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孤僻心理
最近的心理諮詢中,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內向,不願意與其他人交流,甚至不願與父母等有血緣關係的人交流,讓家長很苦惱。今天交流並認識一下孤僻心理, 辨析一下孤僻與孤獨的不同、孤僻心理的成因,供家長、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愛好者參考。
孤僻心理常指因缺乏與人的交流而產生的孤單、寂寞的情緒體驗。孤僻的人通常表現內向,不願與別人交流、接觸,甚至待人冷漠,對周圍的同事、朋友甚至親人也常常帶著一種戒備、厭煩的心理;
孤僻的人猜疑心較強,容易神經過敏,做事喜歡獨來獨往,經常會陷入孤獨和空虛中。
心理孤僻和個人獨處不同,孤僻的人無論置身在哪兒,都會感到孤獨冷漠,無論是獨自置身荒野還是走在鬧市。這種孤僻心理體驗會讓人產生強烈的挫敗感、痛苦感和狂躁感,令人對人生心灰意冷,嚴重的還會導致厭世輕生、自殺。
一個人獨處,只是形體獨立,他們可能有著較強的心理支持系統來支持自己的成長!如獨自 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心理能感受到妻子的關心、孩子的期盼、父母的關懷、朋友的支持!
2
孤僻孤獨與君子
《莊子·山木》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中描述的君子之交,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他們互相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不黏人,在普通人看來,就像白水一樣的淡。另一群人表面上親親我我,推杯換盞,稱兄道弟,明面上和諧無比,但遇到實際困難或者利益衝突,就作鳥獸散。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君子是孤僻的,而指他們是能夠獨處的,正是因為能夠獨處,才能學習天地之道,參悟人生,繼而實現人生的進步與升華。
曾國藩曾說: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
君子達到一定的修為後,能夠正確的面對「孤獨」,又能做到「慎獨」,那是一個形式上的孤獨,卻是心理上的寬廣!
3
孤僻心理產生歸因
1)早年創傷。如父母離異、家庭暴力、遭受欺負、連續被打擊等不良刺激,致使幼兒時期過早地接受了煩惱、憂慮、焦慮等不良情緒體驗,從而變得消極、冷漠、敏感,甚至不相信任何人,容易導致自閉症等心理問題。
2)青年心理變化。孤僻心理在青年群體中所佔比重較大,此時的人正處於準成熟狀態,三觀建立伊始,自認為已經長大,但又深感不被理解,繼而產生強烈孤獨感。
3)缺乏人生目標。有著強烈事業心的人,會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對人生充滿熱情;若是沒有什麼目標,不思進取,生活圈子狹小,更易感到孤僻。
4)內向性格導致孤僻。內向的人自我中心觀念較強,對周圍的人和事表現得很淡漠,習慣自我封閉,不願意向其他人甚至自己的父母交流。
5)社交挫折。在交友戀愛等人際交往中遭遇過拒絕或挫折,會使自尊心受傷,會習慣的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人交流,進入社會交往能力下降和孤僻的惡性循環。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
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
伴你走過如詩的
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