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莫叔,能不能出一章講一講如何正確地掏耳屎耳屎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相當的
不陌生
甚至對有某些有潔癖的人來說,是相當的熟悉,熟悉到厭惡的程度,啊哈哈哈哈...
你...掏過耳屎嗎
毫不誇張的說,估計所有人都自主或不自主的掏過耳屎,方法那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我姐夫身上隨時掛著
一串
咳咳,可能你也見過,這一串上面有各種東西
車鑰匙/ 各種門鑰匙/ 還有就是
耳屎扒子
長這個樣子
經常看到他就是這個造型
隨意的站著,稍微歪著一邊耳朵,用這個扒子在耳朵裡掏一陶,臉上時不時的流露出很爽的表情....
有些人會用棉籤來掏耳朵...
你可能會奇怪,棉籤頭那麼粗,能掏的很有限吧..
確實,中國人用棉籤來掏耳朵的很少
而西方人卻有很多
多到甚至西方的酒店洗漱間會常備有棉籤...
What?
Why?
原來,西方有好多人是油耳...
耳朵裡的耳屎不是硬的固體狀的成塊的,而是溼溼的/不成形的... 液體狀的...
對他們來說,棉籤似乎更方便,在耳朵裡這麼攪一攪,能粘出來很多溼耳屎。
如果你有機會去越南,你可能會看到更壯觀的收費的掏耳朵場景,叫做
採耳
採耳師傅手裡會有一把各種各樣的工具,變換著在你耳朵裡探索一遍,讓你一會兒爽翻天,一會兒齜牙咧嘴...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大媽,我媽媽沒有這些掏耳朵的工具,也不屑在家裡備上這些工具... 因為她會
自製
其實我從來沒有觀察過她的自製過程,也壓根沒在意(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我們家那位驚訝的說:天哪,你掏耳朵的方法和你媽一模一樣!
Really?!
印象中老媽並沒有傳授這門技術啊....
只能說明一點, 我的確是她親生的,連這個方法都是天生就會的...
說了半天,到底是什麼法子呢? 看下圖
1)撕一小段餐巾紙,寬帶大概是牙籤的2/3
然後牙籤按圖示位置擺放好,注意看圖上紅線距離,牙籤頭(尖斷撇掉了)距離紙頭約8mm左右...
這樣的目的... 你猜猜看...
2)將這一段紙繞著牙籤卷...
在我熟練靈巧的手法下,紙頭自然形成了一點彎曲,而這彎曲的部位就是之前預留下的8mm左右,裡面是空心的沒有牙籤的...是軟的(對耳朵沒有傷害)
然後,老媽就會用這樣的自製挖耳棒來掏耳朵...
而我,還會 加上第3步
3) 將手指微微打溼,輕輕的觸碰一下空心的紙頭...
這樣就能保證紙頭不會太乾燥太硬,同時又不至於完全溼漉太軟, 這樣微微有一點點溼的紙頭,進入耳朵後不會傷到耳朵(輕輕的旋轉),同時又能方便的帶一些零碎耳屎出來。
哈哈, 是不是有點佩服我....嘎嘎嘎, 這樣自製的挖耳棒又安全又有效....
當然,多數時候我還有個更安全簡易的方法
當耳朵癢的時候
歪著腦袋,用小手指伸到耳朵裡隨便這麼轉幾圈(手指太粗,其實只是轉的耳朵外面),然後輕輕拍打幾下,一般也能掉出來一些耳屎。
你,是怎麼掏耳朵的呢?
來看這些人的反饋
1)小時候媽媽掏耳朵疼死了,高中覺得左耳疼去看了醫生,醫生掏了半天又疼死,到現在也沒好,一深入就痛
2) 莫叔,我是油耳朵,之前就因為經常掏耳朵啥的,導致耳朵感染,得了中耳炎,已經好了。
3) 我妹妹耳朵裡面有耳機結,我給她掏耳朵就喊疼,是不是得去醫院把耳結清理一下,十三歲的小女孩,害怕對她的聽力有影響,耳結顏色還很深
可以這麼說
大多數人掏耳朵的方法都是錯的!
錯誤概率是99.9%
這樣掏耳朵的後果,可能會導致以下問題
1)耳朵感染
2) 耳膜破裂
3) 嚴重聽力喪失
那麼,正確的掏耳朵方法是什麼呢?下面2個字
不掏
耳屎的學名叫做
耳垢
是在耳朵中段形成的,它有著很多作用
1)天然的保溼劑,防止耳朵內部太幹
2)阻擋細菌/微生物/灰塵等進入耳朵深處
3)吸收死皮細胞和碎屑
最關鍵一點,它能
自我清潔
隨著你說話/吃東西/做表情,耳屎會慢慢的從內而外的自然掉落。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的耳屎結塊嚴重,遲遲不掉落,這時候更建議去醫院,醫生有一系列的方法來幫你去除。
Ps:洗澡時浴室的蒸汽有助於軟化耳屎
1滴溫水或生理鹽水也有助於軟化耳屎
--- End ---
寫於2021.02.16 05:13
點下面,莫嫡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