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地跨亞歐非、稱霸地中海的土耳其為何要脫亞入歐?能不能成功?

2020-12-23 心向青史

土耳其的前身是當年赫赫一時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曾經同時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地跨亞歐非、稱霸地中海。可如今的土耳其國土卻僅有78萬平方公裡,而且想要加入當年的死敵——歐洲,世易時移,不禁讓人唏噓不已。接下來我們從一場戰爭說起。

克裡米亞戰爭公元1853年至公元1856年,奧斯曼土耳其與俄羅斯爆發了第九次俄土戰爭,又稱「克裡米亞戰爭」。

由於在擊敗拿破崙中居功至偉,俄羅斯帝國在拿破崙戰爭後成為「歐洲憲兵」,為了防止俄羅斯一國獨大,英國必須出手壓制俄羅斯。

近代以來,孤懸海外的英國一直奉行歐陸均勢政策,極力防止歐洲大陸出現一國獨霸,但同時英國又要保持海上的絕對霸主優勢,絕不允許其他國家有挑戰自己海上霸權的實力。

也就是說,大英帝國要作歐洲大陸乃至整個世界的「仲裁者」。

克裡米亞戰爭,便是在這一形勢下爆發的,俄羅斯和土耳其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的霸權大打出手。

這一次,英國站在了奧斯曼土耳其這一邊,於是戰爭的天平倒向了土耳其,土耳其在英法聯軍的支持下擊敗了俄羅斯,之後歐洲列強籤訂了《巴黎和約》。

和約強調列強保證土耳其的領土完整,俄羅斯將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土耳其,並歸還原本屬於土耳其的高加索地區。

奧斯曼土耳其在克裡米亞戰爭之後成為歐洲大國俱樂部的正式成員,條件是奧斯曼帝國保證其臣民無論是否是穆斯林,在法律面前權利均等。

可是,土耳其多數的穆斯林反對給予基督徒和猶太人同等的權力,原本就不滿的基督徒們繼續反叛,而反對這一政策的穆斯林也開始暴動,奧斯曼分裂的局面遂不可逆轉。

但不管怎樣,自公元1856年開始,奧斯曼帝國正式位列歐洲大國俱樂部,所以我們在半個多世紀之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會看到奧斯曼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一道屬於同盟國,戰敗後三大帝國同時滅亡。

由於有成為歐洲大國俱樂部成員的履歷,所以土耳其想「脫亞入歐」其實並不難理解。

土耳其原本源於東方之前,我曾梳理過土耳其的歷史淵源,也曾調侃過如今的土耳其為何會人見人厭,但假如我們從土耳其自身的角度來看,其有過超級大國的歷史,有夢想本也無可厚非。

從土耳其的前世今生,看土耳其為何會人見人厭

土耳其自認源自突厥,是突厥的直接繼承者,對於這一點可能會有爭議,但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在整個突厥語世界中,基本上都是認可土耳其為帶頭大哥的。

土耳其為何要脫亞入歐?土耳其脫亞入歐的目的,與日本其實差不多,畢竟與伊斯蘭世界相比,如今的歐洲更為發達。

對於脫亞入歐而言,土耳其比日本更有優勢:

首先,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雖然在歐洲部分只有伊斯坦堡,也就是當年的君士坦丁堡。

其次,土耳其是白人,經過數百年的混血,土耳其的「南歐」基因並不少。

土耳其的大國夢土耳其有兩個大國夢,一個是泛突厥,一個是伊斯蘭世界領袖。

1、突厥語族的國家主要在中亞

目前來看,土耳其想要向中亞擴張是不現實的,二者中間還隔著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除了亞塞拜然外,另外兩個均是基督教國家。

另外,盯著中亞不僅有土耳其,還有伊朗,中亞在歷史上也曾經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

中亞,註定與土耳其是無緣的,因為這裡還有中俄。

2、伊斯蘭世界領袖

土耳其在奧斯曼帝國之時確實曾經是伊斯蘭世界領袖,並且地跨亞歐非。

但今非昔比,單以地緣板塊而言,如今的中東可以分為三大塊:土耳其的突厥人、伊朗的波斯人,剩下的都是阿拉伯人。

阿盟

由於不是阿拉伯人,不僅土耳其,還有伊朗都很難領導西亞北非的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有21個國家,總部位於埃及開羅,這同樣不是土耳其能夠撼動的。

土耳其脫亞入歐的漫漫長路與俄羅斯一樣,土耳其也是「雙頭鷹」。

俄羅斯向西繼承了拜佔庭帝國的東正教,向東繼承了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而土耳其曾經一舉滅了千年拜佔庭,同時成為伊斯蘭世界領袖,同時繼承了西方的東羅馬文化和東方的伊斯蘭文明。

爭奪東正教的領導權,也是俄土戰爭持續了兩百多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成為伊斯蘭領袖希望渺茫之時,脫亞入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土耳其脫亞入歐最大的障礙在於「信仰」,改信基督教,對於土耳其來說是不可能的,所以國家世俗化是土耳其唯一的選擇。

事實上,土耳其也正是這麼做的,在中東的所有伊斯蘭國家中,土耳其的世俗化是最成功的,這歸功於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

凱末爾不僅在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之際保住了土耳其,而且為土耳其世俗化鋪平了道路。

公元1952年2月18日,土耳其加入了北約,我們知道,北約是歐美的軍事聯盟,能夠加入北約,說明歐洲對土耳其還是有一定的認可的。

畢竟,在整個伊斯蘭世界中分出一個倒向自己的國家並非壞事。

但是,讓一個全部是基督教國家的聯盟接受一個伊斯蘭國家,即讓土耳其加入歐盟,還是很難的。

這需要磨合,也需要信任,或許還需要土耳其納投名狀。

土耳其能否加入歐盟,完成脫亞入歐,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心心念要「脫亞入歐」的日本,為何成了「非亞非歐」?|百家故事
    在當時東西方大潮的碰撞之下,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了一個「脫亞入歐」的理念,要求日本全面西化。這一理念很快的就成為了日本的國策,並且實行至今。一、《脫亞論》與日本的軍國主義1885年3月16日,日本《時事新報》刊登了一篇名為《脫亞論》的文章,這是由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澤諭吉寫的,其主要觀點是,就是四個字「脫亞入歐」。福澤諭吉認為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東亞文明必將失敗,日本想要避免淪為殖民地國家,必須全面西化,放棄傳承日本千年的儒家思想,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 「脫英入歐」,蘇格蘭能成功嗎?
    據德國《世界報》報導,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妮古拉·斯特金近日再次提出蘇格蘭「脫英入歐」計劃。她表示,將力爭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帶領蘇格蘭「回歸」歐盟。多家外媒稱,近期民調顯示,多數蘇格蘭人支持獨立。但獨立是否有利蘇格蘭未來發展,這本「經濟帳」仍需好好算一算。
  • 旅遊攻略:土耳其
    ,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 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佔庭帝國,至16世紀和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9世紀時開始衰落。 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 日本疫情失控,網民自嘲「脫亞入歐」
    日本網民自嘲「根本是『脫亞入歐』了吧,再怎麼喜歡白人,疫情嚴重程度也沒必要跟人家看齊啊」。日本警察廳表示,去年有122人在家中或路上猝死,不少人是症狀急速惡化,也有人是死後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日本東京品川站內的上班族群 2020年11月13日 路透社 - KIM KYUNG-HOON目前,日本新冠感染者增長速度極快,正在向單日萬人逼近。
  • 足球地理:哈薩克斯坦 脫亞入歐這麼多年 效果如何?
    但是到了06年德國世界盃預選賽,哈薩克斯坦就已經脫亞入歐,他們與丹麥,土耳其,喬治亞,希臘,阿爾巴尼亞,烏克蘭等隊分在一個小組。出線自然也是沒戲的,但是那時的哈薩克斯坦已經開始算是歐足聯旗下球隊了。如果沒有這個決定,我們今天也不會在歐聯杯賽事中看到哈薩克斯坦的球隊卡拉幹達,阿斯塔納的身影。
  • 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你知道幾個?
    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並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徵。他先是掃蕩了小亞細亞和埃及,然後回師佔領兩河流域,毀滅波斯帝國,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 甲午戰敗後,有人提出「中體西用」不如「脫亞入歐」,真是這樣?
    在鴉片戰爭之後,各種西方思想傳入,與傳統的中國思想進行了激烈的碰撞,出現了兩種極端的思想,有人認為西方既然能夠成功並且將我們打敗肯定是有道理的,那咱們就如法炮製,直接用他們的思想,而我們這麼多年的傳統思想面對他們的強槍利炮根本不堪一擊,可見是多麼的落後,自然應該摒棄。
  • 亞非歐交通要道——以色列、約旦、土耳其之行
    作者:楊雲寶地處亞非歐交通要道的中東地區,既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又是多民族爭鬥的火藥桶,還是認識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巴勒斯坦方面,曾專門有一個來源於阿克薩清真寺的「阿克薩烈士旅」組織,該組織以為巴勒斯坦解放事業甘願犧牲為宗旨。聯合國曾通過決議,明確宣布阿克薩清真寺永遠屬於穆斯林。然而,處於以色列國防軍嚴密包圍中的阿克薩清真寺,被嚴格限制出入,只有本地45歲以上的穆斯林可以入內。我們只能遠觀金光閃閃的清真寺大圓頂。
  • 卡達「脫亞入歐」,中國足球看見了「榜樣」?
    卡達隊作為一個亞洲國家的足球隊,居然跨洲參加歐洲區的預選賽,這何嘗不是另類「脫亞入歐」?而這種創造性的「跨越式」發展之路,恰恰又是在中國足球引起廣泛非議且飽受磨難的。但某種程度上,如果能夠認真研究卡達足球發展之路,不僅僅對中國足球的發展、更對中國未來主辦世界盃提供了一個可借鑑、可學習之路。
  • 為什麼很多國家不喜歡土耳其?看看土耳其都幹了些啥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亞歐兩洲的國家,是連接亞歐的十字路口,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十分重要。按理來說,其他國家應該和土耳其搞好關係,但很多國家都很討厭它,甚至有人說「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可見土耳其有多少不受歡迎。土耳其為何不受歡迎?
  • 昔日亞洲死敵正式「脫亞入歐」,世預賽將挑戰C羅
    誰能想到,卡達舉辦世界盃還能獲得「脫亞入歐」的待遇。今天(9日)凌晨,歐足聯正式宣布:卡達隊將參加2022年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第一小組的比賽。這意味著,卡達改變了世界足壇的格局,不但獲得了與歐洲強隊鍛鍊的的機會,也獲得挑戰世界足壇巨星C羅的難得良機。這讓國足簡直看得眼紅。
  • 土耳其為何那麼好鬥?
    土耳其援助亞塞拜然的僱傭軍來自敘利亞戰場。 說起敘利亞戰爭,已經打了很久了,土耳其是主要推手之一。 今年夏天,土耳其和希臘在地中海玩碰船運動。 另外土耳其與賽普勒斯也經常在地中海東岸對峙一番。
  • 深度|爭奪東地中海資源,土耳其希臘劍拔弩張, 會擦槍走火嗎?
    一邊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6日放出狠話,稱土方將採取各種舉措捍衛在地中海等地的利益;一邊是立場強硬並獲歐盟「站臺」的希臘,這對宿敵之間的矛盾最終是否會擦槍走火、又將如何發展?分析認為,不排除兩國出現小規模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但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軍事衝突,至於未來局勢將發展到何種地步,既與土、希「秀肌肉」的程度有關,也與美、俄、歐等大國的態度有關。
  • 卡達隊已經「脫亞入歐」?國足等2外援徵戰40強賽遙遙無期
    從地理位置看,卡達是亞洲西部一個阿拉伯國家,卡達隊自然隸屬亞足聯管轄,但是,歐足聯竟然宣布卡達隊參加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這則消息是第一次聽說,也很突然,但得到了卡達足協的確認,難道說卡達已經「脫亞入歐」了,到底是什麼狀況呢?
  • 中東劇變以來環地中海國際關係的變化及影響
    其中土耳其作用格外突出,土耳其國家身份重塑和地區角色再定位牽動東地中海局勢發展走向。之前,土耳其一心要脫亞入歐,加入歐盟,對西亞北非事務缺乏興趣。但中東劇變後,土耳其開始採取新的地區政策,積極介入中東事務,出兵敘利亞和利比亞,搶奪地中海能源,輸出「土耳其模式」,地區影響力激增。與此同時,環地中海地區還迎來諸多域外新角色,如中國、伊朗、阿聯、沙特、卡達。
  • 「西亞病夫」土耳其:站在懸崖邊上,四面楚歌之中試圖再次崛起
    朝氣蓬勃又幹勁十足的土耳其新軍在1330年成功包圍當時的霸主拜佔庭帝國後第一次嘗到勝利的甜頭,繼而以愈戰愈勇的姿態進一步打擊反土耳其的勢力,介入拜佔庭內戰,乃至踏上歐、亞、非洲的沃土。
  • 土耳其外長:歐盟的任何制裁都不能改變土耳其東地中海的權利
    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12月14日說,歐盟的任何制裁都不能改變土耳其在東地中海地區的權利立場。「不可能僅僅因為制裁即將到來或歐盟批評我們而放棄我們在東地中海的權益,」恰武什奧盧在議會2021年預算討論中對議員們說。恰武什奧盧讚揚土耳其積極的外交政策,並說:「如果說在敘利亞、利比亞、東地中海、高加索地區或阿富汗,沒有人能與土耳其背道而馳,這是因為土耳其積極的外交政策。」
  • 古代土耳其人崛起後,為何堅持遠徵歐洲?學者:東方的國家太強大
    奧斯曼帝國是古代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強大國家,其領土曾橫跨亞歐非三大陸,在奧斯曼帝國存在的六百多年時間裡,對東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歷史影響非常深遠。不過奧斯曼帝國對東方的入侵遠沒有他們入侵歐洲時順利,奧斯曼帝國曾和伊朗的薩法維王朝以及阿夫沙爾王朝進行了兩百多年的持久戰,結果以兩敗俱傷而告終。 當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明白自己無法在東方佔到太多便宜之後,土耳其人便開始重新進入歐洲戰場,可是此時的歐洲人以及開始強大起來,他們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中重創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這場戰爭成為了奧斯曼帝國命運的轉折點。
  • 土耳其的海:羅傑•克勞利「地中海史詩」三部曲
    克勞利雖是英國人,卻自幼浸淫於地中海和君士坦丁堡的環境中,有著許多歷史學家欠缺的第一手經驗,而不是僅僅埋首於故紙堆。我們可以說,他是個實地考察派的歷史學家。他生於1951年,在劍橋大學受教育。父親是海軍軍官,曾駐防於地中海多地。克勞利童年的許多歲月在馬爾他度過,因此很早就對地中海世界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