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無情的撞擊在地球表面,導致恐龍的滅絕,那麼大家想過沒有,如果那顆小行星再次撞擊現如今的地球,人類該如何應對?或者人類會怎麼樣呢?
人們經常說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可能自然界中都不會存在人類,其實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當時的恐龍太過強大,毫不誇張的說,在自然界中根本沒有天敵。恐龍是生活在2.3億年前中生代時期的一類爬行動物,四肢矯健、身材巨大,尤其是腿骨相當結實,以此來負擔它們巨大的身體,外形上來看,像極了巨型蜥蜴,這也跟它們名字的由來有很大的關係,恐龍也就是"恐怖的蜥蜴"。
那麼恐龍究竟有多大呢?這麼說吧,因為種類的不同,它們的體型會有一定的差異,即便是這樣,體型最小的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則要超出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甚至比它們要大出幾個等級,那麼如此之大的動物為什麼突然就滅絕了呢?
故事再回到6500萬年前那次恐怖的一幕,一顆脫離軌道的小行星經過數年的墜落,砸在了地球的表面,而它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巨響和天空中那顆巨大火球的出現,已經驚動了無憂無慮的恐龍,此時從它們恐懼的眼神中或許已經感受到了死亡將至,這顆脫軌行星以20公裡/秒的速度衝向地球,隨即傳來一驚天動地的巨響,此時幾萬米的灰塵籠罩著整片天空,而爆炸點附近山峰瞬間倒塌,海水瞬間蒸發,同時由於撞擊導致爆發13級超級大地震,地震的衝擊波迅速擴散到四周,並導致地球內部巖漿噴湧而出,巨大的火山隨即而噴發出來,手足無措的恐龍幾乎無處躲藏,接下來受到撞擊影響的海洋捲起巨大的海嘯,並以極快的速度衝上陸地,猶如一面幾百米的「水牆」拍向大地清空一切。
而撞擊點的另一端似乎很幸運,但由於撞擊力度相當巨大,衝擊波通過地球內部傳遞到對面,激發地球另一端引發巨大地震和火山噴發,地表溫度越來越高導致全球大面積的森林失火,只要有森林的地方在極短的時間內都將化為廢墟,而萬米灰塵並不會短時間內回到地面,停留在空中數月之久甚至更長,灑向地面的陽光被完全隔絕,失去太陽溫暖的地面急速降溫,在撞擊中倖存下來的動植物紛紛死亡。
可能你會發出疑問,大概是那個時代的恐龍缺乏智慧,最終走向滅亡是必然因素,其實未必,你要知道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之久,而人類也才誕生於500萬年前,要說恐龍缺乏智慧是沒有道理的,但如果當時那顆隕石砸向現如今的地球表面,人類又會怎麼樣呢?
其實,人類的遭遇與恐龍並無異同,在撞擊點和撞擊點的對面方圓幾百公裡都將無一倖免,所有地面上的一切都將迅速消失,而遠離撞擊點的人群則有可能躲過一劫,即便如此,由於撞擊引發的各種自然災害也將成為他們生存下去的阻礙,雖然地球上的動植物跟人類不會因此而滅絕,但消失絕大部分是必然會發生的,而那些躲過所有災難的「幸運兒」也不會回歸正常生活,因為生態鏈的崩潰,尋找食物將成為他們最大的難題,即便是有心人在之前存儲了大量補給品,但想要適應終年暗無天日的環境,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會是絕對的,從計算機模擬的數據中得知,只要有人類或者其它生物能熬過1年之久,天空中的灰塵將逐漸變得清晰,慢慢的也將消失,太陽光將再次籠罩地球,而地球上所有倖存下來的生物則會逐漸回歸正常,斷掉的生態鏈會慢慢適應已被改變的環境,而人類也將繼續播種糧食、馴養動物,延續人類文明!
其實,類似這樣的撞擊事件在地球上並不是僅此一件,而恐龍滅絕只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隕石撞擊事件而已,雖然極為恐怖,但幸運的是人類有可能會躲過一劫,至少有可能不會滅絕,但小行星撞擊地球需要很多必備因素,這種概率可以說太低了,甚至幾千萬年都不會發生一次,而人類誕生到現在也才經歷了幾百萬年,放眼現如今飛速發達的新科技,相信之後的科學將更為先進,即便發生這樣的災難,未來的人類也將輕鬆化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