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
「我們賣的東西其他地方沒有」上海這些夜市,憑什麼這麼火爆?
作者:唐燁、舒抒
要問上個周末
上海什麼最火?
必然是在上海遍地開花的各類周末市集
大學路
「外灘楓徑」
思南公館
國家會展中心
伴隨著「六六夜生活節」啟動,10多個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周末市集「霸佔」了許多市民的朋友圈。夜市刷屏的背後,也意味著:上海這座城市的煙火氣回來了!
沒想到這個周末會這麼火爆!
6月6日,外灘楓徑開街首日,不到晚上20時,主打加拿大煙燻肉三明治的「TOCKS」攤位上,三明治已經售空,店主火速叫了快遞從店內送貨;
主打墨西哥手工編織家居物品的小攤「叢林色彩」,一個人撐起一家店的小店主一個周末賣出了4000多元商品,包括了單價不低的地毯。
安義夜巷內,網紅花店小攤「植治」單天銷售超500束,創小店店鋪銷售新高;小眾品牌lois print bar手作店與demi bai小眾設計師精油均銷售破萬元,以安義夜巷為例,周末兩天50多家攤位營收總額近100萬元。
外灘楓涇
市集人氣也給周邊商戶帶來了客流與銷售額。
在整條大學路上,周末夜晚的人流持續到22時,不少網紅沿街店鋪在高峰時要等位1個小時以上;在外灘楓徑旁的購物中心BFC,很多店家開出的外擺位,都坐滿了消費者;在思南夜派對上,原來一家有些高冷的花店,第一次敞開了店門還拿出了擺出了幾個外擺位。
位于衡山路上的永平裡,6月6日、7日兩天,隨著永平裡康民市集「重出江湖」,每過13時,進入園區的顧客就從每小時50、60人次上漲至150-200人次以上。
入夜,不僅餐廳外擺位座無虛席,園內從衡山路入口一直通往永嘉路的一整條市集也人頭攢動。到21時,市集商戶收攤,還有用完晚餐想要逛一逛的顧客詢問:「還做生意嗎?」
永平裡
消費者「為何而來」,不少人都說出這樣的答案:
「疫情在家憋久了,今天和朋友出來放鬆一下!」「前幾天網上就預熱說,上海會開很多市集,所以今天出來看看!」
再加上周末兩天,上海溫度適宜,一下就引爆了消費者夜間消費的熱情。
市集怎麼才能熱得長久?
夜市不是一個「新玩意」
以往的夜市
都曾或多或少出現過一些問題
比如,同質化。說到吃的,就都是炸雞、冰激凌和啤酒;說到商品,也都是銀質耳環、項鍊、戒指三件套……
同質化的背後,也就會造成顧客「看的多買的少」。
今年的夜市,憑什麼讓人眼前一亮?
安義夜巷顯然是這次夜間集市的明星:
打卡拍照點更為醒目、精緻,進入夜巷就能立即被兩排花牆吸引,霓虹燈伴隨一朵朵嬌豔欲滴的鮮花在綠葉中若隱若現,這處名為「夜巷花園」的景點吸引過路客紛紛駐足拍照;
緊接著的有機農場區域,幾疊木箱上擺放著錯落有致的綠色盆栽,一隻可愛的稻草人矗立在幾株向日葵中,野趣十足的場景引人駐足。
安義夜巷為靜安嘉裡中心帶來大客流
除了在氛圍營造上更有場景感、故事感
安義夜巷的入駐商戶
也在「變」與「不變」中找到平衡
去年位於夜巷入口、頗受顧客好評的花店「植治」,今年再次入駐,同樣引人矚目的好位置,商戶布置則與去年有所不同,攤位前一束束被白色宣紙包裹著的鮮花從視覺上更為直接地傳遞了品牌的理念,也自然成為商鋪售賣最好的產品。
作為靜安嘉裡中心商場內的品牌店,「植治」沒有將店鋪「複製黏貼」到安義夜巷,略有創新但又一以貫之的風格反而讓新老顧客都感到眼前一亮。
安義夜巷
很多人逛夜市,都是只逛一次
大部分夜市,特別是同一個夜市
在集市內容上
並不會在短期內有太大的變動
但是這次,靜安嘉裡中心方面表示,為了讓前來安義夜巷的消費者常看常新,市集每周都會更換主題,如剛過去的一周是環保主題,接下來還有藝術、活力運動、假日野餐等主題呈現。
更重要的,是市集引來了很多「外來戶」。雖然市集引入商場自有商戶更為容易,但為了增加消費者新鮮度,靜安嘉裡選擇在全上海搜羅商戶,今年安義夜巷自有商戶與外來引進商戶的比例為1比9。
場地空間有限的市集,如何做精做細?
如何增強與消費者之間的「粘性」?
靜安嘉裡方面表示,去年安義夜巷舉辦第一季時,攤位總數在35-38家。今年煥新回歸,商戶數量增加至50家以上,其中餐飲類商戶約佔40%,銷售額則超過夜巷總數的一半。
一些去年觀察下來特色不夠鮮明的飾品、小玩具攤位今年便不見身影,而一些小眾的設計師飾品、工藝品攤位則登上了夜巷的「鬥秀場」。
安義夜巷
我們賣的東西,其他地方沒有
作為周末市集的「新玩家」,位於復興中路的黑石M+園區上周末進行了園區開放後首次周末集市。
位於黑石公寓一樓的新晉「網紅」打卡點幸福集薈書店,也迎來周末同期最高客流,僅周六就有800餘人次進店。店內Drops咖啡館的外帶訂單數也較工作日增長一倍。
幸福集薈黑石公寓店
黑石M+園區運營方幸福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朱旻琪告訴記者,在商戶選取和業態選擇上,首先考慮的是與黑石公寓、幸福集薈書店這兩個「文化IP」的匹配度。
18家攤位中包括雞尾酒、冰激凌、啤酒等輕餐飲業態約佔1/4,位於市集入口處則是來自上海交響樂團的周邊商品攤位,以及國際頂級爵士音樂現場表演機構Blue Note帶來的黑膠唱片攤位。
黑石公寓周末市集
黑石M+園區的定位著眼於「文化」和「海派」這兩大因子。
無論是書店內還是戶外市集,醒目擺放的黑膠唱片機、印有貝多芬肖像的環保袋以及有「上海交響樂團140周年」字樣的各類餐盤、搪瓷杯、扇子、紀念唱片,無不強調著黑石公寓市集獨特的身份定位——「我們賣的東西,其他地方沒有。」
幸福集薈黑石公寓店
上海交響樂團文創產品專區
在思南派對,主辦方拿出了一幢老洋房向上海12家知名美術館、7家畫廊的藝術家們敞開,請他們根據老洋房的陳設與氛圍來設置藝術品,裝點成一個可以拍照打卡的藝術博物館。「這樣有文化故事、有精緻品質的夜市,就非常適合思南公館的定位。」一位思南書局的粉絲告訴記者。
市集並非「什麼都要有」,而應該與運營方的客群、消費水平、自身定位、周邊環境、輻射人群相互匹配。
商場主辦的夜市更容易吸引跨圈層客流;而一些特色鮮明的園區舉辦市集,則並不需要吸引各年齡層的消費者。
小而精的特色市集,若能吸引上海的潮人、文青「跋山涉水」穿越半個城市而來,套用一句歌詞——誰說這樣不偉大呢?
垃圾激增,清掃分類不可忽視
不過,在周末兩天實地走訪的過程中,記者也發現了部分市集存在著一些管理細節上的問題。
大學路
無美食,不夜市。吃喝是市集上一大樂趣,但由此也產生了不少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時清理,會造成環境髒亂。
在大學路上,沿街餐飲店較多,再加上市集帶來的大人流,垃圾成了大問題。
在大學路入口處的一家餐飲店外,赫然擺著一隻垃圾幾近滿溢的垃圾桶;一家日料店的外擺隔離帶外,一堆隨意丟棄的垃圾暴露在地,垃圾還沿著隔離帶一路撒到人行道上;通往「後備箱市集」的路上,兩隻路邊分類垃圾桶已經看不出分類情況。
路上來回走動一個多小時,僅看到一名打掃衛生的清潔工。
大學路
有業內人士建議,在增加高峰時候清掃力量的同時,可將市集進行分區管理。
如,安義夜巷將文創區、鮮花區、餐飲區、寵物用品區和互動體驗區做了劃分,消費者循著烤肉香、炸雞香來到餐飲區後,大多選擇就地食用完畢,擦好手、分類扔好垃圾,戴上口罩再繼續向前逛市集。
這樣分區管理,便於市集主辦方進行垃圾分類、現場清掃等工作。
美好市集更多細節需要優化
人氣旺,是不少消費者在火爆市集的最大感受。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幾家人氣旺的市集都及時啟動了限流措施。安義夜巷主辦方此前還升級了人流監控系統,當進入夜巷中的人數超過3500人次的時候會啟動限流措施。「市集上接踵摩肩,消費者體驗感會差很多。在疫情防控的當下,人流太大也不利於保持社交距離。」一位業內人士建議,主辦方要提前做好客流疏導預案,注意對人流的觀察與控制。
一家主辦方告訴記者,人流過大時,他們會主動建議消費者先去商場活動。這家主辦方建議,消費者可以錯峰而來,比如下午時人流會相對少一些,一些帶小孩的家長可以選擇這個時候來錯峰體驗,而一般晚上7時後人流會開始增加,帶著孩子可能會不方便。
在不少市集內還出現了很多帶著寵物狗遛彎的消費者。如有人懷抱寵物狗在人群擠來擠去,還有幾位牽著大型犬的消費者在集市上遊蕩,並沒有給大型犬帶上嘴套之類的防護物品。這些寵物狗可能給其他消費者帶來了困擾。建議主辦方要安排安保人員對牽狗的消費者進行約束。
隨著汛期的到來,颱風天、陣雨天氣開始光顧上海,雨天的市集如何保持安全性和體驗感,也是主辦方需要提前考量的。
比如,在外灘楓徑,主辦方BFC已備足了一次性雨衣,還準備了一些會發光的雨衣,打造「雨中楓徑」的別致體驗;在思南夜派對上,主辦方思南公館增設了帳篷等防雨設施。
「一些『靠天吃飯』的業態是否需要調整,是否需要增加售賣雨具的『應景』攤位,都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既為前來逛市集的消費者提供便利,也是藉助不一樣的天氣挖掘新的商機。」業內人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