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最重要的展覽可能就是金像獎的展覽,一個人一生能獲得一個金像獎是最高的榮耀。」12月18日,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策展委員會主任、南京傳媒學院攝影學院院長、新華社領銜編輯陳小波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作為當代中國前沿影像工作者,陳小波多年來在國內外策劃了多個主題展覽。本屆金像獎紀實攝影類獲獎作品的策展由她負責。紀實攝影類影像的傳播和展示離不開翔實、精煉的文字,文圖的編輯和組合形式很重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儘可能完整地表述作者的主題和思想,體現作者的影像風格,這是對策展人的一個考驗。
今年紀實攝影類金像獎有9位獲得者,每個作者提供50幅作品,策展要選擇出一半的作品來展示,這就需要重新選擇、組合、編輯,選出最精到的作品,困難之處也在於此。
紀實攝影類作品本身在裝裱和呈現方式沒有太多餘地,更多要重視影像的內容和背後呈現的故事。有幾組是攝影家傾注數十年精力拍攝的系列作品,單看每幅作品關聯不大,但所有的作品放到一起就呈現了時代面貌。「幾位攝影師是新聞記者出身,以紀實報導見長,我就選擇了他們每人兩組最能代表個人影像風格的代表作品,通過精心編排整合,力爭呈現出紀實報導攝影行業的最高水準。」陳小波說。
「所有展覽的呈現,在設計圖紙和電腦中,遠遠不如現場震撼。布展過程中,現場的背景、空間、燈光,讓我又重新認識了每幅作品的意義。」陳小波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讓更多人了解攝影、熱愛攝影,用攝影講述中國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