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作調度與宣傳執法
1
重點治氣工程進展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每周調度重點工程任務進展。截至12月6日,列入省年度計劃的4535項治氣項目,已完成4440項,完成率97.9%。無錫市項目完成率相對較低。
2
「百日攻堅」專項執法情況
「百日會戰」專項執法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96195人次,檢查點位43733個,發現環境問題5895個。按照「戰訓結合、戰訓合一」模式,省生態環境廳執法監督局組織舉辦實戰演練班,組成13支實體化運作的實戰小分隊開展演練。
3
「百日攻堅」監測支撐情況
截至12月4日,各駐市監測中心累計出動監測人員1132人次,配合完成執法監測任務288批次,出具各類監測數據10063個,編制監測報告380份、大氣溯源分析專報118份。
4
宣傳工作情況
上周,全省宣教系統圍繞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省級和各設區市官方微信共發稿171篇,各級各類媒體共刊發報導42篇,市級組織集中採訪6次。
二
問題交辦與跟蹤督辦
1
往期問題跟蹤督辦
截至12月6日,第一、二、三、四專員辦對往期簡報交辦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辦,累計出動督查人員1012人次,督查點位614個。1-20期簡報共通報問題460件,專員辦已督查271件,督查問題中已整改完成242件,督查問題整改率為89.3%。督查整改不到位問題29件,其中淮安、揚州、鎮江、宿遷、常州、徐州、無錫分別為10、9、3、2、2、2、1件。
2
熱點網格發現問題
上周,徐州、淮安、揚州、鎮江、宿遷5市濃度較高或改善幅度靠後需要重點關注。
3
在線監控重點問題
11月25日-12月1日,根據省環境大數據平臺數據,共發送涉氣重點排汙單位日數據超標督辦單21條,均為設備設施啟停運及故障。
三
可資借鑑
南京市拿出攻堅的力度、衝刺的速度吹響衝刺衝鋒號。召開汙染防治「百日攻堅」推進會,進一步部署全部門聯動、全範圍執法、全要素檢查、全時段會戰要求,深入開展冬季顆粒物減排行動和治氣專項執法行動。玄武區委書記調度大氣管控工作,推進工地嚴格落實揚塵管理措施。雨花臺區區長調度「百日攻堅」工作,推進二級點位長履職盡責。
徐州市雲龍區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管控。全面摸底排查,成立工作組,對非道路移動機械數量進行摸排更新,對800多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基本信息逐一進行登記核實。聯合執法檢測,對使用超標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施工單位實施處罰。
蘇州市實現鄉鎮空氣品質激勵補償全覆蓋。蘇州出臺《鄉鎮(街道)空氣品質補償指導意見》,截至目前累計發放補償金600萬元。以胥口鎮為例,自6月空氣品質排名倒數後,該鎮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分析原因、研究對策,經過努力該鎮在11月的鄉鎮(街道)空氣品質排名中列全市前列。蘇州高新區已實施3輪補償機制,補償機制促進了治氣工作深入推進。
南通市開展常態化移動源聯合執法。近期,路檢路查抽查機動車916輛,入戶抽測柴油貨車342輛,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662臺,試點安裝柴油貨車遠程在線監控系統100臺,並開展了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檢查和超標溯源專項檢查。
連雲港市重拳出擊整治餐飲油煙突出問題。開展全覆蓋排查摸底,明確網格員、網格長;持續開展集中整治,明確管理要求,對不能達標排放的限期整改。嚴格考核問責,按照整治時間節點要求掛圖作戰,完成一項、銷號一項。
淮安市多部門聯動,織緊織密移動源監管「一張網」。對監管工作具體內容、目標任務進行研究細化,練好移動源監管基本功。突出「市縣部門聯動、真抓嚴管實幹」工作方法,推進移動源監管真落實。堅持「統籌協調、定期調度和監督檢查」長效監管機制,形成「天天有跟進、月月有調度」的工作方法。
泰州市推進移動源閉環管理模式。持續加大「技防」力度,建成套固定式、移動式遙感、黑煙車電子抓拍系統和柴油貨車OBD遠程監控平臺。建立「環保檢測、部門聯動、公安處罰」閉環管理模式,超標車輛列入重點監管名單;對使用不符合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工地,由住建部門納入信用記錄。
宿遷市宿城區評比「紅黃綠」牌工地。抓好建築工地揚塵治理「三道關」:強化現場核查,抓好現場踏勘關;要求工地在出入口顯著位置設置揚塵治理監督牌,抓好公眾監督關;將揚塵濃度、噪聲等級等指標納入智慧工地平臺,抓好監管督查關。推進分級管控、差別化管理,每月考評「紅黃綠」牌工地。
四
下一步工作重點
攻堅之戰已到了向終點線衝刺的最後關頭。治氣攻堅不能僅囿於問題倒逼,更要在解決問題中主動作為。我們解決問題的觸角,要進一步深入到問題產生的根源之中。
一是強化工程治理。按照編報大氣汙染防治工程項目的要求,各地要加快推進第一批項目實施,抓緊編報第二批項目。要全面梳理各類檢查幫扶中發現的問題清單,堅持「問題不查清不放過、問題不整改不放過、整改不落實不放過」「三不放過」,針對問題逐一明確解決措施,安排治理項目。
二是強化深度減排。各地要推進石化、焦化、火電、鋼鐵、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制訂實施深度減排工作方案,進一步提高廢氣治理效率。組織對重點園區(集群)強化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強化「夏病冬治」。進一步加大石化、化工、製藥、農藥、汽車製造、船舶製造與維修、家具製造、包裝印刷等行業廢氣綜合治理力度,推動重點行業「一行一策」,培育樹立一批VOCs源頭治理的標杆企業。
供稿:江蘇省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
■■■■■
主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主辦:江蘇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策劃:朱玫
編輯:孟慶闖 李媛媛 丁鑫
版式:郭亞新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