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有的寶媽在寶寶還沒出生時就規劃出了一個寶寶的學習計劃,特別是在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寶媽們都不知道幾歲送寶寶去幼兒園合適,有的說2歲以後,有的說3歲以後,還有的說4歲,從幼兒園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需要三年,入小學一般是六歲。
在幼兒園上三年需要從三歲上起,從時間和排班上決定,上幼兒園的年齡應該是三歲。
家長擔心寶寶入學晚,會和同齡孩子有差距,送孩子去幼兒園晚了,又怕孩子去幼兒園太早,影響身體發育,影響大腦發育,在幼兒園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差,跟不上老師的講課內容,感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晚一些會比較好。
家長在討論孩子三歲還是四歲上幼兒園的問題時,哈佛大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三歲上幼兒園還是四歲上幼兒園,人生的發展會有很大不同。
小麗的兒子三歲了,聽說很多寶媽都是三歲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小麗也正想著送兒子上幼兒園,兒子平時比較粘人,對什麼也不懂。小麗想了想,又和幼兒園進行了溝通,才決定將三歲的孩子送去幼兒園上學,兒子去了幼兒園後的表現不好。
小麗的兒子在幼兒園總會哭鬧找媽媽,不會自己去廁所、吃飯,也不會和老師講話,有尿褲子的現象,小麗怕孩子受委屈不適應,於是就把孩子接回家,想著等到明年再送去。
家長對於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問題,掌握不好,不知道什麼時候送去,送去之後不知道能不能適應,假如送孩子太早上幼兒園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出現了問題,到時候家長們後悔都晚了。
斯坦福教授:孩子上幼兒園別太早,早一年有可能會毀掉孩子一生。
上幼兒園不能只看年齡,還要想想這三點:
1、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
上幼兒園之前的孩子,媽媽要對孩子進行一個簡單的培訓準備工作,要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不然上學就等於受罪,四歲左右的孩子就要學會獨立完成穿衣、去廁所、吃飯、睡午覺等生活自理能力,平時家長們要適當的多鍛鍊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技能鍛鍊,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這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2、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社交能力
有學者做出過相關的統計,上幼兒園時會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會遭到同齡人的排擠,這些孩子主要表現為自私、暴躁、膽小、不會溝通等等,因為這樣的孩子不會表現出自己的需求,也常常被老師所忽略,所以父母們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和社交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社交能力才會有提高。
孩子在三歲時家長就要讓孩子認識情緒,明辨是非好壞對錯,也是提高情商的關鍵所在。給孩子買書,幫助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和情商的培養,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家長儘量給孩子買一些可以讓孩子去探索的書,在孩子成長的階段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根據實驗證明,規律作息和自理能力強的孩子,適應能力會更強。推薦各位家長一套規範兒童行為的繪本——《幼兒情商行為管理兒童繪本》
整套繪本共40冊,每冊都是圍繞孩子在成長中、生活中常見的主題,並且用簡潔有趣的故事、生動童趣的畫面來教會孩子諸多道理,養成好習慣,像是承認錯誤、懂得分享、學會相處、生活自理、安全意識、自主獨立等。
繪本的色彩明麗,語言生動活潑,讓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更容易 沉浸在故事當中,小山羊、小兔子等卡通形象也會讓孩子對繪本愛不釋手。家長陪孩子看書時是一個特別好的視覺感受。能助家長一臂之力的書,比起家長的嘮叨說教,要管用幾倍。
3、孩子對幼兒園是否產生強烈抗拒心理
上幼兒園時是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長、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第一次步入社會,家長都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將孩子強行送到幼兒園,導致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同時還會有過激的表現,都是因為孩子對於幼兒園了解得不夠,認為父母把自己拋棄了。
孩子上幼兒園前,會使用入園的繪本作為角色扮演的劇本,孩子非常願意參與其中。還能夠在演繹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提前預演在幼兒園中會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覺得這個方法真的管用。在孩子選擇要去上幼兒園時,家長一定要培養好孩子準備上幼兒園的各項技能,重點不是年齡,而是能力的具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