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一驚一乍是嚇到了,快找人叫叫」奶奶嚇壞孩子,太無知

2021-01-08 小屁孩兒

文|文兒

照顧小寶寶,真的特別不容易。尤其是新手寶媽,帶娃沒經驗,稍微遇到點狀況就心慌得不行,總怕照顧不好寶寶。

其實,也不能怪寶媽們太過草木皆兵,而是寶寶小的時候確實難帶。因為,身體抵抗力差容易生病,然後他們又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寶媽也就容易忽略一些細節。再加上愛子心切,寶媽們更容易在慌亂之下「亂投醫」。

寶寶睡覺一驚一乍,奶奶找「高人」來支招

表妹家寶寶現在4個月大了,表妹作為新手寶媽每天帶娃都是戰戰兢兢。前一陣子,她發現寶寶睡著後總是一驚一乍的,她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就想抽時間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一下。但是,孩子奶奶卻說這很正常,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這樣,還說:「寶寶睡覺一驚一乍是嚇到了,快找人叫叫。」

孩子奶奶說的「叫叫」,就是農村老家說的「叫魂」。就是說,孩子小的時候太膽小,很容易被一些聲音、人、事等嚇破膽,然後老家裡有懂這個的「高人」,給孩子叫叫魂就好了。表妹聽婆婆這麼說,心裡也沒了主意,就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任由婆婆去找「高人」來支招。

結果,「高人」到了,說寶寶確實是被嚇掉了魂兒,她要幫寶寶叫魂。於是,又是畫符、跳大神,又是按著寶寶的頭念咒語,一通折騰,孩子不僅沒安生,反而哭鬧得更厲害了,很明顯是被嚇到了。表妹實在看不下去,就直接抱著孩子到了醫院。醫生告訴她,孩子睡覺一驚一乍可不是嚇掉了魂兒,反而會被這樣一通折騰嚇到。

寶寶睡覺為什麼會一驚一乍?

①正常的「驚跳反射」

醫生告訴我表妹,其實孩子5個月大之前,神經系統發育並不完善,身體就會出現無意識的反射行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驚跳反射」。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對孩子身體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主要表現就是睡著後一驚一乍似的驚醒。

②睡眠環境太嘈雜

如果寶寶睡著後,周圍環境太嘈雜,就會導致寶寶睡不安穩,睡著後也有忽然被驚醒的表現。比如,家裡常有人來探望新生兒,家裡有其他小孩大聲喧譁,還有大人說話聲音太大,等等,都會導致寶寶出現睡著後一驚一乍的表現。

③餵養不當,寶寶太飽或太餓

有很多新手媽媽,在餵奶時沒有經驗,有時候會把握不好餵奶的間隔時間,以及餵奶量。所以就容易導致寶寶太飽或太餓,這樣寶寶睡著後也會有驚醒的表現。

④缺乏維生素D,導致身體不適

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因為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寶寶體內鈣的吸收,然後寶寶睡著後就會有出虛汗、易驚醒、睡不安穩等表現。

想要寶寶睡得安穩,寶媽該怎麼做?

了解到寶寶睡著後易驚醒的原因,寶媽們就要注意對症下藥,千萬不能盲目聽信老一輩人迷信的說法了。比如,嘗試以下方法,就能幫助寶寶睡得安穩:

①寶寶入睡,寶媽要注意給他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在出生前,一直在媽媽的肚子裡,被子宮羊水包圍著,還能聽到媽媽的心跳,特別有安全感。但是,出生之後睡覺環境改變了,也容易睡不安穩。所以,寶媽在寶寶入睡時,可以給他包裹得舒適一點,然後躺在他身邊,輕輕安撫和拍拍寶寶,寶寶就睡得安穩了。

②適當餵養,注意寶寶的消化問題

既然不當餵養會導致寶寶睡得不安穩,那麼寶媽們就要多注意餵養問題。平時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看看寶寶是餓了還是太飽了,然後根據科學的餵奶時間和方式,找出最適合寶寶的「進食」方式。寶寶沒有了消化問題,同時又不被餓醒,自然就容易睡得安穩。

③注意寶寶的睡眠睡眠環境

通常,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最容易讓小寶寶安睡。所以,寶媽要注意,寶寶睡覺時囑咐周圍人說話、做事聲音小一點,同時把門窗關好。當然,也可以給寶寶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安撫寶寶的情緒,幫助其安穩入睡。如果是夜間的,儘量不要讓寶寶開燈睡覺,如果要使用小夜燈,也儘量選擇暖光,不能太亮,等寶寶睡著後再關掉。環境營造好,寶寶就能睡得安穩了。

【話題討論:寶媽們,你家寶寶小時候有睡著後一驚一乍的表現嗎?】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睡覺後總是「一驚一乍」,不是因為被嚇到,而是因為……
    很多新手爸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寶寶睡覺後總是「一驚一乍」,導致寶爸寶媽特別緊張。一開始,大家會以為是活動的聲音嚇到了寶寶,於是做什麼都小心翼翼,不敢發出任何聲音,保持環境特別安靜。但是,即便家裡已經沒有任何聲音的情況下,寶寶依然會有「一驚一乍」的表現。有過來人會說,可能是寶寶被嚇到了,得趕緊找「神婆」來施法。結果東打聽、西打聽,終於把神婆找來了,然後在家裡鼓搗一番,錢也沒少花,結果根本沒什麼用。
  • 為什麼新生兒睡覺老是「一驚一乍」?父母不重視,孩子長大會膽小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即便家裡很安靜,但寶寶睡覺的時候還是會突然動一下,就像是被什麼東西嚇到了一樣,一驚一乍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到底是睡眠環境不適,還是孩子缺什麼營養了?下面我就來跟大家好好說一說。
  • 月子裡的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是怎麼回事?真的不是迷信!
    這兩天,本談在媽媽群裡收到了一個準媽媽的求助,雖然不是這位準媽媽的問題,但是隔著屏幕本談就能感受到當媽的各種無助和焦慮,大意就是剛出生二十多天還沒有滿月的小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擔心會不會大腦發育有問題啊?或者是會不會缺什麼營養啊等等之類的擔憂」。
  • 新生兒睡覺一驚一乍,只需2步輕鬆安撫!
    很多爸爸媽媽或者月嫂阿姨會發現,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會忽然地抖動、哼唧、一驚一乍,手腳也不由自主地伸展,就像是做噩夢被驚嚇到了一樣。
  • 寶寶睡覺總是一驚一乍的是怎麼回事?
    媽媽在看護寶寶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新生兒睡夢中會一驚一驚,甚至會驚醒哭鬧。有經驗的家長就知道新生寶寶可能是缺鈣了。那麼,新生兒睡覺一驚一驚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缺鈣導致的呢?寶寶睡覺一驚一乍,原因何在?
  • 新生兒睡覺突然抖動,哼唧,愛用勁,一驚一乍是怎麼回事?
    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會忽然的一驚一乍,手腳也不由自主的伸展,好像剛做了一個很大的惡夢受驚了。通常我們都會認為這種情況是寶寶睡眠不好,易受驚,心裡很是擔心。那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趕快跟著小楨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 寶寶睡覺一驚一乍,是因為剖宮產?兒科醫生告訴你到底怎麼回事
    國慶期間,帶二寶去娘家小住,二寶很不給面子,換了個環境,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是折騰,睡著睡著就大聲哭起來,聲音格外嘹亮。嚇得老媽趕緊起床查看究竟,還以為二寶哪裡不舒服。一連幾個晚上都是這樣,搞得我和老媽精疲力竭,老媽抱怨我家二寶難帶,其實比起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二寶晚上一兩次的驚醒真的不算什麼。
  • 驚跳反射:寶寶睡覺一驚一乍,怎麼回事?
    很多出生不久的寶寶在睡覺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身子突然一抖,兩隻小手會像受到驚嚇一樣舉起來、五根手指頭張開。
  • 寶寶為啥睡覺老哼哼、一驚一乍?可能跟這些原因有關,父母要明白
    因為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讓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的更快更完善,反正也會導致寶寶體質變差,影響他們的發育。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在20個小時左右,很多新手父母在最初都非常不適應,覺得寶寶從早到晚都在睡覺,是不是身體出現了什麼狀況呢?
  • 寶寶起名那些趣事:等等、醒醒、想想、無所謂,你家孩子叫什麼?
    都說孩子是全家的希望,而且名字也伴隨著孩子一生,大家給小孩起名字都蠻肯下功夫的。還有人翻遍了中華詞庫,只為找出世間最完美的名字無獨有偶,爸爸們的腦迴路總是驚人的相似!「章子怡哄女兒睡覺:快睡吧,醒醒~快睡吧,醒醒~」「鄧超:走吧,等等~走吧,等等~」「你家孩子叫什麼名?吳京:吳(無)所謂;孩子名字怎麼能無所謂?
  • 千萬別叫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必看!)
    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父母在哪呢?給孩子餵飯的時候,父母在哪呢?孩子要零食的時候,父母又在哪呢?這一切不本是做父母的責任嗎?讓奶奶來背這個鍋,真是太冤枉了!我曾經在院子裡散步看到有個老太太拿著奶瓶,滿院子追著寶寶跑,追上就喝兩口奶的,看著頭皮就發麻。前幾天遇到一個玩旋轉木馬的寶寶,他奶奶手裡拿著根香蕉,寶寶旋轉到他眼前,她就對準了寶寶的口塞一口香蕉,再轉一圈過來,再塞。寶寶究竟是有多需要拿根香蕉?!零食使得寶寶肚子裡總有那麼點食物,他總不餓,到了吃飯時間也不餓,就又不好好吃飯了。不好好吃飯,一會又餓了,又要找零食吃,就變成了惡性循環。
  • 孩子真的會嚇掉魂嗎?被嚇到後需要喊魂嗎?醫生給出這樣的解釋
    他喊起他的幾個弟兄,給他們講述了他的所見所聞,他的弟兄們好奇心大發,每個人拿個手電筒,準備一起去田地裡一探究竟,快到的時候,他們還真看到了壯漢所講述的「白衣女鬼」,個個都嚇得不敢動彈,只有一個膽子較大的人,去跟前查看了一下,這一查看,讓他笑的差點背過氣去。原來大家眼中所謂的「白衣女鬼」,只不是是一塊掛在樹上的白色塑料布。
  • 寶寶滿月被奶奶剃光頭,頭髮就再沒長,送醫檢查醫生怒斥:太無知
    這不,前段時間一名寶寶在滿月後被奶奶剃了光頭,誰知剃完頭髮後,頭髮就再沒長過。父母將孩子送去醫院檢查後,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事情是這樣的,寶寶的媽媽小燕在生產完後,就在就在家中好好修養,照顧寶寶的任務就交給了孩子的奶奶。
  • 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是「爸爸」「媽媽」「奶奶」,並非偶然
    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 寶寶睡覺媽媽煲湯,回來發現孩子不見急哭,爸爸:看看是不在鍋裡
    相信不少媽媽們都發現自己家的小寶寶是個不安分的小陀螺,常常在睡覺的時候喜歡滾來滾去的。孩子睡覺不安分,其實有很多因素,家長們應該多多注意。寶寶睡覺媽媽煲湯,回來發現孩子不見急哭雪莉的寶寶今年1歲多了,小傢伙肉肉的,像大丸子一樣,因為先生姓於,雪莉給寶寶起了個小名叫魚丸。
  • 6月齡寶寶腳趾腫脹住院,只因奶奶睡覺穿襪子,常識性錯誤別再犯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天氣逐漸轉涼,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所以對於自家的小孫子,老年人一定會給寶寶加強保暖措施,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寶寶生病。可是有些時候,過分的保護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更容易給寶寶帶來致命的傷害。
  • 睡到半夜想摸孩子的「頭」,竟然摸到了腳丫子,把我嚇了一跳!
    不妨跟小編分享一下你們的小寶貝睡覺的日常吧。如果大家還沒有想到的的話,就先來看看我的分享吧。這個孩子和爸爸媽媽們一起睡覺,接著媽媽半夜突然醒了,想要摸摸孩子的腦袋,這時候媽媽順手把首飾我孩子的頭的方向升了過去結果發現摸不到孩子的腦袋,卻摸到了孩子的腳丫子。
  • 寶寶受驚嚇哭鬧不止怎麼辦?這些土方法都靠譜嗎?該如何去驚
    相信很多爸媽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過收驚的經驗,雖然記憶早已模糊,但當自己為人父母時,碰到寶寶連續幾天哭鬧不休、夜不成眠時,也讓兒科醫師看診過,確定沒有疾病的問題時,最先想到的就是帶孩子去「收驚」。收驚,究竟有什麼魔力,成為很多人束手無策時最想要一試的方法。
  • 有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寶寶手腳涼,奶奶用上熱水袋結果讓人痛心
    特點是家有爺爺奶奶的,最怕寶寶著涼感冒,會不斷地盯著要給孩子多加衣。有句話說:有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老人似乎對冷格外敏感,但孩子跟老人的生理特點有很大差異,因此會出現很多「好心辦壞事」的情況。玲玲家的寶寶出生才幾天,因為還在坐月子,所以出院後請來了孩子的奶奶前來幫忙照顧寶寶。而奶奶看到寶寶後,摸了摸寶寶的手腳,覺得寶寶手腳涼涼的,但加衣服似乎不太管用,就選擇很傳統的方式,給寶寶用上了熱水袋。
  • 寶寶聽完奶奶講故事,嚇得發燒,寶媽詢問後得知奶奶講了這故事
    奶奶講故事,嚇壞寶寶 隔輩親,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情感,隔代帶娃的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開心。 五年前,王奶奶喜得孫子,由於兒子兒媳都要工作,王奶奶順理成章地進城去「抱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