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的101個方法...只有1個是對的

2021-02-22 護膚問莫嫡

【引子】

莫叔,能不能出一章講一講如何正確地掏耳屎

耳屎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相當的

不陌生

甚至對有某些有潔癖的人來說,是相當的熟悉,熟悉到厭惡的程度,啊哈哈哈哈...

你...掏過耳屎嗎

毫不誇張的說,估計所有人都自主或不自主的掏過耳屎,方法那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我姐夫身上隨時掛著

一串

咳咳,可能你也見過,這一串上面有各種東西

車鑰匙/ 各種門鑰匙/ 還有就是 

耳屎扒子

長這個樣子

經常看到他就是這個造型

隨意的站著,稍微歪著一邊耳朵,用這個扒子在耳朵裡掏一陶,臉上時不時的流露出很爽的表情....

 

有些人會用棉籤來掏耳朵...

你可能會奇怪,棉籤頭那麼粗,能掏的很有限吧..

確實,中國人用棉籤來掏耳朵的很少

而西方人卻有很多

多到甚至西方的酒店洗漱間會常備有棉籤...

What?  

Why?

原來,西方有好多人是油耳...

耳朵裡的耳屎不是硬的固體狀的成塊的,而是溼溼的/不成形的... 液體狀的...

對他們來說,棉籤似乎更方便,在耳朵裡這麼攪一攪,能粘出來很多溼耳屎。

如果你有機會去越南,你可能會看到更壯觀的收費的掏耳朵場景,叫做

採耳

採耳師傅手裡會有一把各種各樣的工具,變換著在你耳朵裡探索一遍,讓你一會兒爽翻天,一會兒齜牙咧嘴...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大媽,我媽媽沒有這些掏耳朵的工具,也不屑在家裡備上這些工具... 因為她會

自製

其實我從來沒有觀察過她的自製過程,也壓根沒在意(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我們家那位驚訝的說:天哪,你掏耳朵的方法和你媽一模一樣!

Really?!

印象中老媽並沒有傳授這門技術啊....

只能說明一點, 我的確是她親生的,連這個方法都是天生就會的...

說了半天,到底是什麼法子呢? 看下圖

1)撕一小段餐巾紙,寬帶大概是牙籤的2/3

    然後牙籤按圖示位置擺放好,注意看圖上紅線距離,牙籤頭(尖斷撇掉了)距離紙頭約8mm左右...

這樣的目的... 你猜猜看...

2)將這一段紙繞著牙籤卷... 

     在我熟練靈巧的手法下,紙頭自然形成了一點彎曲,而這彎曲的部位就是之前預留下的8mm左右,裡面是空心的沒有牙籤的...是軟的(對耳朵沒有傷害)

然後,老媽就會用這樣的自製挖耳棒來掏耳朵...

而我,還會 加上第3步

3) 將手指微微打溼,輕輕的觸碰一下空心的紙頭...

這樣就能保證紙頭不會太乾燥太硬,同時又不至於完全溼漉太軟, 這樣微微有一點點溼的紙頭,進入耳朵後不會傷到耳朵(輕輕的旋轉),同時又能方便的帶一些零碎耳屎出來。

哈哈, 是不是有點佩服我....嘎嘎嘎, 這樣自製的挖耳棒又安全又有效....

當然,多數時候我還有個更安全簡易的方法

當耳朵癢的時候

歪著腦袋,用小手指伸到耳朵裡隨便這麼轉幾圈(手指太粗,其實只是轉的耳朵外面),然後輕輕拍打幾下,一般也能掉出來一些耳屎。

你,是怎麼掏耳朵的呢?

來看這些人的反饋

1)小時候媽媽掏耳朵疼死了,高中覺得左耳疼去看了醫生,醫生掏了半天又疼死,到現在也沒好,一深入就痛


2) 莫叔,我是油耳朵,之前就因為經常掏耳朵啥的,導致耳朵感染,得了中耳炎,已經好了。

3) 我妹妹耳朵裡面有耳機結,我給她掏耳朵就喊疼,是不是得去醫院把耳結清理一下,十三歲的小女孩,害怕對她的聽力有影響,耳結顏色還很深

可以這麼說

大多數人掏耳朵的方法都是錯的!

錯誤概率是99.9%

這樣掏耳朵的後果,可能會導致以下問題

1)耳朵感染

2) 耳膜破裂

3) 嚴重聽力喪失

那麼,正確的掏耳朵方法是什麼呢?下面2個字

不掏

耳屎的學名叫做

耳垢

是在耳朵中段形成的,它有著很多作用

1)天然的保溼劑,防止耳朵內部太幹

2)阻擋細菌/微生物/灰塵等進入耳朵深處

3)吸收死皮細胞和碎屑

最關鍵一點,它能

自我清潔

隨著你說話/吃東西/做表情,耳屎會慢慢的從內而外的自然掉落。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的耳屎結塊嚴重,遲遲不掉落,這時候更建議去醫院,醫生有一系列的方法來幫你去除。

Ps:洗澡時浴室的蒸汽有助於軟化耳屎

1滴溫水或生理鹽水也有助於軟化耳屎

--- End ---

寫於2021.02.16  05:13

點下面,莫嫡之選

相關焦點

  • 網友頻繁掏耳朵,不料耳朵長黴了!掏耳朵的好處只有一個……
    有道是,人生三大爽事捏腳、洗澡,還有掏耳朵其中掏耳朵深得大家的喜愛可謂一直掏一直爽但是近日有網友自爆掏耳朵把耳朵掏發黴了!該網友表示,自己有事沒事就喜歡掏耳朵,加上夏天愛遊泳,耳朵易進水,結果造成耳朵常常癢,流黃水,有時還會噁心發臭。
  • 男子經常掏耳朵,竟「掏」出個「瘤」!差點要命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78歲大伯常掏耳朵,檢查結果令他慌了上周,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一位滿頭白髮的大伯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診室。
  • 耳朵裡痒痒,掏卻掏不出什麼?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
    耳朵癢?用挖耳勺掏一掏就好了,掏出一大塊耳屎時,心裡還會有種莫名的成就感。但是耳朵裡痒痒,卻什麼也掏不出來,這是怎麼回事?是生病了嗎?提醒大家,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接下來就具體跟大家說一下,看你中招沒?並告訴大家耳朵癢正確的止癢方法。
  • 知健康|掏?還是不掏?對耳朵來說是個大問題
    所以別擔心耵聹待在耳朵裡不出來喲!1、可能會使耳道失去保護及抗菌的作用:耵聹是耳朵的自然屏障層,有保護及抗菌的作用,若經常將耵聹清乾淨,會讓耳道經常暴露在潮溼、細菌、黴菌的環境下,會容易引起耳道的感染。
  • 掏耳朵好舒服~章魚腳掏耳勺!
    那除此之外,就再提醒你今天掏掏耳朵ok的吧?黑餵狗~大家好,我是ARuFa。去查了一下,這個「蓬鬆鬆」大名叫「梵天(bonten)」,就是羽毛做的啦~京醬:梵天掏耳(一頭是耳勺,一頭是絨毛球)耳朵掏乾淨後,再用這個「蓬鬆鬆」撩~一下耳朵,幸福感瞬間倍增!
  • 總覺得耳朵癢卻又掏不出東西?可能暗示這5個問題
    1個內容 原以為是耳屎多了,沒想到掏完後,什麼東西也沒有掏。有些人很奇怪,為什麼什麼都沒有,耳朵還會發癢,背後到底有什麼鬼。要想清耳清,必須揪出背後的推手。
  • 掏耳朵那些事兒
    萬事開頭難,新年第一彈,先找個常見的掏耳朵的事情,給大家講講!掏耳朵是一個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一件事。清理了汙垢,放鬆了心情!    很多人掏完耳朵都感覺到很爽,為什麼呢?但是醫生總建議少掏耳朵,或者出現耳痛、耳癢、耳出血、長腫瘤,醫生一看就說掏耳朵掏的了,為什麼呢?掏耳一時爽,耳朵火葬場!為什麼呢?
  • 「不要總掏耳朵了!」7個愛耳小貼士,保護好耳朵
    耳朵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除了掌控聽覺外,還兼具保持身體平衡的機能。耳分為耳廓、外耳道、中耳及內耳幾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受損影響都相當嚴重,甚至會造成失聰。因此,我們要格外愛護耳朵。央視提醒:有的人在採耳後出現耳朵癢、耳朵流水等症狀,醫生表示,從耳科學的角度講,不建議採耳和掏耳朵。耳屎裡面帶有殺菌物質,可以保護耳道避免細菌的感染。
  • 自己掏耳朵?「失手了」怎麼辦?
    當「耳屎」積聚較多時耳朵就會發癢,而你條件反射,就會去掏,而且剛掏完的瞬間,感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有木有(洞悉一切的笑)?可是這件看似非常簡單的技能一旦「失了手」,會引起什麼後果你知道嗎?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於掏耳朵的四個誤區,看看你是否犯過。
  • 還在家用棉籤給娃掏耳朵嗎?錯錯錯,正確掏耳朵的方法請收藏
    文/銀花有媽媽看到娃耳朵裡有耳屎,忍不住要動手掏一掏,一方面是強迫症,一方面覺得「髒」,「髒東西」堵在耳朵裡不舒,也會影響娃的聽力;但也有父母擔心給娃掏耳朵會損傷耳膜。那麼,到底能不能給娃掏耳朵呢?在我服務的家庭中,也是常被媽媽們詢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個...差點要命!
    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聽到醫生的診斷,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
  • 掏耳朵被譽為人生三大快活之一,但經常掏耳朵真的好嗎?
    採耳就是掏耳朵,小時候躺在媽媽的腿上掏耳朵…哦…爽到起飛…如果你也喜歡掏耳朵,那你得好好看看這篇文章,掏耳朵這樣爽到起飛的事也是有風險的,最好不要經常掏耳朵!「耳屎」也有人叫「耳蟬」,學名叫「外耳道耵聹」。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和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屑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積聚就形成「耳屎」。
  • 還在用棉籤掏耳朵?可能不僅會顱內感染,還有3個惡果
    生活中有不少人平時總存在一些壞習慣,特別是感覺到耳朵不舒服的時候就會用棉籤去掏耳朵。如果長時間有這種行為出現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有可能在掏耳朵的過程中方法不正確、力道不合適而導致耳部健康受損,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 耳朵裡長了顆「痘」,竟然是掏耳朵掏出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說掏耳朵不當可能帶來的另一種壞處——耳朵「發炎」「長痘」!耳垢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種弱酸性物質,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再看看耳垢怎麼處理 一般少量的屑狀耳垢,會隨運動時的震動和下頜運動自行排出。
  • 耳朵裡長了顆「痘」,竟然是掏耳朵掏出來的?!
    生活中,我們可能隨手拿起棉籤、發卡、火柴棍等東西來掏耳朵,殊不知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甚至是有害的!往期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耳垢的好處多多,諸如潤滑外耳道;同時也說到了頻繁掏耳朵的害處多多。今天我們來說說掏耳朵不當可能帶來的另一種壞處——耳朵「發炎」「長痘」。耳垢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種弱酸性物質,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
  • 耳朵癢卻又掏不出東西?可能出現這5個問題了
    很多人肯定有過這情況,正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突然間感覺耳朵發癢難耐,如果不馬上用手掏一下,就覺得很難受。本以為是耳屎多,沒想到掏過之後,什麼東西都沒掏到。有人就納悶了,為什麼啥也沒有,耳朵還會發癢,到底是什麼東西在背後搞鬼。想要耳朵清淨,一定要揪出背後的推手。
  • 耳朵總是發癢,卻什麼也掏不出來?或許是4個因素在作怪
    掏耳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如果耳朵長時間不掏的話,耳朵裡很可能就會堆積大量的耳屎,就會出現耳朵發癢的情況。其實大部分情況下,人的耳屎會隨著人的咀嚼,振動,跳躍,說話,大笑等情況慢慢的排出耳朵外,所以也並不需要頻繁的掏耳朵。
  • 掏耳朵有多爽,一直掏一直爽,經常掏真的對耳朵有傷害嗎?
    掏耳朵這事甚至還會上癮,要是看到了耳屎,由於角度不好,想再往前一步又怕太深不敢探索,就真的很難過。最近觀察到娃也有耳屎,而且還不少哦,我這個手又開始癢了,當然我知道經常掏耳朵不好,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前段時間看到有個熱搜,#頻繁掏耳朵會導致耳朵發炎#,專家說經常掏耳朵會帶來很多危害,輕則導致耳朵發炎,重則能使聽力減退甚至喪失,嚇得我不敢掏了,更不敢給小朋友掏了,那要是耳朵癢了要怎麼辦呢?還能不能自己掏耳朵了??樓主的帖子引起網友的關注,也分享了自己因為耳屎被堵住的經歷。
  • 杭州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個……差點要命!醫生緊急提醒
    78歲大伯常掏耳朵,檢查結果令他慌了 上周在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一位滿頭白髮的大伯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診室。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大伯還說這幾年自己的右耳經常覺得悶、漲,好像聽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這是老年人的通病,畢竟年紀大了耳朵總是要背的,也就沒怎麼在意。
  • 耳朵癢卻又掏不出,可能在暗示你這5個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大家明知掏耳朵有風險卻難抵一時痛快,但你是否知道,那些隨時被清理出來的耳垢存在的意義恰恰是防止疾病侵襲。說到耳朵裡的秘密,我們不了解的還有很多。耳朵:它是「自淨」小能手看似耳朵只有我們手動清潔它的份兒,殊不知耳朵仿佛內置一條傳送帶,它善於自我清潔,能將灰塵等物打包形成塊狀片狀或屑狀的耳垢,一部分在說話、咀嚼時自行排出,還有些需要耳科醫生集中、徹底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