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第一次養貓會選擇小奶貓,小奶貓肉嘟嘟、圓滾滾的,加上眼睛很大,非常可愛。但是帶回家之後,問題不斷。
「小貓不吃不喝怎麼辦?」
「小貓拉稀、嘔吐怎麼辦?」
「不會用貓砂盆怎麼辦?」
「什麼時候帶小貓去打疫苗和驅蟲?」
「小貓感覺不太活躍,要不要帶去醫院看看?」
3月齡以下的幼貓接回家後,會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對於新手鏟屎官們,一時之間手忙腳亂的,容易加劇貓咪的應激反應,從而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我有一個朋友,看到2個月大的幼貓實在是太萌了,就忍不住買了下來,帶回家後,發現不吃不喝,就著急忙慌地帶去醫院打針、吃藥。
一段時間之後,突然貓咪就不行了,一查是得了傳染性腹膜炎,而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身體免疫力下降。
如果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剛開始養年紀很小的幼貓,那也不用太擔心,在下文中會介紹一些幼貓照顧中需要特別注意的要點。
許多幼貓很容易因為過度應激而得病,原理可能是因為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病菌感染。
所以對於新手鏟屎官來說,不要用自己的熱情一股腦的傾瀉出來,以防幼貓出現過度應激。
最常見的應激情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換了環境,第二種是在適應新環境的時候,受到驚嚇(比如說被強行互動、被打針等),第三種則是因為幼貓過度緊張(比如說你無時無刻守在它身邊,讓它覺得沒有獨立空間等)。
幼貓長期處於高度應激水平,加上幼貓的免疫力本身就比較低,於是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
看到這兩字已經開始頭痛,幼貓的疾病,我們先從基本的疫苗和驅蟲說起。
一般貓疫苗打3針,條件可以的話順便把狂犬疫苗也打了,一般打完三針疫苗需要2個月左右。打疫苗針的很有必要,防止貓得貓瘟,所以有條件還是去打一下。
驅蟲,尤其是給幼貓做體內外驅蟲這件事,一定得聽醫生的。一般會建議剛帶回去先做體外驅蟲,不建議體內外一起做。既是為了不把跳蚤之類的體外細菌帶回你住地方,又防止幼貓剛到新的環境後直接吃體內驅蟲會有副作用。
然後說一下幼貓的「五大殺手」
1、頭號殺手,貓瘟:由貓細小病毒引起,一歲以下的貓因為抵抗力低的原因感染率更高,冬季多發,死亡率高達90%
2、貓鼻支:也就是貓病毒性鼻氣管炎,是由孢疹病毒引起的,幼貓死亡率較高,在25%
3、貓杯狀病毒感染: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的是唾液增多,發病時間1-4周之間,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幼貓可造成病毒性肺炎。
4、貓傳染性腹膜炎:是由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造成的,屬於冠狀病毒,各年齡的貓咪都可以被感染,1-2歲的貓發病率最高,死亡率也很高。出現明顯症狀的貓,死亡率幾乎是100%
5、貓腸道冠狀病毒感染:主要感染幼貓,4-12周大的幼貓表現出輕微的腸炎。當腸道上皮細胞大量受損時,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發病初會嘔吐,12-48小時後會出現下痢。
以上疾病只要做好預防,或者寵主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並預處理或者送醫,即可提高幼貓成活率。如果你還有關於幼貓餵養、疾病、疾病等問題,可以來我們直播間,向史黛菲老師1v1提問。史黛菲老師是我們專門跑到歐洲,採訪的一位緬因貓的繁育人,同時她也是WCF裁判。對,就是上次為我們講解緬因貓的那位史黛菲。她家目前有20隻貓,而且都十分健康,這源自於她非常注重貓咪的自然及健康餵養;另外作為WCF的裁判,她能給到很多賽級貓的養護理論以及培養方向。這次我們還找到了一個「寶庫」!史黛菲家的藥櫃,裡面的藥物可以應對貓咪從出生起的各種情況,本周五的直播也會給大家講解這些日常健康護理藥物的使用方法。如果你想讓自己家貓生一窩寶寶、或者馬上要迎接新生貓咪、或者是想要養一隻幼貓的人,都非常建議來聽一聽。
↓↓↓
直播時間:2021年7月30日(周五)
報名:王龍:15810039791(微信號同步)
養貓是件需要謹慎決定並付出心血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只有當結合你的需求、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家人和家庭環境等綜合因素,來選擇一隻合適的貓咪,才會讓你和貓咪雙雙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圖片來源
pixabay.com
unsplash.com
soogi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