的天性,身為家長你一定要理解。但是不能放縱。而是需要有意識的進行教育。
幼貓的社會化需要大貓或者人類去訓練,所以小時候的習慣養成好重要。如果沒有大貓,主人要注意自己是不是經常用自己的手,作為逗貓棒來逗玩小貓。因為這樣子,小貓會當主人的手是捕獵的對象,所以對主人又抓又咬。
這時候要馬上制止,然後假裝痛苦大叫。小貓通常會感知到主人的感覺。如果狀況沒有緩解,可以試試輕拍小貓,跟小貓說:這樣咬很痛。重複多次,小貓會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力度,從而控制自己。
如果真的很受不了,可以在給小貓找個大貓,大貓會進行看不過眼的教育。
動畫片的傳播讓我們人類覺得,貓是喝牛奶的。但事實上,並不是。
貓奶和牛奶的成分是不一樣的,有的貓體內甚至沒有消化牛奶的消化酶,吃牛奶會引起腹瀉。
主人可以餵羊奶。市面上有專門的奶貓羊奶粉,溫水衝調即可,一次不宜過多。
而且10周大的小貓就可以獨立生活了,他完全可以自己吃貓糧的。
所以千萬不要給小貓喝牛奶!
貓咪作為活體,情況可能有千變萬化。不同種類,不同環境的貓和家庭都可能有著不同的變化。主人最好多方請教養貓的辦法,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寶貝的那一套!
更多養貓知識
歡迎關注
--因你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