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31歲離世,痴情女友十年後才另嫁他人,母親守墓園度餘生

2020-12-17 我是麗麗的小貓咪呀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這麼多年來,我還是很難忘他。其實一部分我也很羨慕他,因為我們都開始老了,他永遠不會老。---鄭智化

華語樂壇有很多擁有絕佳歌喉的歌手。

華語歌壇還有很多擁有上乘創作能力的歌手

但是同時擁有絕佳歌喉和上乘創作能力的歌手,為數不多。

這其中,張雨生是佼佼者。

和一般歌手不同,張雨生有著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因此他的歌曲有著非常濃厚的人文氣質。

即使在寫作以情愛為主題的作品中,也滲透著他對人生的思考。

他的歌曲裡,始終湧動著一種生命力,如同浩瀚大海裡的海浪,綿延不絕。

但他的生命,卻停留在31歲那年。

他如同流星雨划過夜空一般,在短暫的瞬間,留下了讓人無法忘懷的絢爛。

以至於無論過多久,無論有多遠,人們只要回望樂壇的那個時代,就一定會看見他。

天才歌者-張雨生。

01、口是心非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

這首歌叫做《口是心非》,出自張雨生的同名專輯。

這張專輯既融合了比較多的搖滾元素,又有大眾喜聞樂見的情歌。

張雨生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大開大合,將首情歌寫出了山河遠闊的氣魄。

悲傷自由而決絕,在一首首單純的情歌中,竟讓人看見了人生。

專輯的封面是說謊的匹諾曹,口是心非的匹諾曹。

在唱片的文案裡,張雨生很認真的說:

這張專輯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張……

但是,他說謊了。

唱片發行完一周,他遇車禍,最終去世。

就像這個匹諾曹,終歸還是說了謊。

因為他的離去,這張專輯成了絕響。

歌曲裡那些緻密龐大的音樂體系,跌宕起伏的情感就成了他對這個世界最後的話語。

《口是心非》其實是被低估了,雖然這張專輯斬獲了不少獎項,但它還是被低估了。

而張雨生亦是如此。

02、《大海》並不是全部

在很多討論歌壇技巧和排位的問題裡,一直有兩個為人津津樂道。

第一個是:黃家駒到底有沒有被高估。

第二個是:如果張雨生還在,他的成就能到哪裡?

第一個問題太大,我們單說第二個。

很多人歌手說起來,會有個清晰的形象,但張雨生沒有。

似乎只是一個帶著眼鏡愛唱歌的大男孩。

但張雨生遠不止於此。

張雨生開始為人所熟知的歌曲是《大海》。

這首飽含深情的歌曲實際上是為他早逝的妹妹張玉仙所做。

張雨生1966年出生。誰也沒有想到,他的生命會只有短短31年。

但更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短短31年裡,他成為了傳奇。

張雨生一家受母親影響很深,都酷愛音樂,張雨生和妹妹張玉仙兩個人尤為合拍。

兩人嗓音天賦都很好,當時兄妹就約定,長大要一起組成一個很厲害的樂隊。

張雨生在後來的歲月,回憶起妹妹總說:

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結果卻……

1986年,正在讀大二的張雨生接到噩耗,張玉仙在梨山遊泳的時候溺水,因搶救不及時身亡了。

當時張玉仙只有15歲,趕到醫院張雨生看見妹妹躺在那裡天人永隔,一下就癱倒在地。

妹妹的突然去世,讓張雨生備受打擊,也讓他對此知道了什麼是生命無常。

也把他從不知人間疾苦的少年,一腳踢進了直面生老病死的世界。

這讓張雨生重新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他明白了一件事,喜歡的事情在當下就要認真去做,不要等以後。

這種人生態度也貫穿了他整個人生理念。

縱觀張雨生的一生,儘管他也有過遲疑,但面臨選擇的時候,他都遵從了自己的內心,不為外界所動。

帶著做喜歡事情的理念,張雨生開始參加歌唱比賽。

他帶著和妹妹共同的夢想,憑藉著天籟一般的嗓音,很快展露了頭角。

在一次海邊拍攝MTV的時候,張雨生看著大海想起了妹妹,潸然淚下。

於是便有了陳秀男為張雨生妹妹寫的這一首歌《大海》。

重劍無鋒,這首歌張雨生平鋪直敘的唱下來,卻讓人聽出了洶湧的悲情。

大海是張雨生的第四張專輯,當時的銷量達到了600萬。

因此很多人提起張雨生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大海。

但《大海》並不能代表全部。

03、理想和現實

張雨生在大學的時候就開始組建樂隊——金屬小子。

1988年,樂隊在臺灣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上勇奪第一之後,他被發掘。

11月發行了個人首張專輯《天天想你》,這首歌也是張雨生的代表之一。

唱片銷量突破了30萬張,對新人來說,這個成績非常了得。

1988年,張雨生還參與錄製了一張叫做《六個朋友》的專輯。

其中有一首歌曲叫做《我的未來不是夢》。

這首歌以昂揚向上的精神,成為了很多前行者的精神鼓勵。

這首歌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超越了歌曲本身,成為了一種永遠向上絕不服輸精神的代言。

而且,在這首歌裡,人們也發現了張雨生漂亮的高音。

在同時代,高音男歌手裡,無人能出其右。

1989年,張雨生參演了電影《七匹狼》,在片中與王傑等人合唱了主題曲《永遠不回頭》。

同年還出版了專輯《想念我》。

張雨生的音樂之路順風順水,並無太多曲折。

和同期的歌手比,他既沒有像周華健張信哲那樣從助理苦哈哈的做起,也沒有王傑周傳雄那樣的悲苦過往。

他一出道就紅了,而且紅的毫不費力。

但這一切並不是他想要的。

張雨生骨子裡是叛逆和搖滾的。

鄭智化曾經這樣說過:

他其實是那種很豪邁,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人)他比我還搖滾

張玉仙雖然早逝,但她一直影響著張雨生的人生態度。

這件事(妹妹早逝)對我打擊太大,在此前,我從來不曾公開演唱過。她去世後,我報名了「木船」民歌比賽,開始加入熱門合唱團,一場又一場地唱下來。

也許是想完成妹妹的遺願,也許是妹妹的早逝讓他體會了生命的可貴。

帶著這樣心境步入歌壇的張雨生,註定是不會只唱口水歌。

張雨生本人對純粹的流行歌曲並不感興趣。

他更喜歡做一些有嘗試意味的,思辨的,更具人文情懷和深度的歌曲。

但是大眾並不喜歡這樣小眾的歌曲。

所以,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局面:張雨生喜歡的,市場不喜歡,市場喜歡的,張雨生不喜歡。

張雨生面臨著兩難的選擇,要麼成為偶像歌手,要麼做一個真正的音樂人。

最後,張雨生選擇了做一個真正的音樂人

他的理想比人們想的要遠大的多,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索,豐富音樂的類型。

這樣才是使音樂升級的正途,才能培養長久且世界性的藝人及樂手。這一張我或許只作到60,我希望下一張能夠70。秉此而行,終有一天我、或者其它人將有100的成績。

他想要邁出第一步,但最後,終有一天,會有100分的成績。

但這個目標是他,或者是其他人達成都可以。

這樣的情懷,甘願沉寂的開拓,即使在多年以後再看,依然讓人熱淚盈眶。

沒有市場的歌手註定很辛苦。

但張雨生想用他的音樂喚醒世界以及被人們忽視的親情。

唱片公司也極為愛才,便和張雨生達成了妥協。

出一張不好賣的試驗專輯,再出一張市場喜歡的專輯賺錢。

《帶我去月球》賣的慘澹,就來一張《大海》復活。

《卡拉ok"臺北"我》無人問津,那就憑藉《一天到晚遊泳的魚》重啟。

《一天到晚遊泳的魚》中那首《妹妹晚安》是張雨生獻給妹妹的歌曲。

張雨生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切換,堅定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04、華麗轉型

從偶像歌手,到創作型歌手再到製作人,到了1997年,張雨生完成了轉型。

1995年,張雨生第一次聽到了酒吧駐唱張惠妹的歌聲。

隨後,張雨生連續去了這家酒吧一個月,最後確定了張惠妹是可造之材。

1996年,他嘗試著帶著張惠妹錄製了自己專輯中的一首歌《最愛的人傷我最深》。

緊接著他為張惠妹打造了第一張專輯《姐妹》。

這張專輯如同一聲驚雷,讓華語樂壇大為震動,銷量達到了高達108萬,打破當年的銷售記錄。

隨後,他又為張惠妹打造了第二張專輯《Bad Boy》,銷售再創新高。

這兩張專輯幫助張惠妹確定了自己的表演風格,也讓她在樂壇站穩了腳跟。

張惠妹這兩張專輯的詞曲創作均出自張雨生之手。

張雨生創作能力之強讓人側目。

後期,他自己的專輯詞曲幾乎都是他一手包辦,同時也為其他藝人寫歌編曲。

張雨生一生中連寫帶唱的歌曲有479首。

如果不太清楚這個概念,我們拿另一位著名的音樂人李宗盛做個比較。

目前為止,60多歲的李宗盛雖然佳作頻出,但作品數量只有200多首。

即使這樣,李宗盛在華語樂壇也絕對算是高產的作者了。

1997年,張雨生的個人專輯《口是心非》問世。

這張專輯的十首歌同樣由張雨生一人全包。

唱片一問世,就引起了轟動。

正當人們翹首期盼這位轉型成功的音樂奇才再創奇蹟的時候,他卻隕落了。

05、離別

1997年10月21日凌晨2時50分,張雨生獨自駕車回家發生了嚴重的車禍,被送醫急救。

1997年11月12日晚上11時48分,經過多天搶救,回天乏力,張雨生故去。

對張雨生來說,此時的他音樂技巧日臻成熟,歌詞也由生澀到字字珠璣,對仗工整。

這個大男孩,是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本來已經準備好了為了音樂披荊斬棘了。

可一切戛然而止。

他的故去,不僅是音樂界的損失,對他的親人來說,更是無法接受的打擊。

張玉仙故去的時候,張媽媽就痛不欲生。

她痛苦說自己給孩子的名字沒有起好,一直自責。

而張爸爸一直遺憾在那天沒有給張雨生打一個電話。

「就是那天,我沒有先打通電話問他要不要回來,如果我能夠問他一下的話。可能會提醒他一下,路上要小心。」

在此之前,張爸爸已經下樓把車位挪好,等著張雨生回家。

沒打的這個電話,成了張爸爸餘生最深的遺憾。

張雨生一直極為孝順。

即使成名後,除了工作,無論多遠他都會回家陪父母吃飯。

曾經有人問過他,為了回家吃一頓飯每天跑那麼遠值得嗎?

他回答:

外面的再好吃,也比不過老媽煮的一碗麵條好吃。

但現在,張雨生離開了。

一家兩個孩子這樣離開,這份哀傷對任何一對父母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張雨生和妹妹張玉仙合葬在一起,墓園的名稱叫做雨生園,位置在梨山。

雨生園的序是張爸爸親自擬寫的。

張爸爸還設立了雨生信箱。

雨生園的每一處設計裡都可以看出他對張雨生的愛。

在梨山,有一個張雨生之家。

那是張雨生的家。

張雨生的父母很早就在那裡安家,張雨生去世之後,張媽張爸整理出了四個房間。

為去雨生園看望張雨生,或者是看望張爸張媽的歌迷提供臨時住宿,並不是真的民宿。

房間裡擺滿了張雨生的照片,獎盃和很多相關物品,但是並沒有一個專門的區域。

張媽媽說,她不願整理出一個區域來專放張雨生的東西,因為,她沒有勇氣踏進那裡。

在院子周圍有個果園,也是老兩口自己種植。

果園的名稱叫做「雨仙」。

後來,張爸爸還培育出了一種梨,叫做「雨生梨。」

據說在上海松江市會提供20畝地供給張爸爸使用。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

張爸張媽用這種方式默默的愛著他們的兩個兒女。

後來,張爸爸因為胃癌去世了,和雨生兄妹葬在一起。

孤單的張媽媽還在梨山一直守著雨生園。

她說:「我要守著兒女的墓度過餘生」。

在張雨生昏迷的時候,有一個女生一直陪在他身邊。

她就是黃惠玲,與張雨生相識5年,從相識到相知到相伴。

張雨生對女友非常保護。

除了在《口是心非》的發布會上說過「我是決不會把女友帶到錄音室來的」之外,其他都完全不肯透露半分。

當最後時刻,醫生暗示黃惠玲可以回去拿張雨生最喜歡的衣服時。

黃惠玲堅持不肯,她堅信張雨生會醒過來。

因為他才31歲,身體很好,喜歡運動喜歡打籃球,陽光開朗。

他不可能丟下自己的父母、女友還有最熱愛的事業。

這份事業裡還有著他妹妹的心願。

張雨生也很努力,他很勇敢的和死神搏鬥了24天。

但天不遂人願。

張雨生去世後,黃惠玲沒有賣掉張雨生在淡水買的別墅,而是自己咬著牙還完了貸款。

一直到2007年左右,她才結婚。

她曾經在2000年的時候,給張雨生寫過一封信。

我好象又看到了你憂鬱的眼神,在夕陽下我竟然又看到你溫柔的輪廓,這是故事最後的答案。

06、尾聲

在2017年6月24日第二十八屆金曲獎頒獎現場。

張雨生的《天天想你》響徹雲霄。

在歌聲中,張雨生的媽媽和弟弟走上舞臺,接過了「金曲獎最佳貢獻獎」

臺下嘉賓全部起立,掌聲不斷,很多人熱淚盈眶。

在張雨生離世20年的時候,他回到了舞臺上。

1998,張雨生榮獲了」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

他父親代替他去領獎。

在臺上,張爸爸說「很抱歉,今天張雨生……不能來了。」

全場寂靜,無人不動容。

20年後的2017年,張爸爸已經離世,張媽媽代替雨生上臺領獎。

張媽媽說:

雨生的貢獻,是他對世界的虔誠和理想。

希望人們再想起他的時候,除了《大海》和《天天想你》。

還有他對生命的的尊重和對音樂的一腔赤誠。

最後,還是用鄭智化的話來收尾吧。

我們對他不(應該)只是懷念,我們(應該)一起去了解他的音樂,去了解這樣一個活生生熱血的男人,(去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END

相關焦點

  • 張雨生:31歲車禍去世,女友10年後才嫁人,母親守墓度餘生
    張雨生上大學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悲慘的事情,就是他親愛的妹妹離開了人世間,也是為了滿足妹妹當歌手的心願,張雨生才走上了音樂這條道路,還在大二的時候張雨生就和同學組成了一個「Thunder Spot(雷擊點)」樂團。
  • 《大海》張雨生31歲車禍離世,女友痴守10年另嫁,今母親獨守墓園
    妹妹救上來後,被送往了醫院搶救。張雨生急忙往醫院趕,當他達到醫院時,妹妹已經因為搶救不及時,離世了。妹妹的突然離世給張雨生帶來的打擊很大,這一年張雨生才20歲,第一次直面親人的死亡。車禍發生後張雨生被送往醫院救治,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本來已經情況回穩,但在24天之後,一直與病魔作鬥爭的張雨生還是沒能逃脫,最終於1997年11月12日離世,享年31歲。張雨生離世後被葬在梨山「雨生園」,和他最愛的妹妹葬在了一起。
  • 張雨生:她31歲時去世,她痴迷的女友在十年後找到了另一個人
    娛樂圈裡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但他們中的許多人英年早逝,作為才華的歌手和音樂製作人,他的歌很受觀眾歡迎,但他31歲就永遠離開了,這讓很多人震驚。事故發生後,經過20多天的緊急治療,張雨生沒有醒來,給朋友和家人留下無盡的痛苦。
  • 《大海》張雨生:22歲成名31歲離世,劉德華都自嘆不如
    歌曲永遠不會丟,可歌手卻早已離世。夢想起源張雨生出生於1966年,因降臨的夜晚是一個下雨天,所以被父母取名為張雨生。誰都想像不到,這樣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孩,將來會為整個樂壇帶來奇蹟。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人,母親是臺灣女子。從小張雨生就完全的繼承到母親音樂天賦,喜歡聽歌哼曲。就連張雨生的妹妹張玉仙也都和他一樣。
  • 張雨生去世23年,女友為他守身10年,張惠妹提起他泣不成聲
    但天妒英才,被大家喜愛的張雨生卻因為一場車禍,在31歲那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實在讓人惋惜。01張雨生出生於1966年,由於出生那天下著雨,父親便給他取名「雨生」,作為家中的長子,張雨生從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
  • 記得唱《大海》的張雨生嗎?去世23年母親苦守墓地,原因令人唏噓
    擁有如此才華的一個歌手本應前途無量,然而,天妒英才,讓他永遠定格在了31歲。張雨生出生在臺灣省澎湖縣馬公市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裡,家庭條件特別不好,家裡孩子很多,收入來源單一,所以生活過得很拮据。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張雨生大二的時候妹妹不幸溺水身亡。當時他的妹妹才15歲,妹妹很喜歡唱歌,希望自己有一天成為歌手,然而,卻沒有機會實現了。張雨生決定要圓了妹妹的夢,就放棄了自己當時的夢想,想要幫助妹妹完成她的願望。然而,這條路是很艱難的。
  • 張雨生:妹妹15歲溺水去世,自己31歲車禍身亡,母親孤苦伶仃
    母親後來更是深深自責給女兒起的名字不好。「我那時都快瘋了!人家說她名字取不好,『仙』這個字不吉利。」而失去了最親妹妹的張雨生,內心世界至此一片灰暗。那一年,張雨生20歲,妹妹才15歲。後來張雨生在一次電臺採訪中說:「妹妹在梨山附近的山澗不幸溺死,那一年她才15歲。雖然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他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
  • 1997年張雨生去世,死因眾說紛紜,為他守身10年的女友後來怎樣了
    而在那個年代的眾多音樂追夢人當中,張雨生也是其中一個。他給多數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高音的穩定性和後天不斷挑戰自身音域頂點的嘗試,令人瞠目結舌。可他的傳奇,卻在31歲那年戛然而止。01時間一晃而過,張雨生已經離開我們有23年了。對於許多熱愛音樂的80、90後來講,張雨生是永遠無法越過的一頁。
  • 父親意外身亡,母親另嫁他人,一雙子女何去何從?
    金山網訊 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後另嫁他人,年幼的子女將何去何從?近日,丹徒法院民一庭審結了一起監護權糾紛案件,該案從立案至結案僅用一周時間,充分維護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而此時,身在外地的孩子母親已另嫁他人。經多方諮詢,老宋得知可以通過起訴變更監護權,老兩口抱著希望來到了丹徒法院。承辦法官受理該案後,經多次聯繫終於找到孩子母親丁某,徵得她的同意後,法官安排儘快開庭。庭審中,法庭對老宋夫妻及丁某的經濟和身體狀況、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情況進行了調查,丁某當庭表示沒時間照顧小孩,願意變更監護權。
  • 《大海》原唱張雨生:妹妹溺水去世,自己車禍身亡,母親孤苦伶仃
    張雨生還為郭富城創作過《我愛你》,為鍾鎮濤創作過《心疼孩子的明天》,為陶晶瑩創作過《你是我真心的執著》、《我可以放手了》,為伊能靜創作過《後現代女性》、《那麼》等等。張海生曾獲得過臺灣金曲獎特別貢獻獎、臺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獎、金龍獎最有前途歌藝新人獎、臺灣省熱門音樂大賽最佳主場等等。
  • 催人淚下張雨生:最愛妹妹15歲溺亡,我要替她完成夢想
    母親哭著告訴張雨生:「玉仙沒了。」張雨生如遭五雷轟頂,瞬間腳也軟了,腿也麻了,慌亂中抬頭卻只看到失去溫度的妹妹。在妹妹的葬禮上,張雨生沒有掉一滴眼淚,痛到極致的人是流不出眼淚的。對張雨生父母而言,他們失去了一個女兒。而妹妹對於張雨生而言,除了是骨肉至親,還是難得的知己。過了很久,張雨生才從妹妹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而支撐著他站起來的,是他和妹妹的夢想。
  • 張雨生:純粹的歌者,捧紅張惠妹的金牌製作人,31歲永別於世
    1988年,22歲的張雨生帶著他的樂隊參加了第一屆臺灣熱門音樂大賽,斬獲團體組冠軍以及最佳主唱獎,這個獎可以說不單是讓樂隊收穫成功,更是肯定了張雨生的才華。也就是在這一次,銘聲傳播公司的製作人翁孝良開始關注這個年輕人,很快便將他收入自己的旗下,並且為他寫下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廣告曲《我的未來不是夢》,成為張雨生的代表作之一。
  • 英國首相邱吉爾:少年時沒錢娶初戀,後借富家女上位,晚年守一人
    沒落公子情竇初開,少年戀人另嫁他人 身為馬博羅公爵的後代,邱吉爾出生名門望族,但到了他這一代,家族早已衰敗沒落。相比之下,邱吉爾只是沒落貴族後人,手中僅有母親改嫁前遺留的2000英鎊。
  • 歌壇傳奇張惠妹:失去張雨生後,我的「天后」之路走入異常艱難
    1997年11月12日凌晨,昏迷23天後的張雨生去世,年僅31歲。從此,樂壇少了一位天才,而張惠妹也失去了她最重要的老師。張雨生的意外去世,讓喜歡他的歌迷都十分傷心,而張惠妹也失去了她重要的伯樂,此時的她才剛剛出道,雖然專輯大賣,但沒有了張雨生,她的事業將何去何從呢?
  • 張雨生《大海》,如果沒有那一次意外,也許你們能看到兄妹組合
    說起張雨生,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他的哪首歌呢?《我的未來不是夢》亦或是《大海》,但《大海》背後的故事估計很多人不曾了解,其實這首歌是張雨生寫給15歲溺亡的妹妹。妹妹離世以後,張雨生就像是失去了活下來的,意義,所以他沒每天都靠酒精度日,看到他這樣,身邊的朋友都紛紛勸他放下往事,然後好好生活。可能是因為妹妹的作用,張雨生突然醒悟了,他覺得自己不能這樣頹廢下去,所以就拿著妹妹留下來的吉他出去唱歌了。父母明白,張雨生踏入歌壇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他的妹妹,他想幫妹妹實現生前的願望。
  • 張雨生的《大海》被誤解多年,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他的母親是臺中原住民,能歌善舞,受母親的影響,從小熱愛音樂,作為長子的他,也特別疼愛弟弟、妹妹,尤其是小妹張玉仙,他們一起聽音樂,一起唱歌。他20歲。這一夜背負上的沉重,可能一生都無法卸下,從此,他人生徹底改變了。
  • 母親意外離世,賈玲一句話,揭露人生真相:別等失去,才懂得珍惜
    媽媽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守護神,有媽媽默默愛著,惦記著的人,才是真的幸福的人。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總有人沒能那麼幸運,在你想要分享幸福的時候,那位守著你長大的保護神卻不在了。昨天,湖南衛視新播出了一部劇,名字叫做《以家人之名》。劇中主要講述了家庭溫暖和兄妹三人的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
  • 臺灣「音樂魔術師」:張雨生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在回淡水途中發生車禍;11月12日晚23時48分,張雨生不幸逝世,終年31歲 。2017年第28屆金曲獎,張雨生被追頒特別貢獻獎。;他的理想、創作能力,對社會現象的揭露和諷刺以及弦樂重奏的嘗試都遠遠甩開了那個時代,時至今日這張專輯才被驚為天人,專輯雖然以臺北為創作的出發點,但其實也點出了許多工業時代和現代化城市的一些發展通病 ;該專輯內的歌曲多年後仍被眾多歌手翻唱,是張雨生音樂生涯中最經典專輯之一 。
  • 網曝高以翔父母去墓園過元宵節,二老憔悴引心疼,女友隔空寄哀思
    至今,人們提起在2019年年末的引意外離世的明星高以翔,都依然令人神傷。仿佛就是在昨天,這位溫暖、陽光而又儒雅的一百分大男孩,還在電視屏幕中出現。然而距離他的死亡,其實已經過去了2個多月......8號這天,有粉絲網友爆料聲稱,他們在高以翔位於臺灣省的墓園,遇到了高以翔的爸爸和媽媽。這一天,兩位老人或許是因為太過思念疼愛的兒子,戴著口罩低調現身墓園區悼念。這位粉絲寫道:"高高,高爸爸和高媽媽來看你了,看到他們的身影好孤單,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他們心裡該有多難過...原諒我又忍不住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