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薴麻的生長發育與環境有著巨大的聯繫。大自然中的雨、風和土壤都會影響它的生長。接著呢,咱們就一起分析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一、薴麻生長發育與雨的關係:
薴麻一年收三、四次,生長量大,在生長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獲得高產穩產。薴麻要求年降雨量超過800-1000毫米,分布均勻,大氣相對溼度超過80%。湖南沅江農民把薴麻叫做「露水下的草」,是很有道理的。長期乾旱不但影響產量,還會使麻蔸受害,而且對薴麻的影響不是一年而是幾年。薴麻不耐水淹。排水不暢或地下水位高會使植物長得矮,葉子黃,莖細,產量低,並腐爛至根部,從而導致敗苑。所以保產必先保蔸,保蔸必先排水。
長江流城麻區,降雨量充沛,一般年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左右,但是降雨分布不均勻是缺點。一般頭麻雨水多,二、三麻雨水少。這是頭麻產量高,二、三麻產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解決二、三麻產量低的問題,主要靠水。有人做過調查,鄂南麻區歷年降雨量達1200-1500毫米,據分析,頭麻雨水充足,均未受旱,二麻受早的有七年,三麻受早的有九年。二麻受旱主要在生長後期。因此只要頭麻適時早收,使二麻苗期搶到幾場雨,多數年份二麻豐收。三麻受旱,主要是中後期秋早。因此頭、二麻適時收穫,使下季麻少受旱害,也是獲得三季麻平衡增產的關鍵性措施之一。
二、薴麻生長發育與風的關係:
薴麻要風又怕風。微風有利於薴麻的生長。它能在麻地,循環空氣,改善溫度、溼度和光照條件,促進根系吸收,增強薴麻生產養分的能力,減少病害,增加纖維產量。但薴麻怕大風。頭麻怕北風,因為北風會降溫,對苗期生長不利。二麻怕南風,因為南風是幹風,在土壤幹早和空氣幹早(火南風)並發時,嫩梢「油尖」老化,葉片很快捲縮脫落,麻杆停止生長。但頭麻小滿節起小南風可長肉,促進成熟。三麻怕西北風,因為西北風是冷風,對三麻中後期生長不利。
一般四級以上的風暴,就可造成風害。或者嫩芽被吹傷,麻莖不容易伸長,發生分枝,或者麻莖相互摩擦,擦傷麻皮。擦傷部分的纖維呈紅色班疵,容易拉斷,降低纖維品質,甚至麻杆倒伏或折斷,嚴重影晌產量、質量。在強風和暴雨同時發生的情況下,脆弱的龍頭根受到損傷時,還會影響到下季麻的產量。
不同品種抗風性不同,如沅江「白裡子青」、「蘆竹青」、宜章「雅麻」、大庸「黃殼麻」、廣西「黑皮苑」、荔波「大蔸麻」、四川「白麻」等都比較抗風。防風的途徑,首先選背風向陽地栽麻,設置防風篙、防風堤或栽植防風林,選用抗風品種,其次,應該適當密植,冬季培土,增施鉀肥。薴麻遭受風災後,要馬上扶正麻株,培土穩蔸,使它恢復生長。
三、薴麻生長發育與土壤的關係:
薴麻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湖區、平原或者丘陵山區都可以種植。但是在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含有機質豐富、結構良好的土壤上,麻蔸發得快,植株生長高大,纖維產量比較高。麻地還要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要在2尺以下,否則容易潰水敗蔸。如果在土質較差的條件下栽麻,冬季培蔸時要多施堆肥、凼肥、廄肥等有機質多的肥料,不斷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能獲得高產。
麻區農民種植薴麻對土壤選擇很有研究。沅江麻區農民認為黑泥土(粘質壤土)、烏砂土(砂質壤土)有機質豐富,特別肥沃,栽麻最好;潮泥土(粘壤)、潮砂土(砂壤)比較溼潤,栽麻也好;二黃土、黃泥土(壤土)土層深厚,麻齡會延長。黃土(黏土)有機質少,排水不良;漏砂土、白砂土(砂土)、死黃土、馬肝土(重黏土)土質瘦,不耐旱,裁麻最差。陽新麻區種麻土壤有黃壤土、紅壤土、糠頭土(黃棕壤)、黑砂泥土(粘壤土)、偏砂土、砂質土(砂土)、油砂土、潮砂土(衝積土),其中以黃壤土和紅壤土種麻最多,大約佔麻地面積一半左右。由於這兩種土壤土層比較深厚,裁麻年齡久。油砂土和潮砂土土質肥沃,晚上能回潮,纖維產量也高。
土壤質地不但影響纖維產量,也影響纖維品質。
薴麻比較耐酸性土。江西上高縣米山墾殖場曾經在土壤酸度(PH5-5.5)較大的土壤上種植薴麻,畝產200斤以上。但是麻地土壤酸度以接近中性,或稍偏酸性(PH6.0-7.0)為好。如果土壤酸性很大(PH4.5以下),生長很差。因此,在酸性較強的土壤,應每隔幾年適當施些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總結: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內容。如果對於以上內容有什麼疑問,或者有什麼想法,記得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