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騎士為何越來越少,全因生活需要儀式感,比養貴婦還燒錢

2021-02-23 冷兵器研究所

中世紀的騎士數量呈現連年遞減的下跌趨勢,威廉徵服時期英國一共有6000名騎士,而到了獅心王時代,英國的騎士數量是3000人,等到愛德華三世遠徵法國時英國的騎士只有1100多人,其中只有500多名是可以隨時履行騎士義務的積極分子。愛德華三世甚至不得不設立了嘉德騎士團專門照固騎士階層中的困難戶(嘉德騎士團的宗旨之一),但騎士數量依舊沒有大幅度提高,在百年戰爭時他不得不向全國強行攤派了作戰費用,讓年收入在20鎊以上的土豪門提供重騎兵。

這種囧況其實是騎士禮儀造成的,越來越燒錢的騎士禮儀讓騎士數量下跌的好比是A股。英國的的騎士出現在徵服者威廉之前,早年的撒克遜社會裡的塞恩等服役階層就和騎士非常類似,克努特大帝甚至還專門讓人制定了英國版的騎士禮儀手冊,走在了歐洲前列。克努特大帝這個維京掠奪者的後人教導英國騎士要講禮貌,兩個身份相當的人見面時必須要打招呼,如果不打招呼那麼就可以直接兵刃伺候;克努特還教育撒克遜騎士要注意吃相等問題。

威廉用法國諾曼第的騎士徵服英倫後,卻讓英倫的騎士禮儀有了大幅度倒退。徵服者威廉並不在乎手下騎士的群眾紀律,認為燒殺搶奪都是騎士應得的報酬,散播恐懼才是騎士最主要的使命,而「愛戴」這種東西則是領主軟弱的象徵。諾曼騎士們像蝗蟲一樣摧毀了舊有的撒克遜同行,他們無法無天,在威廉登基為王時差點點了城堡,甚至有諾曼騎士敢於非禮自家的公主。

金雀花王朝建立後,英國騎士和歐洲同行的關係更加密切,也把歐洲大陸上的騎士禮儀帶到了英國。英倫騎士的自尊心開始加重,不少騎士甚至因為亨利二世不講禮貌就準備造反。獅心王理查也把流行在法國南部的騎士比武規則帶到了英國,還大力推廣騎士歌謠(他本人就是不少歌謠的作者)。歐洲大陸騎士留長髮,穿尖頭鞋、亮麗衣服寬鬆舒適的習慣也在英國流行,而在中世紀這種打扮和今天女士的晚禮服一樣燒錢。

此外騎士還必須時常參加各種比武活動,要在比武場上揚名立萬需要實力更需要足夠多的金錢交學費,大部分騎士都沒有馬歇爾的技藝,往往在比武中得不償失。此外騎士按照禮儀還要時刻出自己的慷慨大方,參與各種宴會等活動時也不能小氣,領主賞賜了獎金也要馬上分給小夥伴。騎士還要在比武用馬、帳篷等方面燒錢,因為不這麼幹,就是辱沒了騎士身份,要遭到騎士界的一致嘲笑。

這就讓騎士越來越像藝人,普通騎士家庭紛紛被勸退,對他們而言參加國王的遠徵以重騎兵的身份拿錢賣命反而更划算,因此騎士才越來越少。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西班牙人為何破產也要將戰爭進行到底

誰說打劫沒有技術含量?歐洲近代傭兵的劫掠技術也分流派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
  • 生活需要儀式感
    2 儀式感對婚姻的重要性有人說結婚以後就很難像戀愛時那樣浪漫了,每天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每天面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很快感覺生活索然無味,甚至夫妻雙方覺得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為什麼?就是因為生活中缺少儀式感。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中世紀騎士?這條路,需要14年時間
    歐洲中世紀最光榮的職業就是騎士他們穿著厚重的全身板甲帶著覆面頭盔騎著高大的披甲戰馬手裡拿著長長的今天來給大家講講在歐洲中世紀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騎士首先騎士是一個很高貴的職業可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要看你先天的條件,血統,還有家庭出身
  • 中世紀的一名合格英格蘭騎士
    ,先給自己自留了一大片耕地和森林,剩下的再分封給手下臣屬,還很有心計的將臣子們的土地封的很分散。戰爭狀態下,超過兵役時限時,領主需要自掏腰包為其提供薪資補貼。不過,騎士的軍事服務並不僅僅局限於戰場,還包括守衛王室和領主貴族的城堡。 諾曼王朝建立初期,撒克遜舊貴族叛亂時有發生,諾曼軍隊每平定一個地區,便會在戰火廢墟之上修建一座城堡,派遣騎士駐紮,以防守和威懾周圍地區。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正如讓·弗洛裡所強調的,中世紀的騎兵需要相當的經濟基礎來購買戰馬(可能還不止一匹),因此承擔著繁重的裝備開支,此外他們還需要時間,因為除了頻繁的訓練,中世紀的騎士還需要在節日比賽——騎士比武以及狩獵活動中證明自己,狩獵通常在他們自己專屬的封地裡進行,也就是自中世紀起為國王預留的保護區之外的地方。可以看出,即使從軍事角度來看,騎士階層就有局限於貴族精英分子的趨向。
  • 歐洲中世紀騎士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煉成的?
    誠然,就像中國的君子、日本的武士,在西歐,騎士則是人們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勇敢、忠誠、浪漫、優雅,騎士精神是西歐國民精神的縮影,直至今日仍然惠澤頗深,本文將討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和騎士精神。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也許人的第一印象是不會有鬼吧
  • 好的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生活中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並不關乎生活水平的高低,也與矯情無關。而是關於對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態度。
  • 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我們生活需要儀式感?
    最近似乎很流行儀式感這個詞,都說每個人生活中都應該有點儀式感。似乎儀式感能幫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心情。那麼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呢?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
  • 生活需要什麼樣的「儀式感」
    從冬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到跨年夜看一場零點電影,從po出新年目標清單,到去網紅餐廳打卡,近年來,一波又一波攜帶著一整套規定操作的「儀式感」席捲我們的生活。在一陣陣跟風中,有人樂此不疲,有人倦怠不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儀式感」。
  • 生活它需要儀式感
    生活是不是過出來的,是選出來的,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雖然,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但是,我們仍然要活得安樂自在,我們要把生活當作是一個愛人去對待,去享受。如果你是一個人,請你更要給自己一種儀式感。
  • 《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原因就是:生活需要儀式感!那什麼是儀式?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或許會讓我們找到答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儀式?生命很好,不要得過且過, 不要讓生活僅僅只是生存。 生活需要儀式感來提醒我們, 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而我們都需要儀式感, 來喚醒我們內心有趣的靈魂和熱忱。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中為什麼要有儀式感呢?儀式不在於別人看到了什麼,最重要的是看見自我。《蒂凡尼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穿著黑色的小禮服,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將早餐吃完。儀式感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它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注重儀式感的女生,凡事都要有一個儀式。
  • 90後:人生苦短生活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就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對此懷有敬畏心理。在漫長的生命中,平淡普通是常態,但是總要找到一些新的方式,讓自己在這無趣的生活中,有那麼一些樂趣。說白了,生活是自己的,活成什麼樣,取決於自己的態度,我們如何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如何對待我們。
  • 劉華:需要儀式感的不止生活,還有設計
    【太平洋家居網】「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內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這是來自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對「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的解釋。擁有多個身份標籤、熱衷設計跨界的「斜槓」設計師劉華也同樣在意:「需要儀式感的不僅是生活,還有設計。」
  • 早讀丨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需要一些儀式感,和矯情無關,記錄一些溫馨溫情的時刻。浮躁的時代,有時,我們的心需要安靜,唯有安靜,方可心安。靜,是心靈的歸宿。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板甲騎士:中世紀的貴族嘉年華 | 青年維也納
    」本文精緻有趣,從盔甲切入,漫談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地理環境、貴族軼事,甚至還閒筆帶過日本的武士家業。這種盔甲顏值頗高,有一系列優雅的曲線和褶皺,複雜的表面經過拋光之後可以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往往還雕刻著各種華麗的花紋,鍍金鍍銀甚至鑲金嵌銀。對現代讀者、觀眾來說,身穿板甲是中世紀騎士形象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動畫片版《堂吉訶德》裡,這位老紳士從自家庫房裡翻出一套舊盔甲,從此走向遊俠騎士之路時,製作方讓瘦弱的堂吉訶德老爺穿上的依然是一套板甲。
  • 生活需要儀式感,愛情也是啊
    不會約著一起去食堂吃飯,晚自習下課子涵也不會去主動送沐沐回宿舍,甚至連生日兩個人也只是形式的過一下拉倒·,兩個人把日子過得太平淡了,沒有一點儀式感。 我以為這是他們獨有的相處方式,但是卻不知,炸彈越埋越多,導火索越來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