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花224億買下大潤發,2年時間過去了,現狀如何?
現在已經是10月份,阿里巴巴內部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籌備11月份的雙十一,一些在淘寶網天貓網上的電商企業們也開足了馬力,囤積商品、設計促銷方案,希望能夠在這一年的雙十一中有更好的收穫,儘管每年的雙十一電商企業都有不錯的表現,且整體交易規模一年比一年高,2018年天貓商城雙十一的交易額達到了2135億元,成為了全球成交量最大的促銷活動,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除了雙十一之外,各大電商平臺日常的交易量增長速度逐年下降。這一趨勢在三年前就已經被馬雲所預見,因此他也提出了新零售這一概念。電子商務的局限性需要線下實體店的結合才能彌補,阿里巴巴的網絡購物平臺也是如此,也正是這個原因,馬雲在這之前砸了224億買下大潤發,希望能夠在線下實體店方面有所發展。
但這幾年線下實體店的生意也是舉步維艱。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知名品牌零售商在中國已經扎穩腳跟,僅沃爾瑪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就已經達到了15.7%,因此想要在這些國際知名品牌中求得生存並不是那麼簡單,同時除了這些傳統的零售商之外,國外的科技企業比如亞馬遜也在嘗試與阿里巴巴同樣的模式,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麼這幾年馬雲買下的大潤發發展的又是如何呢?
首先我們要看到的是在大潤發超市中付款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大型超市當中付款的效率就意味著顧客的流動率,也意味著整個超市的銷量。因此如何提升付款效率是每個大型超市都會考慮的問題。而目前在大潤發超市當中,都已經安裝了自助收銀的機器,用戶只要通過刷臉支付就能夠完成購物,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流程非常簡單,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支付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據大潤發的統計數據,消費者願意通過刷臉進行支付的比例達到了85%。
其次,新零售這一概念在大潤發超市當中也有所體現,大潤發作為傳統零售商自然不能放棄網絡銷售這一重要渠道。淘鮮達項目就是這一渠道的重要嘗試,淘鮮達」覆蓋了278個城市、使800個門店完成了數位化改造,用戶足不出戶就能夠購買到新鮮的蔬菜和海鮮,所有的購物只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就能夠送貨上門,在這個過程當中,也真正讓消費者體會到了新零售帶給自己的便捷。尤其是在一線城市,由於一線城市交通擁堵,下班就變得非常倉促,在這個過程當中還要去菜場買菜,就顯得非常吃力。有了淘鮮達這一問題就得以解決。正是基於以上兩點,目前大潤發的業務越做越紅火,也足可見馬雲的先見之明,相信在未來新零售還會有更廣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