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一、三六九出門走
這句話是說出門一定要挑選農曆包含『三』、『六』、『九』的日子,因為『三』代表大吉大利,傳說古人生火時用三塊石頭,後來發現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三』,比如天地人、日月星、精氣神等,就是現在結婚也要三叩頭,寓意美好、三生三世,所以農曆含』三』出門就是大吉之日。
『六』代表萬事如意,有六六大順之說,據說這個起源來於秦朝,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就認為『六』是順利的意思,所以那時以『六』為準,比如六尺為一步,駕車用六馬,冠高六寸等,所以含『六』出門百事順利。
『九』是最高貴的數字,我國自古講究九九歸一,以前皇帝稱九五之尊,是大的不再大的權威,現在『九』寓意『久久』,有祝福的意思,所以人們說含『九』出門就是送祝福。
二、七不出
這裡的『七』,現在引申為含『七』不出門,單數不吉利,其實真正的意思並不是如此,這『七』指的是茶米油鹽醬醋茶,因為在古代,女子的社會地位很低,她們不可以拋頭露面,家裡的大小事基本都是男人做主,由於那時交通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男主人出門辦事一出就是十天半個月,出門前必須安排好家裡人吃的,以防回來過晚,家人餓肚子。
三、八不歸
這裡『八』,現在引申含『八』的日子不回走,其實,在古代真正的意思是出門後,在外面必須做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件事,才能歸家,古代,人們對這八件事看的比生命都重要,假若在外面這八件事其中一件沒做圓滿,回來後就會被家族所不恥。
綜上,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是人們為了出行討個好彩頭,寓意美好的數字出行吉利,你們怎麼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