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和懷牛膝有何區別?

2021-02-07 杏林曉聲

      牛膝又名牛磕膝,是一味傳統的中藥。牛膝可不要從字面上理解成牛的膝骨,事實上,牛膝是一種莧科、牛膝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圓形,高半米至一米。牛膝生長於低海拔地區的山坡林下,在我國絕大部分都有分布與種植。川牛膝主要產於四川盆地,而懷牛膝產於歷史上著名的藥材之都懷慶府(今河南焦作一代)。


     兩種牛膝在外形上有著一定的差別。川牛膝的表面呈黃棕色或灰褐色,近似為圓柱形,向下略細,並有一定的扭曲。川牛膝的質地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為淺黃色,並有呈同心圓排列的維管束。而與之相比,懷牛膝則顏色更為鮮豔、明亮,且條子更為粗壯,油性更多。


      川牛膝主要藥用部位是牛膝的根部,將採收的牛膝乾燥根除去蘆頭以及雜質,洗淨並切成薄片煎服。有著逐淤痛經、利尿通淋的作用,用以治療風溼痺痛、尿血淋血等疾病。而懷牛膝除了使用牛膝的野生種外,還可以使用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的根和根莖入藥。懷牛膝主要用法有煎湯內服和搗敷外用等。用活血散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婦女閉經、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等疾病。

     兩種牛膝都有活血通經、強筋健骨、引火下行的功效。兩者主要是側重點不同,懷牛膝側重於補肝腎和強筋骨,而川牛膝則在活血化瘀的方面更勝一籌。因此,醫生在選擇牛膝時一定要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機選擇合適的牛膝,才能發揮牛膝該有的功效。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懷牛膝與川牛膝
    導言:牛膝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但當時書中並未將牛膝分懷、川牛膝。明清之後始分為雲牛膝、懷牛膝、土牛膝、麻牛膝、川牛膝等多個品種。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將牛膝分為懷、川牛膝兩種。(編輯/三木)懷牛膝與川牛膝,二者不僅是產地不同,其實植物的種類也不同。
  • 牛膝三兄弟:牛膝、川牛膝、土牛膝
    南朝陶弘景則講:「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長大柔潤,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也。」五代時期《日華子本草》說:「懷州者長白」。直至宋代《本草圖經》明確說:「牛膝,生河內川谷及臨朐,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可見,在宋代之前所用的牛膝主要是現在講的懷牛膝。 懷牛膝,因主產於懷慶府而名,其名稱首見於明代方賢續成的《奇效良方》。
  • 杜仲、川牛膝、淮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川牛膝、淮牛膝的區別
    性狀川牛膝商品有2種:一為川牛膝,一為麻牛膝:①川牛膝又名甜牛膝。為植物川牛藤的乾燥根,根條星圓柱狀,不扭曲或略扭曲;根頭部膨大,根下端漸細,或有少數細小側根,長約30~70釐米,直徑約1~2釐米。全體具縱皺紋及,側根去掉後的痕跡;表面棕黃色或黑灰色。質堅韌,不易折斷。
  • 懷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懷牛膝的副作用與禁忌
    根呈園柱形,莖有稜角,節部膨大,狀似牛的膝蓋,故稱牛膝。主產於河南溫縣、武陟、博愛、沁陽等地,舊稱懷慶府,為享有盛譽的「四大懷藥」之一,稱懷牛膝。主產於四川的雅山、樂山和西昌等地稱川牛膝。富含牛膝多糖有明顯的增強體液免疫功能作用。懷牛膝中的有效成分有一定的興奮子宮、抗衰老作用。  1、對腸管的作用選用家兔、雌雄兼用,分別選取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每段3-4cm,按平滑肌常規實驗法進行。用16隻家兔,56段腸管,給以醇提取液,可使上述腸段興奮,緊張性提高,收縮力加強,換液後很快即可恢復。
  • 牛膝、川牛膝
    預計需要流量:0.6M請安心學習~【原貼正文】1牛膝與川牛膝個子貨3川牛膝4川牛膝、牛膝飲片對比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捆成小把,曬至幹皺後,將頂端切齊,曬乾。【性狀】本品呈細長圓柱形,挺直或稍彎曲,長15~70cm,直徑0.4~1cm。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微扭曲的細縱皺紋、排列稀疏的側根痕和橫長皮孔樣的突起。質硬脆,易折斷,受潮後變軟,斷面平坦,淡棕色,略呈角質樣而油潤,中心維管束木質部較大,黃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數黃白色點狀維管束,斷續排列成2~4輪。
  • 中藥介紹之【懷牛膝】
    淮牛膝、牛莖、百倍、鐵牛膝、牛克膝、牛蓋膝、接骨丹、粘草子根、牛胳膝蓋、野牛充膝。本品呈細長圓柱形,稍彎曲,上端稍粗,下端較細,長15~50(90)cm,直徑0.4~1cm。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細微的縱皺紋、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
  • 識草知性—懷牛膝
    所屬類別 : 植物牛膝(亦稱懷牛膝),莧科,系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呈園柱形,莖有稜角,節部膨大,狀似牛的膝蓋,故稱牛膝。主產於河南溫縣、武陟、博愛、沁陽等地,舊稱懷慶府,為享有盛譽的"四大懷藥"之一,稱懷牛膝。主產於四川的雅山、樂山和西昌等地,稱川牛膝。但懷牛膝質量最佳,數量也居全國之首,1959年,曾佔全國總產量的46%。懷牛膝因產於歷史上的懷慶府而得名,位於今河南焦作一帶。懷牛膝的特點是:條子粗壯、明亮、色澤鮮豔、油性多。
  • 治淋莫忘了妙藥懷牛膝
    牛膝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市場商品分為懷牛膝和川牛膝兩種。懷牛膝主要產於河南焦作,古稱懷慶府地區。
  • 活血通經二牛膝
    膝性味苦、酸、平,入腎、腎經,有活血祛瘀,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利溼通淋之功,川牛膝長於活血通經,懷牛膝長於補肝腎、強筋骨,臨床使用時應予注意。川牛膝、懷牛膝,二者均有活血通經之功,臨床常相須使用,故稱二牛膝。二者雖出身相同,功用相似,但細究起來,還是有些許差異。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懷牛膝)和川牛膝(甜牛膝)的根。
  • 黎師教你識藥材(三十三):川牛膝與麻牛膝的鑑別
    川牛膝與麻牛膝的鑑別     「牛膝」形象地反映出植物形態和功效的特點,符合中醫「以形補形」的理論。
  • 【中藥學堂】牛膝
    來源本品為莧科植物牛膝的乾燥根。別名牛膝、懷膝、懷夕、淮夕、淮牛膝、懷牛膝產地主要栽培於河南省武陟、沁陽等地,為"四大懷藥"之一,河北、山東、遼寧等地亦產。中心維管束木質部較大,黃白色,外周有點狀維管束斷續排列成2~4輪。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 川牛膝為近圓柱形,微扭曲,長30~6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輪同心環。氣微,味甜。
  • 《神農本草經》淺解第十一回 牛膝
    不過我在幼年學習中醫之初,最為困擾我的是臨床上老先生書寫皆為「懷牛膝」、「川牛膝」和「土牛膝」,當時我是搞不清楚為何「牛膝」還分3種。直到後來進入大學後才對3種牛膝有了更準確的了解。    一、懷牛膝    《神農本草經》只記載了「牛膝」並沒有「懷牛膝」的記載,那這懷牛膝有是從哪裡冒出來了的呢?
  • 中藥牛膝的藥性歸經及藥對配伍
    對人工早孕流產,過期流產及葡萄胎等以牛膝插入代替金屬棒擴張頸管,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病人痛苦。摘錄《中藥大辭典》牛膝有多種,入藥的有川牛膝、懷牛膝、土牛膝之分。川牛膝產於四川等地;懷牛膝產於河南溫縣、武陟、博愛、沁陽等地,舊稱懷慶府,故名;還有一種野生者名土牛膝,三者品種各異。牛膝最早載《神農本草經》,歷代本草多有論述。
  • 本草綱目:牛膝
    別名懷牛膝、牛髁膝、山莧菜、對節草、紅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百倍、雞膠骨、牛莖、腳斯蹬、鐵牛膝、懷夕、真夕、懷膝、土牛膝、淮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蓋膝、粘草子根、牛胳膝蓋、野牛充膝、接骨丹、牛蓋膝頭功效作用補肝腎,強筋骨
  • 中草藥之67 牛膝
    《藥材資料彙編》:治打撲刀傷,有緩和疼痛之效。2.《中藥志》:破血下降。3.《中藥材手冊》:功多祛風利溼,其他和懷牛膝相同。4.《四川中藥志》:祛風利溼,通經散血。治寒溼腰腿骨痛,足痿筋攣,婦女經閉及症瘕,淋病,尿血,陰痿、失溺。
  • 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五種吃法推薦!
    川牛膝,中藥名。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乾燥根。秋、冬二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烘或曬至半乾,堆放回潤。再烘乾或曬乾。那麼,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吧。 一、川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川牛膝的功效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川牛膝有活血祛瘀、祛風利溼的功效,川牛膝主治血瘀經閉、難產、胞衣不下,川牛膝別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龍牛膝,婦女月經過多
  • 中藥鑑別—活血通經二牛膝
    川牛膝、懷牛膝,二者均有活血通經之功,臨床常相須使用,故稱二牛膝。二者雖出身相同,功用相似,但細究起來,還是有些許差異。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懷牛膝)和川牛膝(甜牛膝)的根。懷牛膝主產河南;川牛膝主產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牛膝的基本介紹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南方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北方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穫。先割會地上莖葉,依次將根挖出,剪除蘆頭,去淨泥土和雜質。按根的粗細不同,曬至六七成幹後,集中室內加蓋草蓆,堆悶2~3d,分級,扎把,曬乾。
  •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症及副作用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牛膝在臨床上可用於婦科、風溼免疫科等疾病的治療,其中常見的功效有:1、用於瘀滯經閉,產後瘀痛,跌扑傷痛等症。牛膝善於活血祛瘀,對婦科、傷科各種瘀血凝滯的病症,常和活花、桃仁、當歸、延胡索等藥同用,既可活血調經,又能祛瘀療傷。
  • 【牛膝】功效與作用
    5、瀉火解毒:本品苦、微寒,故有瀉火解毒之功,可用治癰腫,生用能獲瀉火解毒、祛瘀消腫之效。鑑別應用1、牛膝生用散瘀血,消癰腫,熟用補肝腎,強筋骨。2、懷牛膝以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為主,土牛膝以瀉火解毒為長,川牛膝以活血祛瘀效力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