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哪兒呢?迪士尼主導下的《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為何撲街

2021-01-09 王木棍

【本文為木棍電影原創,歡迎關注木棍,點讚轉發評論,必能收穫好運】

2012年,迪士尼斥資40.5億美元收購了盧卡斯影業,繼收購皮克斯、漫威之後,迪士尼影視帝國版圖上又完成一塊重要拼圖。收購的同時,迪士尼就已經在雄心勃勃地謀劃著《星球大戰》系列的重啟三部曲。

2015年底,《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如約而至,預售票房創下好萊塢新紀錄,最終全球席捲20.7億美元票房位居影史第四,國內貢獻了8.2億人民幣。

2年後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就開始顯露疲態,劇情惹惱了死忠粉絲,全球票房更跌落至13.3億。國內向來缺乏星戰情結和氛圍,《星戰7》的高光一刻沒能延續,《星戰8》僅有2.7億國內票房。

又過去兩年,到了這部《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雖然北美的預售票房依然亮眼,但數字還是低於前兩部。國內就更差了,3天沒破億,最終預測連2億都達不到。口碑更是跌至系列最低,IMDb6.8分,豆瓣6.6分。

新三部曲上映的間隔年份,迪士尼還推出了兩部外傳,分別是2016年的《俠盜一號》和2018年的《遊俠索羅》。前者還算保持了不錯的口碑,後者則可謂一敗塗地。

相比80年代的正傳和本世紀初的前傳三部曲,迪士尼旗下的星戰後傳三部曲顯然有更強大的CGI技術支撐,可以呈現出更宏大逼真精美的視覺效果。可「面子」再好,丟了「裡子」,還是難以挽回這史上最強IP日漸日趨的頹勢。

星戰在國內一直不瘟不火有歷史和文化等諸多原因,國內的分析文章已經不少。但新三部曲導致的IP衰退是全球性的,國內的反應不過是國際上的放大。作為一名星戰粉,我馬後炮地分析一下箇中原因,首先還是要回首一下星戰系列的「裡子」到底是什麼?

《星球大戰》的精神內核

1975年,當31歲的喬治·盧卡斯,用自己開腦洞寫下的劇本獲得了20世紀福斯公司賭博性質的800萬美金開始拍攝《星球大戰》時,他自己也不會想到,這部沒有大牌明星、不是一線導演、沒什麼人看好、以太空為背景的科幻電影能夠開創一段傳奇歷史,不但刷新票房紀錄,更在之後的日子裡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星球大戰》也開創了一種新的電影類型,即太空歌劇。在這樣的電影中,對未來的設定並不嚴格按已有的天文物理學和宇航知識展開。太空只是冒險的場所,現有的科學常識並不是限制人們想像力的枷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世界,美蘇冷戰,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各種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生活失去希望。喬治·盧卡斯在《星球大戰》的劇本中以義軍對抗帝國的方式影射著當時的社會,美國就像帝國一樣強大跋扈,隱蔽在叢林中的義軍則像極了越戰中的遊擊隊。

另一部分靈感則來自日本導演黑澤明的電影,絕地武士的設定可以說脫胎於東方尤其日本的武士和劍客文化,手中的武器換成了帶有未來感的光劍。

而故事講述的父子衝突和弒父情結又源於西方的古希臘神話,以及盧卡斯自己與父親糟糕的關係。荒漠中英雄的成長與冒險又有著當時影響力最大的西部片的影子。

可以說,《星球大戰》的內核就是雜糅了東方武士精神和西方英雄主義的冒險故事和家庭倫理劇,只不過把背景放在了架空的宇宙和銀河系。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科幻背景下的故事,浩瀚的星空和廣袤的銀河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更有了一種宏大而滄桑的史詩感。陰謀與宿命,理智與情感,傳承與顛覆在其間的糾纏、碰撞讓人產生一種對命運無常的唏噓感嘆。

同時,在當時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拍攝技術和視覺效果,呈現出的光怪陸離的異星世界和奇形怪狀的異星生物,都給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覺。

人們似乎在電影中找到了某種信仰,那種反抗精神,那種捨身取義。尤其是對未來世界的瑰麗想像,就如電影的名字《新希望》一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色彩和希望。

正傳三部曲是盧克天行者及其夥伴冒險、對抗帝國的故事,最後他完成了對父親達斯維達的救贖,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前傳三部曲,則聚焦阿納金天行者從小孩成長為絕地武士,又棄明投暗成為達斯維達的過程。

可以說,兩個三部曲的主人公都有著各自動人的魅力,成長的弧光和宿命般的經歷也讓人共情。雖然世界觀極為龐大,但整個故事已經十分完整和圓滿。

迪士尼啟動新的三部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既要保留原有的星戰元素,又要考慮有新的創意,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在看來,不但無法超越前面6部,更是給這經典IP蒙了一層灰。

堅守傳統和開創新局的搖擺不定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星戰文化在粉絲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語境。一些元素已經成為星戰必不可少的標籤,它們共同構成了星戰迷心中共有的集體回憶。

原力,光劍,以黑武士為代表的戴著頭盔不露真容的各種士兵,各種外星生物,主角身邊的機器人,千年隼和X戰機等各式飛船。沒有了這些,就不能稱之為星戰。而前面講到的家庭倫理和冒險故事的內核更是不可或缺。

《星戰7》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導演J·J·艾布拉姆斯繼承了這些星戰傳統,甚至繼承得太過明顯。模仿和致敬的痕跡隨處可見,也不怪很多人說就像把《新希望》和《帝國反擊戰》放在一起重拍了一遍。身世成迷的主人公,多人組團的太空冒險和革命友情,與強大帝國的抗爭,弒父情結,連主人公成長的環境也要放在荒漠的星球。萊婭公主、韓索羅這些老面孔的再次出現更是情懷滿溢。

導演的聰明和討巧在前傳三部曲結束十年後,迅速就讓老粉絲們達到了高潮,商業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但赤裸裸的模仿還是引發爭議。

如果說《星戰7》是一次復古致敬,那麼《星戰8》則試圖以有限的方式顛覆它。導演換成了執導了《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加裡斯·愛德華斯。就像他最近的作品《利刃出鞘》一樣,愛德華斯總是喜歡各種反轉和出人意料。

然而,顛覆大,爭議更大。粉絲們發現,這不是一部符合他們心中樣子的星戰電影。就算盧克天行者再現銀幕,但包括他在內的主要角色的形象太過顛覆,情節反轉過於魔性,強組CP尷尬的不行。尤其那個亞裔大餅臉「賈玲」的加入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蕾伊的身世這一在《星戰7》裡吊足了粉絲胃口的最大謎團,卻用「她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讓人目瞪口呆。《星戰8》似乎想要擺脫系列之前的內核而有所創新,凸顯普通人在反抗軍中的作用,原力與普通人更緊密的聯繫。可是,粉絲並不買帳。

到了《星戰9》,J·J·艾布拉姆斯回歸執導,面對粉絲的不滿不得已開始糾偏,讓電影回歸到傳統的路上來,在塞入星戰元素和情懷梗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影片一上來就讓皇帝帕爾帕庭復活,再次成為最大反派。蕾伊的身世更是再度反轉,原來她是帕爾帕庭的孫女。這樣一來,家庭倫理劇的戲碼就可以繼續上演,幹掉自己的爺爺成了蕾伊這個主角的使命,就像當年盧克對抗父親達斯維達,凱洛倫殺死父親韓索羅。

讓蘭多回歸,讓盧克和韓索羅再現銀幕,讓曾經系列中出現的絕地武士們以聲音的形式再現。最後一幕又回到塔圖因星球,那個安納金天行者和盧克天行者生活成長的地方,那掛在天邊的兩輪落日,新三部曲就這樣在粉絲回憶的緬懷中落幕。

而有開創性的地方,除了段子更多,就是星戰系列最核心的元素原力和絕地武士設定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這些變化並沒有被老的星戰粉完全接受。

從《星戰8》中原力能讓盧克隔空造影,能讓蕾伊和凱洛倫隔空對決隔空取物,已經讓原力這種帶有哲學色彩的獨特概念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變得更像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絕地武士死後的英靈的濫用,讓像盧克這樣的犧牲所本該帶來的情感衝擊力量變弱。《星戰9》中,蕾伊算是以萊婭兒媳婦的身份擁有了天行者的姓,婆婆和大舅的英靈出現會心一笑,可偏偏沒有本的身影,明明是以絕地武士的方式死後化成空氣的本不配擁有天行者的姓名嗎?

這樣看下來,後傳三部曲並沒有在原有的世界觀中拓展出新意,而老調重彈除了帶來情懷和票房的收割,也沒能留下太多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

迪士尼越來越套路的政治正確與價值觀

迪士尼電影中最成功的人物非那些公主們莫屬。在女性主義的聲音越來越強大的今天,整個好萊塢都在塑造新時代新女性的光輝形象。

因此,蕾伊作為新三部曲的主角並不讓人意外。這個角色從第一部亮相開始,還是贏得了不少觀眾和粉絲的好感。甚至在第二部結束的時候,讓人一度覺得這是迪士尼又在塑造一個灰姑娘似的出身,冰雪奇緣公主般自強自立的平民女英雄。

蕾伊的真實身份還是歸於家族血統。但這又恰恰是迪士尼另一個慣常使用的價值觀,出身不重要,選擇才重要。於是,第三部讓蕾伊以萊亞公主準兒媳的身份擁有了天行者的姓名。

除了女性主義和血統論,迪士尼在政治正確上怎麼能少了對少數族裔的照顧呢?前面6部的冒險英雄團,除了外星人就是白人。而這次鐵三角蕾伊是女性,芬恩是黑人,波是拉丁裔,《星戰8》還強行塞入了個亞裔女性分配了不少戲份。

可惜的是,這些政治正確和價值觀並沒有成為加分項,反而將前面六部中耐人尋味的政治隱喻拋棄掉。銀河帝國有著納粹和70年代美國的意象,前傳三部曲更是描述了共和國到帝國的政治變遷。而新三部曲中的第一秩序,不過是個簡單的帝國翻版,復活的皇帝和殲星艦隊更是憑空出現,像是為當反派而硬推上來。

選角的失敗和人物魅力的缺乏

政治正確倒也無可厚非,但演員形象實在讓人不懂導演的選角標準。黑人演員約翰·博耶加就看不出來好在哪,醜版「賈玲」的越南裔演員凱莉·瑪麗·陳就更讓人懷疑這是故意來黑亞洲人的吧,幸好《星戰9》果斷地減少了她的戲份。

算不上漂亮的黛西·雷德利倒是挺符合新時代女性的形象,亞當·德賴弗這個演員雖然演技不錯,但一直讓人get不到他形象上的點。

除了演員形象,電影中主要人物的魅力則遠不如前面六部。

凱洛倫作為貫穿新三部曲中的主要反派,他的人物塑造和命運走向也像極了達斯維達。從光明到黑暗,再從黑暗回歸光明,他作為天行者家族的一員,重複了他外祖父的宿命。

可他的洗白和轉變實在太過倉促,前面兩部多的片長抵不過蕾伊的一光劍、一救命和親爹幻象的幾句話。

他和蕾伊之間的感情戲也太過狗血。前面兩部,他和蕾伊的爭執對峙,完全看不出兩人曖昧的CP情感鋪墊和暗示,導致最後兩人的一吻定情和本如殉情般的行為,都顯得「愛情來的太快像龍捲風「讓人猝不及防。

相比阿納金和盧克身世和成長的悲劇色彩,蕾伊並沒有表現出更獨特的氣質與經歷,人物的弧光也不過爾爾,甚至還不如跟她相愛相殺的凱洛倫。她的爺爺帕爾帕庭還是個純種的壞蛋,大義滅親理所當然。

無論演員個人還是銀幕形象,新三部曲裡的幾個主要人物都遠不如凱麗·費雪、馬克·哈米爾、哈裡森·福特這些打著系列標籤的老傢伙們。再加上新三部曲中各種劇情硬傷和槽點,都讓系列的老粉絲情何以堪。

最讓人動容的只剩下萊婭公主的離去。其飾演者凱麗·費雪早在2016年《星戰8》上映前就去世,《星戰9》中她的影像都是從《星戰7》的拍攝素材中剪輯選用。萊婭公主也終於在這一部中去世,無論劇中劇外都是徹底的告別。

告別的,還有又一次的星戰故事。迪士尼有強大的吸金能力,也輸出了夠多的情懷。可套路滿滿還是讓粉絲愈發失望,反倒是劇集《曼達洛人》贏回了一些口碑。從2022年開始的新星戰三部曲計劃已經出爐,在迪士尼帝國的統治下,星戰的往日光輝還能重現嗎?

相關焦點

  • 從《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說起,為何星戰不能徵服中國市場
    這個系列就是星球大戰系列。星球大戰到底有多牛?星戰正傳三部曲盛行的年代,是1977年—1983年,而那個時候,外來電影幾乎在國內沒有市場。要知道,1977年的時候,距離改革開放,還有一年呢!到了前傳三部曲,也即是1999年——2005年的時候,國內的電影市場,才剛剛開始發展起來。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給這個五十年大IP一個重新開啟的機會
    愛看的東西,彼此都沒有看過,怎麼能說到一起去呢?只能互相緘默,各自安好。但是,我很歡迎你們可以進入星球大戰的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值得每一個喜歡科幻題材的朋友去暢想和遨遊。星球大戰看似門檻高,實際上了解一些初級設定就可以入坑了,世界觀和價值觀將會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逐漸形成。
  • 原力失效:《星球大戰》在中國糾結和失落的20年
    仔細分析《星球大戰》在中國的20年票房曲線,前傳三部曲表現不錯,《星球大戰7》是巔峰狀態,之後急速下滑,再也難復當年之勇。2012年,迪士尼就以40.5億美元收購了盧卡斯影業,將星戰這個IP牢牢掌握在手中。此後,迪士尼從2015年開始推出了後傳三部曲:《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 在《星球大戰9》中,帕皇克隆體的狀態為什麼那麼糟糕?
    在《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中,最大的情節轉折就是希夫·帕爾帕廷的復活,後來才確定這是帕皇的一具克隆體。但是,他的身體狀況為什麼那麼差呢?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他們開始製作新的星戰三部曲,希望結束天行者傳奇並推出新一代的英雄和反派。
  • 北美3周狂轟4.5億美元,迪士尼賺翻,黛西·雷德利不愧是票房福星
    迪士尼年度壓軸的「美版西遊記」票房就很爆表,除了內地票房撲街外,其他市場幾乎都取得大賣了,J·J·艾布拉姆斯真不愧是賣座保證!《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是由J·J·艾布拉姆斯執導,黛茜·雷德利、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等主演。該片是後傳三部曲的終結篇,講述在盧克·天行者化為絕地英靈的一年後,殘存的抵抗勢力將再次面對第一秩序。
  • 憑藉漫威和《星球大戰》的IP,迪士尼幾乎統治了全球和北美市場
    迪士尼佔據了全球和北美票房前十名中的7.5席(《蜘蛛俠:英雄遠徵》是0.5席)。然而,在中國,只有一部《復仇者聯盟》電影。 當然,迪士尼的其他電影在中國的表現也不差,兩部動畫電影《獅子王》和《冰雪女王2》的票房都超過了8億元人民幣。 漫威宇宙更糟糕,三個都是「十億+」的火爆風格。只有《星球大戰》沒有成功。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家族傳奇的終結
    在《星球大戰9》的評分與票房都不盡如人意之後,系列電影的未來發展將何去何從,這不僅是迪士尼高層所想,同時也是無數影迷和粉絲心中所想的。致敬往昔,輝煌不再毫不客氣的說,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重啟拍攝製作的《星球大戰7~9》是對原有系列正傳的復刻作品。
  • 《星球大戰9》結局圓滿還是糟糕?不否定過去,銀河系故事永存
    單從時長來看,星戰9的時長是星戰新三部曲裡面最長的142分鐘。於此同時星球大戰9的主線和支線的劇情也被塞得滿滿當當,各種各樣的事情應接不暇。其實劇情豐滿咋一看是好事,可以讓觀眾看到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但如果溢出來的情節和節奏把握不到位就會讓影片無法掌握觀眾的情緒,無法抓住觀眾的共情點。
  •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12大未解之謎
    如果我們承認帕爾帕廷是蕾伊的祖父,那麼就引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帕爾帕廷到底是和誰同居後生下了這個兒子?從時間軸來看,帕爾帕廷最遲在《星球大戰前傳三》之後就必須要有兒子了,這似乎有點難以令人信服,而且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位母親的存在,更何況帕爾帕廷那張被毀掉的醜臉只怕很難引起女人的興趣。
  • 《星球大戰》等作者表示,「多年來,迪士尼從來沒有為版權付費」
    《星球大戰》等多位電影小說作者都表示,「多年來,迪士尼從來沒有為版權付費」。近期,包括《星球大戰》、《奪寶奇兵》在內的多部電影改編小說的作者們,集體指責迪士尼拒絕為電影化所產生的相關版權費。延伸作品世界觀功不可沒,電影改編延伸小說艾倫迪恩福斯特是一位寫《星球大戰》改編小說的作家,他從1976年開始為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改編成小說版本。作者也相繼寫出了《星球大戰》世界觀的衍伸系列小說,包括1978年前傳《心靈之眼的碎片》、繼《星球大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之後的《暴風將至》等。
  • 《星球大戰》六部曲——太空家庭倫理劇
    那《星球大戰》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這一切都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某一天說起了。不僅僅是在撈金上面,星球大戰還為整個電影史摸下濃重的一筆——開創了整個電影的特效行業。【1975年夏天,喬治·盧卡斯召集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成立了工業光魔電影特效公司。因為拍攝《星球大戰》所需要的電影特技效果是超越當時電影製作行業的能力的。】
  • 《星戰 9》首映禮上海迪士尼舉行,吹響 42 年傳奇最終章
    要說到電影史上時間跨度最長的超級 IP,一定非《星球大戰》莫屬。而《星球大戰》的正傳電影,可能要在最新的《星球大戰 9:天行者崛起》上告一段落了,這部由盧卡斯影業出品、J.J.艾布拉姆斯執導的巨製承續第 8 部的故事脈絡,在盧克·天行者化為絕地英靈的一年後,殘存的抵抗勢力將再次面對第一秩序
  • 約翰波耶加批迪士尼邊緣少數族裔角色《星球大戰》中的黑人、亞洲...
    時光網訊 近日《星球大戰7》等後傳三部曲中扮演芬恩的約翰·波耶加又發表耿直言論,接受英國《GQ》雜誌採訪時他表示,感覺自己的角色在星戰系列中被邊緣化。波耶加一開始說,他確實是第一個在《星球大戰》系列中得到如此重要角色的黑人,但好萊塢電影工業並沒有準備好如何呈現這個角色。而且這個過程並不讓人愉快,「沒有哪個演員會得到『因為你演了星戰,觀眾們就要抵制』的待遇;沒有哪個演員能在自己的社交媒體收到這麼多的死亡威脅,說你黑人這黑人那的,說什麼黑人沒資格演暴風兵。」
  • 所有IP都應該跟《星球大戰》學學怎麼帶貨
    說真的,只要好好翻一翻,你總能從衣櫥、辦公室甚至廚房搜刮出幾件與《星球大戰》有關的玩意:也許是一件印著STAR WARS兩個單詞的T恤。也許是展示櫃裡被細心呵護的塑料小人。也許是迪士尼樂園紀念品區順手買的尤達腦袋鑰匙扣。也許是填色本、設定集、帝國或者義軍標誌的貼紙。也許是星球大戰聯名夾心月餅。
  • 迪士尼公布《星球大戰》未來計劃:全新衍生電影、多部電視劇集、多...
    據路透社報導,迪士尼近日公布了一系列「星球大戰」相關內容,包括全新電視劇、電影計劃等。迪士尼計劃將備受歡迎的角色製成多部全新電視劇,角色包括:走私犯蘭多·卡瑞辛;機器人C-3P0及R2-D2等。
  • 《星球大戰》全球最熱門的IP大電影爆紅40多載
    大家好,我是百家影視娛樂新人夢淚花開,用簡單精煉的語言講述電影故事,今天我們繼續說好萊塢經典IP《星球大戰》系列的後傳三部曲的第一部: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故事背景放在「賈庫戰役」的30年後(「雅文戰役」35ABY),新共和國和帝國殘餘勢力在賈庫星球展開了最後的決戰,最終帝國軍戰敗被迫籤署了和平條款,從此銷聲匿跡在銀河系。
  •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科幻《猩球崛起》,迪士尼也重啟了
    這兩個新聞本身是獨立的,但如果聯繫到2019年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主導的大導演,痛罵漫威電影的事情聯繫起來。背後還是有點意思的,甚至折射出美國電影某種程度的衰落。2010年後,三位一體的科幻系列電影,找來找去只剩下《猩球崛起》三部曲。註:迪士尼重啟的《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青少年向的《飢餓遊戲》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它們總不能說科幻經典吧。哪怕《猩球崛起》系列,再加上後面三個系列電影。
  • 分析影評| 聊聊《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到底差在哪兒!
    毒舌君總體感覺迪士尼對於這部「星戰外傳」準備並不充分,製作上也並不用心,導致本片問題多多,不僅沒啥真正震撼人心的大場面,一些劇情在合理性方面也值得商榷。角色方面的最大問題就是本片的男主角——扮演年輕版漢·索羅的阿爾登·埃倫瑞奇,當初定他擔綱男主角的時候,就讓人感到有些詫異。為什麼會選擇一個如此名不見經傳的新星扮演這個經典角色呢?
  • 《星球大戰》全面「搶錢」計劃來襲,你還能抵擋多久?
    看來,迪士尼和旗下的盧卡斯影業下定了決心,無論是電影、樂園還是遊戲,總有一個會讓你忍不住乖乖把錢掏出來。電影:《星球大戰9》公布片名片花最重磅的當然就是《星球大戰9》電影的新消息。作為天行者家族系列最終章,也是2015年開始的新三部曲的最終章,《星球大戰9》從誕生以來就備受矚目,還經歷了更換導演和延遲上映的風波,讓星戰迷們揪緊了心。
  • 《星球大戰8》的14個秘密
    而在此之前,《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會在2016年12月18日率先登上熒幕。這部外傳的的設定是基於《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和《星球大戰:新希望》中的事件,為第一顆死亡之星竊取計劃的使命。目前這部外傳是否會和星戰三部曲有聯繫還尚未可知,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將給銀河裡的星戰迷們帶來一頓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