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國慶,又到了結婚的高峰期了。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收到大量的留言和提問。
大概是看到別人結婚,很多人就免不了會思考自己的婚姻問題,於是就很想知道,怎麼判斷自己喜歡的人適不適合結婚?或者怎麼選擇未來的婚姻伴侶?
其實說難也不難。
2006年,《紐約時報》刊載過一位婚戀關係專家整理的「婚前十五問」。
原標題叫作「Questions Couples Should Ask (Or Wish They Had) Before Marrying」,大概意思是「情侶在婚前就應該問過彼此的幾個問題」。
這是一份非常詳盡又有效的測試,從婚姻關係以及人與人親密相處的角度入手,來判斷兩個人究竟適不適合結婚、有沒有做好結婚的準備、乃至這段關係會不會長久。
對那些還沒有結婚的打算、剛在一起不久的情侶,甚至是單身的人,也非常有用。
通過這些問題,你可以快速地了解一個人的基本心理,關於婚姻究竟需要什麼,也能有最起碼的認知。
這十五個問題翻譯成中文如下:
當然,國情有別,歐美人的婚姻模式和我們有很多差異,這些問題並不都適用於我們。
至少大多數中國人目前還不需要去糾結信仰的問題。
一般也不會糾結臥室要不要放電視。
所以我把這十五個問題依據現實情況,修改整合成了十個。
問題一:我們有沒有支撐婚姻的經濟基礎?我們的收入來源和財務規劃是什麼?
第一個小問題不用解釋了,兩個人沒有一丁點經濟基礎,你結的哪門子婚。
而且不能是只有一個人有,雙方都要有,這是你的底氣和後盾,否則男人真不把你當人看。
除了經濟基礎,你還要知道,你愛的這個人,他的收入構成是什麼樣、有沒有大額負債,婚後你們的財務如何規劃,誰來理財,誰來記錄收支。
這不僅僅是規避可能的風險,也是檢驗對方的消費觀、金錢觀和你合不合得來。
如果金錢觀念不合,最好早點分開,因為婚姻裡至少一半的矛盾都來源於此。
問題二:我們對彼此的原生家庭了解嗎?能共存嗎?
一方面是雙方的父母好不好相處。
有的父母控制欲極強,喜歡幹涉子女的小家庭,享受那種說一不二的感覺(男方父母尤其常見),你的另一半再通情達理也沒用,噁心都能噁心死你。
另一方面是試探對方的態度,特別是男方如何平衡你和他父母之間的關係。
拿父母當令牌的人很多,他自己未必多孝順,到你這裡就是你必須無條件順從他爸媽,娶老婆如同給父母找了個家政。
碰上這種人,躲遠一點。
問題三:我們清楚雙方對婚姻的需求嗎?
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是以「和相愛的人相伴一生」的心態去結婚的。
有的人只是需要一段婚姻來完成任務,有的人只是需要一個伴侶來給自己擦屁股,有的人只是需要解決生活需求和生理需求。
如果你也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圖一點好處,那無所謂,隨便你們怎麼折騰。
但如果你有更高的情感需求,就要確定對方也是如此,不確定就先觀察觀察再說。
問題四:我們能接受對方的好友圈子和工作性質嗎?
說白了就是不要自己拔高婚姻的難度。
你明知道他的工作就是經常出差跑來跑去,一年也沒幾天在家,你很不滿意,還要結婚,那就是找罪受。
你明知道他的圈子很亂,都是些五迷三道的人,你天天提心弔膽,還要結婚,那就是自己害自己。
這種事沒有對錯,你沒辦法說因為他和你的預期不一樣,他就有問題,必須要改。
但你可以選擇,是這樣長久地承受心理折磨,還是換一種更安心的婚姻。
問題五:我們清楚雙方的疾病史和精神健康程度嗎?
這個年代,隱瞞傳染病或者精神病史騙婚的人並不少見,認識時間比較短的,你也不知道他過去都幹過什麼,多留心一下沒有壞處。
你實在不清楚他的實際情況,也不清楚怎麼去了解,好在還有婚檢。
這是婚姻最後的一道關卡,千萬不要嫌麻煩。
問題六:我們熟悉彼此的生活習慣嗎?我們能一起居住嗎?
小到進門鞋放在哪兒,大到日常生活是一板一眼還是隨性而為,兩個人能生活到一起,才能有順遂的婚姻。
不一定非要百分百合適,但不能有大衝突。
就算有衝突,也能彼此適應相互包容。
你十點鐘必須睡覺,他十二點還在旁邊打遊戲大呼小叫,完全不管你睡不睡得著,你瘋不瘋?
他所有東西都必須擺放在固定的地方,你拿起來的東西隨手就一扔,還覺得他事兒逼,他累不累?
這些差異婚前發現,還有個緩衝的餘地,大不了好聚好散。
婚後才知道,那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問題七:我們有沒有傾聽對方說話的意願和習慣?有沒有耐心去磨合溝通?
這個問題不是問對方的,是問你自己的。
你們之間有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模式,他會不會主動和你分享他的生活與情緒,他能不能聽你說話並尊重你的意見,這些事情平時你就能感受到。
如果你問自己這些細節問題,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同時你自己也是這樣,那你們確實具備了結婚的一項必要條件。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他給你的感覺都是冷漠和敷衍,那我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還要和他在一起了。可能你上輩子是菩薩吧。
問題八:我們對彼此在婚姻裡的期望是什麼?
是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一起成長?是放心大膽地做自己?
還是各自盡力扮演好各自在婚姻裡的角色就夠了?
這些婚前都要溝通好,你希望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明白告訴他,不要等到婚後才去逼他。
他希望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應該明白告訴你,不能等到婚後才開始絮絮叨叨你跟他想像的不一樣。
婚姻不能靠想像,該說的不說,以後有的是麻煩。
問題九:我們的性生活和諧嗎?我們能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性需求和性體驗嗎?
(衍生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婚前性行為,婚後發現無法正常進行性生活,我們有相應的預案嗎?)
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婚姻,「性」和「愛」是同等關鍵的兩件事,和諧的性生活可以緩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而無性婚姻又是最可怕的婚姻模式。
兩個人能坦誠地、公開地、自然地談論性需求和性體驗,才能讓雙方都快樂,而不是女的偽裝高潮,男的只顧著自己爽。
特別是有的人不贊同婚前性行為,兩個人婚後才睡在一起,那就要有一個預案,性生活不和諧了,怎麼調整,怎麼學習,怎麼看醫生,都是要想好的。
問題十:我們要不要孩子?要幾個?育兒的責任如何分配?
為什麼這個問題在原本的「十五問」裡排第一,我卻把它放在了最後?
因為這個問題,最容易出變數。
你說你害怕生育,不想生孩子,或者就想生一個,男方一開始可能答應得很好,婚後立馬變卦,威逼利誘要求你生。
有的還會推給父母:「我爸媽那關我實在過不去,要不你就委屈一下吧。」
甚至很多人,嘴上說的是「好的我們不生,以你為準」,其實心裡想的是「結了婚還怕你不生孩子?」。
這個問題問你是問不出來什麼的,會偽裝的人太多了,你只能大概了解一下他對生育和女性的態度,避開那些一味覺得女人就該相夫教子的直男癌。
但你要覺得他說什麼就是什麼,那你未免太天真。
最後想說的是,測試只是測試,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就算做完這個測試後,兩個人對對方的答案都很滿意,恨不得給滿分,也不代表什麼。
這不是考試,這只是一個過程,促使兩個人去思考,你們究竟是不是合適的,你們有沒有真的了解對方。
如果缺乏足夠的了解,它也是開啟相互了解的契機。
我們應當帶著這些問題,去在實際相處中不斷衡量、不斷思考,當斷則斷,最後才能接近自己想要的婚姻。
可能會有人問:如果在討論、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想結婚了怎麼辦?
那就別結。
這麼基本的十個問題都能讓你對婚姻產生強烈的顧慮,那說明本來就不該結,結了也不會有好結果。
可能還會有人問:如果兩個人相互探詢這些問題的時候,吵翻了怎麼辦?
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能吵翻臉,你們兩個究竟適不適合結婚,心裡沒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