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春補票吧
09年前在遊玩《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的時候,並不懂什麼是遊戲劇情,什麼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只知道單純的爽快感,也許這就是人生閱歷淺薄吧,過了好幾年想回顧的時候,卻因為嫌棄過時的玩法、手感和畫質選擇放棄,也許這就是喜新厭舊吧,但《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重製版正式發售的時候,硬核還是為青春補上一票。
《現代戰爭2》重製版(以下簡稱MW2)的戰役流程和原版是一致的,無論是關卡設計還是精彩的劇情反轉,在2020年今天都是屬於優秀的,特別的敘事手法造就了肥皂、小強、艾倫、幽靈還是普萊斯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數個震撼的場面仍記憶猶新,「No russian」關卡是最讓人印象深刻,也是最備受爭議的關卡,但也不要忘了這是反戰暗喻的最高升華。
一開始以為MW2重製版只是簡單的高清重製,確實劇情上沒有變化,相信COD粉絲也不希望有改變,劇情就是靈魂,但其實基於IW4.0引擎的製作下,不僅畫面質量有顯著的提升,而且在AI動作設計、場景設計和音效方面都是有改善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下面原版和重製版的對比,這方面還是老外總結得詳細,畢竟也算是他們的國民遊戲了。
MW2重製版暫時是沒有多人模式的,據說官方正在考慮,對於很多沒玩過MW2的玩家來說,150元不到參考購買價格,因為遊戲品質高確實值得嘗試,但如果你MW系列甚至COD的老玩家,那就要考慮一下這份補票有沒有必要了。
通過本文你可以知道這些(8款顯卡,RTX全系家族和GTX全系家族,2款處理器作為測試硬體)
1. 畫質選項分析,原版對比重製版
2. 1920x1080@2560x1440@3840x2160,最高畫質的幀率
3. 優化畫質和性能測試
4. Ryzen 7 3700X和「Ryzen 5 3500X」處理器搭配顯卡測試
配置介紹
平臺方面採用Zen2架構銳龍3代平臺(馬上要更換10900K先頂替),處理器是AMD Ryzen 7 3700X AUTO PBO模式,另一款處理器使用模擬出來的「Ryzen 5 3500X」,顯卡測試環節均使用AMD Ryzen 7 3700X儘量避免瓶頸,主板是微星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
內存是芝奇16GB DDR4-3600開X.M.P(17-18-18-39)較佳頻率,不超頻更符合大眾習慣,固態硬碟有浦科特M8SeG和七彩虹SL500,搭載Windows 10 1909最新系統、最新NVIDIA驅動445.75WHQL(為《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重製版優化支持)
RTX全系家族有映眾RTX 2080 Ti 11GB(1695MHz/14Gbps)黑金冰龍版、RTX 2080 SUPER 8GB(1845MHz /15.5Gbps)冰龍超級版,RTX 2070 SUPER 8GB(1815Mhz /14Gbps)冰龍超級版,RTX 2060 SUPER 8GB( 1680MHz /14Gbps)冰龍超級版,RTX 2060暫時欠缺,使用20系非S版本顯卡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以上對應的性能表現。
映眾RTX 2080 Ti 11GB黑金冰龍版,正面是一個LCD顯示屏,可以動態輪播各種運行情況,自帶一個ARCTIC 240厚排水冷,根據NVIDIA Boost 4.0的機制,散熱越好頻率越高,大多數遊戲核心頻率都在2000Mhz左右,溫度控制良好在60℃上下,4K@60fps選擇它是最佳的選擇沒有之一,《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重製版更是可以5K解析度體驗。
GTX家族有映眾GTX 1660 SUPER 6GB(1695Mhz/14Gbps)冰龍超級版以及GTX 1660 6GB(1845Mhz / 8Gbps)冰龍超級版,GTX 1650 4GBD6 (1620Mhz/12Gbps)電競至尊版。
COD傳統是沒有內置Benchmak測試程序的,這一點個人也比較苦惱,所以測試選擇的是古拉格—營救普萊斯上尉開頭這一段,從直升機飛到古拉格狙擊敵人,一直到直升機降落到古拉格監獄後結束。特別說明的是,這一段是渲染壓力在不同場景是不同的,所以挺有參考意義,每一款顯卡會測試2次取其平均值,默認使用DX11模式,拉滿全部畫質選項,除了關閉超採樣。
畫質選項分析,原版對比重製版
MW2重製版相比原版,除了官方宣稱材質紋理、過場動畫、光照渲染、動作設計、場景音效等方面有所改進,而且具體到圖形設置選項方面也能看出一些實質變化,特別是那些從DX9變成DX11 API的圖形技術更是隱性提升。
再看圖形設置裡面,MW2重製版新增了不少可調選項,比如說各向異性過濾、陰影貼圖解析度、快取太陽/單點陰影貼圖、抗鋸齒種類、超級採樣/更高解析度、著色器加載、複雜的環境遮蔽等,這些選項和近兩三年以來COD系列有所相似,說明MW2重製版也運用了部分現代化的圖形技術。
當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為原版遊戲在國內不好呈現(Steam鎖區還有),這裡硬核找來了油管Nick930UP主的視頻對比,可以發現MW2重製版真的是全方位提升,包括一些細小不容易注意到細節,可以仔細對比以下的視頻截圖,除了觀感方面,其他一些變化大家自行梯子查看原視頻,這老外分析很到位。
比如說謝菲爾德將軍的人物模型,不僅是更精細了,而且人物刻畫也更「老奸巨猾」了,又比如說沙包堆因為有了DX11曲面細分的技術加成,多邊形計算的缺陷不再呈現,最讓硬核震驚的是,連飲水機有間歇滴水的現象在MW2重製版中都以呈現,就別說還有那些煙霧和火焰效果的基本提升了,而對比最後一張圖MW1重製版,MW2重製版又是另一種過場動畫的升華了。
1920x1080@2560x1440@3840x2160,最高畫質的幀率
MW2重製版因為設置可以隨意調節解析度,所以不再受顯示器的物理限制,最高可以支持到5K解析度,所以下面所說的優化小問題,可以用此方法試試抵消負面影響。
1080P解析度,即便是GTX 1650 D6這種千元顯卡,也能基本達標60幀以上了,而搭配144HZ顯示器的話,建議可以GTX 1660/GTX 1660S起步,像RTX 2080/2080 Ti已經完美達到平均200幀以上,不過這些中高端顯卡都在一些大場景負載降到50%左右(大追捕這種小場景就沒問題),所以出現1% Low幀數幾乎都是100fps多一點,推測更大概率是可能和優化有些關聯,CPU和內存頻率性能對於這款遊戲應該是足夠的。
2K解析度,只要GTX 1660以上就能滿足60fps很流暢運行,而144Hz刷新率條件則需要RTX 2060 SUPER以上最佳,針對RTX 2060 SUPER到RTX 2070 SUPER的顯卡,上述說的問題就可以通過設置到2K解析度來抵消,因為畫質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幀率依然可以滿足144Hz刷新率的顯示器,這就是完美解決辦法。
4K解析度,無論是哪款顯卡,哪種場景都能滿載了,所以性能分歧就出來了,想要滿足60fps以上只需RTX 2060 SUPER(和《毀滅戰士:永恆》相似的性能表現),而過100fps基本只有RTX 2080 SUPER或者RTX 2080 Ti兩種選擇,搭配4K@144Hz顯示器簡直不要體驗太爽。
優化畫質和性能測試
這次優化性能就簡單多了,讓千元顯卡能完美一些流暢運行4K就好了,與此同時還可以嘗試高端顯卡進一步提升解析度。
就拿比較主流熱門的GTX 1660/GTX 1660 SUPER來說,建議關閉三個陰影選項,抗鋸齒改成FXAA(4K解析度足夠細膩並不推薦使用SMAA,但需要保留性能影響最小FXAA),這樣一來基本這兩款顯卡性能至少在20%以上,也就基本達到60fps以上的平均水平,只是某些複雜場景小幅度掉幀罷了。
而對於RTX 2080 Ti來說,倘如你還是搭配60HZ的4K顯示器,個人推薦進一步提升解析度,雖然損失幀率延遲會高一些,不過對於這種單人劇情來說影響基本沒有,5K解析度最高畫質這種旗艦怪獸它也能保持60fps以上運行的,而且以後出現的RTX 3000系列旗艦顯卡,你還可以試試超採樣到8K解析度。
Ryzen 7 3700X和「Ryzen 5 3500X」處理器搭配顯卡測試
和上一篇測試相同,3500X是3700X模擬而來,但是本質差別可能完全沒有,因為連三級緩存都是相同的,內部結構也是相同,就是兩個CCX調用的核心和線程數不一樣而已,CPU-Z跑分已經可以說明一切。
測試結果居然模擬的3500X還要好一丁點,排除掉數據誤差的因素,其實原因或許很簡單,那就是IW 4.0引擎已經是11年前的了,自然對多核多線程優化不得力,由於重製版的官方輔助優化才不會出現很大倒退,而且這3500X還是搭配RTX 2080 SUPER這種顯卡,所以看得出來MW2重製版對於CPU性能要求是較低的,主流的四核八線程甚至是高頻四核CPU亦能滿足,況且這還是最高畫質。
Ryzen 7 3700X 4.3Ghz@RTX 2080 Super使用情況
Ryzen 5 "3500X" 4.1Ghz@RTX 2080 Super使用情況
總結
好了,測試到此,不知道多少人會為MW2重製版買單呢?個人其實更推薦那些玩過COD,但沒有接觸過MW2的玩家去嘗試,當然也少不了真正的COD粉絲去支持,這款遊戲的經典程度,硬核覺得只有玩過的人才會懂,就像MW1那樣不可用語言去描述。
配置方面真的比較親民,一般主流的3000元DIY PC都能流暢玩最高畫質,而更低的筆記本配置亦能降低部分畫質達到流暢,當然還是比較推薦像R3 3300X/3100+GTX 1660S這種性價比搭配,感謝各位閱讀,喜歡的打賞點讚以及收藏一波,這是對本人最大創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