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情真意做好幫扶工作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西竹...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練軍,2018年3月,由貴州省教育廳選派到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西竹村擔任第一書記。

我到西竹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摸清楚村情村況。我在西竹村5個自然寨挨家挨戶走訪村民,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聽取村民意見,掌握村民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

練軍走訪農戶(中)我拜訪離任村幹、鄉賢寨老了解村情村史,了解西竹的發展史,請教村支兩委掌握在西竹村開展工作的難點、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西竹村壩區基本農田的特點,尋求產業發展的路子,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  針對農戶的疑惑和困難,我及時入戶了解情況,將扶貧政策講清楚,耐心地做工作,轉變他們的思想。為方便群眾聯繫,我在每家都張貼了連心卡,在村內設立了多個便民意見箱。

練軍發放稻花魚苗2018年,我注意到西竹壩區從2017年秋收後到2018年3月的整個冬季稻田荒蕪、菌棚閒置,如何發展產業成為了我每天思考的問題。我主動聯繫親戚朋友,引進麒麟西瓜,在西竹壩區開展大棚種植試驗。在上海張總和楊總的大力支持下,從上海運送瓜苗到西竹壩區,迅速完成栽種。西瓜在當年7月初成熟。西竹種植的麒麟西瓜由於瓜皮薄瓜瓤肉紅、汁多味甜、水分充足,深受大家喜愛,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19年村裡的大戶群眾跟進,麒麟西瓜種植面積擴大至20畝,2020年村裡獲得政府項目支持,全村種植面積達75畝。

麒麟西瓜三年的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要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首先要通過黨建引領、政策宣傳充分調動黨員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提升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其次要到群眾中去,與群眾打成一片,了解群眾困難,做到真情幫扶,用心辦事,切實解決群眾的困難。  駐村兩年,我看到村裡發生了很多喜人的變化,我深知作為一名脫貧攻堅戰士,唯有勤勤懇懇,了解群眾,關心他們的冷暖,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需求,才能融入他們,得到他們的信任和認可。  如今西竹村的群眾都認識我,只要我一到組上,群眾都會盛情邀我到家裡坐坐。  「練書記到家坐,馬上煮飯來吃。」  「練書記你什麼時候有空呀,還沒有到我家吃過飯呢。」  我只是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中最為普通的一員,看到鄉親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越過越好,我覺得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編輯 劉詩雅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情 一生懂朋人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懂朋...
    「這是組織給我的一次機會,是對我的信任和考驗,我一定把工作做好。」這是我在出徵前作出的承諾。正在工作中的莫朝俊我叫莫朝俊,2017年9月被組織選派到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懂朋村任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這一幹就是3年多。
  • 「我的扶貧故事」從教育工作者變身為「果農書記」丨荔波縣白巖村...
    我想採購一千斤,沒有的話五百斤也行。」  「哦,對不住了,昨天剛發了八百斤出去,需要過三天後才能採果,可以給你預留五百斤,你把地址留給我,我安排包裝後給你發貨,好嗎?」  一時之間,我多了一個稱呼,「百香果老闆」。要說這個稱呼的來歷,還得從兩年多前說起。
  • 「我的扶貧故事」在幫扶的道路上奮鬥出新生活、新希望丨荔波縣...
    我叫潘銀慧,2018年3月來到黔南州荔波縣玉屏街道辦事處水瑤新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剛開始駐村,我和其他隊員一樣,有過迷茫、困惑,但通過兩年多的駐村工作,我和我的包保戶共同成長,收穫了很多的喜悅與感動。潘銀慧入戶了解農戶家庭生活生產情況(左)至今我仍然清楚記得, 2018年8月19日那天早晨7點,我還沒起床,就聽到樓下一道道若有若無的敲門聲,打開門一看,我幫扶對象的女兒何思瑤站在門口有些激動又似膽怯的拿著大學錄取通知對我說:「慧姐,我被錄取了!」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鞏固扶貧成效 文軍助力脫貧  雖然洪江村在2018年底脫貧出列,但底子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我藉助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統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充分利用「文軍」優勢,鞏固扶貧成效。  開展就業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做事事有果,用情感人人交心丨荔波縣瑤山瑤族...
    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菇類村,是貴州「三山」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地理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後。2015年,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貧困戶263戶1119人,貧困發生率88.6%。我叫莫文炯,五年前,單位要選拔一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到聯繫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主動請纓,放棄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投身脫貧攻堅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說自己是個佳榮人,但我這二十多年並未到過岜鮮,就連岜鮮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想到脫貧攻堅工作能為岜鮮的老百姓帶來好日子,我毫無怨言地收拾行囊,開啟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從被幫扶到幫扶 是幸運也是責任丨道真自治縣棕坪...
    作為一名幫扶幹部,能在工作中獲得群眾稱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從貧困群眾到扶貧幹部,是幸運也是責任,走在脫貧路上,我感到無比榮光。我叫皮雲蕾,今年26歲,是道真自治縣棕坪鄉勝利社區的扶貧專幹,也是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用筆記本記錄下幫扶工作點點滴滴丨德江縣龍泉鄉...
    我一直相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幾年辦公室的工作經歷,讓我養成了做備忘、寫心得、記小結的習慣,我把它運用到了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中。裡面有扶貧政策,有省、市、縣、鄉的脫貧攻堅會議精神,有自己的工作日記,有幫扶對象家庭基本情況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這個筆記本,在村開展走訪時我會隨身攜帶,方便時就翻一下、記一下。因為平時單位事情較多,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幫扶對象的大小事情都記在本子上,放在心裡頭,落實在行動中。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蛻變丨荔波縣甲良鎮...
    我叫羅建田,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高村拉抹組村民,今年39歲。在我8歲左右,母親離開人世,從小缺乏母愛的我在父親的拉扯下逐漸長大。由於家境貧寒,儘管過了而立之年,我仍然找不到對象,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齡剩男。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工作人員...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 年 4 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貴州省 16 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 年,水城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 11.66 萬人,貧困發生率達 15.95%。初次參與脫貧攻堅的我,滿懷一腔熱血,深感責任重大。根據結對幫扶工作組的安排,我開始跑基層、搞摸底,進村入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幫扶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工作要從「心」開始丨岑鞏縣大有鎮黨委...
    我叫劉澤文,就職於黔東南州岑鞏縣大有鎮人民政府,任大有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脫貧攻堅期間,我負責大有鎮脫貧攻堅「三保障」與就業扶貧工作,並擔任大有、奔坡兩個村的脫貧攻堅作戰隊隊長。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
  • 幫扶少數民族同胞脫貧!黃埔街召開結對幫扶對接座談會,探討致富路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根據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工作要求,10月14日,黃埔街組織召開結對幫扶對接座談會,與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陸永佳,歸蘭水族鄉黨委書記許強等一行,深入交流東西部扶貧協作經驗做法,探討進一步攜手奔小康結對幫扶相關工作事宜。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擔使命 真幫實扶助脫貧丨荔波縣朝陽鎮...
    我叫劉振丹,2018年3月12日,我到朝陽鎮朝陽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在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始終牢記服務群眾的初心,在工作中理思路、謀發展,以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紮實做好各項精準扶貧工作。同時,根據貧困戶的不同情況、致貧原因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並定期走訪,做好跟蹤服務工作。通過入戶走訪,對貧困戶家中基本情況、思想動態、生活狀況、及脫貧願望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在我看來扶貧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動真情、動真格、真扶貧、扶真貧,真抓實幹、才能開展好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盡力做好分內之事丨威寧自治縣猴場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左林佶,中共黨員,現於猴場鎮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站工作。2017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在猴場鎮衛生院工作的我被安排到猴場鎮扶貧辦工作。我便告訴自己對待扶貧工作要兢兢業業,能吃苦耐勞,在脫貧攻堅中作出貢獻。
  • 「我的扶貧故事」熱情飽滿做好扶貧工作丨三穗縣瓦寨鎮白家村網格...
    我叫李國棟,是貴州黔東南三穗縣瓦寨鎮白家村的一名網格員。2018年9月18日,全縣派駐一千多名網格員下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同大多數人一樣,面對突如其來的工作任務,內心多少有點彷徨。這期間,我不斷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始終以熱情飽滿的工作態度來做好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常懷扶貧志 做好扶貧人|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駐村...
    我叫嚴輝,今年27歲,是貴定縣雲霧鎮塘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參加工作之初,我在貴定縣移民局主要從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為能更快適應農村工作,我與村支書、組長們討教經驗,持續加強駐村工作學習,穩步推進我網格幫扶的79戶165人。
  • ...不負父老鄉親的信任和重託丨荔波縣茂蘭鎮比鳩村村主任韋根站
    我叫韋根站,是黔南自治州荔波縣茂蘭鎮比鳩村村委會主任。自2014年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我不論天晴下雨都堅持深入群眾走訪調研,宣傳政策,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為進一步細化精準扶貧幫扶責任,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打好基礎。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黨員看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幫扶對象的生活好起來是有意義的事情丨水城縣...
    我叫楊雯,生於1980年,2013年到坪寨鄉工作,現在是坪寨鄉退役軍人事務站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坪寨鄉播落村小屯組的包組人員。回想起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感慨萬千,五味雜陳。剛到坪寨鄉工作時,這裡路不通、電不通、水不通,對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
  • 「我的扶貧故事」烏江邊上的幫扶情丨德江縣桶井鄉下坪村幫扶幹部...
    我叫何開恩,2016年9月參加工作,是德江縣桶井極貧鄉村建站負責人,同時也是下坪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幫助群眾打掃環境衛生在下坪村我共有4戶幫扶戶,記得第一次走進下坪村中寨組簡宜茂家,沒有連戶路,房子也是光禿禿的,只是用簡單的幾塊木板遮擋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