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魔,作為魔法世界人人畏懼的超級黑魔王,自然是有點本事才能做到這個位子上。
確實,在伏地魔還是小湯姆·裡德爾時,就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有多天才,他不僅是世界上最精通黑魔法的人,在魔藥學上也是最頂尖的高手,要不然他怎麼能研究出「復活湯劑」呢?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逆天的反派,卻兩次栽在了哈利·波特的手上。如果說哈利也是一個可以和伏地魔旗鼓相當的對手,輸給他,伏地魔「不丟人」。但問題是,哈利的實力與伏地魔差著「十萬八千裡」呢?即便是「越級殺」,這中間的級別差也不是個位數,伏地魔輸給一個幾乎是「孫子輩」的對手,是不是有點太敷衍了。
尤其是在霍格沃茨終極之戰,已經有過一次被咒語反彈經歷的伏地魔,在面對哈利提醒過他老魔杖的主人已經改變了時,他的高智商似乎在那可一刻突然「掉線」了,不管不顧地還是向哈利發起奪命咒,再一次遭到咒語反彈,徹底地game over了。
一代黑魔王,就這樣「不太精彩」地退出了魔法世界的舞臺。原以為,他會與哈利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咒語PK大賽,誰想到,戰鬥猝不及防地結束了。
雖然《哈利波特》只是一部兒童讀物,但在很多哈粉的心目中,它的地位不啻於一部魔法史詩。但是,對於粉絲們期待許久的哈利大戰伏地魔的橋段,難免會讓人看得不過癮,甚至還不如麥格教授喚醒霍格沃茨的石像一起對付食死徒那段,來的心情彭拜呢?
難道精彩了一路的《哈利波特》,在大結局的時候真地爛尾了嗎?
當然不是了。別看《哈利波特》是一部魔幻小說,它裡面的情節可是非常符合邏輯性的。如果真地讓哈利憑藉實力殺死伏地魔,哪怕是過程非常的精彩、非常的艱難,這樣的設計也是「不合理」的。畢竟哈利與伏地魔的實力差距過於懸殊了,就算哈利頭戴主角光環,但也不能太違反常理了。
況且以伏地魔的實力,恐怕除了鄧布利多,沒有人能夠殺死他。正因為鄧布利多已死,他才敢有恃無恐地攻擊霍格沃茨。
退一步想,即便哈利用奪命咒打中了伏地魔,也不太可能殺死他。「瘋眼漢」穆迪(實為小巴蒂·克勞奇)在給學生們演示不可饒恕咒時就曾說過,不同的巫師,使用同一種咒語所呈現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以哈利的實力,他發出的奪命咒打中伏地魔,恐怕也只是給老伏「撓痒痒」,也只有老伏這樣級別的巫師發出的奪命咒才能殺死他。所以,J.K.羅琳就設計讓老伏自己「殺死」自己。
這就不得不佩服J.K.羅琳在情節上思慮得太過周全了,幾乎找不到漏洞與不合理的地方。就好比伏地魔為什麼會智商突然掉線,不管不顧地向哈利發出奪命咒。J.K.羅琳在這一幕前已經做好了大量的鋪墊。
首先哈利詐死,讓伏地魔感到被羞辱,然後又眼睜睜地看著心腹貝拉特裡克斯·萊斯特蘭奇和愛寵納吉尼被殺,讓他深深受到刺激,最後食死徒們臨陣逃跑,已經把伏地魔氣得喪失了理智,氣急敗壞之下,他只想著殺死哈利,其他什麼都顧不得了。這才導致了他再一次被咒語反彈。
雖然這樣寫死伏地魔,喪失了一些情節上的精彩性,但所呈現的效果更加地符合邏輯。比起一味地追求好看刺激(例如某手撕gui子、手榴彈炸飛機系列),小編更願意看這種天馬行空但又不失合理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