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三軍裝備,留給我們追趕的東西已經不多了。隱身戰機有了,航母有了,大驅有了,大運也有了,目前我能想到還要追趕的就是新遠轟以及核潛艇了。這兩件大殺器估計也就在這幾年得以實現,但個人更期待的還是下一代戰略核潛艇,畢竟一艘能滅一國不是開玩笑的!
目前人民海軍的規模和實力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在水面艦艇上可以說應有盡有。但唯獨大家對核潛艇的發展還不夠滿意,因為之前的幾代核潛艇和歐美差距太大,所以一直期待著在096這代能夠追趕上來。大家的期望可以理解,但在核潛艇領域,我國一直都奉行秘而不宣的策略。所以要想見到096核潛艇,估摸著也要個5、6年也保不準。雖然短期內見著096的機率很低,但我們不妨聽聽國外專家的數據分析,也好清楚096是個什麼水平。
據外國軍事專家稱,096核潛艇艦長150米、艦寬20米,最大排水量16000噸。潛艇外形近似拉長的水滴型,採用雙殼體設計,動力裝置為兩座一體化壓水式核反應堆和兩座蒸氣渦輪機的噴水推進方式,最大航速可達32節。然後艦體外殼使用高強度合金鋼,其潛深可以達到600米。推進系統採用電磁流體推進器,這是一種全新的推進形式,它與機械螺旋槳推進方式與泵噴射推進方式不同,是一種不依靠機械推進方式的電磁推進器,不存在機械噪音問題。
首先從噸位、尺寸來看,應該和國外的說的差不多。我們目前最大的核潛艇為094型,其水下最大排水量11000噸。我們下一代戰略核潛艇達到16000噸是比較合理的,因為我們之前沒有太大噸位的潛艇設計經驗,如果冒進達到20000噸級別,個人覺得設計跨度太大,到時服役後會出現問題。
其次外形和殼體設計上個人有點不同看法,潛艇近似拉長的水滴型設計應該也會朝著方向進行,畢竟這是論證過對潛艇阻力、噪音最小的設計。但有沒有龜背,這是最關注的問題,094的詬病我們不想在096身上看到。還有外國專家說用雙殼體設計,個人並不十分肯定。單、雙殼體都有國家用,但主流趨勢是單殼體。雙殼體就是抗撞擊但靈活性差點,單殼體就是比較機動、靈活些。目前隨著反潛、魚雷等針對潛艇的武器越來越先進,不得不逼迫潛艇提升機動性,所以個人更希望096使用單殼體。
我國在單殼體的建造技術上也是有突破的了,早在2015年我國就突破了8000噸級卷板機的技術。這種超級卷板機可以製造直徑達到14米,長度達到120米以上的大型潛艇耐壓殼,所以拿來建造大型核潛艇也不是問題。
然後動力上應該也會是國外說的那樣,並且會採用新型核電轉換系統,在大幅提升能量轉換率的同時有效降低核潛艇噪音,加之採用電磁流體推進器這種全新的推進形式,預計艇外噪音可降至90分貝左右。可以說至此,一直以來我們核潛艇的噪音問題,才算是解決好了。
最後是下潛深度,600米在戰略核潛艇裡面算是比較深的了。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約240米,俄羅斯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下潛深度約400米。我們能夠達到600米級別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材料這塊技術是沒問題的,建造核潛艇需要的特種鋼,我國能做到1100兆帕的屈服強度,這對建造核潛艇完全夠用。但最關鍵的是建造技術,這包括外形流線設計、承壓、密封、防腐蝕和焊接等技術,這些技術都會影響到核潛艇的潛深。我們目前也就建造了10多艘核潛,相比於美俄核潛艇的建造數量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比較擔心在潛艇建造技術上的經驗會有不足。
從以上數據上來看,如果096都能達到這些指標。那它的綜合實力基本也就達到了美、俄主力戰略核潛艇的水平,也算是在這一代趕超得上了。但我想說的是或許不太樂觀!畢竟上一代093、094型差距還是挺明顯的,即使後期不斷的改進、提升,但在一些關鍵性能上無法彌補。想要在一代之內追趕得上,或許不太現實,盡力縮小差距更實際點。即使技術上追的上,數量這塊也是很大不足。所以不期待096能有多大超越,在個別技術上做到領先,已經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