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使聰明人,讓聰明人乖乖聽話,其實只需要這個東西

2021-02-25 王的學習筆記

我認識一個聰明人,他善於思考、充滿理性邏輯。

 

他很討厭缺乏邏輯的東西,比如以形補形。

 

他認為僅憑外形相似就將完全不同的東西歸為一類,就將一個東西具有的屬性擴展到另一個東西上,這是對智商的侮辱——

 

黑豆僅僅是因為長得像腎就補腎,這不是扯嗎?

 

很顯然人長得最像人,那怎麼不去吃人?

 

邏輯嚴謹,無可挑剔。

 

一天,這位聰明人發了一張圖:

所謂「狄德羅效應」指的是:

 

一種常見的「得到越多,越不滿足、欲求越大的效應」,即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就想要其它東西去貼合、匹配這種東西。

這是一個18世紀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被睡袍"脅迫"的故事。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高端華貴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就開始覺得家具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於是為了與睡袍匹配,把不少舊東西換掉,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就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

 

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這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或「配套效應」,專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象。

 

這個效應並非浪得虛名,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都有非常廣泛的存在:

寫圖中那段話的人,是想通過「狄德羅效應」來論證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之後,與之相配的各種東西是「吹牛」,是「虛妄」,一點都不「實事求是」,是「暴發戶」追求高雅的心態,是為了匹配自己「老二」而強行加的戲。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對價值觀之爭沒什麼興趣,這種非常主觀的東西,我傾向於理解和包容。

 

但是對於一些「根子」上的東西,一些具有「決定性、穩定性」的東西,我會比較在意。

 

「狄德羅效應」根子上的東西在哪?

 

或者說,一切理論根子上的東西在哪?

 

根子在於:

 

任何一個規律都有其應用範圍和適用條件,科學上稱之為【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

 

【邊界條件】大概可以解釋為規律起作用的時間、空間和對象。如果不在這些時空中和對象上,規律不起作用;

 

【初始條件】大概可以解釋為規律所在的時空、作用對象開始是什麼狀態。

 

無視條件隨意延拓規律不僅不會起效,而且還會產生錯誤與混亂。

 

請記住:任何科學成果、知識和理論都不是真理,它們只不過是人類經過反覆檢驗的思維模型而已,都有適用條件。

 

因此很多時候,【條件】比【規律】本身更重要。

 

比如牛頓力學的條件是低速、宏觀,如果到高速、微觀情況下就沒有卵用。當然牛頓力學還是非常嚴格的理論,如果更不嚴格的理論對條件的依賴會更大。

 

連牛頓力學這麼嚴格的東西都有【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都有適用範圍,更何況「狄德羅效應」這種粗疏的規律。

 

寫圖中那段話的人,隨意把「狄德羅效應」從個人身上延申到國家層面,這符合邏輯演繹嗎?

 

「狄德羅效應」是個人的心理效應,是以人作為研究對象得出的規律,因此【人】就是這個規律的邊界,不能超越【人】這個範圍來使用。

 

我想聰明人一定能理解「狄德羅效應」不能用到兩棲動物上,不能用到植物病毒上,但是為什麼就可以隨意用到國家上?

 

隨意用到國家上,本質上是將國家「擬人化」,是將一個抽象的國家具象化為人,把大學、關鍵科技等類比為物品。

 

一旦將規律超越其邊界使用又不進行任何論證,一定不符合邏輯演繹,只是在進行類比或猜想。

 

不過類比在傳播時往往更有效,要不然聰明人就不會認同和轉發了。

 

可惜這種類比,跟以形補形的思維方式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將完全不同的東西歸為一類,或者將一個東西具有的屬性隨意擴展到另一個東西上,但這時候他就不覺得是侮辱智商了。

 

你看,本來充滿理性和邏輯的人,對以形補形存在的邏輯漏洞很清楚,但是換了一個問題就上當了,非常吃這一套,為什麼呢?

 

因為寫圖中那段話的人,很清楚聰明人們內心想說什麼,但是這麼宏大、複雜的東西一兩句話難以說明白,只能用一個看似高大上、符合邏輯的規律作為「外殼」,把類比包裝得好像很有理性,很多崇拜邏輯和理性的人就吃這一套了。

 

這跟在藥上面塗個糖衣哄小孩子容易吃下去完全一樣。

 

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國家層面的布局、發展、演化,以及和其他國家的關係,這麼宏大複雜的事,怎麼可能用一個簡單的概念就說清楚?

 

不要說國家發展,個人掙錢發財這事,能用一個簡單概念就說得清嗎?要是說得清,豈不是遍地富翁?而事實上富翁沒幾個,韭菜遍地都是。

 

不得不說,善於做這種「糖衣」的人很厲害,我非常佩服。

 

更要命在於,一旦「糖衣」被吃下去,大多數人都會有維護自我合理性的本能衝動——

 

即使發現之前認同的某個東西不合理,但已經不能回到過去修正,否定了自己認同的東西等於否定自我,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矛盾感、負罪感而讓人極難接受,再理性的人面對自我否定也會產生強烈的痛苦和情緒,有的人為了捍衛自己一貫正確甚至不惜拼命,因此只要「糖衣」做得好,讓人吃下去,聰明人都可以被輕鬆驅使。

得到超級用戶,青雲計劃獲獎者,全國新寫作大賽獲獎者,頭條專欄作者

相關焦點

  • 聰明人眼中的「聰明人」
    同事總中總有些「聰明人」,他們備受領導喜歡,工作偷奸耍滑。與他們共事,同組的人就必定會工作任務加重。其實,領導也不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時日成熟時,有更好的人加入的時候,就是替換的時候。那些踏實肯幹的員工一般都是比較穩定的,儘管實實在在的去為公司做事,做人不太木那的早晚會委以重用的。在工作中先學做人做事,再做好本職工作。能力要有,不要能力不大脾氣大。
  • 誰是聰明人, 聰明人的十大特徵.
    ——西塞羅如果你具備以下特徵你很可能就是一個聰明人。一,聰明人更善於傾聽,多聽善聽更容易變聰明。傾聽是人的本能,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傾聽是你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嬰幼兒就是在傾聽中漸漸地成長起來。二,聰明人有更恰當的溝通方式。
  • 《琅琊榜》:第二聰明人夏江,是個神一樣的對手
    如果只看聰明人碾壓笨的人,也碰撞不出精彩的火花。只有看高手與高手之間打架,都使出絕招才有看點。比如《琅琊榜》這部劇,梅長蘇的確聰明絕頂,但是他的敵人,有些並不是豬,而是神一樣的對手。剛開始是謝玉,可惜這個對手還是弱了一點。交手那麼多次,梅長蘇的真實目的,他竟然連邊都沒有摸到。還乖乖聽梅長蘇的話,說出他當初和夏江是如何陷害赤焰軍的,讓夏冬開始反叛夏江。
  • 《天才瑞普利》,可怕的不是聰明人,可怕的是心思慎密的聰明人!
    該影片講述了年輕有錢又置身於義大利的豔陽下,這是湯姆·瑞普利所渴望的生活,卻是迪基·格林利早已擁有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早先一看到內容簡介便對這電影產生了強烈的觀看欲。作為一名同人女,固然對主人公的性傾向格外感興趣,但是更重要的還是那劇情。
  • 真正的聰明人,其實很少交朋友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行走,總希望自己的交際圈廣一些,只有這樣,將來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有貴人相助。於是,有些人在社交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可最後的結果,卻往往不如人意。這是因為他們並不明白,當你自己不夠優秀時,人脈其實是不值錢的。現實生活中還有意中人,他們很少交朋友,社交圈也不大。
  • 聰明人和笨人的區別
    賈伯斯說: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交往,因為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聰明人沒有尊嚴嗎?不!賈伯斯潛臺詞是:相比於尊嚴,聰明人更關注自己的成長,時刻保持打開的心態。而不是為了捍衛「尊嚴」和面子,想方設法證明「我沒錯,我是對的」。
  • 精神病學家皮埃爾•讓內:聰明人的病
    法國知名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皮埃爾 · 讓內一輩子都在和癔病——又稱歇斯底裡症的患者打交道,其中混入了不少皮埃爾眼中的聰明人。 於是他不禁發問,難道聰明人就只享受了高智商帶來的好處嗎?他們也會常常陷入無盡的痛苦、無法自我認同、抑鬱受挫、倏然崩潰……這篇文章,就是皮埃爾為聰明人寫下的診斷書。我的工作是經常與癔病患者打交道,當然,也接觸了大量的聰明人。
  • 滿世界都是無所適從的聰明人!
    聰明人太多了。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機靈百變、聰明多智的人精。
  • 作文指導:我們這個時代從不缺聰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
    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從不缺聰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你對此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例文:讓我們一起「笨」吧!問:用什麼方法、什麼手段,可以在社會上站住腳?答曰:只有一個方法,做個笨人,別耍小聰明。這是南懷瑾先生的至理名言。
  • 聰明人,不合群
    聰明人,不合群 2020-12-21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聰明人的10個特徵
    2、總有十萬個為什麼「聰明人總是有答案」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事實是聰明人總是向周遭的世界發問,去尋求一個答案。哪還有比去網際網路發問更好的地方呢?如今,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對知識觸手可及,但是人們卻是忙於自拍無暇顧及此。
  • 把一群聰明人放在一起,就會陷入集體性愚蠢,職場管理聰明人更難
    在今天分享的文章中,一共分享兩個觀點,一個是一山難容二虎,如何更好地協調強強聯合;另外一個是要通過實際需要合理招聘和安排人才,避免人才與企業的雙浪費。其實我們到最後來看,真正能起到真正作用的也就那麼一兩個人才,人才越多反倒越導致企業的混亂,綜合來講就是因為各自為戰,團隊意識弱所造成的。所以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從團隊管理著手,如何更好地管理這一由聰明人組織的團隊,就顯得尤為重要。
  • 別再盲目跟風了,做個聰明人吧!
    什麼是聰明人?我想提出這個問題後,大家的答案會五花八門。有人說,成績好就是聰明;有人說,情商高就是聰明;有人說能說會道就是聰明;有人說,知道的多就是聰明……這些答案對也不對,這些雖然都是聰明人的表現和能力之一,但不能作為評判是否是聰明人的標準。
  • 地墊只會放門口?難怪家裡總是髒,聰明人都這樣擺,別傻傻不知道
    其實是因為你的鞋子在外面奔走了一天,上面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髒東西,到了家裡自然而然就會在地板上體現出來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不少人都會在自家門口放上一個地墊,認為這樣就可以讓鞋子上的灰塵和泥濘都留在地墊了上了,但是這樣做了之後家裡的情況也只好轉了一天,還是經常變的髒髒的,這又是咋回事呢?其實跟你地墊的擺放有一定的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地墊的正確擺放方法,地墊只會放門口?
  • 《天道》真正聰明人會隱,自作聰明的人自古有之,不足為奇
    究竟有究竟的道理,不究竟有不究竟的道理,每個人慧根悟性不同,全部都一樣不叫眾生了,況且 世上需要自以為聰明的聰明人,不然韭菜哪裡找。想知道真理真相併且能利用真理真相生活的人二八定律的二,註定有八成人是愚昧無知的,何苦要為別人難為自己,沒有芮小丹,丁元英和王廟村就沒有緣起;爬井沿也僅僅是笑談浮生若夢。
  • 才是聰明人!
    整天叫著要離開公司的人,還有一種特點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外強中乾,能力只是一般般而已。離開現在的公司也只會高不成低不就,新工作甚至更糟糕。因此只能用語言來抱怨或者是想漲薪等目的,但並非是真的想離職!其實對公司而言這樣的人才可拍,每天公司都是在宣揚著負能量,從而影響一批人!對於那些一聲不吭就離職的人,他們才是聰明人!在平常工作中這種人依舊是盡心盡力地幹著自己的本職工作,與同事關係也融洽,但突然某一天離職信就會交上去!他們是怎樣的人呢?
  • 細讀: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這個「奴」字不止代表他的身份,還深深禁錮著的他的思想——他已自認為奴。全文開頭的四個字早已提及過這點,「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只要這樣,也只能這樣。」根據他接下來的表現,「只要這樣」可算是足夠中肯了,畢竟他只要得到言語上的安慰就夠滿足一陣子,但之後的「只能這樣」卻得打上問號——假若他在不滿現狀後努力嘗試擺脫它,未必不可能獲得更好的未來。
  • 其實並非如此,只有老闆清楚,你是聰明人
    如果說沒有猜測錯誤的話,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對於牛排有一種蜜汁喜愛。但是喜歡牛排跟會不會吃牛排又是兩回事情。畢竟牛排不是我們中國的主食,所以在吃的時候肯定還是會有些問題出現的。比如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吃牛排究竟應該吃幾分熟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其實是沒有吃過牛排的,僅僅只是在電視裡面見過,聽過。
  • 10個改變你生活方式的技巧,聰明人有聰明人的活法,懶人有神器
    聰明人有聰明人的活法,而懶人則有各種各樣的神器。沒錯,不可否認自己不是聰明人,也正因為自己不聰明,而且還比較懶,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會尋找一些更加高效的生活方式。這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妙招,也有了各種各樣的神器!10個改變你生活方式的小技巧,聰明人有聰明人的活法,懶人則有神器!1.
  • 鄰居:能借一下你們的東西嗎?聰明人的做法是這樣,不要做老實人
    當你的鄰居向你借東西的時候,你要怎麼辦那你是借還是不借,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很多的步驟,首先你先要判斷你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好到可以借東西了,還有搞清楚對方是要借什麼東西看看自己方不方便借出去。遇到這種問題自己一定要懂得怎樣去回答他們,聰明人遇到這種問題都是怎樣去回答的,千萬不要傻傻的像個老實人去回答一樣,回答要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