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個聰明人,他善於思考、充滿理性邏輯。
他很討厭缺乏邏輯的東西,比如以形補形。
他認為僅憑外形相似就將完全不同的東西歸為一類,就將一個東西具有的屬性擴展到另一個東西上,這是對智商的侮辱——
黑豆僅僅是因為長得像腎就補腎,這不是扯嗎?
很顯然人長得最像人,那怎麼不去吃人?
邏輯嚴謹,無可挑剔。
一天,這位聰明人發了一張圖:
所謂「狄德羅效應」指的是:
一種常見的「得到越多,越不滿足、欲求越大的效應」,即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就想要其它東西去貼合、匹配這種東西。
這是一個18世紀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被睡袍"脅迫"的故事。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高端華貴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就開始覺得家具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於是為了與睡袍匹配,把不少舊東西換掉,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就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
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這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或「配套效應」,專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上平衡的現象。
這個效應並非浪得虛名,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都有非常廣泛的存在:
寫圖中那段話的人,是想通過「狄德羅效應」來論證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之後,與之相配的各種東西是「吹牛」,是「虛妄」,一點都不「實事求是」,是「暴發戶」追求高雅的心態,是為了匹配自己「老二」而強行加的戲。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對價值觀之爭沒什麼興趣,這種非常主觀的東西,我傾向於理解和包容。
但是對於一些「根子」上的東西,一些具有「決定性、穩定性」的東西,我會比較在意。
「狄德羅效應」根子上的東西在哪?
或者說,一切理論根子上的東西在哪?
根子在於:
任何一個規律都有其應用範圍和適用條件,科學上稱之為【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
【邊界條件】大概可以解釋為規律起作用的時間、空間和對象。如果不在這些時空中和對象上,規律不起作用;
【初始條件】大概可以解釋為規律所在的時空、作用對象開始是什麼狀態。
無視條件隨意延拓規律不僅不會起效,而且還會產生錯誤與混亂。
請記住:任何科學成果、知識和理論都不是真理,它們只不過是人類經過反覆檢驗的思維模型而已,都有適用條件。
因此很多時候,【條件】比【規律】本身更重要。
比如牛頓力學的條件是低速、宏觀,如果到高速、微觀情況下就沒有卵用。當然牛頓力學還是非常嚴格的理論,如果更不嚴格的理論對條件的依賴會更大。
連牛頓力學這麼嚴格的東西都有【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都有適用範圍,更何況「狄德羅效應」這種粗疏的規律。
寫圖中那段話的人,隨意把「狄德羅效應」從個人身上延申到國家層面,這符合邏輯演繹嗎?
「狄德羅效應」是個人的心理效應,是以人作為研究對象得出的規律,因此【人】就是這個規律的邊界,不能超越【人】這個範圍來使用。
我想聰明人一定能理解「狄德羅效應」不能用到兩棲動物上,不能用到植物病毒上,但是為什麼就可以隨意用到國家上?
隨意用到國家上,本質上是將國家「擬人化」,是將一個抽象的國家具象化為人,把大學、關鍵科技等類比為物品。
一旦將規律超越其邊界使用又不進行任何論證,一定不符合邏輯演繹,只是在進行類比或猜想。
不過類比在傳播時往往更有效,要不然聰明人就不會認同和轉發了。
可惜這種類比,跟以形補形的思維方式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將完全不同的東西歸為一類,或者將一個東西具有的屬性隨意擴展到另一個東西上,但這時候他就不覺得是侮辱智商了。
你看,本來充滿理性和邏輯的人,對以形補形存在的邏輯漏洞很清楚,但是換了一個問題就上當了,非常吃這一套,為什麼呢?
因為寫圖中那段話的人,很清楚聰明人們內心想說什麼,但是這麼宏大、複雜的東西一兩句話難以說明白,只能用一個看似高大上、符合邏輯的規律作為「外殼」,把類比包裝得好像很有理性,很多崇拜邏輯和理性的人就吃這一套了。
這跟在藥上面塗個糖衣哄小孩子容易吃下去完全一樣。
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國家層面的布局、發展、演化,以及和其他國家的關係,這麼宏大複雜的事,怎麼可能用一個簡單的概念就說清楚?
不要說國家發展,個人掙錢發財這事,能用一個簡單概念就說得清嗎?要是說得清,豈不是遍地富翁?而事實上富翁沒幾個,韭菜遍地都是。
不得不說,善於做這種「糖衣」的人很厲害,我非常佩服。
更要命在於,一旦「糖衣」被吃下去,大多數人都會有維護自我合理性的本能衝動——
即使發現之前認同的某個東西不合理,但已經不能回到過去修正,否定了自己認同的東西等於否定自我,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矛盾感、負罪感而讓人極難接受,再理性的人面對自我否定也會產生強烈的痛苦和情緒,有的人為了捍衛自己一貫正確甚至不惜拼命,因此只要「糖衣」做得好,讓人吃下去,聰明人都可以被輕鬆驅使。
得到超級用戶,青雲計劃獲獎者,全國新寫作大賽獲獎者,頭條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