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代表」建言:打造食品「燈塔工廠」引領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鹽津鋪子的智能化生產線提高了產量。記者張迪
「燈塔工廠」正成為中國製造業這場大考的升級樣板。
食品工業是我國現代工業體系中的重要產業,但目前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網絡尚無食品企業。
5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向本報記者表示,「燈塔工廠」代表了當前製造領域最先進的製造水平,它們改進了傳統企業的生產系統,催生了新的經濟價值。
基於以上考慮,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了關於《打造食品「燈塔工廠」提升我國食品工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呼籲將創建食品「燈塔工廠」納入「十四五」產業規劃,引領中國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胡吉星
代表訪談
轉型關鍵節點,建議創建食品「燈塔工廠」
「我國食品工業大而不強,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國際食品巨頭佔據食品高端產業鏈,全球化布局,憑藉技術和產品優勢,佔有國際市場。」張學武認為,當前,中國食品工業正處於轉型與價值提升的關鍵節點。其中最重要的轉型,是食品行業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競爭,從規模效益向「健康品牌效應」的升級,從單一的產品競爭轉向支撐這一產品競爭背後的企業研發實力的較量。
在張學武看來,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不斷發展,食品製造業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從源頭到消費終端的全過程中,生產、加工、包裝、物流、倉儲、營銷、市場、服務等所有環節都已經開始和網際網路融合,食品製造業的智慧化工廠、數位化車間日益成為食品行業中的發展熱點,食品製造業的「數位化時代」已然來臨。
張學武在建議中提到,「食品製造業企業應著眼長遠,將加速數位化轉型作為重中之重,從而進一步增強供應鏈韌性,實現高質量發展。」張學武表示,中國要追趕、超越國際巨頭,成為世界食品工業的引領者,就必須站在技術前端,找準切入點,實現跨越式轉型。
那麼,如何打造食品「燈塔工廠」?為此,張學武首先建議將創建食品「燈塔工廠」納入「十四五」產業規劃。一是將食品數位化製造列入戰略型新興產業,從戰略層面給予重視和支持。二是強化食品科技創新頂層設計,開展食品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和製造技術重大專項研究。
其次,他建議選擇大批量定製方向,以「健康食品」產業為先導,實現食品「燈塔工廠」零的突破。「燈塔工廠」在數位化技術的幫助下,能夠按需批量生產定製產品,並與供應商實時共享數據,快速應對需求波動。
三是建議培育食品製造業「燈塔工廠」。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選擇國內食品頭部企業,引導它們加速向數位化轉型,成長為細分領域的「燈塔工廠」,從而引領中國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從食品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
此外,張學武的另外兩份建議則聚焦於食品產業科技創新及加強中非農業合作層面。
在加強我國食品產業科技創新方面,他建議,進一步完善食品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加大對食品科技創新投入;重視食品科技創新基礎平臺建設,強化產學研融合;創新融合發展;加快食品工業「走出去」步伐。
在加強中非農業合作方面,張學武建議,深化與非洲國家農業合作,鼓勵企業開展農產品加工;鼓勵中國食品龍頭企業布局非洲國家,打造國際品牌;優化政策環境,促進中非農產品貿易;設立湖南中非自貿區,打造中非農業經貿合作先行區;推動合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瀏陽實踐
「機器換人」,引導「舌尖上」產業「擁抱」智能製造
「燈塔工廠」是「智能製造」和「數位化轉型」的示範者,將引領未來製造業。對於食品工業而言,在通往「燈塔工廠」的道路上,企業如何加快向智能製造方向轉型升級,事關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
綠色食品產業是傳統的民生產業,也是瀏陽致力打造的15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之一。隨著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正成為瀏陽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5月26日,在鹽津鋪子的糕點生產車間內,只見智能化生產線快速運轉,生產線旁只有少數幾個操作人員,成千上萬個「行走」在傳送帶上的乳酸菌小口袋麵包,散發著縷縷清香。這些產品一下線便發往全國各地。
得益於智能製造的超前布局,在智能化加持下,鹽津鋪子對人力的依賴大大降低。今年2月10日復工復產後,鹽津鋪子通過「機器換人」,產能迅速得到恢復,至3月初產能已達到去年峰值,其生產的烘焙類產品供不應求,實現業績逆勢增長。4月底,鹽津鋪子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報告顯示,1月至3月,鹽津鋪子營收為4.64億元,同比增長35.43%;淨利潤為5720.18萬元,同比增長100.8%。鹽津鋪子營收淨利雙料大增的一季報不僅吸引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公司二級市場也以突破100億元市值作出了同步反饋。
事實上,除鹽津鋪子外,瀏陽的多家食品加工生產企業都以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開疆拓土,正在演繹著轉型升級大戲。
作為湘菜預製菜生產銷售的龍頭企業,位於瀏陽市兩型產業園的湖南湘典食品有限公司擁有梅菜扣肉、乾鍋牛雜等10條自動化生產線。
「以前採用人工進行包裝,1個人1小時僅能完成150包,如今1臺自動抓包機1個小時就可以完成3000包,包裝效率提高了20倍。」湘典食品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智能化改造後,不僅效率提升了,產品精準度也更高,每包產品誤差可以控制在1克左右。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辣條多為手工生產,似乎與智能製造絕緣。然而,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卻在智能製造方面加大投入,斥巨資用於智能產線引進以及產線機械化、自動化改造,僅麵製品辣條和魔芋素毛肚兩條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就投資達3600多萬元。
「從投料到出成品只需要1個小時,實現全程智能化控制,不僅品質更加有保障,生產效率也提高了。」金磨坊總經理羅光輝介紹,原本需要10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有了智能機器「唱主角」,如今只要2個人就能完成,平均可節約80%勞動力。
瀏陽是食品產業大縣,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有綠色食品產業鏈內規模工業企業88家。近年來,瀏陽積極探索以「舌尖上的智能製造」助推全市食品安全新路徑,不斷加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加快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先後湧現出鹽津鋪子、金磨坊、湘典食品、貴太太茶油等一批智能製造標杆示範企業。2019年,瀏陽共有金磨坊、壇壇香食品、好味屋、誠招食品等4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入選長沙市第六批智能製造試點企業;鹽津鋪子、金磨坊等2家企業獲批2019年長沙市智能製造專項項目;全市綠色食品產業鏈實現總產值179.38億元,同比增長10.5%;全年引進綠色食品產業鏈項目27個。
下一步,瀏陽將圍繞綠色食品產業鏈中生產、加工、流通與服務這四大節點,引導和推動食品工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全力扶持本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加大食品企業「入規、升高、上市」和智能化改造「擴面」力度。同時,加大原有食品企業設備升級、技術升級、工藝升級力度,新上項目進一步向智能製造、產業鏈高端、科技創新聚焦,全力支持綠色食品產業鏈企業做大做強。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