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銷20億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統一,卻敗在自己手裡

2020-12-21 網際網路天下觀

推薦語:方便麵曾是很多國人長期喜愛的食物,儘管在不少人眼中,它們是垃圾食品。但是不能否認,它在很短的時間中,就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食品。本文要介紹的這家生產方便麵的企業,巔峰時期曾年銷20億元,成功擊敗統一、康師傅等競爭對手,成為行業巨頭,但是最終卻敗在了自己的手中。這個方便麵品牌,就是五穀道場。

被人遺忘的五穀道場

在如今的方便麵行業中,很多人一提到知名品牌,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康師傅、統一等品牌。的確,它們都是堅守十幾年而不倒的企業。不過,如今的人們很容易將一個曾經輝煌的品牌忘記,它就是五穀道場。在那個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業老大。

方便麵之所以會成為流行食品,甚至到今天依然為很多消費者喜愛,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價格低廉。尤其是在當年人們消費水平還沒有提高的時候,方便麵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方便麵產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是要營養健康。

推出非油炸概念一炮走紅

當年很多方便麵廠商生產的產品,大多都是油炸的,雖然味道很香,但是長期食用肯定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就在這個時候,五穀道場創始人王中旺發現了另一個商機,那就是將方便麵做出非油炸食品的概念。在當時的行業中,這算是一個創舉。

但是等到自家產品問世之後,卻得到了很不好的市場反饋,因為根本沒有消費者認識五穀道場這個品牌。沒有辦法,王中旺只能投入大量資金做廣告,電視、報紙上充斥著五穀道場的宣傳語。這招品牌營銷非常好使,沒過多長時間,五穀道場的方便麵就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年銷20億元卻盲目擴張

儘管後來國內的方便麵產業一度陷入低迷期,但是五穀道場的發展卻並沒有受到影響。根據資料顯示,從2005年~2008年,短短三年時間,公司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並成功擊敗康師傅、統一等老牌巨頭。品牌的成功讓王中旺看到了獨霸行業的機會,於是他投下大筆資金進行生產鏈的擴建,開始不計成本的打擊競爭對手。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場近乎豪賭的擴產能,最後卻宣告失敗了。主要的原因是整個方便麵行業需求量暴跌,讓五穀道場的產品無處銷售,最終導致資金鍊斷裂。可能連王中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擊敗自家企業的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自己的盲目擴張。

總結:五穀道場的結局是十分悲慘的,最後被賤賣給了國內一家公司,最後也沒有能夠重現輝煌。它的衰敗也給很多企業一個警示,當站在高峰時千萬不要盲目自信,老老實實打好根基才是最重要的。說了這麼多,你還知道哪些隕落的方便麵品牌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科技的變革和時代的進步,我將與你同在!

相關焦點

  •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
    沒落的方便麵巨頭:曾打敗康師傅和統一,最後卻被5000萬「賤賣」推薦語: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近幾年市場銷售額整體上卻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3年以前,中國方便麵營業額曾經連續18年遞增,中國內地和香港方便麵總銷量達462.2億包,平均每秒打開1465包方便麵。
  • 曾經打敗康師傅和統一的方便麵巨頭倒了,白菜價賣身央企都救不活
    而我們今天說的卻是一家在食品行業曾經非常知名的公司,它是一家方便麵巨頭,曾經在巔峰時期,一年銷售超過20億元,不但打敗了現在知名的康師傅和統一,更是當時國內知名的百強企業,然而如今卻只能「賤賣資產」,無法挽救,這家方便麵巨頭就是「五穀道場」。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相比之下,統一的老對手康師傅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卻成績耀眼,第一季度公司總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41.976億元,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5.32%至4.335億元。雙方的交手始於1992年。這些年來,在傳統方便麵和飲品市場整體頹勢的狀態下,經歷了方便麵爭奪戰、火腿腸補貼戰後的兩大巨頭,如今又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中高端品牌的戰場。
  • 方便麵巨頭倒下!曾年入20億,超過康師傅和統一,終被5000萬賤賣
    現在談起市場上的泡麵品牌,大多人腦海中浮現的一般都是康師傅和統一。這也很正常,畢竟這兩大品牌的市場份額佔有60%以上。其實,曾經有個百強方便麵巨頭年銷20多億,超過康師傅和統一,然而現在卻黯然出局,「賣身」央企都沒用。這個「倒下」的巨頭就是五穀道場,其創始人是王中旺。1970年,王中旺出生於河北農村,從小家裡窮,沒怎麼上過學。
  • 打敗康師傅和統一,它是方便麵界的傳奇,可惜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說起「五穀道場」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它曾經在巔峰時期,一年銷售超過20億元,不但打敗了現在知名的康師傅和統一,更是當時國內知名的百強企業,然而如今卻只能「賤賣資產」,無法挽救。
  • 兩巨頭相愛相殺:統一賣不動方便麵,康師傅賣不出包裝水
    來源:證券日報網希紅市公眾號日前,兩大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相繼發布了2019年財報,股價卻雙雙遭遇大跌。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統一方便麵業務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38.6%;飲品業務收入127.31億元,同比增長0.9%,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為57.8%。對此,統一稱方便麵業務及飲料業務的增長主要由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原物料價格下跌以及中國政府推行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影響所致。
  • 方便麵巨頭崛起,一年賣出15億包,網友:康師傅和統一有壓力了
    而在眾多的速食產品中,只用等到幾分鐘的方便麵,則成為了市場的寵兒,銷量也節節攀升。在方便麵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方便麵品牌,莫過於康師傅和統一。作為行業巨頭的它們,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不過,市場是不斷處於變化中的。現如今方便麵市場中,出現了一匹「黑馬」。今年的銷售額增長速度極為顯著,一度達到20%,連康師傅和統一都比不上它。這個如同「黑馬」一樣的品牌,就是今麥郎。
  • 方便麵「復活」上半年銷量猛增,康師傅統一疫情紅利能吃多久
    在營收個位數增加下,方便麵巨頭的利潤增幅迅猛,尤其是康師傅的利潤增長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康師傅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實現8%和58.3%的增長。而統一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實現了2.2%和39.6%的增長。另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6%,銷售額同比增長11.5%。
  • 力挺航天科普 方便麵巨頭康師傅跨界航天的奧秘究竟何在?
    原標題:力挺航天科普,方便麵巨頭跨界航天的奧秘究竟何在?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2020年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面對著席捲全球的黑天鵝事件,各家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有企業在逆市上漲,並且大力發展科普宣傳,這家方便麵巨頭究竟想要做什麼呢?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儘管在業績方面,康師傅和統一都做得不錯。但無論怎麼說,方便麵對我們來說,似乎失去了當年的魅力。自從1970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麵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當時採用的是高壓蒸面油炸工藝,年產僅200噸。而且當時的方便麵屬於小眾消費品,價格也不夠親民。90年代之後,外資方便麵公司便開始看好中國市場,紛紛大舉進軍內地投資設廠。
  • 統一方便麵去年收入85億元僅為康師傅1/3 高端面拉動行業增長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另一家方便麵巨頭康師傅也於近日披露了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該公司方便麵業務的收入達253億元,同比增長5.79%。計算下來,2019年,統一的方便麵收入僅為康師傅的1/3。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統一和康師傅在收入上有較大差距,但二者對於方便麵業務的布局方向卻高度一致,即越來越高端化。
  • 康師傅和統一慌了,行業老三打算上市,方便麵市場將要三足鼎立?
    繼康師傅、統一之後,「方便麵老三」今麥郎如今也要上市了。據河北證監局最新消息,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與中信建投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受聘擔任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輔導機構。2019年,今麥郎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18.488億元。根據新華網去年發布的《食品品牌競爭力評價體系》報告,今麥郎在方便麵品牌影響力方面排名第三,與行業龍頭康師傅和統一仍有較大差距。
  • 康師傅VS統一:價格戰後,泡麵雙雄回春潮
    當時,中國內地的方便麵歷史已有10多年,但生產的都是質量較差、一泡就軟的廉價方便麵。而康師傅正是瞄準了這一空當,生產品質精良、湯料香濃的方便麵,而且還有碗裝面和袋裝面之別。為了擴大自己的品牌名號。沒做過方便麵的康師傅,不恥下問,學習調查,結果發現內地人最喜歡的麵條口味是牛肉味。確定牛肉味後,經過不斷改進,終於生產出適合大眾口味的紅燒牛肉麵。
  • 戰「役」宅在家 方便麵銷量猛增!900億巨頭康師傅控股火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受疫情影響,作為應急儲備物資的方便麵銷量大增,康師傅的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2月12日,康師傅控股(港股00322)早盤走勢異常強勁,盤中一度漲超5%至15.38港元,創2018年8月以來最高。
  • 方便麵品牌口碑研究報告發布 日清農心完勝統一康師傅
    中國方便麵品牌口碑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CSISC民意好口碑公平監測和評價了中國大陸市場表現比較活躍的12個方便麵品牌,定價高端的日清和農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於一季度完勝統一、康師傅,而後兩者在2013年度口碑評價中曾位列前茅。
  • 康師傅統一回應方便麵檢出重金屬:符合國標
    昨天,康師傅、統一對此回應稱,公司方便麵產品均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隱患。  多款方便麵調料包檢出重金屬  據臺灣《今周刊》報導,該周刊在市面上購買兩款深受歡迎的「維力炸醬麵醬料罐」及「康師傅香辣牛肉麵」,送SGS臺北食品實驗室檢驗後發現,方便麵油包竟有鉛、砷、銅、汞等重金屬。
  • 中國方便麵銷量世界第一?2019年中國方便麵市場分析
    其中,韓國的人均年消費量排名第一,人均年消費量達到74.6份,中國的人均年消費量為29份。報告還指出,據世界方便麵協會數據,2014年中國方便麵市場銷售量為444億份,2015年開始逐步下跌,到2016年時售出385.2億份,為近5年來銷量最低。2018年開始,中國方便麵市場銷量有明顯回升,2019年中國方便麵銷量有望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
  • 統一大戰康師傅,誰是贏家?
    1967年,統一在中國臺灣成立。當時正值臺灣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的購買力大增,統一手下的雞汁排骨麵、滿漢大餐、肉燥面等產品,深受臺灣民眾的歡迎。套用格林公式就是:在康師傅崛起之前,統一已經是中國臺灣泡麵市場的老大了。步入90年代,改革開放讓統一注意到了中國大陸廣闊的市場。於是統一帶著曾經在中國臺灣取得成功的方便麵們,試圖徵服大陸市場。
  • 面對外賣行業的「降維打擊」,統一和康師傅應該如何破局?
    自從問世開始,方便麵憑藉「實惠」「方便」「價格低廉」等特點快速走進了千家萬戶,而中國是全球方便麵需求量最高的國家,全球年方便麵年產量大約1000億包,中國就要消耗400億包, 方便麵產業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價值,截止2014年,方便麵產業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的趨勢。
  • 康師傅與統一的恩怨情仇:一桶老壇酸菜面引起的血雨腥風
    80年代,天壇方便麵、華豐三鮮伊面、龍潭海鮮面在內地開始了群雄割據,誰也不服誰,這種局面一直到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的出現才終結。康師傅做了大量調研,突然頓悟了,中國當時的經濟尚不發達,大家對於方便麵的核心需求是能吃飽、吃的爽。1992年,康師傅破天荒的發明了醬料包這種奇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