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今年看了《早間新聞The Morning Show》,我對雙女主中的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有著莫名的熟悉感,後來發現,我在2009年看過她早期的作品《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情節在十多年後當然是不記得了,只模糊記得那個穿著粉色衣服的女主角。
前幾天,我又翻出了這部老電影重新看了一遍。坦率的說,2001年上映的《律政俏佳人》服化道看起來都很古老,但它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小妞電影,有著現實的內核,至今也並不過時。
故事情節圍繞著金髮美女女主艾麗展開,她是UCLA一位主修時裝採購的優秀學生會主席,活得如同芭比娃娃,並且有個高富帥男友。
她以為男友終於要向她求婚了,結果卻是男友要和她分手,理由是覺得她腦袋空空,徒有外表,他未來結婚需要找門當戶對的名媛,為他今後參選議員做準備,並且他馬上要去哈佛法學院繼續深造了。
轉頭立馬找了門當戶對的髮小當未婚妻,變臉也是相當快的了。
受挫的女主並沒有放棄,反而奮起想考進哈佛法學院,試圖挽回前男友。所有人都以為她痴人說夢,但有著主角光環的女主高分通過了LSAT(法學院入學考試),並以別出心裁的錄影帶論文讓一群老教授們同意她進入哈佛法學院。
進校之後的女主還是和以前一樣,全身都是粉粉的女性化打扮,在一群學霸中顯得格格不入。
但她自信心爆棚,遭受打擊受挫後,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比別人差而開始認真讀書寫作業,並用上了第一代iBook蘋果電腦(很可能是植入廣告),獲得了給法學院教授當實習生的機會。
在其他實習生還在端茶倒水的初級階段時,女主就獨自去見了當事人,並問出了她的不在場證明。為了不辜負當事人的信任,她沒有告訴教授。
在第二次證人出庭前,女主觀察到了一個小細節,一個男人居然對女鞋的款式相當熟悉,這不符合一般直男的特點。
以此為突破口,證明證人當時並不在場。在另一位證人出庭時,女主也從細節中問出了馬腳,燙髮後24小時內不能洗頭,這個細節證明證人也在說謊,並且找出了真正兇手。
故事的最後,畢業典禮到了,女主作為優秀代表上臺發言,講出了自己的感受:
「記住第一印象不一定是對的。你要對人有信心,而最重要的是你要對自己有信心。」
藉由女主之口,電影道出了主旨:
不要用刻板印象去評價別人。對自己要有自信。
這個故事當然帶著理想化色彩,但也不乏現實意味。
前男友找女友的標準,即便是現在,也很普遍,他對女主的刻板印象也像極了很多用外表評判人的現實。
老教授對女主用暑期實習生的職位誘惑,也是出於貪圖女主的美貌,而非看中她的實力。在現實中,權色交易的新聞我們也看了很多,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去操縱學生前途的新聞,我們也見了很多。女教授對女主的鼓勵更多的是來自作為同性別的惺惺相惜,「若你讓一個臭男人毀了你一生,你就不是我所想的女孩」。女性之間更能互相理解,這個道理,現在應該也是如此。
金髮美女,胸大無腦,這同樣也是出自白人的刻板印象。就如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佛洛依德事件」中,美國警察對於黑人群體的刻板印象。
律師應該是什麼樣?電影中也有著強烈的刻板印象,就如同女主父親所說,是一群沉悶、醜陋和嚴肅的書呆子。
但女主的出現及出色表現是否會改變人們對職業的印象呢?
不一定,但是女主的幾套職業裝倒至今仍不過時。
忘了講電影中很重要的一點,女主之所以能這麼陽光自信,一往直前,也是因為她的家庭。那個有著私人泳池,可以給她提供豪車、數不盡時裝的富裕白人家庭。
她不用不怕失去什麼,即便她成為不了一名律師,她也可以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她的人生可以自由選擇。
聯想到這兩天很火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十位30+的女明星為了女團夢聚在一起,節目也探討了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30歲之後的女性除了當母親,還可不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夢?
即便是女明星們,也同樣面對著來自現實的拷問。
我想,節目的積極意義便在於此吧。
圖片來源:豆瓣《律政俏佳人》、《乘風破浪的姐姐》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