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吳曉波在其年終秀上表示,到2017年底時,中國的網際網路人口已達10.85億,2018年是11.3億,2019年11.4億。「意味著其實從2017年的四季度開始,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就已經吃完了。很多人說2019年我們並沒有看到很多發生變化,因為它已經是一個停滯的產業了。」
所以,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真的結束了?
北京大學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彭波等日前發表論文認為,當前的中國社會已經被網際網路「隔離」成兩個群體:一個是數位化的群體,另一個是非數位化的群體。從「淘寶鎮」到拼多多,儘管網際網路已經下沉到農村,但這還遠遠不夠,網際網路紅利仍廣泛存在於三四五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農業信息化,人工智慧融入現代農業,網際網路與農村產銷銜接,隨著網際網路與三農的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將加速消弭數字鴻溝」。
吳曉波也表示:在手機的模組行業我們中國企業大幅的崛起,產生了像立訊、瑞聲、歌爾、信維通信、藍思、京東方、TCL,在各個領域中都是幾百億上千億市值的公司,當某種產業崛起之後,我們往縱向看,模組的上遊就是材料、設備、晶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7月1日,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在線上天弘基金主辦的直播中指出: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並沒有結束,它還給我們留下來幾大紅利。
5G帶來最大變化就是什麼?它會變成一個雲化。舉個例子,到了5G時代,你花1000塊錢買一個5G手機,你會發現它玩遊戲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你在4G時代1萬塊錢買的手機,因為它把存儲計算都放在雲端,所以雲遊戲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手機的5G化,耳機的智能化,手錶的服務化,電視的社交化跟AR的加速化,是移動網際網路之後,在智能硬體的新的「五化」和新的機會,也即將會帶來一些新的公司成長爆發的機會。移動網際網路過去主要在幹一個事情,通過電商把渠道替代,我們把它叫作去渠道化的過程。未來移動網際網路還有下一個機會,就是一個去品牌化的過程,我們看到直播電商它本質就是什麼?在解決品牌,由於產品當中信息不對稱,在消滅品牌。移動網際網路下一步的機會就是什麼?有人說是5G,有人說是物聯網,有人說是人工智慧,有人說是雲計算……它本質上是一個什麼體系,我把它定為精準數據體系。Mini LED確實在加速到來,這個趨勢是值得重視的,而且MiniLED到來又會加速LED行業供需結構的改變,行業可能會重新進入漲價的狀態。這個時點大概是在四季度開始。
如果看未來的5~10年,或者未來的幾年,科技行業的機會在哪裡?
移動網際網路還給我們留下了三大紅利——
第一個,製造紅利。在手機的模組行業我們中國企業大幅的崛起,產生了像立訊、瑞聲、歌爾、信維通信、藍思、京東方、TCL,在各個領域中都是幾百億上千億市值的公司。當某種產業崛起之後,我們往縱向看,模組的上遊就是材料、設備、晶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我們對晶片行業關注非常高,但晶片之外的材料設備行業也在比較快速崛起。
最近我看一個公司,過去我們主要用的是日本的法拉克(FANUC)的設備,而這個公司正在替代日本的公司,成為蘋果的供應商,在業界進行爆發。
在材料領域我們也可以看到,無論是電子材料、半導體材料、顯示材料,也有一個非常好的成長,所以這是一個縱向的邏輯。
同時在移動網際網路手機上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的製造能力,它橫向就往汽車——不僅是新能源汽車,往汽車的零部件、汽車的製造,往軍民融合,往大製造方向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強,有7萬億的收入,還有6萬9千多億是由歐洲日本企業所佔據,中國企業在製造領域中完全是大有可為的。
進一步的複製,進一步的強者恆強。
第二個紅利就是在智能終端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主要的數據終端載體是手機,我們認為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浪潮,自動終端應該百花齊放,我個人簡單把它總結為自動終端的「五化」,就是手機的5G化,耳機的智能化,手錶的服務化,電視的社交化以及AR的加速化。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速度快,當速度足夠快的時候,我的存儲、計算就可以到雲端。
5G帶來最大變化就是雲化。舉個例子,到了5G時代,你花1000塊錢買一個5G手機,你會發現它玩遊戲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你在4G時代1萬塊錢買的手機,因為它把存儲計算都放在雲端。所以雲遊戲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這些應用的展開,就會推動消費者的換機,所以5G帶來的整個換機的浪潮是不應該被低估的。
我們可以看到5G整個產業鏈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像美國的Skyworks這類典型的5G做視頻晶片的公司,股價近期表現很好,已經是在吹響了前奏曲。
耳機的智能化。去年以來整個消費電子最熱的一個機會就是以AirPods為代表的無線耳機,但是大家知道AirPods只是讓你的耳機無線化。
未來的耳機是什麼?就是在手機裡裝更多的功能,可以監測你的睡眠、監測你的健康、監測你的運動,這就叫耳機的智能化。
本身我們對蘋果AirPods為代表的無線耳機的需求是比較樂觀的,因為我們預測蘋果今年開始會取消傳統的有線耳機,無線耳機的銷量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增長,我們預測明年大概1.2億部,但未來這應該是一個更快的過程。
手錶的服務化。我們反覆強調在移動網際網路中最核心的關鍵詞是兩個,第一個就是服務,第二就是社交。
從今年開始,隨著5G的到來,隨著大數據能力的加強,假設我們帶一個手錶,它能根據我的心跳,根據我的血糖數據告訴我未來發糖尿病的風險,未來犯心臟病的風險,讓我要好好休息;在我血糖特別高,心跳特別快的情況下,能給我提供急救的服務。像這樣的服務,它是會很受消費者歡迎的,所以我們認為今年開始到明年的智能手錶,就是像去年的耳機一樣,它應該會爆發。
電視的社交化。我們可以看到從華為的智慧屏開始電視上做一個攝像頭,也就是電視過去從一個媒體終端開始變成一個社交終端。
當變成一個社交終端的時候它的空間就非常大,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看到這些典型的應用,就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教育、健康、醫療、社交都會在電視端有個非常好的複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華為的電視比較早期的爆款應用,就是遠程的類瑜伽,遠程的健身這樣子。
AR的加速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科技巨頭,它要推出的眼鏡有16個攝像頭,那就會對周圍環境和我們個人進行一個全景的掃描。舉個例子,未來當我們能夠進行全景的掃描之後,在遊戲裡就可以生成一個我,我就可以控制我自己來踢球、來玩遊戲,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第三個紅利,去品牌化。我們看到直播電商它本質就是什麼?在解決品牌,由於產品當中信息不對稱,在消滅品牌。所以你們看到李佳琦火它帶來是國產化妝品品牌的崛起。
移動網際網路下一步的機會是什麼?有人說是5G。有人說是物聯網,有人說是人工智慧,有人說是雲計算……它本質上是一個什麼體系,我把它定為精準數據體系。
舉個例子:最早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是搜索,最早做搜索的是微軟,在微軟眼中,它覺得搜索是一個經驗的活。工程師根據自己的經驗,比如說我們都搜天弘基金,分析師就覺得我應該搞一個算法,把哪個新聞哪個網頁放在第一個,哪個新聞哪個網頁放在第二個。
但谷歌認為搜索不是一個經驗的活,而是一個數據的活,我要看100萬人搜索天弘基金,天弘基金今天有個新基金的發行,我把它放到第一個,天弘基金最近有個招聘放到第二個,天弘基金最近又投資了哪些優勢的公司放第三個……它認為是一個大數據的活。
但實際上搜索是一個精準數據的活,就是每個人去搜天弘基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假如我是個學生,我可能在找一個工作,看看天弘基金有什麼工作的機會;我如果是一個投資人,我看一看天弘基金都有什麼新產品;我如果是一個上市公司,我看天弘基金最近有沒有一些投資的活動,我最近要融資。
所以未來的搜索一定是根據用戶個性化的需求,給他提供精準化的服務。
以搜索行業為例子,就可以看到這個行業是從泛數據(也就是經驗)到大數據(也就是平均的樣本數據)到未來的精準數據。
所以,未來在ToC領域,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健康、教育、醫療,都會進入一個從泛數據到大數據到精準數據的過程。
在這些應用中,過去商業模式最成熟的就是「行」,因為與「行」相關的信息就是你在哪裡,到哪裡去,你幹別的我都不管,由於手機有一個GPS傳感器,非常好地實現了你在哪裡,到哪裡去,所以「行」這個商業模式不管是滴滴打車還是共享單車,它整體還是比較成熟的,產生了非常巨無霸的公司,而像美團像這些外賣也是依託於「行」產生的。
而在其他的行業像衣食住、吃喝玩樂、教育健康,也將會通過獲取精準數據,重構原有的商業模式體系。
我們可以看到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主要的數據終端載體是手機,我們認為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浪潮,自動終端應該百花齊放,我個人簡單把它總結為自動終端的「五化」,就是手機的5G化,耳機的智能化,手錶的服務化,電視的社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