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臺灣風情夜市?

2020-12-13 騰訊網

「彭浦夜市」

「昌裡路夜市」

「壽寧路小龍蝦一條街」

.......

我們曾經熱愛的夜排擋

因為城市更新等原因逐漸沉寂

今年,全國大力鼓勵「夜市經濟」之後

阿拉上海人最愛的「彭浦夜市」升級重生

「彭浦第一炸」也回來了!

位於虹泉路上的首爾夜市

也已持續經營了近半年時間

還有諸如外灘楓徑

安義夜巷等新興夜市

通通在吸引魔都小夥伴晚上去「蕩馬路」

據說,主打臺灣風情的

臺北士林夜市也將回歸

它二闖上海,能贏嗎?

臺北人周俊佑住進上海遠郊奉賢區的一座公寓。那裡既不靠地鐵,他也沒有代步車,要走路15分鐘,才能到周邊一處更為幽僻的產業園區。周俊佑看重這裡的大片空地,計劃今年底把早已撤出上海的臺北士林夜市重新開起來,但種種外部條件卻對他頗為不利。

不同於臺北的四季如春,上海很快將進入冬季,夜市的需求會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周俊佑選中的夜市新址,相比6年前士林夜市首次來滬入駐的錦江樂園,區位更加偏遠,遊客導流情況尚不明朗。

可對周俊佑和他背後一群來自臺灣當地夜市的小攤主來說,眼下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臺北士林夜市在上海的進擊與探索,6年間並未留下豐厚的積累。相反,隨著大陸消費群體文化意趣的轉變,以及臺灣特色美食的大量本土化複製,兩年前,大多數臺灣商家不得不離開錦江樂園,轉戰國內其他城市。

今年,全國各地大舉「夜間經濟」概念,更是催化出一批又一批的夜市運營商,士林夜市仿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固然臺北有上百年夜市運營的成功經驗,但此時此刻,也不得不虛心一問:上海,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臺灣風情夜市?

疫情前士林夜市風光一覽。圖片來源:豆瓣(侵刪)

來大陸賣臺灣小吃,可多賺20倍

2009年,長居上海的臺灣普通百姓廖信忠出版了一本書叫《我們臺灣這些年》。書中講述了30多年來臺灣現代化進程中的大事件與小八卦,分享了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這本書在當年賣出數百萬冊,一度在臺灣當地掀起一股「上海熱」,而上海人對於臺灣文化的興趣也在隨後的幾年裡逐步升溫。

借著這波浪潮,2014年,上海錦江樂園選擇引進臺灣士林夜市。此舉不僅「復活」了當時已幾近被市場拋棄的錦江樂園,甚至改變了一大批臺灣夜市攤主的個人命運。作為臺北士林夜市協會的負責人之一,周俊佑親身參與並見證了這一切。

「第一次面向全臺灣的夜市招募赴滬攤主,我們收到了100多封報名信息。」周俊佑說。彼時的臺灣,經濟已呈下行趨勢,民眾失業率高,夜市設攤成了成本最低、最普遍的再就業選擇。然而臺灣本地消費力有限,士林夜市、六合夜市等大小知名夜市商戶基本飽和,一個攤主一年的收入至多不超過20萬新臺幣。來滬發展,無疑是絕佳的翻身機會。

通過嚴格的篩選,首批攤主攜家帶口搬進上海。而這也是上海市民第一次在市內接觸到如此大規模的臺灣美食薈萃。當年前往嘗鮮的記者也曾將信將疑,這會不會是掛羊頭賣狗肉?直到聽到一個個攤主濃重的臺灣腔才勉強放下心來。

因手握「稀缺資源」,錦江樂園士林夜市一炮而紅。許多美食攤頭前一度張貼著「傲嬌」的牌子,上書:距排到還要等4小時。來自臺灣饒河街夜市的張阿嬤時至今日仍在錦江樂園經營蚵仔煎生意。她告訴記者,為了擺攤,一家人在上海租了房子,若再扣除每月的攤位費、水電雜費,以及在臺灣特產超市購買食材的成本,每賣出一碗蚵仔煎,大約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淨利潤。

張阿嬤一家從臺灣饒河街夜市而來,在滬經營蚵仔煎6年。杜晨薇 攝

但千萬別小看這個三分之一,多數時候,張阿嬤一天的銷售量在500份以上,一年下來全家可以收入100萬元以上,兌換成新臺幣,相當於過去收入的20倍。那些擠破頭想來滬營商的臺灣夜市攤主比比皆是,因為只要佔住一個攤位,就基本意味著年收入的數倍增長。

好景維持至2018年,錦江樂園夜市開始出現人流量的明顯回跌,不僅工作日遊客寥寥,甚至到了周末,也不大見得到摩肩接踵的景象。攤主,包括周俊佑自己,很快感覺到了不安。「大家畢竟背井離鄉,生活成本又高,如果賺不到錢,那就不如不做。」

周俊佑將這場危機歸因於「園方後期不願意再投入宣傳經費,導致客流減少」,但問題顯然沒那麼簡單。周俊佑說,長期以來臺灣從事地攤生意的人都年紀較長,可在上海,許多出來練攤的卻是年輕人。「只要刷一刷小視頻,就能學會一道菜,復刻臺灣小吃輕而易舉。」依靠發達的網絡,一樣人氣爆款臺灣小吃出現在大陸的市面上,不出一個月就能做到遍地都是。

「當別人用同樣的東西、更低的價格進入市場時,遊客憑什麼還來光顧我們?」最終,臺灣士林夜市協會帶著絕大部分商家撤走,僅少量商家單獨與錦江樂園續約,繼續留守經營。記者看到,現在的錦江樂園夜市內,糅雜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而臺灣美食僅佔總攤位的不到三分之一,像張阿嬤這樣的臺灣夜市「原住民」,則僅剩5家。

錦江樂園夜市上,大多數攤位經營來自全國各地美食,臺灣小吃只佔其中三分之一。杜晨薇 攝

最私密的城市空間,真的可以輕易複製嗎?

離開上海後的兩年,周俊佑曾帶著夜市攤主們闖過西雙版納、武漢等多個城市,按照同樣思路,在大陸異鄉「複製」著臺灣風情夜市。這樣的路徑似乎並無不妥:二三線以下城市的流行趨勢和文化審美相比超大城市有一定的滯後性,在上海賣不動的東西,未必在大陸西南腹地沒有市場。

然而,實際情形並不如願。僅隔著一條街,一座西雙版納當地的本土夜市,一到日落總是人潮湧動,叫賣聲聲。反觀士林夜市,勉強支撐了一年,營業收入較在上海時低了十分之一,慘澹收場。為什麼在臺灣有上百年經營歷史、至今不衰的夜市,在大陸的本土化之路卻這般難走?背後根源值得深究。

臺灣最早的夜市出現在1908年。據記載,有人在鳳山廳旗津天后宮廟前空地設夜市,營業時間為18時至24時。這一夜市雛形決定了臺灣夜市此後的發展框架:它們往往被設在交通便利,或是有遼闊場地以及人群聚集的地方,它們更像廟會,可以基本滿足當地百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小商品交易需求。

如今,無論走到臺北、臺中、臺南還是高雄,紅火的夜市幾乎成了城市的標配,甚至成了最受市民認可的一種商業組織形態。一位曾在高雄居住的友人告訴記者,如果一座夜市逐漸變成外來遊客的集聚區,從而帶來物價的相對上漲,臺灣本地人還會選擇另闢一座夜市,作為夜生活的安放之地。高雄的瑞豐夜市就是這麼來的,經過20年發展,成為擁有千餘個攤位的本地人主要消費場所。

把臺灣的夜市看作是當地文化的縮影毫不誇張。夜市不光供應特色小吃,還有各樣珍奇貨品,如衣服、書包、鞋子、工藝品、鐵器,甚至是小遊戲。濃鬱的地方特色與地道的鄉土原味,能夠帶你真正融入到普通的臺灣社會中。

夜市中甚至藏著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民間智慧。像是臺灣創意小吃番茄烏梅,將新鮮的小番茄割開口子置入烏梅果乾,兩種看似不搭的食材卻可以中和掉彼此的甜與酸,混合成最適宜的口感;青蛙下蛋,你一定想像不到它其實是一種糖水。因加入其中的粉圓煮熟後中心會呈現白白的圓點,看起來像是青蛙卵而得名。從這個意義上講,夜市就是一座城市最真我,甚至最私密的空間,滿是當地人共有的市井需要和文化記憶。

高雄六合夜市上的美食。舒抒 攝

可當它在異地出現時,褪去文化外衣的臺灣美食能夠為人所記住的,只有口味。周俊佑說,此前的經驗證明,臺灣很多土產小吃是不符合上海人飲食習慣的。「比較典型的是湯羹類。我們在錦江樂園夜市裡銷售過的幾十種美食裡,只有大腸包小腸、蚵仔煎、臺灣臭豆腐常賣常新,其餘產品大多是曇花一現。」特別隨著近兩年大陸地區臺灣文化熱度的退卻,並沒有做過太多本土化改良的臺灣美食始終像一個裹緊自身的外來客,失去了當初的新鮮感後,面對市場再無招架之力。

臺灣蚵仔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夜市狂潮下

臺灣夜市如何實現二次突圍?

上海也曾擁有頗具地域特點的夜市。彭浦夜市,臨汾路、昌裡路等,很長一段時間裡作為市民重要的消費載體,經營地有聲有色。直到近10年裡,伴隨城市更新的腳步,這些市民中自發形成的城市商業組團才逐漸消解或轉移。當初錦江樂園舉辦士林夜市,也正是看準這段上海夜市空間的「斷檔期」。

曾經的上海昌裡路夜市。圖片來源:豆瓣(侵刪)

可就在今年疫情後,大量鼓勵性政策的出臺、大型商業活動的舉辦不光帶來了城市的消費回補,也觸發了夜市的回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上海已經開辦了50餘場夜市。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能激發起周邊老百姓的消費興趣,甚至專程前往、一再光顧。

位於虹泉路上的首爾夜市,已持續經營了近半年時間。夜市由所在上海井亭天地生活廣場操辦,引進的攤位檔口,基本上都是沿街的商戶。如烤肉大排檔的攤主,正是原井亭天地生活廣場內一家韓國燒烤店裡的主廚;炸雞攤的老闆,本來就在商圈裡開了一家炸雞店……因嫁接了商場的客流和業態,夜市自然成為商場服務功能的外延部分,使得經營具備了可持續性。還有諸如外灘楓徑、安義夜巷等新興夜市,也均得益於和周邊商圈的業態聯動、人員導流,逐步融入了城市原有的消費空間。

首爾夜市。黃勇娣 攝

外灘楓徑。海沙爾 攝

另一類夜市同樣也在今年廣泛興起:短則三五天,長則半月,它們以「快閃」的方式限時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並由此催生出一大批和臺灣士林夜市協會功能相類似的夜市運營商。

普陀區一家短期夜市的主辦方告訴記者,因自身不具備夜市運營經驗,為了籌備長達5天的夜市活動,他們專門引進了一家第三方夜市運營商來操辦。「對方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提供點單式的服務,夜市需要哪些美食攤位,就提供相應的配置。一個夜市運營商,手裡可能掌握著數十家乃至上百家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夜市小吃攤主,一旦有短期的夜市活動,就立馬整合在一起。」

這些夜市像是龍捲風,迅速集結了人們的關注,並在短期內實現了效益最大化。一位夜市運營商負責人透露,一場「快閃」夜市如果辦得成功,一周可達到上千萬的營業額。儘管其中個別夜市因提供的商品同質化嚴重、特色風味不足,成了「一次性消費地」——就在不久前,原計劃開設3個月的滬郊某夜市就因後期人流的跳水式下降,不得不提前結束。「但畢竟上海的人流量大,市民消費欲望強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依然可以賺到錢。」

而面對上海新一輪的夜市狂潮,老牌的臺灣夜市還能不能找到新的立足點,實現二次突圍?留給周俊佑的時間不多了。

不久前,周俊佑選定了位於奉賢區愛企谷園區一片靠近噴泉的場地。這裡預計可以闢設20個左右露天美食攤位,加上3個大型的室內輕餐飲空間,客觀上具備承載大客流的條件。

「接下來就看我們怎樣植入內容了。」周俊佑表示,參考既往經驗,此次臺灣士林夜市的推出,將不再局限於臺灣美食,而是要疊加臺灣商品銷售功能。「我們計劃設置大量臺灣文創產品、生活用品展銷的攤位,同時引入一個長達6米的貨櫃臺灣商品超市,將臺北士林夜市的原風貌更全面地展現出來。」此外,他還從上海一些運營成功的新興夜市中吸取經驗,計劃引入海派樂隊、表演等,充分融合上海地域文化和臺灣夜市風情。

「嘗試,當然伴隨著風險。」周俊佑說。很快上海將迎來冬天,這不光給戶外擺攤的臺灣夜市攤主們帶來挑戰,也將對場地的導流能力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但市場瞬息萬變,老資格的臺灣夜市也不得不捏著這張得來不易的入場券,小心翼翼地向前試探。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杜晨薇

微信編輯:泰妮

校對:納米

相關焦點

  • 臺灣士林夜市又要來上海了!這次在這裡……
    「蕩馬路」據說,主打臺灣風情的臺北士林夜市也將回歸它二闖上海,能贏嗎?相反,隨著大陸消費群體文化意趣的轉變,以及臺灣特色美食的大量本土化複製,兩年前,大多數臺灣商家不得不離開錦江樂園,轉戰國內其他城市。今年,全國各地大舉「夜間經濟」概念,更是催化出一批又一批的夜市運營商,士林夜市仿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固然臺北有上百年夜市運營的成功經驗,但此時此刻,也不得不虛心一問:上海,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臺灣風情夜市?
  • 臺灣士林夜市二闖上海,能贏嗎?
    相反,隨著大陸消費群體文化意趣的轉變,以及臺灣特色美食的大量本土化複製,兩年前,大多數臺灣商家不得不離開錦江樂園,轉戰國內其他城市。今年,全國各地大舉「夜間經濟」概念,更是催化出一批又一批的夜市運營商,士林夜市仿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固然臺北有上百年夜市運營的成功經驗,但此時此刻,也不得不虛心一問:上海,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臺灣風情夜市?
  • 「士林夜市」周日落幕 下一個「士林夜市」在哪兒?
    本周日,錦江樂園「士林嘉年華」即將落幕,百聯中環有望接過「接力棒」,開始為期一個月的以上世紀60年代「寶島風情」為主題的臺灣美食活動。然而,無論是錦江樂園還是百聯中環,士林夜市在滬都像短期的「嘉年華」。有消息稱,士林夜市將會常駐北外灘,但是記者從昨天各方採訪獲得的消息來看,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合作計劃,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方案。
  • 東南亞風情大秀+特色美食來襲!上海最大夜市七寶夜市開張
    12月24日,上海最大夜市——七寶夜市迎來了正式開市日。12月24日,七寶夜市迎來了正式開市日。 本文圖片均為閔行區供圖七寶夜市擁有103個攤位,系滬上最大夜市。12月1日試營業的第一天,七寶夜市的打卡遊客就達到2萬+,而在首個周六(12月5日),又有4.4萬人湧向這裡。與試營業時期相比,今晚正式開業的七寶夜市拿出了新殺手鐧,即充滿異域風情的文化演藝。七寶夜市開業的特別節目之一,就是極光秀。極光是地球上三大壯麗的天文現象之一,如今在七寶夜市,不出國門就能看到美麗震撼的極光。
  • (夏雲)臺灣見聞之九——在臺灣幾大特色夜市品嘗美食
    臺灣一直被人們稱為美食之都,眾多的美食吸引著無數人前去品嘗。到臺灣品嘗美食肯定要提到臺灣的夜市,沒去過臺灣夜市,就稱不上去過臺灣旅遊,無論臺北、臺中、臺南,臺灣每個城市都有熱鬧的夜市,那是臺灣文化的縮影,要品嘗真正的臺灣覓食,夜市是你必去的地方。
  • 在逢甲夜市,重逢那些久違的煙火氣象與市井風情
    2019年8月27日逢甲夜市▲遮天蔽日的小攤招牌,濃濃的煙火氣聽說是全臺灣最大的夜市?臺灣都沒多大,夜市能大到哪裡去呢?請允許一個大陸人的戰術後仰。除了大腸包小腸,章魚丸、起司洋芋、冰淇淋,這些如今在上海也都能吃到了。
  • 「七寶夜市」試營業,上海新添東南亞風情「深夜食堂」
    上海七寶古鎮旁新添夜市——攜裹東南亞暖意風情的「七寶夜市」12月初試營業以來,日均光顧人次近2萬。「七寶夜市」位於閔行區中誼路,總佔約1.8萬平方米。運營方中閔集團董事長宋志峰介紹,「七寶夜市」分為多個功能區,打造集特色人氣美食、文娛體育活動、地方人文民俗、創意生活用品、趣味互動演出、線下體驗於一體的多元融合夜間娛樂生活圈。「七寶夜市」AB區彩色帳篷是升級版「泰國拉差達火車夜市」,主打泰國特色美食小吃,原汁原味,品種繁多,足不出滬就能感受到東南亞風情美食。C區是手作和生活用品市集,歡迎青年創業者入駐擺攤。
  • 臺灣士林夜市攤主紮根大陸的「味道」情結
    臺灣士林美食嘉年華亞太巡展於17日首次在石家莊亮相,由於臺灣士林夜市名聲在外,開幕後便日日人氣爆棚。而陳忠雄家的蚵仔煎攤前常常排著幾十米的長隊。  陳忠雄說,蚵仔煎是臺灣傳統小吃,而在大陸風靡是因為一部臺灣的偶像電視劇。但是電視劇帶給大陸的只是蚵仔煎的名字,他要將正宗的蚵仔煎味道帶到大陸。
  • 下一個在哪?「士林夜市」意外爆紅 或常駐5年以上
    年代「寶島風情」為主題的臺灣美食活動。然而,無論是錦江樂園還是百聯中環,士林夜市在滬都像短期的「嘉年華」。有消息稱,士林夜市將會常駐北外灘,但是記者從昨天各方採訪獲得的消息來看,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合作計劃,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方案。  臺灣士林夜市為何會成為臺灣旅遊的一張閃亮名片?傳說中的士林夜市究竟是何模樣?上海到底能學到什麼經驗?上海何時能擁有自己的優質平民夜市?
  • 今晚七寶夜市試營業,攤位數達103個可能是上海最大的夜市
    今晚七寶夜市試營業,攤位數達103個可能是上海最大的夜市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2020-12-01 23:12 來源:
  • "西門町"夜市現身前門 首屆臺灣夜市昨開市
    37桌「辦桌宴」,樣樣都是地地道道的臺灣菜,展盡臺灣民俗特色;琳琅滿目的伴手禮,不僅精美,臺灣味兒更足;「臺式」風味小吃,原汁原味,盡現濃鬱寶島風情。昨晚,前門臺灣印象區的阿里山廣場前熱鬧非凡,伴著音樂噴泉的悠揚樂聲,首屆前門臺灣夜市正式「開市」,久聞其名的「西門町」夜市現身百姓眼前。
  • 正宗臺灣夜市小吃集體登陸上海 點燃饕餮熱情
    錦江士林夜市上,精心製作的美食十分誘人。 陳靜 攝 早春的上海寒氣還未散盡,匯集近50家正宗臺灣夜市小吃的錦江士林夜市25日一開市,便烘起此間民眾追求美食的熱情。陳靜 攝 攤位邊,臺灣老闆們賣力的吆喝、店員們熱情的招呼,耳中是閩南歌曲,嘴裡食物的芬芳四溢,空氣中瀰漫著正宗臺灣美食的誘人香氣……一時間,人們似乎穿越時空來到了寶島。 一位店主告訴記者,這些好吃不貴、又新奇的創意美食都是最受臺灣地區年輕人喜愛的新款小吃,希望可以把最正的口味帶給更多人分享。
  • 臺灣人眼中的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的其中一個入口處根據官方資料,士林夜市總共有320個攤位(包括地上地下)士林夜市大致上呈現網格狀結構,四通八達,出入口眾多。最方便的應屬劍潭捷運站一走出來便能抵達的這個小巷口。在疫情開始前的假日,這邊可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 大C遊世界 臺北寧夏夜市品味臺灣美食
    【ZOL旅遊攝影頻道原創】臺北,一個極其有魅力的城市,尤其是臺北的夜晚。從黃昏開始,走在臺北的大街上,霓虹燈和現代化的建築總能夠吸引大C的目光。而臺灣的美食,在全球美食界的排名都非常高,並且臺灣的夜市,也是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來到臺北這個臺灣最有魅力的城市,怎麼能夠不光顧夜市呢?
  • 拷貝別人的夜市不好玩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遭吐槽
    據《i時代報》報導,奔著錦江樂園「正宗」士林夜市而去的吃貨們這幾天忙著各種吐槽。不正宗、排長隊、秩序差、吃不爽等字眼交織在媒體數日前形容夜市人氣火爆的消息中,頓生冷場的尷尬。  吃貨們熱愛夜市是出於心中的本能,而士林夜市雖然難說是遠近八方最成功、最令人垂涎的夜市,但因為它的招牌,因為它固有的傳統,以及宣傳報導中「正宗」等字眼,仍然在大雨的夜,將全城吃貨們的人與魂都勾了過去。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果然在度過最初的亢奮之後,這幾日它的槽點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市民表示這個夜市是「騙子」。  關於夜市的話題,曾經討論得不少。
  • 朱天衣:臺北夜市風情
    作者:朱天衣(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著名作家)雖然世界各地都有市集攤販聚集活動,但大概沒有一個地方會像臺灣的夜市密度如此之高、如此之欣欣向榮,它已成了特有風情,是來臺灣觀光絕不可錯過的風景。 臺灣的廟宇特別多,每值廟裡舉辦各式活動,如神明壽誕、節慶拜拜、酬神還願,都會湧入大批善男信女,這時逐人潮而居的攤販,便會群聚廟宇的周邊賣吃賣玩賣喝的。
  • 士林夜市: 臺灣小吃大全
    小小的包子鋪,常常門前排滿了人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邸繼勇/文 程軍祥/圖      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臺北夜市中以士林夜市最負盛名。   士林夜市是由不少小巷組成的綜合夜市,在臺北市中心坐地鐵到劍潭站下車出了地鐵口就是,很方便。這兒有幾百個攤位,小吃應有盡有,最有特色的是蚵仔煎、大餅包小餅、士林大香腸、生煎包、藥燉排骨等,還有太陽餅、鳳梨酥、澎湖魚乾、烏魚子等地方特色食品,讓到了這兒的人都會吃得不想離開。
  • 【分享】你有10理由愛上臺灣!夜市美食、風情民宿、墾丁海生館....
    臺灣,那是一個讓我深愛的地方。我總是想把她最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也許,你不會因為我的一篇文案就去臺灣。
  • 上海冬日最強檔夜市,這回七寶夜市贏了
    樹立夜間經濟標杆  「點亮夜經濟」已成多地拉動消費政策的首要關鍵詞,為響應「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指導意見」的發展新政,讓城市亮起來、讓市民動起來,努力構建「食、遊、購、娛」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七寶夜市就此營運而生。
  • "滬版士林夜市"吃貨湧入嚇壞臺灣攤主 食材幾乎產自本地
    由於攤位緊挨攤位,排隊等候的遊客混成一團,不少人甚至分不清自己排的究竟是哪一個攤位。後來者也是看到哪裡還有容身之地,就排到哪裡,能吃到什麼已不再重要。   士林夜市設有一片就餐區,裡面的桌椅根本不夠用。有的遊客好不容易買到美食,就三五成群坐在草坪上享用。一時間,罐頭、骨頭、菸蒂、塑膠袋、燒烤籤等垃圾隨意散落在草坪上,看著十分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