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疲倦、肌肉無力、心跳加速,又覺得自己老了?不,也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該補鉀了。鉀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關鍵營養素之一。鉀對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具有重要作用,並有助於防止鈣流失,使骨骼更硬朗。
鉀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礦物質,需要通過食物或藥物補充吸收。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體一旦缺鉀,正常的運動就會受到影響,鉀在全身參與神經遞質信號的傳遞,參與調節大腦、心臟、肌肉和消化道功能,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參與糖和蛋白質代謝等一系列重要的身體功能。98%的鉀分布於細胞內,少量分布於細胞外液。
鉀是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必不可少的主要成分,幫助細胞正常代謝,當身體缺乏鉀元素時會讓身體健康發生異常,嚴重缺鉀甚至會造成心臟停跳!長期缺鉀身體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可以來了解一下。
按我國營養學會發布的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健康人鉀的適宜攝入量為每天2000毫克。要預防慢性病,鉀的建議攝入量是3600毫克/天。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服用利尿劑,嘔吐、腹瀉、腎病,或豆類、瘦肉、奶製品、蛋類、土豆、香蕉等攝入偏少,都可能導致缺鉀。
缺鉀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疲勞和虛弱,總感覺到全身無力、即使得到充足休息也仍然很勞累、嗜睡、早晨醒來後睡不醒和頭暈眼花,感覺下一秒有可能會暈倒。缺鉀影響精神健康,引起疲乏無力、思緒混亂、意識模糊等表現,甚至導致抑鬱症或幻覺。當鉀含量下降時,會顯著影響人體的多種功能,導致精力低下、工作效率低下和身心疲勞。鉀維持人體神經肌肉的正常運行,低鉀會造成患者出現肌肉無力、四肢麻木,甚至無法站立、行走、不能自主翻身等。病情嚴重者低鉀會累及呼吸肌出現呼吸困難,影響大腦功能引發嗜睡、抑鬱、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鉀元素是人體所需的一種物質,如果含量不足,就會引起平滑肌收縮,繼而會出現抽筋的現象。鉀能幫助肌肉與神經相互溝通,還能幫助肌肉收縮。缺鉀會導致抽筋、肌肉痙攣、疼痛。
鉀含量偏低會導致胃腸蠕動減緩,病情較輕者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便秘、食慾減退等,病情較重者會引發麻痺性腸梗阻。
心肌細胞內外的鉀濃度對心肌的自律性、傳導性和興奮性有密切關係。鉀缺乏時,心肌興奮性增高,可引起心律失常,從而使心臟功能嚴重失常。低鉀會造成心肌應激性降低、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病情較輕者會出現心動過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滯;病情嚴重者則會出現陣發性房性或室性心動過速、心室纖顫。
缺鉀會導致神經系統症狀,比如煩躁不安、倦怠、頭暈、淡漠等。鉀有助於維持腦功能的信號傳遞,因此鉀缺乏與情緒變化和精神疲勞有關。一項研究發現20%的精神障礙患者有鉀缺乏症。另一項研究表明,對於輕度抑鬱症患者,當他們吃高鉀食物時,他們的情緒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鉀是血清素轉運的載體,血清素是一種促進健康的神經遞質。
體內缺鉀時,可引起肌肉、消化、心血管、泌尿、中樞神經等系統發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表現為肌肉無力、心律失常、胃腸道功能紊亂等。長期缺鉀,可出現腎功能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造成血鉀低的也需要補鉀。
●可以通常採用分次補鉀,邊治療邊觀察的方法,補鉀量可參考血鉀降低的程度,每天補鉀40~80 毫摩爾。
●對於輕度缺鉀或慢性缺鉀能口服的患者,建議首選口服氯化鉀製劑,另外可多進食含鉀食物,比如紫菜、海帶、菠菜、香蕉、瘦豬肉、紅薯以及豆製品等。
●對於急性嚴重缺鉀或無法口服患者,應及時通過靜脈補鉀。
●值得注意的是,補鉀禁止通過注射器將製劑短時間內推注靜脈。
正常情況下,由汗液排出鉀的比例很少,約3%。但大量出汗時,鉀的排出量會明顯增加。較長期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的人,由於出汗,鉀排出量可高達45% ,而正常情況下皮膚排鉀甚少,因此,有可能出現負鉀平衡。缺鉀時,全身倦怠疲乏、頭昏眼花、煩躁不安,嚴重缺鉀還會出現心律失常、腎功能障礙,甚至死亡。此外,低鉀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痺,加重厭食,出現噁心、腹脹等症狀。
●缺鉀會導致血壓升高,尤其是高鈉或高鹽攝入的人。
●鉀在放鬆血管和幫助降低血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鉀也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水平,因為高鈉飲食是導致高血壓的常見原因。
●醫生經常建議高血壓患者減少鈉的攝入量,增加鉀的攝入量。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補鉀和限鈉同樣重要。
●鈉和鉀就像兩個勢均力敵而又互相制衡的戰友,鈉在細胞外,鉀在細胞內。
兩者共同捍衛身體細胞內外滲透壓、水分和酸鹼值的平衡,只要攝入足量的鉀,就可以置換出體內過剩的鈉,從而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嘔吐或腹瀉會引起人體大量脫水,引發電解質紊亂,導致鉀大量流失。此外,使用利尿劑和類固醇藥物也會造成缺鉀。大量輸入含鉀藥物或口服鉀製劑等可導致體內鉀過多,可能引起心臟傳導阻滯、心跳減慢,嚴重的可停止搏動。需要藥物補鉀治療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補充鉀元素的最好方法是從食物中獲取,每天可以吃1~2個橘子,不僅能補充鉀元素,而且能開胃,緩解身體疲勞感。海帶中的鉀元素含量非常高,能改善免疫系統,預防甲狀腺疾病。另外,也可以多吃香蕉,因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能緩解疲勞感,同時能促進胃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問題。
不要等到身體出現不適時才想起來補鉀,預防大於治療。平時可以多吃含鉀豐富食物,如毛豆、紅豆、大豆,油菜、菠菜、芹菜以及山藥等。另外要找出引起缺鉀的原因且針對性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減少鉀元素流失。若使用補鉀藥物,需選擇正規醫院,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日常可以多吃一些香蕉、柑橘,或是喝點牛奶、果汁,吃一些含鉀的食物,有助於改善缺鉀症狀。同時也可以通過口服含鉀藥物來補充。缺少鉀元素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就需要藥物補充,或是用靜脈補鉀的方式。
選水果時,不能只是看鉀含量高低,而要看「鉀營養素密度」,也就是用鉀含量除以熱量的值。如果按照這個指標來衡量,100克香蕉含鉀256毫克,熱量為93千卡,鉀營養素密度是2.75。如此計算,橙子的鉀營養素密度是3.31,哈密瓜為5.59,木瓜為6.06。
土豆、紅薯、芋頭和山藥等薯類鉀營養素密度特別高,還富含維生素C,對控制血壓十分有益。各種雜糧也是補鉀高手,比如小米和紅小豆的鉀含量分別是大米的5倍和14倍。
蔬菜的鉀含量都很高,比如菠菜、芥藍、莧菜等綠葉菜。菌類蔬菜的鉀含量尤其出眾,例如口蘑鉀含為1655毫克/100克、蘑菇(鮮蘑)312毫克/100克、雙孢蘑菇307毫克/100克。
參考資料:https://www.sohu.com/a/233050959_34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