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等待戈多》和《車站》:從被動到主動,人類的生存與超越

2021-01-11 史塔克電影

愛爾蘭貝克特編劇的荒誕戲劇《等待戈多》和中國高行健編劇的戲劇《車站》有著相同的等待主題,這兩部作品曾經因為創作的獨特性在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等待戈多》更多表現的是西方人的生存現狀和困境,表現了他們在苦苦追求生存意義的痛苦等待過程,而《車站》在表現手法上多借鑑《等待戈多》,主題卻是反映了中國人的生活與情緒,鼓勵人們積極向上,主動去爭取美好的生活,改變現狀。

這兩部作品,一部被動,一部主動,卻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東西方人們不同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度,即在困境中如何突破自己,超越自我。

01,思想內核的不同

在《車站》上映之初,就有很多的評論家指出,《車站》是「套用」《等待戈多》的產物,也受到了很多的批評。

「《車站》這部戲不僅借鑑了西方現代派的表現形式,也表現了西方現代派作品所習慣表達的思想內核,當然,《車站》在表現手法上是荒誕的,在思想上也有著濃厚的存在主義思想。」

雖然兩部劇有著相似的創作手法,然而,他們表達的思想內涵卻是大相逕庭的。

《等待戈多》主要描寫的是兩個流浪漢百無聊賴的在老樹下等待「戈多」,而戈多是誰,他們也並不清楚,只是依靠自己夢囈般的對話和無聊的動作來消磨時間。

當然,他們等待的人總就沒有出現,只是聽到小男孩傳來的那一句消息「戈多先生今晚不回來,明天一定來」。這樣看似無聊而荒誕的等待行為,恰恰是反映了二戰之後,西方人無所適從的尷尬處境。

他們一方面,接受這樣普遍存在的生存環境,另外一方面,又想要在無所適從的環境中渴望得到一份希望,一份被動的希望。

30年之後,法籍華裔作者高行健的作品《車站》在北京首演,也表達了一樣的等待主題。

每一個星期六,在郊區的公共車站旁邊,都聚集著形色各異的人想要坐車進城,他們為了排隊秩序而發生了不少的矛盾,有好幾輛車疾馳而過沒有停,他們抱怨著,怨恨著,想要離開但是又寄希望於下一班車會停下來。

就這樣,一晃過去了十年時間,直到人們發現原先和他們一起等待的一位「沉默的人」早已經步行進城,而他們所在的車站已經成為一座廢墟,他們的等待毫無價值。於是,他們打起精神,決定不再等待,一起攜手向城市走去。

毫無疑問,兩部劇都展示了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等待主題,然而,前者是以反理性,反傳統的藝術表達方式,來表現西方人在希望幻滅之後,他們尷尬而被動的生存環境;而後者卻立足於傳統的創作模式,吸收了荒誕派戲劇的創作手法,表達了當代人的生存狀況。等待,並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有在奮鬥和前進中保持一往無前的態度,才能夠看到黎明的曙光。

《等待戈多》是無法逃脫的宿命隱喻,兩個流浪漢也是整個人類的縮影,做或者不做,掙扎也好,躲避也罷,一切都只是徒勞,而繆爾·貝克特對於等待「戈多」的行為並沒有持褒獎或者是貶低的態度,只是客觀呈現出來,供觀眾去思索,去討論。

而《車站》則更多是對於人們盲目等待的一種批判,劇作認為等待不如行動,那些「沉默的人」用行動說話,也點名了主旨,而「痛其不爭」的則是那些習慣於安逸生活,和「沉默的人」形成了鮮明對比的角色,只有付出行動,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所以,兩者表達的思想和內核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中西方觀眾的不同價值觀。

02,表達方式的不同

尤奈斯庫認為:「荒誕是缺乏目的,切斷了和他宗教的,形上學的超驗的根基,一旦人迷失了,那麼他的一切行為都將變得毫無意義,荒誕而沒有用處。」

荒誕派戲劇的思想起源是基於二戰時期的存在主義哲學,荒誕派戲劇作家將人類的處境看作是從一種不得不出生到不得不死去的一段時間內無法忍受的囚禁,戲劇作品則更多的表現對於人類生存環境的絕望和帶有諷刺抽象意味的感受。

二戰摧毀了西方人們心中的「理性大廈」,讓西方很多人陷入到了恐慌,無助,不安的精神危機之中,在這個時代,不合乎情理的,荒誕的戲劇成為了較為流行和風靡的一種形式。

而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我國則出現了更多大規模介紹西方思潮的持久熱潮,很多的經典作品將新時期的作家創作靈感被激活,也帶來了藝術觀念上和思想上的革新。

高行健吸收了國外的荒誕主義,再融入結合中國人的現實主義,創作出了和《等待戈多》極其相似的《車站》,兩部作品成為了「等待」系列主題中的兩個突出代表。

然而卻因為中西方環境和思想的差異,兩者在表現荒誕的細節呈現上也大有不同。

高行健說,「我們同西方創作者的區別,是一種靜觀的態度,也可以說是中華根深蒂固的傳統和思想,有著區別於西方作家截然不同的體會和感受。」

《等待戈多》是符合荒誕劇的判定標準,是較為典型的荒誕劇,而《等待》則更多的是借用了荒誕的外衣和手法,取其「不合常理」「沒有用處」的荒誕表現手法,來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等待戈多》中,這兩個流浪漢,有名有姓,然而,卻沒有明確的社會身份,他們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只有見到「戈多」才能夠弄清楚他們是誰。

他們並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時間,地點是否準確,是否真的和「戈多」是否有所約定,他們想知道「戈多」能夠為他們提供什麼來決定他們是否答應還是決定。

實際上,當初人們趴在地上向戈多提出乞求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提要求的權利,不可能和戈多平等對話,而劇中他們等待的,也是是被救贖,被認可,然而,那麼戈多在哪裡?

而《車站》中的人都沒有具體姓名,也許,他們代表著芸芸眾生中追求愛情,幸福,事業,財運,乃至城市中為了「一頓飯」的人們,是社會中廣泛的群體代表,而他們乘坐的公共汽車則是他們實現願望的工具和途徑,他們無名,卻恰好證明了他們是普遍存在與社會中人們的共性。

主動出擊,迎難直上的路途並不好走,而逃避和等待看似輕鬆,實則最難。

03,時間的「意義」和時間的「無意義」

在這部劇中,時間的意義是不同的。

日復一日的等待,消磨的是時間,而時間的流逝必須要建立在個體的感知和生命自身變化的基礎上。

在《車站》中,驀然回首,眾人才發現自己已經在車站旁邊等待了十年,當他們不再年輕,當他們從青絲等到了白髮,他們沒有等來公共汽車,他們看到「沉默的人」步行進城的舉動時他們徹底頓悟。

當一切希望化為泡影之後開始抱怨和悔恨的時候,他們已經意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意識到了唯有主動行動才能從各種藉口和懶惰中解脫出來,這個時候,時間的價值和意義凸顯,時間是有「意義」的,時間的意義正是他們等待十年的教訓!

而在《等待戈多》中,生活只是習慣性的重複,所有人的具體時間都變成了某一天,對於兩個流浪漢來說,他們等待的時間,不管是一天,一年,十年,甚至是一生,對他們來說,時間是無意義的,各種的阻礙和不確定性讓他們的希望逐漸幻滅。

他們等不到戈多,而當時間在他們的身上變得無意義的時候,那麼生與死,愛與恨都更為渺茫,所以,在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不同程度的點名了兩個流浪漢都想以結束生命的方式來告慰自己無望等待的痛苦和折磨,同時,他們的自殺也是為了在荒誕世界中為自我尋找一種意義和價值。

一生的等待,時間從「有意義」變為「無意義」的那一剎那,也就為悲劇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綜上所述,《等待戈多》和《車站》有著在相同的「外衣」之下,傳遞出來的內核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更多表現的是對於西方人現實處境的關注和焦慮,而後者則更多是對於消極等待的否定和對於積極行動的鼓勵和肯定,這也和他們創作的時代和文化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從《等待戈多》到《車站》,是一種思想的超越,是人類對於自身力量的提升和肯定。

相關焦點

  • 等待戈多
    畢竟好久沒摸刀了,這四幅版畫之前有個預熱,先畫了三幅比較分散的生活中捕捉到的畫面。它們分別是一幅向日葵、一幅紫鳶尾、一幅潮白河大堤路。這個預熱最難創作的是潮白河大堤路,這幅畫印完那天是夏至,覺得刀槍不入了,很吉祥。等待戈多基本是個年輕藝術家聚集的文藝酒吧。他有股子《逍遙騎士》的瘋狂和鮑勃·迪倫的文學敘事性。它的主題是等待戈多,自然也有這部話劇的劇照和從劇照改編的畫。
  • 林兆華復排的《三姐妹·等待戈多》,是一次歷時19年的等待
    然而,他堅定地說道:「我有想去的莫斯科,有要等的戈多!」林兆華聯繫這部戲從19年前艱難的誕生和一路的命途多舛,再到今天重新得以與觀眾見面,筆者意識到:在很大程度上,《三姐妹·等待戈多》的排演已經成為一個自足的戲劇事件,它的誕生過程和接受史呼應了「等待」的主題,它也在等待能夠欣賞它的觀眾。
  • 《三姐妹·等待戈多》:我們對荒誕和無意義有了更敏銳嗅覺
    我只看過一遍《三姐妹·等待戈多》,就是林兆華導演時隔十九年後復排的這版。在看之前,這齣戲就有不少能吸引人的原因:關於十九年前大導賠進去的富康車,關於十九年前來自觀眾席「沉悶」和「看不懂」的抗議,關於當紅明星回到舞臺時所能呈現出的演技……但無論怎麼說,這部誕生於十九年前的戲到現在還能上演,本身就是一個過於吸引人的原因。
  • 《三姐妹·等待戈多》20年後復排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高潔)20年前,導演林兆華把戲劇大師契訶夫與貝克特的代表作《三姐妹》與《等待戈多》進行後現代拼貼式的創作,兩部同樣反應「等待」主題的經典戲劇像電影蒙太奇鏡頭一樣呈現在舞臺上,卻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雖然面對觀眾「看不懂」「枯燥」的評價,但是20年後,林兆華卻又將《三姐妹·等待戈多》進行了復排。
  • 費德勒的第21座大滿貫夢 或恰如等待「戈多」
    當38歲的費德勒徐徐走上羅德拉沃爾球場,在澳網半決賽等待他的對手,正是32歲的德約科維奇。 38歲的費德勒不恰如歌詞所唱到的情景嗎?瑞士天王依然是網球的最佳代言人,也依然是「全民偶像」,也依然保持著高水準的競技狀態,也依然在追逐第21座大滿貫冠軍的夢想。
  • 汽車主動安全系統和被動安全系統
    現在人們對於汽車的安全性能越來越重視了,選購車輛時對於汽車的安全配置要求也越來越高,當然汽車上的安全裝置也越來越多。總體說來,汽車的安全裝置可以分為兩類:主動安全裝置和被動安全裝置。很多人分不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小編今天就來詳細的給大家分析一下。
  • 「主動」與「被動」的一些現象
    買方是主動選擇的,賣方是被動的。 男方是主動選擇的,女方是被動的。 甲方是主動選擇的,乙方是被動的。 安排活的人是主動的,幹活的人是被動的。
  • 2020: 網絡安全防禦從被動到主動的一年
    網絡安全防禦開始從被動向主動轉變Zoom在短時間內成功的找到了大量的安全漏洞,連續發布了很多安全補丁,把那些惡意攻擊者阻擋在了虛擬會議室之外。通過採用不再信任任何網站、電子郵件或應用程式的方法,安全團隊可以隔離系統,防止攻擊在設備和網絡中蔓延。為了檢測整個基礎設施中存在的漏洞,AI、ML和預測分析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分析數據中的模式和結構。網絡安全將永遠是攻擊者和防禦者之間的戰鬥。但是,現在的應急響應和防禦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了。
  • 工作不主動,前途很被動,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
    工作需要主動,不要總等著老闆吩咐任務給自己,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遇。這就像一群嘰嘰喳喳等待老麻雀餵食的小麻雀,如果小麻雀不主動張開嘴巴,那麼,蟲子就會落人其他主動張開嘴的小麻雀嘴裡,吃到食物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工作亦是如此,只有主動去做,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如果凡事都等待老闆安排,希望老闆來告訴你如何去做,這樣,你永遠都不會有更多的機會。
  • 為什麼戀愛中總是男人主動,女人被動呢?
    ,所以就感情而言,女人往往比較被動,不會主動出擊的。主要就是害怕自己只是一廂情願,所以不敢主動表露出來,其實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面對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面對一個自己想追求的人都會一樣的害怕,怕自己主動了,到最後被拒絕了,這樣就會很尷尬了。比起男人來說,女人存在這種思想會更多一些,畢竟女人的身心會比較羞澀一些,也是因為受限於這種思想,女人才是不願意主動出擊。
  • 如何讓最被動的三個星座主動聯繫你!
    如何讓最被動的三個星座主動聯繫你!摩羯座追求摩羯,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從他們的聊天中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個防備心極強的星座,除非他們真正的接納你,而做到這個,短時間內不可能。摩羯是收斂又克制的性子,所以想要突破尷尬狀態比較難,尤其是在一些大觀念上,摩羯跟你不熟,就不會發表自己真實的看法,只會跟你模稜兩可,所以前期還是需要你的主動,由小事,尤其是那種不會讓摩羯防備的小事一點點滲透進他們的心裡。
  • 天使塔羅:雙子座未來三個月的運勢:愛得辛苦,被動等待
    歡迎大家來到天使塔羅的佔卜頻道,今天佔卜的是雙子座未來三個月的運勢,看老師的感情佔卜請了解你或者你的另外一半的星座,根據星座帶入理解,參考的星座可以有象徵人格的太陽星座,豐富情感特質的月亮星座,象徵愛情的金星,還有30歲以後的多參考一個上升星座。
  • 主動分手與被動分手
    為什麼被動分手更難恢復?你需要儀式和場景! 有人問:分手之後,男生比女生更快釋懷?首先單純從性別去看釋懷難易毫無更據。 只要投入感情了,不管是男還是女,都是很難很快就釋懷的,作為男,若干年前,我分手以後,一年多沒有釋懷,沒有停止思念。
  • 主動離職和被動離職的差別真的很大嗎?2019年勞動法是這樣規定的
    現實生活中,經常有小夥伴對主動離職和被動離職的概念十分模糊,很多人會覺得,同樣都是從現在的單位離開,只要不是被辭退,何必去糾結主動和被動呢?對於部分小夥伴天真的想法,我表示十分的無奈,因為主動離職和被動辭職的差別真的很大!
  • 「主動和被動」的女人,哪種更吸引男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採訪了幾十個男人得知:在主動和被動的女人中,這樣得更有吸引力@王先生,24歲:喜歡被動一點的女生我不喜歡太主動的女生,不是都說主動的女人很容易追到,我喜歡有挑戰性一點的事。再說那些特別主動的女生可能情場經驗豐富,她可能今天對你主動,明天就能對別人主動去,跟這種女人交往可能會頭頂青青草原的危險,越容易得到也就越容易失去。
  • 不會主動投入一段感情,往往會比較被動,值得用心守護的三個生肖
    不會主動投入一段感情,往往會比較被動,值得用心守護的三個生肖生肖猴生肖屬猴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性格比較溫和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往往都會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且做事比較小心謹慎,從來都不會意氣用事,凡事都會提前做好規劃
  • 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轉換,被動語態的本質
    主動與被動文:陳德永我們首先看一個主動句:Prisoners of war built the bridge.戰俘修建了這座橋。我們把此句改為被動:The bridge was built by prisoners of war.此時,句子的主語變成了 the bridge (橋),這樣,句子就是交代「橋」的事兒,橋是一個物件,若從交流的視角來看,這個句子就是來回答「什麼」----what 的提問:What was built?
  • 主動與被動,哪個更容易得到真愛?
    在感情裡,主動與被動是兩個矛盾體。有的人喜歡主動的得到,而有的人喜歡被動的享受。雖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需求,但主動與被動,究竟哪個會得到真愛?1、通常主動的得到,或許會讓你在感情裡,擁有著自己的態度。但主動的得到,卻並不一定可以獲得真愛。
  • 12星座在戀愛中到底是主動還是被動
    白羊座:主動做事比較直接的白羊座,就有點像個小孩,他們想要什麼就會直說,所以面對愛情當然也是藏不住的,其實一點都不介意做為主動的那方,他們非常樂在其中這樣愛著對方。
  • 孩子教育中的「被動」與「主動」
    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小故事,讓我感觸到孩子教育中「被動」與「主動」的區別。故事是這樣:今年我家姑娘入學一年級,習慣了幼兒園的寬鬆的環境,正式進入教育學習階段,原來沒有作業,現在每天老師都會布置學習任務,孩子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而會產生不良情緒,比如早上起床不催促幾次起不來,起床後偶有厭學情緒,吃飯慢還想邊看電視,雖沒有耽誤上課時間,但算是班級裡入校比較晚的。